精细化工产业分析报告 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2326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77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细化工产业分析报告 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精细化工产业分析报告 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精细化工产业分析报告 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精细化工产业分析报告 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精细化工产业分析报告 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精细化工产业分析报告 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精细化工产业分析报告 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精细化工产业分析报告 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精细化工产业分析报告 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精细化工产业分析报告 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精细化工产业分析报告 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精细化工产业分析报告 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精细化工产业分析报告 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精细化工产业分析报告 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精细化工产业分析报告 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精细化工产业分析报告 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精细化工产业分析报告 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精细化工产业分析报告 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精细化工产业分析报告 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精细化工产业分析报告 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细化工产业分析报告 doc.docx

《精细化工产业分析报告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细化工产业分析报告 doc.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细化工产业分析报告 doc.docx

精细化工产业分析报告doc

摘要

Ø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目前精细化工已进入成熟期,今后10年世界精细化工产品仍将迅速发展,发展方向不是单靠技术能够飞跃,而是要把技术实力、营销技巧及与用户的伙伴关系完美地结合起来;

Ø我国精细化工经过近50年的建设,由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

但仍与发达国际有较大差距,大部分精细化工产品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Ø我国精细化工行业有一定竞争力的子行业为纯碱工业、农药工业、化肥工业;竞争力较差的子行业为化学矿山行业、无机盐工业、氯碱工业、新领域精细化工等行业;

Ø我国精细化工突出问题:

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机制转换速度慢;科研基础薄弱,技术创新能力弱,自有技术少;环境保护任务还相当繁重;

Ø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为:

跨国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兼并、收购、联合等,使生产更集中、更专业化;普遍加大了精细化工产品的科研开发和应用研究力度,尤其是在生命科学方面,更加注重环保产品的研究;

Ø精细化工产业政策导向是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尤其是电子信息材料产品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建议重点投向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中海壳牌石化项目。

表目录

图目录

1.行业概述

1.1产业基本概念

精细化工是精细化学工业的简称,化学工业中生产精细化学品的经济领域。

精细化学品这个名词,沿用已久,原指产量小、纯度高、价格贵的化工产品,如医药、染料、涂料等。

但是,这个含义还没有充分揭示精细化学品的本质。

近年来,各国专家对精细化学品的定义有了一些新的见解,欧美一些国家把产量小、按不同化学结构进行生产和销售的化学物质,称为精细化学品(finechemicals);把产量小、经过加工配制、具有专门功能或最终使用性能的产品,称为专用化学品(specialtychemicals)。

我国、日本等则把这两类产品统称为精细化学品。

1.2产品分类

由于各国的分类方法不尽相同,精细化学品包括的范围也不完全一致。

目前,我国精细化学品大体上包括:

医药、农药、染料、涂料、颜料、信息技术用化学品(包括感光材料、磁记录材料等)、化学试剂和高纯物质、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催化剂、胶粘剂、助剂、表面活性剂、香料等。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精细化学品的开发和应用领域将不断开拓,新的门类将不断增加。

1.3产业特点

(一)品种多,更新换代快;

(二)产量小,大多以间歇方式生产;

(三)具有功能性或最终使用性;

(四)许多为复配性产品,配方等技术决定产品性能;

(五)产品质量要求高;

(六)商品性强,多数以商品名销售;

(七)技术密集度高,要求不断进行新产品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技术的研究,重视技术服务;

(八)设备投资较小;

(九)附加价值率高。

1.4产业的重要性

(一)精细化工多为各工业部门广泛应用的辅助材料或人民生活的直接消费品;

(二)精细化工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工业部门,它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

2.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2.1世界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史

世界精细化学工业最发达的要推美国、联邦德国和日本,其产品产量分别居于世界第一、二、三位。

美国:

美国精细化工新门类不断涌现,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展了水处理剂;1973年石油大幅度涨价,迫使石油公司开发新的油气资源,油田化学品就应运而成为热门产品。

70年代末随着电子工业的蓬勃发展,电子工业用试剂又成了重点。

德国:

联邦德国精细化工自70年代起,采用所谓“差别增长战略”,即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具有自己特点和技术优势的精细化工产品,使这类产品的销售额不断提高。

世界主要生产企业是几家有名的大化工公司,如美国的杜邦公司(其精细化工生产比重已超50%)、联邦德国的拜耳股份公司以及日本的住友化学工业公司等。

2.2世界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目前精细化工已进入成熟期,今后10年世界精细化工品仍将迅速发展,发展方向不是单靠技术能够飞跃,而是要把技术实力、营销技巧及与用户的伙伴关系完美地结合起来。

