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刘半农主题专练10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2620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刘半农主题专练1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刘半农主题专练1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刘半农主题专练1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刘半农主题专练1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刘半农主题专练1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刘半农主题专练10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刘半农主题专练10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刘半农主题专练10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刘半农主题专练10页.docx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刘半农主题专练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刘半农主题专练10页.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刘半农主题专练10页.docx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刘半农主题专练10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刘半农主题专练

教我如何不想她①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1920年9月4日

【注】①此诗作于刘半农在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时期。

刘半农现代诗人,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节第一句“天上飘着些微云”,与“浮云游子意”所营造的意境完全相同。

B.第二节第四句“这般蜜也似的银夜”,巧妙地引发“我”内心对“她”的思念。

C.第三节前两句的两处“慢慢”,写出了落花、游鱼对春水的依恋,画面优美。

D.第四节借“枯树”“冷风”“野火”“暮色”“残霞”等意象传达出浓重的愁思。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共分四节,每节五行,其中第三、第五行语句相同,结构匀称工稳,具有建筑美。

B.本诗用韵灵活,突破格律诗一韵到底、韵脚固定的要求,体现了新诗在格律上的自由。

C.本诗分别描写了白天、夜晚、春天、秋天的景象,意象纯朴自然,构思精巧,基调凄凉。

D.本诗一句“教我如何不想她”,喊出了多少海外游子的心声,体现了“诗言志”的传统。

3.《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本诗运用了《诗经》中哪些典型手法?

请简要分析。

(4分)

4.本诗标题原为“情歌”,后被作者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

你认为改后的标题好在哪里?

(6分)

【分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3)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

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

(4)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文本标题的内涵及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解答】

(1)A.“与‘浮云游子意’所营造的意境完全相同”错,“浮云游子意”借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

“天上飘着些微云”以一种舒展的情调展开,描写了春天的天空,有几丝云彩在轻轻的漂浮着给淡蓝的天空增加了一丝韵味。

把欣赏者的情绪带到了一个广阔无边、飘着些微云的天际。

几个短短的词句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那种淡淡的愁绪,就仿佛飘着的浮云般自由的空间感,从立体的角度来看,一个“飘”字既表达了自由自在的一种情绪,也表达了一种缺乏归属感的情感。

(2)C.“基调凄凉”错,诗歌通过对各个季节的描绘形象地揭示了作者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整首诗充溢着他对自然和生活,以及对祖国的热爱,表现出了他高尚的情操,也充分体现了他追求自由、渴望自由、寻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和情感。

诗歌既舒展温雅,又富于幻想更充满了激情。

(3)《诗经》普遍使用了赋、比、兴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作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以“他物”置于“所咏之辞”(诗的主题及内容)的前面,则此物必与主题及内容有关,或从旁烘托,或营造气氛,将读者引到特定的情境中来。

因此,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及感染力,

本诗中,依次以“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西天还有些儿残霞”等景物,引发作者内心的情感“教我如何不想她”,这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典型的起兴;而“这般蜜也似的银夜”一句,则以“蜜”字打比方,写出想念“她”时内心甜蜜的感受,是“比”的手法。

(4)“情歌”会让人以为这只是一首单纯的写给恋人的诗歌;然而“教我如何不想她”则让诗歌的情感有了更加丰富的意蕴,在这首诗中的“她”,并不指单纯的女性,结合当时由于词作者刘半农先生正旅居英国伦敦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这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眷恋与热情;是作者远离祖国,心中时时生出对祖国的依恋,故带有强烈的思念祖国和怀旧的感情。

“她”可以使读者体会到文本解读的自由感,读者在解读过程中,要为自己创造条件,感受“她”的寓意,从而有更深更广的意境体会。

答案:

