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案及中国石拱桥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29111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园林教案及中国石拱桥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州园林教案及中国石拱桥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州园林教案及中国石拱桥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州园林教案及中国石拱桥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州园林教案及中国石拱桥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苏州园林教案及中国石拱桥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苏州园林教案及中国石拱桥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苏州园林教案及中国石拱桥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苏州园林教案及中国石拱桥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苏州园林教案及中国石拱桥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苏州园林教案及中国石拱桥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苏州园林教案及中国石拱桥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苏州园林教案及中国石拱桥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苏州园林教案及中国石拱桥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苏州园林教案及中国石拱桥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苏州园林教案及中国石拱桥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苏州园林教案及中国石拱桥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苏州园林教案及中国石拱桥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苏州园林教案及中国石拱桥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苏州园林教案及中国石拱桥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园林教案及中国石拱桥教案.docx

《苏州园林教案及中国石拱桥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园林教案及中国石拱桥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州园林教案及中国石拱桥教案.docx

苏州园林教案及中国石拱桥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2.培养学生在占有一定材料的基础上(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1.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分析:

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2.苏州园林中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作者为什么没有提到,却把苏州所有的园林都写到了?

分析:

苏州园林蜚声中外,作者对苏州园林的个性特色略而不提,而是异中求同,经过比较归纳,准确地抓住了各个园林建筑的共同点,并用精练的语言加以说明,这就避免了用很多文字写个别园林,而给读者以鲜明的整体感。

文章的结构层次安排也很巧妙:

一是没有按常见的空间顺序,而是采用了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先作概括说明,明确说明中心;二是围绕中心作具体说明,其间又以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为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

这样,读者不仅领略到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美,也获得了具体感受。

3.归纳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分析:

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是:

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灵活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明晰,表达充分、严密。

这是一篇典范性说明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楚。

说明准确,叙述生动是本文的显著特点。

4.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什么?

有什么写作意图?

分析: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

开头写总的印象,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

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这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就概括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

作者叶圣陶。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写得很有特色。

(二)检查预习,出示小黑板正音正字,补充解词。

1.正音正字:

镂lòu,从钅,娄声,不读lǔ,嶂zhàng不读zhāng。

2.补充解词:

(1)因地制宜:

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2)标本:

本意是经过整理而保存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品,供观摩、研究之用;文中借来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的价值(3)败笔:

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画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

(4)图案:

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以结构整齐、匀称、调和为待点。

(5)重峦叠嶂:

重重叠叠的山峰。

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

文中指假山堆叠的形状。

(6)俯仰生姿:

有的向下,有的向上,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

(7)珠光宝气:

珍珠与美玉发出的光辉。

(8)闲适:

闲静舒适。

(9)明艳照眼:

鲜明艳丽,使人眼明目亮。

(三)范读课文、引导分段。

文章可分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总印象和共同点。

第二段(3~9自然段)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点:

处处入画。

第三段(10自然段)交代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不止以上写的\",结束全文。

(四)讲析第一段(1~2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提问:

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

这种印象是怎样得来的?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答问,明确:

总印象为: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印象由一二句中两个\"到过\"而来。

作者的总印象指明了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地位,告诫我们鉴赏我国园林不应错过苏州园林。

2.词义辨析。

(1)\"其他地方\"指哪些地方(指苏州以外)

(2)标本、标志、标准。

这里有\"范本\"之意;标志,记号;标准,规范、衡量事物的准则。

(3)鉴赏、观赏、欣赏。

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观赏指观看欣赏;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

文中选用\"鉴赏\"一词,明确要求我们对苏州园林不只是观看,玩赏,还要作分析、评价。

3.学习第2自然段。

(1)齐读第2自然段。

(2)提问:

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

哪些方面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作者在遣词上有什么匠心?

学生答问,明确:

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处处入画\"(学生划出书中相应文字),具体表现为四个\"讲究\"和一个\"一切\"。

这是下文说明的总纲和顺序。

四个\"讲究\"构成排比,暗示了下文(3~6自然段)具体说明内容。

\"一切\"既总结上文四个\"讲究\",又为下文(7~9自然段)的小处埋下伏笔。

\"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

\"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

\"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

\"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

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4.讨论第一段两自然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及第一段与第二段的结构关系。

明确:

第一段的两节为因果关系。

正因为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才使它具有\"标本\"的价值。

这里的因果说明,既赞美了苏州园林,又颂扬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

第一段是总的说明,明确说明中心;第二段是分别说明。

先总后分便是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5.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

(1)明确说明文的朗读要求,略加点拨。

(2)指名朗读第一段。

(五)讲析第二段。

1.提问:

第二段可分几层?

