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第二学期听课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2424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12 第二学期听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1112 第二学期听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1112 第二学期听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1112 第二学期听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1112 第二学期听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1112 第二学期听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1112 第二学期听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1112 第二学期听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1112 第二学期听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1112 第二学期听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1112 第二学期听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1112 第二学期听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1112 第二学期听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1112 第二学期听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1112 第二学期听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1112 第二学期听课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1112 第二学期听课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1112 第二学期听课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1112 第二学期听课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1112 第二学期听课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12 第二学期听课教案.docx

《1112 第二学期听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12 第二学期听课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112 第二学期听课教案.docx

1112第二学期听课教案

课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一)

课时数

第1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活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得计算问题得体会,体验成功得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得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得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创景引新,促进迁移

1、谈话:

这几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很多小区最近新建了一些楼房,可漂亮了,我们来看一看我们住的小区好吗?

2、媒体出示情景图,并出示文字:

彩田村有14栋楼,平均每栋楼住154户,彩田村一共住了多少户?

3、提问:

从题目里你知道哪些信息?

求彩田村一共住了多少户,你会列式计算吗?

这道算式和我们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样的?

那前面学过的乘法你还记得怎么算吗?

(笔算:

24×1345×6715×47)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那这道算式你试一下看,会不会算?

2、集体反馈并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154

×14

616

154

2156

4、让学生口述答句,教师板书。

5、总结算法

三、拓展练习,深化理解

1、竖式计算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指名板演,完成后及时反馈。

(2)指名说说中间一题的计算过程,明确乘数中间有0时应怎样计算?

2、找错改错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在书上独立找错

 

 

课题

4、早

课时数

第2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第二段。

2.着重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以及鲁迅先生事事早,时时早的精神。

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找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并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教学准备

投影文字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复习导入

二、选读课文,感悟“早”

1、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节?

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2、指名读学生自己选定的小节,感情朗读汇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学生一般都是选择第五节和最后一节,重点指导学生朗读)

四、精读课文,品悟“早”

1、课文哪几节与“早”有关?

(5~8小节)

2、精读5~8小节,课文一共写了哪几种“早”?

3、品评两种“早”的异同。

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早”进行批注式阅读,如“你读懂了什么?

”或者“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等。

可在文章的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发现等,准备汇报。

4、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A、学生汇报第五节的内容:

a、这一节主要写了梅花的冰清玉洁的韵致和梅花开花的早。

b、课文写的梅花美吗?

理解“冰清玉洁”,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感受到吗?

c、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d、这么美的文字,你愿意记在自己的心里吗?

e、课文为什么要写梅花的“冰清玉洁”和开花时的早?

B、学生汇报第六节:

a、这一节主要写了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

b、说说自己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c、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d、你觉得这个“早”字与写梅花有联系吗?

e、交流、讨论。

f、师生经过交流、讨论,达成以下共识:

一借梅花的冰清玉洁来形容鲁迅的品德高尚;

二借梅花的开花早说明鲁迅为了革命事业时时走在时间的前面,奋斗了一生。

五、联系实际,深化“早”

1、师小结过渡,并引读最后一节。

2、“东风第一枝”指的是什么?

3、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

六、图文对照,联系“早”

1、再读课文,了解写作的顺序。

闻到清香——了解清香来源——梅花的特点——想到书桌上“早”——要珍惜时间,学做梅花2、图文对照,了解三味书屋的方位。

3、自由练说,指名说。

4、试对教室练说。

七、总结课文,升华“早”作者由蜡梅的清香纯净引出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进而彰显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人格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勇做“东风第一枝”!

板书设计

3.早

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

以花喻人

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课题

5苹果里的五角星

课时数

第2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

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汇报交流。

说说你回家切苹果的情况,你是怎样切的,分别看到了什么?

四、学文探索,体会何谓创造。

1、一般人是怎样切的?

理解循规蹈矩

2、课文中的小男孩是怎样切的?

理解拦腰切下去

(1)演示一下切法。

(2)由此产生了怎样的图案?

理解横切面果然

3、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呢?

你想过没有?

(思维定势作用或是出于方便出于公平想不到切苹果还需要创造性思维)

4、“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理解“魅力”。

文中指什么?

(小男孩的喜悦,传递秘密的远。

4、“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所谓创造,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势,用他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发现新秘密。

自己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时需要自己提出问题等。

5、出示名言警句

(1)、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居里夫人)

(2)、我最怕/人们睁开眼睛/毫不惊奇/对白昼习以为常/活着/不追求童话的幻想/而出入——(罗日·杰斯特文)

(3)、健康的好奇心会帮助你消除无知。

6、说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

安排练笔。

写一写,再交流。

7、把你感悟最深的语句多读几遍(最后一节),建议背一背。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下列词语造句。

清晰

魅力

*学了课文,你想探索什么?

