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第十周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28581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第十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第十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第十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第十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第十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第十周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第十周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第十周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第十周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第十周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第十周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第十周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第十周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第十周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第十周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第十周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第十周教案.docx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第十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第十周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第十周教案.docx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第十周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v苏教版第10册年级:

五学科:

数学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方程复习教案(方程)

使用日期

4月21

课型

练习

主备人

樊学新

执教者

樊学新

第1课时总46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寻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难点

寻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具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预设

学习要点

改进建议

 练习:

1、下面的式子中,是等式的在后面()里画“√”。

X+18=36()x+2﹥10()72-x()x=3()

知识点: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复习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

练习:

1、下面的式子中,是方程的在后面()里画“√”。

X+18=36()x+2﹥10()72-x()x=3()

知识点:

复习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练习:

1、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填序号)

①3+x=12②3.6+x③4+17.5=21.5④48+x﹤63

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

【判断】

3、等式都是方程。

()

【判断】

4、方程都是等式。

()

知识点:

什么是等式的性质

练习:

1、解方程

X-97=1451.15+x=6.813.5-x=8.23x=3.9x÷3=2.115x=24028÷x=42

2、吴兵买了1本练习本和3枝铅笔,张兰买了同样的7枝铅笔,两人用去的钱同样多。

一本练习本的价钱等于()枝铅笔的价钱。

【填空】

知识点:

怎么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练习: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边长0.8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2、光明书店上午卖出图书350本,比下午多卖出35本,下午卖出多少本?

3、光明书店上午卖出图书350本,比下午少卖出35本,下午卖出多少本?

4、书架上有上下两层书,上层有180本书,是下层书本数的3倍,下层有多少本书?

(写在右边)

 

第一单元方程复习教案(方程)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教学内容

确定位置

使用日期

4月22

课型

练习

主备人

樊学新

执教者

樊学新

第2课时总50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感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2.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2.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预设

学习要点

改进建议

知识点:

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练习:

1、某学校为学生编学籍号,设定末尾用01表示男生,用02表示女生。

如果二年级4班的王浩是2005年入学,学号36,他的学籍号是,那么他表姐李姗2003年入学,是五年级2班的9号同学,她的学籍号是()。

2、.小红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她坐在第()列第()行。

小丽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6列第2行,用数对表示是(____,_____)。

(1)用数对表示平行四边形四个顶点的位置。

E(,)F(,)

M(,)N(,)

(2)把平行四边形向左平移5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E1F1M1N1。

用数对表示平移后四个顶点的位置。

(图略)

E1(,)F1(,)

M1(,)N1(,)

(3)把平行四边形绕E点顺时针旋转90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E2F2M2N2。

用数对表示旋转后四个顶点的位置。

(图略)

E2(,)F2(,)M2(,)N2(,)

 

 

苏教版第10册年级:

五学科:

数学

教学内容

公因数与公倍数的复习

使用日期

4月23

课型

练习

主备人

樊学新

执教者

樊学新

第3课时总5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

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教学具准备

ppt一份。

课前预习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预设

学习要点

改进建议

知识点:

复习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练习:

1、写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3和5()4和8()

1和13()13和26()

4和9()17和51()

21和36()22和55()、

2、一种长方形的地砖长8厘米,宽6厘米,用这种地砖铺成一块正方形,至少需要()块地砖。

正方形的面积最少是()平方厘米。

3、暑假期间,小林和小军都去参加游泳训练。

小林每6天去一次,小军每8天去一次。

7月31日两人同时参加游泳训练,()月()日他们又再次相遇。

4、3和7是21的()

①因数②公因数③倍数{选择}

5、8是24和64的()

①因数②最大公因数③倍数{选择}

6.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4和1630和10

15和921和28

知识点是求最大公约数

7.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2和243和7

48和169和11

1、写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4和6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2)9和3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3)9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4)11和44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5)8和11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6)1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7)已知A=2×2×3×5,B=2×3×7,那么A、B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8)已知A=2×3×5×5,B=3×5×5×11,那么A、B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六、课堂小结。

 

 

公因数与公倍数的复习

苏教版第10册年级:

五学科:

数学

教学内容

认识分数复习

使用日期

4月24

课型

练习

主备人

樊学新

执教者

樊学新

第4课时总52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重点

1.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2.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难点

1.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2.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具准备

PPT课件1份(呈现题目),

课前预习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预设

学习要点

改进建议

知识点:

