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点必看考点30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25940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6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点必看考点30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点必看考点30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点必看考点30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点必看考点30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点必看考点30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点必看考点30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点必看考点30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点必看考点30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点必看考点30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点必看考点30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点必看考点30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点必看考点30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点必看考点30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点必看考点30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点必看考点30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点必看考点30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点必看考点30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点必看考点30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点必看考点30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点必看考点30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点必看考点30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点必看考点30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点必看考点30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点必看考点30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考点31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两年真题+一年模拟)

一、单选题(30小题)

1.(2021·全国高考真题)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

南宋理学家张弑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

”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

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

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

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

2.(2021·广东高考真题)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

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

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

3.(2021·湖南高考真题)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田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

这反映了

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

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4.(2021·全国高考真题)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善书”的流行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5.(2021·浙江高考真题)一位理学家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切己自反,改过迁善”,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

该理学家

A.被朱熹批评其理学过于“支离”B.推动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

C.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D.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6.(2021·辽宁高考真题)黄宗羲曾言:

“明初以来,宗风(指佛教禅宗各派)寥落。

万历间,儒者讲席遍天下,释氏亦遂有紫柏、憨山(禅宗高僧),因缘而起……而儒、释几如肉受串,处处同其义味矣。

”这反映了明朝

A.灭亡原因在于学风空疏B.儒学地位受到佛教冲击

C.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D.儒学的禅学化趋势加强

7.(2021·浙江高考真题)清初思想巨人王夫之在”气一元论”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他强调

A.“心外无理”B.“宇宙便是吾心”

C.“人是万物的尺度”D.“天地之化日新”

8.(2020·海南高考真题)《明夷待访录》载:

“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

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

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这一论述表明该书作者

A.主张废除宰相制B.倡导无为而治

C.倾向于限制君权D.反对王位世袭

9.(2020·海南高考真题)民俗钱币是古钱币的一种,大多由民间私制而成,是民俗文化的载体。

如图寓意

A.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B.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

C.心外无理的哲学思想D.克己复礼的行为规范

10.(2020·山东高考真题)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

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11.(2020·全国高考真题)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

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

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

12.(2020·江苏高考真题)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

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

这反映出北宋()

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

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

13.(2021·广东高三)下表是宋代理学家的言论。

由此可知,他们

A.将封建礼义和天理相结合B.完成了儒家信仰的理论重建

C.认为天理和人欲相互对立D.发展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14.(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面对儒学的困境,唐代思想家韩愈认为:

“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不事其事。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以下选项最符合其思想主张的是

A.对佛道思想表示强烈排斥B.宣称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

C.高度重视儒家的纲常伦理D.提出从性命之源认识孔子之道

15.(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宋被元灭后,相当的南方士人或以“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或以“士人若不至京师,便不足以昌行其道"为由北上仕元。

而明清鼎革之际,殉明士大夫就达3800多人,而选择自我放逐的明遗民为数更众。

这种变化表明

A.明朝经世致用思想的具体体现B.官方哲学不断拔高并走向僵化

C.清朝统治者打击汉族士大夫更甚D.元朝统治者的文化政策积极有效

16.(2021·江苏)下表是不同时期的作品对木兰形象的描写,影响木兰形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木兰形象描写

出处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北朝民歌《木兰诗》

增加了“放小脚”、“练武艺”、“劝爹娘”、“擒贼首”、“配因缘”等情节;“休女身拼,缇萦命判,这都是裙钗伴。

立地撑天,说什么男儿汉!