(想知道第一个发现这秘密的人是谁吗?

还想探索其他吗?

六、板书设计:

苹果里的五角星

拦腰切下去--------发现五角星

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叫创造力

七、教学后记:

“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

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本文教学重在读中感悟,受到启迪,明白打破习惯思维方式的重要。

一、教材分析:

《苹果里的五角星》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

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课题

最小公倍数

(2)

课时数

第2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道理,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复习。

先说出下面各组中两个数是什么关系,再说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和78和2410和930和512和3035和7

板书:

关系最小公倍数

3和710和9互质关系两数的积

30和58和2435和7倍数关系两数中的较大数

12和30一般关系60(列举得出)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列举法求一般关系的两个数的公倍数比较慢,而且容易找错。

有没有一种准确而又简洁的方法可以很快地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板书课题)

2、用短除竖式分别把12和30分解质因数,指名说出分解结果,师在黑板上板书出分解质因数的式子。

12=2×2×3

30=2×3×5

提问:

12包含哪些质因数?

12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30包含哪些质因数?

30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12和30的公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

12的倍数必须包含12所有的质因数2、2、3,例如,2×2×3再乘以2或3或5,分别得24、36、60,都是12的倍数;30的倍数必须包含30所有的质因数2、3、5,例如,2×3×5再乘以2或3或5,分别得60、90、150,都是30的倍数;而12和30的公倍数必须既包含12的所有质因数,又包含30的所有质因数。

3、引导学生找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与两个数所含有的质因数之间的关系。

提问:

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应该包含哪些质因数?

指出:

12和30的公倍数必须包含它们公有的质因数(2和3),又必须包含各自独有的质因数(2和5)。

讨论:

能不能少一个或多一个质因数?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

如果少一个质因数,就不能保证包含12和30的全部质因数,因而也就不能得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果多一个质因数,就不能保证得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3×2×5=60

4、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教学求最小公倍数的一般书写格式。

21230……用公有的质因数2除

3615……用公有的质因数3除

25……除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

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2×5=60

5、试一试:

求36和54的最小公倍数。

6、小结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一般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2、先把下面两个数分解质因数,再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0=()×()×()

42=()×()×()

30和42的最小公倍数是()×()×()=()。

3、练习十一第7、9题。

四、全课小结。

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8题。

 

课题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课时数

第2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复习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百分数的一些知识,知道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还学习了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你会解决下面的实际问题吗?

(出示下列题目,请学生解答。

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

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进行交流,重点说说数量关系。

3.追问:

你还能提出一个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百分数问题吗?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题1.

二、学习新知

1.引导思考:

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你能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所要求的问题吗?

学生自己尝试画线段图,学生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请有不同想法的学生来交流:

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

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小结:

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也可以先求出实际造林面积是原计划造林面积的百分之几,然后与单位“1”相比较。

2.启发:

根据上面的讨论,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列式计算后,进一步追问: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怎样计算的?

要求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百分之几,又是怎样算的?

综合算式应该怎样列?

第二种解法中得到的125%与第一种解法中得到的25%这两个百分数有什么关系?

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

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要求学生指着线段图说说算式中的100%和125%、25%各表示图中哪个部分?

3.比较两种解法的异同点。

三、教学“试一试”

1.出示问题:

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启发:

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学生作出猜想后,暂不作评价。

提问:

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

要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

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2.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

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

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

“试一试”与例题中的问题都是把实际造林面积与原计划造林面积进行比较,但由于比较时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

四、指导完成“练一练”

1.要求学生自由读题。

2.提问:

你是怎样理解“2005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2004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

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

3.根据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表现,相机提问:

计算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本页教材的底注,并组织适当的交流。

五、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习一第1~3题

做练习一第1题。

可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如果有学生感到困难,可启发他们先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再根据线段图进行思考。

做练习一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对问题的理解,再让学生列式解答。

可提醒学生把计算的商保留三位小数。

做练习一第3题。

先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清楚思考的过程。

六、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

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今天你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

你的同桌呢?