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学生答问,明确:

第二段可分两层。

第一层(3~6自然段)从四大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第二层(7~9自然段)从不可忽视的三小处,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入画\"。

第一段与第二段是总分关系。

2.讲析第一层(3~6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层。

(2)指导分析第3自然段。

①指名概括段意。

明确:

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即\"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

②提问:

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

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3)指导分析第4自然段。

①指明概括段意。

明确:

说明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②引导分析说明层次。

明确:

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

其次写池沼。

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

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4)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①指名概括段意。

明确:

说明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富有画意。

②逐句分析:

第一句是中心句。

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

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

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③提问:

这段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举例说明。

明确:

这段文字以说明为主,也适当穿插了描写和议论。

如二、三句即是描写,后面的\"古老\"\"盘曲磷峋\"\"满眼的珠光宝气\"等也是描写性的。

这些描写具体清楚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自然之趣,富有画意。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这是议论,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符合中国的绘画艺术美。

说明文的描写,着眼于说明特征,并且比重不大,只是稍加点染起辅助说明的作用;说明文中的议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齐读第5自然段

(5)学习第6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并概括段意:

说明苏州园林层次多、景致深的特点。

②分析:

第6自然段主要用解说方法,突出了巧妙的设计和安排,能给游人以画意实感。

文中的两个\"更\"字与\"多了\"、\"深了\"紧密呼应。

3.指导分析第二层(7~9自然段)。

①齐读第二层。

②提问:

这一层说明了哪些具体内容?

与文章的说明中心是否吻合?

学生答问。

明确:

上一层主要说明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层主要说明苏州园林的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第7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第8自然段说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第9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的彩绘\"自出心裁\"。

这一层出是紧紧围绕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③讨论第7自然段首句的作用。

明确:

这一句既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又是本层次的总说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④小结第二段:

这一段紧紧围绕第一段提出的说明中心,进行了具体说明,是全文的主体和重点。

(六)讲析第三段(10自然段)。

1.提问:

这段文字是否多余?

学生答问。

明确:

这一段交代说明,是不可忽视的结语。

它总结了全文,给人以余味,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欲望;也使行文缜密。

2.齐读课文第三段并体味文意。

(七)总结课文。

(见\"难点、重点分析\")

2.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及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

学习本文平实而准确的说明语言。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本质特征,举典型实例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

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点。

这是说明文的灵魂,只有特点抓住了,明确了,才能把事物说明白;而说明方法则是为说明事物的特点而选择的。

在本文中,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举典型实例,它在课文中占的比重大,说明作用显著,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说明文的本质特点,因此,应把对实例的分析放到重要位置,把实例与事物本质特征的关系讲明白。

学习说明文语言可以采取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语言来完成,也可以与略讲其他说明方法(如打比方)和学习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结合进行。

  注意不要讲成有关桥梁知识的课。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分析赵州桥这一典型实例。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解题。

  1.注音:

弧形拱桥陡坡和谐饮涧匀称桥墩郦道元

  2.解释词义和字义:

惟妙惟肖和谐匀称古朴巧妙绝伦

  以上两项可出示小黑板或利用投影。

  3.讨论课题。

   

(1)分析\"中国石拱桥\"达个短语的结构。

    名词性偏正短语。

    中心词--\"桥\"

    几个定语--\"中国\"(的)

    --\"石\"材(的)

    --\"拱\"形(的)

    连缀起来,是\"中国的石材的拱形桥\"。

(2)\"拱\"字释义。

  拱形是一种什么形状?

请用\"拱\"字组几个词。

  \"拱\",本义是\"两手相合,上举以示敬意\",如\"拱手\",可组词:

拱抱,拱卫,拱门,桥拱,斗拱等,取义引申 \"环绕\"、\"弧形\"。

\"拱桥\",也是这样。

  4.解题:

我们要学的这将课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介绍桥的科技说明文。

  请问:

桥有哪几类?

  首先应明确分类标准。

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建材分,有石村的木材的、钢材的;按形状分,有平形的、拱形的。

这篇课文用三个定语对\"桥\"做了明确的限制。

那么,这种\"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个特点介绍给大家的,这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搞清的两个重要问题。

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说明文特别讲究说明的顺序,这一点,我们在初一学《大自然的语言》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已有了一些了解。

现在同学们快速阅读,用三分钟时间找出各段讲的是什么事物,读时要用笔在课本上标注。

教师归纳。

板书:

  石拱桥(1一2)中国石拱桥:

古代状况(3-9)中国石拱桥:

当代发展(10)

  1.石拱桥的特点。

  找一位同学朗读第1、2段,其他同学找出说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教师归纳。

板书:

                  出现--较早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作者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

可组织学生回答也可由教师点明,视时间而定。

  明确:

神话把虹比作桥,诗人把桥比作虹。

桥虹互比,既说明了桥的形状,也说明了桥的优美。

打比方是为了说明,有赞美之意,但语言简洁,适度得体。

  \"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既说明了石拱桥出现较早,更说明它结构坚固。

  第1段说明石拱桥形式优美,第2段说明石拱桥结构坚固,体现了从外到内的写作顺序。

\"不但……而且\"递进关系,准确体现并强调了这一点。

2.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3段开始说明中国石拱桥。

同学们划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看看,上两段提到的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中国石拱桥是不是也有,中国石拱桥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教师归纳。

板书:

     悠久的历史--历史悠久

     几乎到处都有--多而广

     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多样杰出

  从时间来看,中国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居领先地位。

根据:

(一)\"悠久\"更强调了时间早;

(二)\"旅人桥\"\"可能是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从形式、结构上看怎么样呢?