 精细化学品化学合成始于1856年,目前世界上人工合成化合物约1000万种以上。

专用化学品是化工产品精细化后的最终产品,专用化技术是精细化工最重要的标志,专用化学品的附加值要比精细化学品高得多,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专用化技术,如:

分离纯化、复配增效和剂型改造等技术。

现代精细化工是生产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工业的总称。

由于初级石油化工产品随着加工深度的不断延伸,附加值不断提高,发达国家化学工业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即大幅度提高精细化学品的比重和大力开发专用化学品。

目前,世界精细化学品的销售额约为500亿美元,年增长率约为5%。

专用化学品的市场规模为700亿~1000亿美元,年增长率4%,其中,医药中间体在精细化工市场中占主导地位,达49%,农用化学品中间体占20%。

随着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发展我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药工业的前景将更加光明,目前世界医药产品的市场规模已超过3000亿美元,年增长率9%。

图2-1当前世界精细化工产品市场结构

 

   

资料来源:

中国精细化工网数据整理 

  进入21世纪,精细化工的工艺变革将主要体现在下列几方面:

(一)生物质原料体系和Cl化学体系将成为化学体系中主要原料来源;

(二)催化剂合成将使精细化工生产发生根本性变革;

(三)生物化工将获得迅速发展;

(四)副产品和废物利用将真正成为"静脉工程"(可持续性发展工程)。

 对精细化学品公司来说,今后要把技术实力、营销技巧和客户关系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获得更大的发展。

3.我国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3.1我国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史

我国精细化工根据发展时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50-60年代起步,80年代末初具规模,在化学工业内部形成独立行业的有农药、化学医药、染料、涂料、试剂、感光材料等。

第二阶段是从80年代中期,即第七个五年计划,我国把精细化工列为发展化学工业三大战略重点之后,开始发展起来的精细化工新领域。

如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工业表面活性剂、造纸助剂、皮革助剂、水处理剂、油田化学品、电子化学品、粘合剂等门类。

3.2我国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精细化工经过近50年的建设,由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

目前,已有5000多个精细化工企业,可生产16大类2万余种精细化学品,年产值在1000亿元以上。

我国的精细化工产值率由1985年的23.1%,到1994年提高至29.78%,现在已近40%,有部分精细化工产品已基本可满足国内需求。

图3-1我国精细化工产值率变化

资料来源:

我国精细化工网数据整理

精细化工的门类很多,这里只对部分精细化工行业发展情况作以简要介绍。

(一)医药工业

从50年代起步,在前苏联援建的156项工业项目中就有华北制药厂和太原制药厂的建设,这两个厂建成后生产青霉素、磺胺药、解热药等。

之后医药工业蓬勃发展,早已在1988年提前十二年实现了从1980年到2000年工业产值翻两翻的目标。

97年又在88年基础上实现再翻一翻。

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品种结构不断调整,引进了一批先进技术和装备,兴办了一批中外合资企业。

目前,我国医药工业企业有7000多家,其中化学制药企业2000多家,能够生产24大类,化学原料药1300余种,制剂30多个剂型,3500多个品种规格的药品。

原料药产量33万t/a,其中出口7.5万t/a,年创汇10亿美元以上。

主要出口抗生素类(主要有链霉素、四环素及其盐、氯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林可霉素,以及头孢菌类氨苄青霉素盐等)、磺胺类、解热镇痛类(主要有扑热息痛、阿斯匹啉、安乃近等)、维生素类药品(主要有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A等)。

经过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后,今年化学原料药品种将达到1500种左右,其中50%主要品种的技术经济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制剂品种规格将超过5000种,其中60%以上产品质量符合发达国家医药工业90年代的药典标准。

2002年医药经济发展发展情况:

医药行业经济运行无论从质还是量上,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100亿元、工业增加值900亿元、销售产值2400亿元。

图3-22002年医药行业主要经济指标

资料来源:

我国医药网数据整理

2002年,全国医药行业生产经营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截至2002年11月,我国共有医药企业4296家。

前11个月,生产化学原料药51.05万吨、中成药产量52.3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54%和21.72%。

全年分别完成55万吨和56万吨。

前11个月,医药工业按可比价格计算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879.11亿元,同比增长19.61%,增速同比提高0.63个百分点;医药工业增加值完成853.93亿元,同比增长16.15%;增速同比提高0.83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销售产值2197.1亿元,同比增长16.40%,增速同比提高1.24个百分点。

