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铝原料磨系统安装综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29247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8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化铝原料磨系统安装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氧化铝原料磨系统安装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氧化铝原料磨系统安装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氧化铝原料磨系统安装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氧化铝原料磨系统安装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氧化铝原料磨系统安装综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氧化铝原料磨系统安装综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氧化铝原料磨系统安装综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氧化铝原料磨系统安装综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氧化铝原料磨系统安装综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氧化铝原料磨系统安装综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氧化铝原料磨系统安装综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氧化铝原料磨系统安装综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氧化铝原料磨系统安装综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氧化铝原料磨系统安装综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氧化铝原料磨系统安装综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氧化铝原料磨系统安装综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氧化铝原料磨系统安装综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氧化铝原料磨系统安装综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氧化铝原料磨系统安装综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氧化铝原料磨系统安装综述.docx

《氧化铝原料磨系统安装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化铝原料磨系统安装综述.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氧化铝原料磨系统安装综述.docx

氧化铝原料磨系统安装综述

5.2原料磨主要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5.2.1工程概况

80万吨氧化铝厂原料磨车间位于该厂区北面,其车间为南北走向。

南北长为114米,东西宽为37米,车间总高度▽22米,其主要设备有

棒磨机Φ3200×45004台

溢流型球磨机Φ3600×60004台

桥式起重机t=20/5T(L=14.5M,12.5M)

皮带输送机B=1000L=1232M2台

皮带输送机B=800L=414414台

电子皮带称B=1200L=7130L=40304台

回转带Φ1800×25602台

水力旋流器组Φ500×84台

矿浆槽Φ8000×100002台

碱液槽Φ8000×100001台

污水槽Φ30000×30003台

电动葫芦T=1T=24台

各种泵17台

储气罐Φ10001台

设备总重1639867Kg。

主要设备分布在东、中、两三跨中

西跨为给料车间,宽7米,高为22米,分为四层,中跨宽为20米,高▽+16.5米,原料磨车间主要设备、棒磨机、溢流型球磨机,安装在此罐中,东跨宽为14米,高为▽+14.5米,该跨为电气配电及主电动机间。

原料磨车间设备有80余台件,现将主要设备Φ3.2×4.5M棒磨机安装方法介绍如下.

5.2.2棒磨机安装施工方法

棒磨机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性能

棒磨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主轴承(进料端)、主轴承(出料端)给料部分、筒体部分、大齿轮部分、出料部分、减速机传动部分、动力部分和润滑系统。

当筒体浇水平轴线按规定的轴数回转时,装在筒内的破碎介质和矿厂在离心力和磨擦力的作用下,随着筒壁上升一定高度,然后脱离筒壁自由落下或滚下,矿石的磨碎主要靠破碎介质落下时的冲击力和运动时的磨削作用,矿石是从圆筒一端的空心轴颈不断地给入。

而磨碎以后的产品经园筒另一端的空心轴颈不断地排出,筒内矿石的移动点利用不断给入矿厂的压力来实现。

主要技术性能、设备有关技术参数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值

1

筒体内径

mm

3200

2

筒体工作长度

mm

4500

3

筒体有效容积

M3

31

4

最大装载量

物料

T

9.78

钢球

t

69.86

5

筒体工作转速

r/min

16.05

6

磨机产量

t/h

85

7

机器重量

T

93

8

外形尺寸(长×宽×高)

Mm

10705×5000×3600

9

主电机型号

TDMK710-14/1730

10

功率

KW

710

11

转速

r/min

428.5

12

主减速机型号

MFY80A

13

输出转速

r/min

16.05±0.1

14

慢速驱动装置型号

MJB560

15

稀油站型号

XYZ-250GZ

16

传动轴及膜片联轴器

型号MFY80LT

5.2.3安装工艺

在格子磨安装开工前,首先应将室内20吨电动双钩桥式起重机安装完毕,并能安全使用。

5.2.3.1基础验收

在设备安装之前,需根据设备及工艺图纸对基础中心线,表面标高,地脚螺栓中心距离以及直埋地脚螺栓顶部标高,基础外形以及埋设件等进行逐项检验,其质量要求如下:

项目

允许

偏差

(mm)

项目

允许偏差

(mm)

基础座标位置

±20

予埋地脚螺栓

+20

基础各不同平面的标高

+0-20

标高(顶端)

-0

基础上平面外形尺寸

±20

中心距(在根部和

顶部两处测量)

±2

基础上平面的不水平度

每米

全长

5

10

予留地脚螺栓孔

中心位置

深度

孔壁的铅垂度

±00

+20

-0

10

偏差

每米

5

予埋活动地脚螺栓

标高

中心位置

不水平度

+20

-0

±5

5

全高

20

此外,为了二次罐浆结合紧密,基础表面必须凿毛。

5.2.3.2基础划线:

(1)测量基础纵横中心线:

根据厂房内建筑物的主要柱基中心线,按设计图纸座标位置用径纬仪,钢卷尺等测量出设备基础中心线,并将纵横中心线用墨线划在基础上。

挂纵横中心线时两端线头必须固定在焊接的钢架上。

(2)测定标高线:

根据厂房内基准点按设计图纸的规定,用水准仪测量每个基础的标高,并做出记录,对不合乎要求的要进行处理。

5.2.3.3设备的清点:

在安装开始以前甲方要将格子磨及所有零部件由仓库运至安装现场,筒体直接拉入车间其相应位置,其它零件可放在适当的地方。

设备到货后,安装施工人员必须对所有的设备、零部件进行仔细清点及检查,发现缺件、损坏及质量不合格等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

5.2.3.4电焊机及大型工具要在安装前运到现场,并安放到使用时的相宜位置,以保证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

(1)安装顺序:

两主轴承的安装:

1)先将地脚螺栓放入基础螺孔内,然后将轴承座放在基础上。

底座下放好垫铁,以基础上所确定的十字中心线及两主轴承底盘的纵向中心线和横向中心线为中心,找出底座的正确位置。

2)依基准点测定底座的标高,在底座的上平面上测定底座的水平度,一切调整好后,把紧地脚螺栓。

精度要求:

1)两轴承中心线距离为7130mm,偏差不得大于1.5mm。

两底座上端加工平面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不平行度不应超过每米0.1mm,相对标高偏差不应超过0.5mm,并使进料端高于出料端。

2)两主轴承纵向中心线的不同轴度不超过0.5mm,横向中心线的不平行度每米不大于0.5mm。

注意事项:

1)主轴承装配前内部所有零件必须仔细进行清洗。

2)主轴承装配完毕后,应检查轴承,轴承盖及各接头,法兰是否有渗漏现象。

3)装配时各加工表面(尤其是轴承表面)不得碰伤。

4)轴承盖上吊耳只允许吊轴承盖用。

5)密封组件装配时断口应清除干净,不得损坏,断口自然形状,

(2)进、出料部和筒体的安装;

1)用20/5吨天车将筒体吊至安装中心线的位置上,下面用顶起装置及枕木顶起,所顶起高度应使筒体中心线高于安装中心线500MM。

筒体进出料端面位置和设计一致,即筒体在顶起装置上与进出料部组装,然后垂直地降落在两主轴承上。

2)吊装进料部与筒体组接。

3)吊装粜部和筒体组接。

注意事项:

1)筒体与端盖组装前应进行检查,筒体表面应平直,沿轴线方面的弯曲度不应大于筒体总长度的0.1%,两端椭园度不应大于筒体直径的0.15%,两端法兰止口的不同轴度不应超过0.45mm,不平行度不应超过0.35mm。

2)组装筒体与端盖时,应将结合面上的毛刺飞边和油漆等清除干净,并涂上铅油,结合面的接触应紧密,其间不应加入任何调整垫片,螺栓要均匀地把紧。

3)筒体及端盖装至主轴承上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两中空轴的轴肩与主轴承间的轴向间隙应符合设计或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②两中空轴的上母线应在同一水面上,其相对标高偏差不应超过1mm,并应使进料端高于出料端。

③两中空轴的中心线应在同一直线上,其两端面跳动不应超过1.1mm,方法是用千分表在主轴承端面上间接测量。

4)两中空轴与轴瓦的接触情况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接触弧面应为70°-90°。

②接触面上的接触点数,在每25×25平方毫米面积上不应少于2个点。

③两侧间隙的总和应为轴线直径的0.12-0.20%。

5)安装衬板时,必须先从人孔衬板装起,衬板紧固螺栓要充分拧紧不得漏水,衬板在使用现场安装后,其间隙用木块塞满。

(3)安装大齿轮:

本磨机为两半拼合的大齿轮,在筒体出料端盖安装完毕后,将大齿轮装于磨机出料端盖上,大齿轮安装时用千分表对齿轮基准端面进行找正。

用调整螺钉2调整安装精度,调整时以B面和CB面为基准(见图QM43600-0)调整固定后大齿轮基准端面的径向跳动为0.25mm,端跳动为0.25mm。

注意事项:

1)齿圈与出料端装配前,应将接触表面的毛、防锈漆和污物等消除干净,并用煤油清洗干净,安装后要在轮齿表面深一层润滑油脂。

齿圈端面与出料端盖应贴合紧密,如有间承不应大于0.13毫米;