单位“1”

练习:

1、“一箱苹果吃去”是把()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份,吃去()份,剩下()份,占总数的。

2、一节课的时间是小时,是把()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份,一节课的时间占了()份。

知识点:

分数的意义

练习:

1、有12枝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

每支铅笔占铅笔总数的,每人分得的铅笔是铅笔总数的。

2、有一根20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绳子长()米,每段绳子长是总长度的。

3、里有()1里有()个

4、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素数。

5、表示(                )。

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还表示(                   )。

 6、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4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每段长米,两段是这根绳子的。

 7、一项工程9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8、妈妈买来7个苹果,已经吃了5个,已经吃了这些苹果的。

9、五(2)班有男生27人,女生35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女生人数是男生的,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知识点:

真分数与假分数

练习:

1、分母是的5的真分数有(),分子是5的假分数有()。

2、的分数单位是(),再添()个这样的单位分数就是最小的假分数。

3、在、、、、、、、这些分数中,真分数有____________,

假分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分数都小于1。

()【判断】5、假分数都大于1。

()【判断】

6、梨有12个,橘子的个数是梨的,橘子有()个。

【填空】

知识点: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练习:

1、用分数表示。

5÷6=67÷20=22÷19=6分米=米8毫米=厘米

23分=7角=元6角7分=元3厘米=米27克=千克

2、把下面的分数写成除法的形式。

=()÷()=()÷()1=()÷()

3、分数,当()时,它是真分数;当()时,它是假分数。

4、把4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9段,每段长米,每段占全长的,3段占全长的。

5、把3根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3个米,是米。

6、米表示1米的,也表示5米的。

知识点: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练习:

1=3=8=4=

=( )  =( )  =( )  =( )

知识点: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练习:

1、把小数化成分数。

0.6=1.3=2.4=0.17=1.25=

2、把分数化成小数。

==4=5=3=1=1=

3、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是假分数的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25÷9=18÷26=54÷7=

4、在○里填上﹥、﹤或=

○0.2○0.70.56○○0.125

5、要使是假分数,是真分数,的值应该是()。

6、比大而比小的真分数有()个。

7、马每分钟行1.1千米,猎豹5分钟能跑6千米,箭鱼4分钟能跑5千米,哪种动物跑得最快?

请比较说明。

8、小陈和小吴做同一个零件,小陈用去1.1小时,小吴用去小时,谁做得快?

 

 

认识分数复习

苏教版第10册年级:

五学科:

数学

教学内容

分数的基本性质

使用日期

4月25

课型

练习

主备人

樊学新

执教者

樊学新

第5课时总5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2.使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4.让学生在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的有关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

1.约分和通分的方法。

    

2.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

3.经历分数基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

1.约分和通分的方法。

    

2.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

3.经历分数基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预设

学习要点

改进建议

知识点:

分数的基本性质

1、把的分子加上6,要使它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

2、一个分数,把它的分子缩小2倍,分母扩大3倍后得到,原来的分数是(  )。

3、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判断】

知识点:

约分

练习:

1、把下面的分数约分,结果是假分数的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

2、写出分母是18的所有最简真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和是().

3在()里填上最简分数。

80厘米=()米3600平方米=()公顷45分=()时

34千克=()吨64时=(  )日    150毫升=()升

知识点:

通分

1、200千克的海水中含盐5千克,水占盐水的,如果再加5千克盐,盐占盐水的。

2、加工同一种零件,甲工人用24分钟,乙工人用小时,()做得快。

3、15÷()==0.6==

选择题

  1、在分数中,x不能等于().

  ①0 ②4 ③2

  2、一个分数的分子不变,分母除以4,这个分数().

  ①扩大4倍 ②缩小4倍 ③不变

  3、一个分数的分子乘上5,分母不变,这个分数().

  ①缩小5倍 ②扩大5倍 ③不变

  4、小明把一块蛋糕平均切成3块,吃去其中一块;小华把一块同样大的蛋糕平均切成12块,吃去其中3块.他们两人比较吃去部分的大小是()

  ①小明吃得多一些 ②小华吃得多一些 ③两人吃得同样多

  5、的分子增加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它的分母应该()

  ①增加6 ②增加15 ③增加10

  6、如果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增加100,而分数的大小没有改变,那么原来的分数一定是()

  ①分子大于分母 ②分子小于分母 ③分子等于分母

 

分数的基本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