明朝徐渭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

A.抑商政策的松驰B.阳明心学的影响

C.自然经济的主导D.女性地位的提高

17.(2021·河北唐山·高三)战国后期的儒家学者孟子与荀子齐名,孟学与荀学都十分兴盛。

但宋代以后,孟子与孟学大显于世,与荀子、荀学已不可同日而语。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荀子的主张背离了孔孟儒学

B.宋儒在心性论上“尊孟批荀”

C.理学传承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D.宋代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完善

18.(2021·江苏)有学者指出:

“朱子学体系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

”朱熹从高山上残留的螺蚌壳论证此处原先是海洋,由于地质变迁隆起变为陆地。

三百年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才提出了与此相同的看法。

由此可知

A.东西方文化同宗同源B.朱子理学具有思辨性

C.宋代科技领先于世界D.朱熹侧重于自然探究

19.(2021·湖南长郡中学高三)下表为唐到宋各绘画题材画家人数汇总,推动唐宋绘画之变的原因主要是

人物

山水

花鸟

唐朝(上)

40

16

7

唐朝(下)

10

34

15

建隆元年一熙宁七年

56

31

43

熙宁八年一乾道三年

42

91

84

A.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B.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C.穷理尽性的时代精神D.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

20.(2021·海安市南莫中学高三月考)从唐立国到“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孟子的地位一直处于“不著不察”之列,且少有人提及。

韩愈是最先把孟子名字升到孔子之后的人,他认为孟子是唯一得到孔子“真传”的人。

宋朝的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并列,《孟子》跻身于“四书”,成为了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

孟子地位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A.开展古文运动的需要B.政府文化政策的调整

C.迎合政治统治的诉求D.人才选拔机制的完善

21.(2021·山东淄博·高三)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于井田制的注疏:

“井地,即井田也。

经界,谓治地分田,经画其沟涂封植之界也。

此法不修,则田无定分,而豪强得以兼并,故井地有不均。

此欲行仁政之所以必从此始”。

朱熹对井田制的注疏意在

A.恢复商周的井田制

B.抑制豪强地主的兼并

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

D.达到施行仁政的理想

22.(2021·全国高三开学考试)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把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易》称为“三玄”。

玄学的代表人物王弼注《易》和《老子》。

主张虚无的“道”或“无”是产生万物的“宗主”,认为“圣人体无”,效法自然,所以人君应该拱默无为,委政臣下,“从事于道者,以无为为君”。

魏晋士人崇尚“无为”反映出当时(   )

A.士族门阀受到抨击B.儒家思想受到挑战

C.无为而治成为主流D.三教合一趋势显现

23.(2021·湖南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月考)有学者说: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他以从众、从俗的原则修改孔子推崇的礼仪,不仅在思想领域,而且在行为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由此可见,朱熹

A.注重实践孔子所维护的周礼B.积极构建官方的哲学意识形态

C.强调在日常生活中格物致知D.努力将儒家伦理道德推广实践

24.(2021·江苏泰州中学高三开学考试)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

“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

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

”他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针对当时

A.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B.脱离社会现实的空疏学风

C.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D.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现实

25.(2021·广东汕头·高三)孔子批评管仲在礼仪上“僭越”不知“礼”,却因其联合各国,抵挡了夷狄的进攻,称其“仁”;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明清之际批判思想家反对宋儒空谈心性。

由此可以哲出儒学的主要特征是

A.重视秩序B.经世致用C.重视人伦D.不断完善

26.(2021·陕西高三)黄宗羲在清入关初期以明朝为“本朝”,与清朝持敌对态度;稍后,以“有明”代替明朝,以“北”字比喻清朝;康熙十八年后,他用清年号,称康熙为“圣天子”,与清朝官吏交往。

材料可表明

A.黄宗羲的政治立场不够坚定B.清政府主动笼络汉族知识分子

C.清初国家治理得到一定认可D.文化环境的改善推动政治认同

27.(2021·贵州毕节·高三)顾炎武著作颇丰,有《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两部地理学著作、文集七论(《郡县论》《钱粮论》《生员论》《军制论》《钱法论《田功论》《形势论》)和读史札记《日知录》。