这一段中对中国石拱桥用\"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做了肯定,而且表明我们的石拱桥是\"惊人\"的桥中之杰。

除此之处,我们中国的石拱桥还有数量多、分布广,有的宏大,有的小巧,形式多姿多彩的独到之处。

可见,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赵州桥和卢沟桥就是这惊人杰作的代表。

作者通过对这两座桥的介绍更好的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三、中国石拱桥的杰作之---赵州桥。

  文章在4、5两段对赵州桥做了介绍。

在阅读中标注有关语句,看看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看看哪些是石拱桥共有的,哪些是赵州桥独具的杰出之处?

教师归纳。

板书:

  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是中国石拱桥中惊人的杰作一,它具有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对这一点,文章在第4段中先做了总体介绍。

\"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说明了出现早,\"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说明了它的坚固及美观。

同时,赵州桥又有它独具的特色,的确不愧为惊人的杰作。

  第5段桥的长、宽数据,表明它惊人的雄伟。

接着指出它设计科学,技术巧妙,这是从总体上介绍赵州桥杰出的原因。

下面从四个方面具体说明它的科学与巧妙。

同学们应注意,每个方面都不只介绍了特点,而且说明了这样设计施工的原理。

这正是说明文的特点:

就事物及其道理做解说。

(一)一个\"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当时世界之最的大拱,怎么保证交通便利?

赵州桥的设计者打破常规,将桥洞做成弓形,桥面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可以说的确巧妙。

(二)这样一座大桥,又是独拱桥,用石材多,对两岸桥基压力会很大,怎么办?

牌河汛期暴涨,会对桥身猛烈冲击,怎么办?

设计者创造性设计,拱上加供,不但一举两得,而且收到了美观的奇效,不愧巧妙绝伦。

(三)桥如此长,如此宽,怎样保证它的坚固?

怎样便于施工?

设计者匠心独运,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弧形桥洞,真是制造奇特。

(四)除了结构奇巧之外,赵州桥的形式也匀称美观,同四周的景色配合和谐,艺术价值也是不朽的。

  值得注意的,还有:

\"作者前引张嘉贞的话说明桥的构造奇特,后引张毅的话说明桥的形式美观,最后点明赵州桥是以李春为代表的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

先总后分再总,把赵州桥的特点介绍得清清楚楚。

提问:

赵州桥的独具特点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什么关系?

总结:

赵州桥独具的特点有力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赵州桥是位于?

河上的独拱石桥,接下来,文章又举出了永定河上的多拱石桥卢沟桥,这就印证了中国石拱桥数量多、分布广,形式多样的特点。

布置作业

1.将小黑板(或投影)上的字、词记入字词积累本。

2完成练习一、二(其中卢沟桥的一部分作为预习,先不填入表格,但要在课文上标注。

3.预习、思考三、四、五。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分析卢沟桥这一典型实例.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

教学过程

一、中国石拱桥的又一杰作--卢沟桥。

  卢沟桥是中国石拱桥又一个惊人的杰作,上节请同学们做了预习,现在找们讨论一下,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

地点,在永定河上,永定河是比?

河更宽的大河。

时间,比赵州桥晚些,但距今也已八百多年,称得上历史悠久。

桥比赵州桥长得多,略窄。

桥面更平坦。

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它是靠石砌桥墩联成整体抵御洪水的。

它也很美观,尤其是柱头上千态万状的石狮子别具特色。

卢沟桥在中外都享有盛誉,并且是抗日战争的纪念地。

归纳、板书:

  上节课我们总结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除了具有石拱桥的一般特点:

出现较早,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特点之外,还只有历史悠久,数量多、分布广、多样杰出的更突出的特点。

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典型实例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些特点。

其中.文章介绍得最充分的是它们的杰出:

巧妙、奇特和精美,因为这方面最能说明中国石拱桥在结构坚固、形式优美方面的突出成就。

说明事物时如何选择实例,如何运用实例,这篇课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同学朗读第9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标注、归纳,原因有几个,是什么?