全年的增幅将继续保持在目前的增长水平上。

从2002年医药工业的生产形势看,医药工业生产始终保持了良好平稳的增长态势,各项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均较上年同期有所提高。

但是医药工业目前仍存在多数企业规模小、产品缺乏特色、产品品种少、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创新能力差、人才不配套、经济效益低等问题。

(二)农药工业

(1)生产情况

我国农药工业已形成包括农药生产、制剂加工、配套原料、助剂,以及农药开发较完整的体系。

2002年农药生产能力已达90万t/a,总产量82.17万吨(折100%有效成分),居世界第二位。

其中杀虫剂所占比例最大为55.91%,除草剂24.63%,杀菌剂9.09%,其它10.37%。

图3-32002年农药产品结构

资料来源:

我国农药网数据整理

已能生产186个农药品种,其中杀虫剂80种,除草剂44种,杀菌剂42种,植物生长促进剂8种。

在杀虫剂中我国有机磷类农药为世界之最。

这类杀虫剂多为常规农药品种,用量大,不少品种毒性高,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高毒有机磷类农药,在发达国家早已禁止使用,近几年在周边许多发展我国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越南等国家也都纷纷禁止使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粮农组织提出PIC公约,将对高毒农药品种的生产和贸易加以限制。

而我国目前生产的有机磷杀虫剂中,高毒品种产量占70%以上。

主要品种有甲胺磷、敌敌畏、甲基对硫磷、氧化乐果等。

今后农药行业最重要的任务是产品结构调整和以创制为主开发新产品。

新产品开发的重点是新型除草剂和高效低毒的农药品种,如高效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除草剂,高效杀虫剂吡虫啉等,高效杀菌剂烯唑醇、晴菌唑等。

(2)进出口情况

进口下降,而出口持续增长。

2002年农药出口量22.2万吨,同比增长12.7%,出口金额59203.9万美元,增长7.8%。

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出口数量全面增长,而同时进口农药数量2.7万吨,同比下降20.6%,进口金额16483.7万美元,下降17.4%。

应该说,在加入世贸组织第一年,取得农药出口顺差较大增长是不容易的。

表3-12002年农药进出口情况

单位:

万吨、万美元、%

出口

数量

同比

金额

同比

农药

22.2

12.7

59203.9

7.8

其中:

杀虫剂

9.0

17.3

23704.9

14.7

杀菌剂

3.3

27.4

11290.7

19.9

除草剂

8.9

4.9

21239.7

-1.8

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

0.8

10.8

2791.3

-6.1

其它农药

0.1

-20.0

177.3

-17.1

进口

数量

同比

金额

同比

农药

2.7

-20.6

16483.7

-17.4

其中:

杀虫剂

0.6

-20.7

3555.7

-10.6

杀菌剂

0.7

-1.1

4003.2

3.8

除草剂

1.4

-29.0

8669.5

-30.3

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

0.0

2.8

205.3

-35.5

其它农药

0.0

84.4

50.1

104.6

资料来源: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3)经济运行情况

2002年农药行业经济效益也持续增长。

1-11月累计农药产品销售收入完成273.10亿元,同比增长10.42%,总产值(现价)完成307.70亿元,同比增长12.58%,实现利润总额9.48亿元,同比增长4.49%,其中原药生产企业增长9.90%,而农药加工企业却下降了4.96%。

表3-22002年1-11月份农药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

亿元、%

产品销售收入

同比

利润总额

同比

亏损企业亏损额

同比

化学工业

6504.09

15.05

219.02

85.56

97.32

20.48

农药工业

273.07

10.42

9.48

4.49

3.38

28.17

其中:

原药生产

173.46

9.35

6.34

9.90

1.87

8.37

农药加工

99.61

12.35

3.14

4.96

1.51

65.86

现价总产值

同比

企业单位数

亏损企业单位数

亏损面

化学工业

6861.09

14.43

13341

3018

22.60

农药工业

307.74

12.58

606

141

23.27

其中:

原药生产

187.67

12.60

234

51

21.79

农药加工

120.07

12.55

372

90

24.19

资料来源: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图3-42002年1-11月农药主要经济指标

资料来源: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三)染料工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染料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染料总产量已经达到31万吨,位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染料总产量的30%。

我国的染料主要是纺织用染料,其中分散染料的产量已跃居第一位,约占染料总产量的60%;硫化染料则退至第二位,占总量的18%左右。

这两大类染料的产量之和已超过染料总产量的70%,说明我国染料在类别方面的集中度还是相当高的。

目前我国生产的染料品种大约有500-550种,各大类别的染料都有生产。

国产染料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量的90%以上,但印染行业所需染料的品种数国内仅能满足50%左右。