其著作都是为研究‘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而作。

据此可知,顾炎武

A.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具有经世致用的精神

C.主张重建儒家信仰体系D.改变了学术发展方向

28.(2021·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全面记载了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经验技术,他引用《尚书》的内容写道,“润下作咸,武王访箕子而首闻其义”,强调制盐是圣王也要重视的事,在一副《治丝图》中,他所绘的纺织工人戴着指套和绑腿,俨然知识分子装束。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手工业的社会地位提高B.知识分子的经世致用观念

C.重农抑商政策已经瓦解D.宋应星主张打破社会等级

29.(2021·重庆)黄宗羲说:

“仁、义、礼、智、乐俱是虚名”“仁无迹象可言”,强调“盖仁义是虚,事亲从兄是实,仁义不可见,事亲从兄始可见。

孟子言此,则仁义始有着落,不坠于恍惚想像耳”。

这说明黄宗羲

A.思想中存在复古的倾向B.重视将仁义落到实处

C.抨击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D.主张限制君权反对君主专制

30.(2021·江苏南通·高三)晚明学者讲学,多不区分参加者的身份。

思想家吕坤给初学者讲学,“如市井说话一般”。

他曾言:

“讲《中庸》《大学》,须令仆童炊妇一听,手舞足蹈,方是真讲书。

”当时,民间出现称孔子为“孔圣人老爷”的现象。

这反映出晚明

A.市民阶层的扩大B.阳明心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儒家学说通俗化D.心学传播抬高了孔子的地位

二、材料分析题

31.(2021·湖南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社会,尤其是明清时期,朝廷皇室和军队是最大的集团消费者,承接他们的生意是商人提高社会地位和迅速致富的重要途径。

特许经营和官商制度扭曲了市场规律,形成了恶劣的经营导向,商人们并不把发展的希望寄托于市场开拓和由此而增加对科技发明生产创新的兴趣,而在于谋取流通领域的超经济特权,其经营注意力始终游离于生产领域之外。

官商以政治特权攫取厚利,其不仅不会措意于科技创新,而且也不注重于经营,赢利的大部分用于奢华靡侈的生活消费。

在明清的专制体制下,市场和市场主体始终都得不到独立自由的发展空间。

明清商业资本的这些特点,导致当时中国的社会资本呆滞于流通领域,而没有广泛地向生产领域渗透,生产的规模化、社会化难以发展;科学技术得不到经济利益的激励,科技发明社会化发展的道路被堵塞。

在视科技为“奇技淫巧”的社会价值取向环境中,科技发明的社会精神动力也丧失殆尽。

——摘编自樊卫国《论明清经济演进的内向化倾向》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营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乾隆时期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

……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

——摘编自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文化承古萌新的表现。

32.(2021·全国高三)下图是1983年我国发行的一套纪念邮票——《中国古代文学家》。

请你参照该套邮票,推荐我国古代其他类别人物纪念邮票的4位候选人,并简述推荐理由。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由材料“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可知,当时的理学家反对当时社会盛行的婚姻论财的做法,试图维护维护原有的宗族伦理纲常,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故选B;材料显示当时的理学家仍非常重视婚姻中的宗族观念,而非淡化,排除A;理学家的这些主张试图维护原有的封建伦理观念,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统治需求,而非背离,排除C;由材料可知,当时的理学家是主张维护原有的婚姻习俗的,他们是反对婚姻习俗发生变革的,排除D。

2.A

【详解】

根据“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婉言矩行’等意”可知明代生员的服饰中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说明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故选A;科举制是有利于社会流动的,排除B;根据服饰的差别不能说明社会等级日益固化,排除C;生员的服饰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市民文化无关,而且也不能说明市民文化突破了礼制从限定,排除D。

3.D

【详解】

根据“田土大多已经种麦”可以看出,绍兴当地实行稻麦轮作,“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可以看出当地清除了稻根,以便小麦的种植,由此可知,绍兴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行政效率,排除A;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实事求是”是顾炎武“实学”的特点,排除B;材料主旨不是赈灾方式的问题,排除C。