(1)A。

(2)C。

(3)刘半农的诗歌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比兴手法,重视意境的营造、比兴等。

“啊……这般蜜也似的夜晚”这里用了一个“蜜”字准确集中地表达了作者那美好向往之情,甜如蜜虽是夏日却丝毫感受不到的那炎炎热浪,连夜晚都变得有了颜色和味道。

作者内心的甜蜜可想而知。

这首诗中,每一段的开头渲染了不同的景色,以引起感情的抒发,每一段都营造了优美的诗歌意境,实感的景色引起人们无穷的想象。

(4)改后的标题更为含蓄蕴藉,又意义深远。

刘半农在这首诗中首创了“她”字的使用,“她”既可以视作“情歌”中的情人,但更应该理解到诗中的“她”是指祖国,这是思念祖国。

把标题从“情歌”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正是这种意境的提升与拓展,让“她”已不再是片面的一个性别的单词,而是流露出对祖国母亲的深切热爱。

赏析:

  1920年1月下旬,郭沫若在日本福冈创作一首歌颂“年青的女郎”的新诗《炉中煤》,其副题“眷念祖国的情绪”告诉我们:

它不仅仅是一首“情歌”;1920年9月上旬,刘半农在英国伦敦创作了一首貌似“情歌”的《情歌》,其写作背景告诉我们:

它也不仅仅是一首“情歌”。

两首诗相为表里,其艺术风格却迥然不同:

郭诗激越奔放,过于直白,读起来让人脸红、心热;而刘诗婉转低回,不惮繁复,在结构、节奏和意象的经营上都更胜一筹。

  为《教我如何不想她》作曲的赵元任既是音乐家,又是语言学家。

1925年9月26日,被教育部聘为“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委员的刘半农,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一个研究和制订“国语罗马字拼法”的音韵学团体──“数人会”,其成员有赵元任、林语堂、钱玄同、黎锦熙和汪怡。

后来,赵元任为刘半农撰写的挽联充分表达了这种亲密无间的双重的“搭档”关系:

“十载凑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数人弱一个,教我如何不想他。

  天那么高,地那么阔。

习习的凉风吹拂着悠悠的白云,唤起了诗人远远的思念: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笼罩着海洋,海洋反射着月光。

月凉如水的夜晚,引起了诗人深深的思念:

“教我如何不想她?

”花儿落在水面,鱼儿藏在水中。

燕子呢喃,带来乡音,惹起了诗人轻轻的思念: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正在摇晃,野火正在燃烧。

西天边上冷冷的残霞,激起了诗人痛痛的思念:

“教我如何不想她?

  没有节奏和行列,就没有诗的韵律;没有意象和意念,就没有诗的意境;没有韵律和意境,就等于没有了诗。

即使是自由诗,也不例外。

【点评】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

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

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

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忆刘半农君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

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

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

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

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

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鐄信,“她”字和“牠”字的创造,就都是的。

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

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

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

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

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

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

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

“内皆武器,来者小心!

”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

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

“内无武器,请勿疑虑。

”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

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

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

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

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

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

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

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

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

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

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

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

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

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

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

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

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2,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

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

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

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

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

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

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八月一日。

注:

⑴1928年鲁迅任《语丝》主编期间,选登了一篇读者来信。

这封信纠正了刘半农发表在该刊的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史实性错误。

(2)指刘半农于1933年到1934年间发表于《论语》《人世间》等刊物的《桐花芝豆堂诗集》和《双凤凰砖斋小品文》等

5.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

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4分)

答:

(1)“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游戏)的含义,“烂”是“陈旧”的意思。

(2)从前刘半农投身文学革命,提倡写白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后,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是要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

6.从文章看,鲁迅对有些人所批评的刘半农的“浅”持什么态度(4分)

答:

(1)鲁迅承认刘半农的确有浅的一面。

(2)鲁迅认为刘半家坦诚、真率,虽然浅,却浅得清澈。

(3)鲁迅觉得,作为一个战士,刘半农的浅是可以原谅的,因为那是前进中的浅。

7.请根据原文概括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原因(4分)

答:

(1)刘半家出国留学,“我”懒于通信,从此两人疏远起来。

(2)鲁迅在《何典》序文中说了“老实话”,又在《语丝》上发表了指出刘半农错误的读者来信,使刘半农感到不快。

(3)刘半农后来“据了要津”,也影响了两人的关系(4)“五四”退潮后,刘半农思想发生了变化,这是两个疏远的最根本原因。

8.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5分)

答:

(1)“这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

(3)写“憎恶”刘半农的近几年,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以免“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