(1)生产销售情况

印染行业生产和销售保持了快速增长。

2002年全国印染布总产量为210.87亿米,同比增长18.34%,再创历史新高。

工业总产值(不变价)658.30亿元,同比增长16.55%;出口交货值312.33亿元,同比增长18.36%;销售收入690.42亿元,同比增长17.05%。

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同比增长4.14%,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只有1.24%,销售收入、销售产值(现行价)出现负增长,这反映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要加快企业改革,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来适应市场。

图3-52002年印染行业相关经济指标

资料来源:

我国纺织工业协会数据整理,2002

图3-61998-2002年印染行业近五年产量及工业总产值

资料来源:

我国纺织工业协会数据整理,2002

(2)经济效益情况

2002年印染行业利润总额18.87亿元、同比增长18.20%,人均创利6290元、同比增长18.61%,工业增加值(现行价)163.21亿元、同比增长15.60%,全行业亏损面下降6.1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同比下降4.24%。

资产负债率63.21%、同比下降1.84个百分点。

全行业经济效益状况呈现良好态势,利润稳步增长,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

表3-32002年印染行业相关经济效益指标

单位:

亿元、%

金额

同比增长

利润总额

18.87

18.20

人均创利

6290元

18.61

工业增加值(现行价)

163.21

15.60

亏损企业亏损

-

-4.24

资产负债率

63.21

-1.84

资料来源:

我国纺织工业协会数据整理,2002

图3-71997-2002年我国印染行业利润变化

资料来源:

我国纺织工业协会数据整理,2002

(3)出口情况

2002年,我国印染产品出口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

据海关统计,主要印染大类产品出口数量55.76亿米、金额40.40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8.21%、28.58%。

出口印染布平均单价0.72美元/米,与2001年持平,在世界工业品价格持续走低,我国出口的印染产品价格没有下降,反映我国印染行业在产品开发和产品创新能力等方面有所改进,产品整体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另外出口印染布主要也是以合纤长丝织物为主,占总出口数量近一半。

表3-42002年主要印染大类产品出口情况

品种

数量(亿米)

同比(%)

金额(亿美元)

同比(%)

纯棉染色布

10.46

40.49

10.70

29.06

纯棉印花布

4.50

44.96

3.31

37.71

棉混纺染色布

0.74

39.94

0.78

32.76

棉混纺印花布

0.59

129.54

0.37

76.84

合纤长丝织物

27.50

44.25

19.59

49.20

T/C印染布

11.97

-8.63

5.65

-16.92

合计

55.76

28.28

40.40

28.58

资料来源:

海关统计数据整理,2002

图3-82002年主要印染大类产品出口数量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

海关统计数据整理,2002

目前,染料行业存在厂点多,生产集中度低,规模小,自动化水平低,产品质量不太稳定,三废污染严重,原料消耗高等问题。

因此,亟待进行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调整。

(四)涂料工业

当今的涂料产品广泛以石油工业、炼焦工业、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等部门的产品为原料,品种越来越多,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涂料工业成为化学工业中一个重要的独立生产工业部门。

我国目前涂料产量约为200万吨以上,其中工业涂料占60%,近年内需求量以3.4%的平均速度增长。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涂料工业提供了多种新型原材料和技术装备,促使涂料工业的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目前使用涂料最广泛的航空、造船、车辆、机械、电器制造、电子工业等部门,都在高速发展,这就对做为保护、装饰材料的涂料产品,不断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航空工业要求涂料工业提高适应超音速飞行,具有高度耐磨性、耐高温性和耐骤冷性和耐热的涂料品种;空间技术方面要求提供耐几千度高温,耐宇宙射线辐射的涂料;电子工业要求耐高温的绝缘材料;造船工业要求具有高度耐腐蚀和使用寿命更长的船舶涂料,如长效无毒的船底防污涂料等;汽车工业要求提供适应在提高行驶速度和在各种气候环境下,都具有优良保护、装饰性能的涂料;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方面要求提供高度耐化学品腐蚀的涂料等。

九十年代初,世界发达国家进行了“绿色革命”,对涂料工业是个挑战,促进了涂料工业的发展向“绿色”涂料方向大步迈进。

以工业涂料为例,在北美,1992年常规溶剂型涂料占49%,到2000年降为26%;水性涂料、高固体份涂料、光固化涂料和粉末涂料由1992年的51%到2002年增加到74%。