4.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善书的内容都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内容,而儒家思想是明清时期的主流思想,所以善书的流行是在强化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故选B;理学的主导地位在南宋就已经得到确立,排除A;儒家思想就是官方的意识形态,所以“阻碍”的说法错误,排除C;善书的流行是强化了儒家思想的地位,没有冲击,排除D。

视频

5.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于人生日常处通过内心反省来明理,因此C正确;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A排除;BD是程朱理学的成就,排除。

故选C。

6.D

【详解】

根据材料“儒、释几如肉受串,处处同其义味矣”可知,明朝中后期,佛教和儒学的思想有趋同,说明儒学的禅学化趋势加强,D项正确;明朝灭亡是因为社会矛盾激化导致,排除A项;儒学的地位并未受到冲击,排除B项;当时程朱理学是主流,排除C项。

故选D项。

7.D

【详解】

王夫之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由此强调“天地之化日新”,即宇宙间的事物都是无常的,不断在变化着的,故D正确;“心外无理”是王阳明的思想,故A错误;“宇宙便是吾心”是陆九渊的思想,故B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塔格拉的思想主张,故C错误。

8.C

【详解】

材料“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的意思是如果天子不贤德的话,宰相可以进行纠正,这说明作者主张对君权进行限制,C正确,A排除;B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

故选C。

9.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独占鳌头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

而把其用于民俗钱币之中,体现了民间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A正确;BCD从材料的信息无法得出,排除。

10.B

【详解】

黄宗羲重新解释“古圣王”的“崇本抑末”政策,指出“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是“末业”要抑制,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则属于“本业”,应重视其发展,其旨在以此论证变革传统经济政策的合理性,B项正确;黄宗羲将工商业分为有利于民生和和无益于民生两种,目的不是为了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A项错误;黄宗羲对“崇本抑末”政策的新解释,不是为了宣扬“经世致用”的观念,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黄宗羲为了“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提出区别对待工商业的,D项错误。

11.B

【详解】

“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思想都是儒家思想的内容,在族谱中存在这些内容说明宗谱的纂修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故选B;宗谱纂修不是选官,和科举制无关,排除A;仅依靠纂修不一定能维持血统的纯正,排除C;四民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及社会环境有关,不是靠纂修宗谱确立的,排除D。

故选B。

12.B

【详解】

材料“程颐程颢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等信息可反映出北宋时期存在儒学与佛教融合的现象,B项正确;材料强调了儒佛的融合,而不是强调佛教对儒学的冲击,无法体现地位动摇的现象,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的问题,并且在南宋时理学才逐渐成为官方哲学,C项错误;阳明心学出现于明代,D项错误。

13.A

【详解】

根据材料中两宋时期一些理学家的言论可知,他们对封建的礼、义伦理规范和天理,及其关系都有着详细的论述,A项正确;陆九渊心学完成了儒家信仰的理论重建,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出天理和人欲相互对立,发展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排除C、D项。

故选A项。

14.B

【详解】

从材料中“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可见儒家学说对国家的影响之深。

因此,韩愈的主张实为宣称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故选B项;材料能体现儒家思想,没有体现对佛道思想的强烈排斥,排除A项;材料内容中韩愈重视的不是儒家的纲常伦理,排除C项;提出从性命之源认识孔子的是李翱,不是韩愈,排除D项。

故选B项。

15.B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明清之际,殉明士大夫人数众多,主要是由于理学的影响,反映出以理学为主的官方哲学不断被拔高并走向僵化,导致明代仕大夫“杀身成仁”,故D项正确;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与材料不符,排除A;材料中的仕大夫是自愿殉明的,而不是清政府的打击,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宋代与明代的比较,与元的政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

16.B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人民渴望社会安定;儒家思想的不断发展,影响着人们的忠孝观念,木兰忠勇孝女形象是这一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