  教师归纳:

  原因有三:

首先,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赵州桥、卢沟桥正是杰出代表);再其次,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

三条中第一条是最重要的,因为人民的勤劳智慧,才可能利用丰富的石料,才可能发扬优良的传统。

三、中国石拱桥现代的发展。

  同学齐读第10段。

  提问:

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呢?

  归纳:

长虹大桥,世界最长的独供石桥,拱长一百一十二点五米,是赵州桥的三倍。

双曲拱桥,世界上仅有,全国造了总长20余万米,最长一孔一百五十米。

这种钢筋混凝土拱桥继承发展了石拱桥的传统。

  这种新发展,新成就,是因为一条新原因:

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

四、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

  同学讨论课后练习,教师归纳。

  这篇说明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把中国石拱桥介绍得清清楚楚,是和它出色的运用了说明文语言分不开的。

有四个方面值得同学们体会学习。

1.语言平实简洁,描写有度。

  例如练习八绘的两段文字。

一是说明文,它介绍了卢沟桥的有关知识,描写很少,只在介绍最突出的石狮时用了\"精刻\",\"姿态各殊\"、生动雄伟\"等词稍加形容,因为它的目的是说明事物,介绍知识。

二是记叙文,它记叙了夜宿卢沟观赏晓月的经过,记叙为主,有大量的描写,还有想象、抒情,因为它的目的是通过记叙描写抒发赞美之情。

这篇课文与《辞海》条目属同一文体,只是进一步说明了卢沟桥这种结构的原因。

这篇课文也有描写,但是很适度。

例如第1段把桥比作虹,是为了说明桥的弧形形状,赞美之清暗蓄其中。

  同学们看,介绍卢沟桥时,有没有类似情况?

归纳:

说明卢沟桥的石狮,做了描写,体现了感情,但并没有纵情写下去,而是适度收止。

说到卢沟桥是抗战圣地只有三句话:

一句说明纪念意义,一句说明战争发生时间、性质,一句说明反侵略战争的颌导者和它的结果,言简意赅。

2.运用说明方法,目的明确。

  文章为了准确、生动的说明事物,往往要用各种说明方法,练习三就是这方面的一个练习。

同学们要注意体会,无运用哪种说明方法,目的都是介绍有关知识,说明事物特点。

除练习中的句子,同学们还能再举些例子吗?

  归纳:

引用古籍-一\"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知其所以为\'。

\"列举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

\"使用比喻--\"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

卧波\'。

\"加以描述--\"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进行解说--\"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十一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正是这些平实准确的说明语言,达到了说而明的效果。

3.精心推敲词语,讲究分寸。

  同学讨论练习四,教师归纳:

  有些词语十分确切肯定,如列举的时间、数据,文如对某些时间、程度的限制;有些词语则表示着一种估计。

无论种,目的只有一个:

说明准确,依据只有一个:

符合实际。

例如说到\"旅人桥\",在\"石拱桥\"前用了\"可能\"(表示估计),\"有记载\"(做了限定)\"最早\"(在估计、限定后对时间做了肯定的限定)三个定语,说明得一清二楚。

  又如对赵州桥的说明用了这样两个定语:

\"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其中第二个定语说明了赵州桥历史悠久,但它只有在第一个定语限定之下才是准确的。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到处都有\"体现\"数量多、分布广\",但只有在\"几乎\"的限定之下才符合实际,才准确。

  卢沟桥\"每个石拱长度不一\",是核实了十一个石拱长度之后的结论。

育才中学的同学曾就此事向茅以升询问,茅以升回信-一列举了十一个石拱的长度,的确无一相同。

看似平易的一句话,却体现着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说明文语言这方面的要求,在这篇课文中特别体现在定语、状语和补语的运用上,同学们在完成练习四和后面的语法练习时可注意体会。

4.注意词句顺序,周密合理。

  我们先看一下练习五,大家讨论一下,可以畅抒己见。

教师归纳:

第1小题,作者做了回答:

\"先写形式,是桥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感性认识。

结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理解,亦即理性认识。

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而不是并列的。

\"\"不但而且\",体现着一个合理的顺序,不能删掉,它联结的内容次序也不能颠倒。

  第2小题也体现着一种合理的顺序,即由主到次,肩上小拱是赵州桥首创的主要特点,最能说明赵州桥的巧妙奇特,而拱圈也见于其他拱桥,比起肩上小拱相对是次要的。

类似体现顺序周密合理的,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吗?

  归纳:

例如先总说赵州桥外形和设计施工的特点,再分四点具体说明,先总后分,给人清晰印象。

又如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用\"首先\",\"其次\",\"再其次\",表示分项说明,由人到物,由主到次,顺序合理,标示清晰。

五、总结、作业。

  在同学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1.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和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

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2.本文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特点,并分析了原因,介绍了发展状况。

3.本文在说明语言的运用上非常出色:

简洁、平实、准确、周密。

语言风格与记叙文不同。

苏州园林

教学目的:

1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