七、布置作业

1.课内作业:

补充习题第1页。

 

板书设计: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例1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线段图略)

先算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多少公顷。

先算实际造林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20-16=4(公顷)20÷16=1.25=125%

4÷16=0.25=25%125%-100%=25%

答: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5%。

 

课题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2)

课时数

第2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就商0这种除法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教学例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图,问:

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要求“后4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算式怎么列?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谈话:

432÷4商是几位数,大约等于多少,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

指名回答。

要求用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学生的计算情况。

评讲:

十位上的3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

商十位上的0能不能丢,为什么?

问:

根据刚才的估算看看我们笔算的结果怎么样?

做题之前或之后的估算对笔算会有什么好处?

小结:

做笔算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写0。

为了防止漏写0,最好在笔算之前或笔算之后再估算一下商的位数或大致结果。

二、完成“试一试”

出示题目,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统计正确率,帮有错误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再订正。

问:

“试一试”的两道题和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三、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选两题让学生说计算过程。

统计正确率,指导有错的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再订正。

2、想想做做2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要求:

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谈话:

对于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你觉得在做笔算除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四、作业

想想做做3、4

 

课题

6半截蜡烛

课时数

第2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读读、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把故事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半截蜡烛》这篇课文。

谁能根据屏幕提示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当_____时,伯诺德夫人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大儿子杰克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小女儿杰奎琳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2、那么,伯诺德夫人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引入新课。

  交代:

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通过合作、探究把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分三场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好吗?

三、学习第一场戏。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

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

)、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

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动作:

(急忙)取、(轻轻)吹。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

再做轻轻吹的动作。

  重点提示:

为什么要轻轻吹?

大家一起读句。

  语言:

关键读好哪个词?

(亮)为什么?

  要读得不引起德军的怀疑?

指导朗读。

  心理活动:

个别读,从中体会到什么?

  圈画重点词。

引读。

  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能把这段心理活动以你自己的口吻表达出来吗?

  指导这是你的心理独白,你这么大声说出来,不引起敌人的怀疑才怪呢。

谁再来做一回伯诺德夫人。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

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

(三个德国军官。

)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

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

(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6、布置任务。

为了确保演员发挥最好水平,给一点合作的时间,下面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如何把文中提示我们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表演出来。

 7、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动脑看吧。

 简评:

主角演得怎样?

(激趣:

假如我是当时的总统戴高乐,我一定会为你有这样的好公民而骄傲,奖你一枚荣誉勋章。

 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

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四、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

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

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

第二场戏的主角是——?

第三场戏的主角是——?

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

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

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动作:

(慢慢站、端、从容搬回、生火、坐待)重点提示:

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得这么从容的?

读句。

  语言:

关键读好哪个地方?

(真冷)指导朗读。

  其它角色又要演好哪些表现呢?

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该抓住哪些方面演出其它角色的特点。

 4、交流杰奎琳。

杰奎琳的机智、勇敢你认为关键是演好哪个地方。

  重点提示:

娇声。

理解。

(博得敌人的好感,这样一来,当她提出要求时才不会糟拒绝)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小小年纪便懂事了,和妈妈哥哥一样机智、勇敢)

  谁能当回杰奎琳,用娇声对德军说这句话。

  联系当时情况的危急,联系她说的话,谁能猜出杰奎琳此时一定在想些什么?

再读她说的话。

  还有哪个地方表演时也该注意的?

(镇定、道晚安)给你个机会,找一个你最信得过的朋友跟你合作读军官的话,其它同学一起读旁白。

同学们继续想象一下怎样把杰奎琳的机智、勇敢给表演出来。

 5、小结。

   通过刚才的探讨,大家有信心把这二场戏演好吗?

注意演员关键要演出文中提示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情,有本领的还可增加一些你认为更能突出主角机智、勇敢的表现或心理活动。

   旁白注意不要喧兵夺主。

小组合作开始排练。

 6、挑选两组表演。

下面同学作评委,评出最佳主角奖和最佳配角奖。

 7、简评。

  结合评最佳主角奖。

抓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再次感受主角的机智、勇敢。

结合简评配角奖。

感谢你们的演出,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凶残的但又尚有些人性的德国鬼子。

也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伯诺德一家的机智、勇敢。

 结合品品文末句子。

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想说什么?

引读两次描写情况危急的句子。

(出示)

五、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

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六、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读读演演。

其实,在第二次世界期间,发生过无数像这样感人的故事。

同学们可回去拿些资料,并把今天的方法试着把他们编成课本剧来读读演演,好吗?

板书:

              送情报 ( )

      半截蜡烛  夫人快乐( )  (机智、勇敢)

              儿子搬走( )    爱国主义

              为儿端走(成功)

 

课题

9少年王勃

课时数

第2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