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为适应市民的文化需要,便于舞台演出,文艺作品更加注重故事情节的丰富性,并增加了细节描写;同时,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理学束缚人性,则出现了反对束缚,寻求女性解放的思想。

这反映在文艺作品中,出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木兰形象,B项正确;明朝仍推行抑商政策,排除A项;北朝和明朝都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导,排除C项;当时女性地位并没有提高,排除D项。

故选B项。

17.B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而宋代理学家主张“性善习远”,因而在心性论上“尊孟批荀”,B项正确;荀子的主张没有背离孔孟儒学,排除A项;理学传承了孟子的民本思想,荀子同样有民本思想,因此“理学传承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宋代科举制的发展完善与孟子、荀子地位变化无关,排除D项。

18.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用高山上残留的螺蚌壳论证海洋到陆地的地质变化,以自然学说构建其哲学体系的做法,反映出朱子学体系具有鲜明的思辨性,B项正确;东西方文化并不是“同宗同源”的,A项错误;宋代科技领先世界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C项错误;朱熹侧重探究纲常伦理而非自然科学,D项错误。

19.C

【详解】

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唐宋之际,山水画和花鸟画主题的画家数量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理学逐渐兴起,影响力绘画类型,C正确;唐宋时期的政治格局并没有大的变化,排除A;山水、花鸟绘画符合士大夫阶层的文化需求,排除B;D不是绘画主题转变的主要原因,排除。

20.C

【详解】

根据材料宋朝孟子的地位提升,结合所学是因为宋明理学抬升了孟子的地位,宋明理学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故C正确;孟子地位的提升与古文运动无关,故A排除;孟子地位的提升是因为思孟学派变得重要,与文化政策调整无关,故B错误;材料与人才选拔机制无关,故D错误。

21.D

【详解】

根据“故井地有不均。

此欲行仁政之所以必从此始”可知朱熹认为整顿井田制是实行仁政的开始,所以他对井田制的注疏意在达到实行仁政的理想,故选D;朱熹的最终目的是实行仁政,而非恢复井田制和抑制豪强地主的兼并,排除AB;朱熹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重塑儒家伦理规范,排除C。

22.B

【详解】

根据材料“圣人体无”、“人君应该拱默无为”,“从事于道者,以无为为君”等信息可知,玄学的代表王弼认为人君应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加之魏晋时期玄学凸显,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儒家思想受到挑战,B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涉及门阀制度,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玄学的代表王弼强调无为的主张,不代表无为而治成为社会主流,C项错误;三教合一指的是儒、佛、道三教的融合,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三教合一的信息,D项错误。

23.D

【详解】

从材料中的“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等信息可以看出,朱熹努力将理学倡导的儒家伦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现实生活,故答案为D项;朱熹对孔子推崇的礼仪进行了修改,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朱熹将儒家伦理道德运用到实践中,而不是构建哲学意识形态,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朱熹实践儒家伦理道德,而不是通过格物致知去求理,排除C项。

24.B

【详解】

材料大意是:

历史应该记述史实,为后来人学习和提供借鉴,如果历史记载繁多的内容,但“经世”致用的思想不记载,是不利于吸取历史教训的。

这反映了王夫之主张历史研究应该立足现实,注重应用,反对当时脱离社会现实的空疏学风,故选B;材料强调经世致用思想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而不是针对经世致用思潮,排除A;材料信息与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君主专制无关,排除CD。

【点睛】

25.B

【详解】

根据”却因其联合各国,抵挡了夷狄的进攻”“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反对宋儒空谈心性”可得出不同时期的儒学都强调实际,体现经世致用,B项正确;反对宋儒空谈心性并没有体现秩序和人伦,排除AC;材料的主旨不是体现完善,排除D。

26.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对清朝的态度从敌对到认可的变化过程,特别是后来“用清年号,称康熙帝为‘圣天子’”,与清朝官员交往等,反映出黄宗羲对清初国家治理的认同,C项正确;黄宗羲在康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