在欧洲,常规溶剂型涂料由1992年的49%降到2002年的27%;而水性涂料、高固体涂料,光固化涂料和粉末涂料将由1992年的51%到2002年将增加到73%。

今后十年,水性涂料是成熟的技术,而60%以下固体含量的溶剂型涂料则是衰退中的技术。

目前涂料研究的方向其一是涂料应用的自动化,所提供的产品施工简便和安全,特别是产品涂刷的自动化;其二是向环保型涂料方向发展;其三是增加新的组成成分,使涂料在涂后发生新的化学变化手段而构成涂膜以及将由一次施工只能得到薄涂层转变为得到厚涂层,涂膜层数也将由繁琐的多道配套简化为简单施工,涂膜的干燥过程也将利用各种物理、化学反应而大大缩短。

(五)塑料加工助剂

1999年,我国塑料加工助剂总生产能力约123万t,产量约65万t,实际消货量达约88万t,进口量34万t(含库存量)。

 

表3-5我国塑料加工助剂需求预测

单位:

万t

名 称

1999年

2005年

2010年

1999~2005年

增长率/%

增塑剂

67.3

75

90

1.8

热稳定剂

9.7

14~15

18~19

6.9

抗氧剂

0.45

1.20

1.80

17.8

光稳定剂

0.095

0.22

0.35

15.0

抗冲击改性

及加工助剂

4.2

10~12

13~15

17.4

阻燃剂

6.2

14~15

16~17

23.8

合计

87.90

116.42

141.15

4.8

 资料来源:

我国塑料助剂信息网数据整理

图3-91999-2010年我国塑料加工助剂需求预测增长率

资料来源:

我国塑料助剂信息网数据整理

目前我国塑科加工助剂行业已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门类较齐全,品种较多,技术装备水乎较先进;少数产品质量具有竞争性。

如山东的CPE、广洋的稀土热稳定剂等。

但是,国内塑料加工助剂总体技术水平比国外工业发达国家落后10~15年,其应用水平比国外落后10~12年;国内塑料助剂行业发展不平衡,各行业内的产品结构不合理。

如,增塑剂磷酸酯、环氧酯、聚酯类型比重过低;抗冲击改性剂中CPE比重过大,ACR、MBS技术不过关;阻燃剂中氯化石蜡比例过高,无机系过低;热稳定剂中有机锡过低,重金属盐类过高;光稳定别处于推广应用阶段等。

另外,塑料助剂科研经费投入少,缺乏开拓创新以仿制为主,造成跟在别人后面爬行;管理机制落后,经营思想守旧,各行业普遍采取各自为政,单兵作战,未形成联合作战,更未形成航空母舰,缺乏竞争力;售后服务意识薄弱,没有形成以懂技术、熟习经营、深知加工、解决问题的知识骨干为主的营销队伍;助剂生产企业与塑料加工单位末形成互相信赖、密切协作、互促进步的融洽关系,应将助剂的合理的一部分盈利转嫁给塑料加工企业,以便利益均享、制品质量升级,社会受益。

塑料添加剂市场前景广阔,国外各大助剂生产厂商看好我国市场,瞄准我国市场,进军我国市场,国内助剂生产企业更要根据各自的优势,捷足抢占国内市场,可采用国内科研成果,或利用国外技术、资金,加快技术更新、结构调整、规模调整的步伐和力度,为满足塑料加工业对助剂产品质量、品种、数量的需求,为我国塑料制品上升,为我国塑料加工助剂健康、可持续发展齐心协力、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六)橡胶加工助剂

2002年我国橡胶加工助剂产量约18.5万吨,已有60多个品种。

其中防老剂31个品种,主要有4010NA、4020、RD、BLE、H及老产品防老剂甲、防老剂丁。

产量最大的为老产品防老剂丁,约3.1万吨,占44%,4010NA产量1.13万吨,约占16%,性能较好的品种RD为1.05万吨仅占15%。

图3-102002年我国橡胶加工助剂产量较大的品种

资料来源:

我国橡胶加工助剂信息网数据整理

硫化促进剂有30个品种,主要有M、DM、CZ、NOBS、TMTD、D等,虽然以噻唑类和次磺酰胺类为主,但噻唑类中M和DM占的比例过高,M产量1.33万吨,占26%,DM为0.7万吨占14%;性能好的次磺酰胺类仅占20%,优秀产品如NS等,目前还很少。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促进剂专用原料如叔丁胺、二环己胺等跟不上。

表3-6我国橡胶助剂产量及市场需求量预测

单位:

万吨

年份

硫化促进剂

防老剂

其它

总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