2)拼合齿圈的对接处的间隙不应大于0.1毫米。

拼合齿圈对接处的齿节距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其偏差不应超过0.005个模数。

大齿轮安装调好后,端盖上外径Φ3630与大齿轮内径Φ3690之间的间隙沿园周方向要均匀塞入垫片,垫片根据实测数据由现场加入,并焊于端盖上。

定位螺栓装配后,螺柱加热至2000装配并拧紧。

件号601-0挡油圈在安装现场安装好同将各对接处焊好以防漏油。

件号5钢板在安装现场待大齿轮调整好后,按大齿轮与端盖间的实测间隙加工,然后点焊在出料端盖上。

(4)安装小齿轮部及传动装置

1)装配前所有零件的加工表面须用煤油清洗干净,轴承用汽油清洗干净,装配时轴承和油杯内须注满润滑脂,安装后要在轮齿表面涂一层润滑油脂。

底座安装前应将件号34螺栓从底部穿入螺孔。

2)装配时注意件号4、5、9、12的安装位置,不得装错。

小齿轮对大齿轮轴心线平行度为0.3mm,接触面用涂色法检查。

接触斑点沿齿高不应小于40%,沿齿长不应小于50%,并应趋齿侧面的中部,齿侧间隙在1.5-2.0mm之间。

3)小齿轮传动轴与主电机轴的同思度0.3mm,联轴器的两轴中心线无径向位移时,两轴中心线之歪斜度≤0°30。

4)连接联轴器时,两轴的不同轴度应不超过0.8-1.2毫米找正时必须用百分表。

(5)安装齿轮罩部:

本部件安装完毕后,要保证其中心与大齿轮中心一致,且毡圈要与大齿轮边沿贴紧,整个部件不得有漏油现象。

安装时,护圈、衬垫、毡圈及齿轮罩的对接线应互相错开。

(6)安装气压离合器:

1)离合器装配时,16组磨擦瓦(1103-0)进行称重,将每2件重量相近的分为一组,装配在对角位置上,以达到基本上平衡。

磨擦瓦装配后Φ1208内径对连接发兰Φ280H7孔的同轴度要求为Φ1mm,依靠Φ1580hg外径对中找正,左、右侧板(件11、件8)与壳体间的角度位置依靠中心线标对正找正。

装配后配铰定位孔用孔螺栓(件20、21)固定位置。

2)通气管路须径1.2mpa气压试验,保压10分钟不得漏气。

离合器要在0.15mpa压力作功能检验,以检查磨擦瓦的开合是否灵活可靠,如有卡死现象应进行修整.

磨擦片与瓦座用环氧树脂胶合,磨擦片胶结固定后螺钉孔用环氧树脂加堵料填满。

(7)慢速传动装置安装

慢速传动装置由齿轮离合器,减速机、电动机组成。

安装时应按规范及图纸要求进行清洗。

安装完毕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

1)整个慢速传动装置安装完毕后,电动机减速机等零部件回转轴线应保持一致,不同轴度不应超过0.3毫米,不水平度不应超过1/1000,慢速传动装置必须动作灵活,运转平衡,齿轮离合器(1702-0)离合轻松。

球磨机正常工作时,必须将离合器脱开,并将离合器的齿轮(1702-2)放置在减速机的输出轴上,严禁在主传动轴系统工作时,将齿轮离合器合上。

2)齿轮离合脱开或啮合后,应用固定板(1703-8)将拔动板(1703-5)的位置固定住,以免齿轮套滑动。

行程开关(本图中件1)必须与主电机控制电路联锁(当离合器脱开,行程开关触点闭合,主电机可以启动,当离合器合上,行程开关触点开启,主电机断电,慢速装置电机(件10)可以启动)。

齿轮离合器中所有的齿面和油杯(1704-2)应定时涂上或注上4号钙基润滑脂。

(120)为参改尺寸,可以作适当调整,以润环(1704-0)压住行程开关轴点为准。

电动机EJ160L-4-B3(件10)应有手动释放装置。

(8)其它另部件安装

其它另部件安装应按照设备技术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执行。

5.2.4质量要求:

本磨机在安装时,除执行上述各项说明的精度和要求外,还要着重注意以下的问题。

5.2.4.1所有的联接螺栓必须确实拧紧。

5.2.4.2设备内部无遗留杂物。

5.2.4.3各转动部件不得与其它部件相碰。

5.2.4.4简体内的各格子板和衬板的位置和方向应安装正确、牢固、格子板孔应畅通。

5.2.4.5筒体各螺栓孔,人孔和筒体法兰结合面不允许有渗漏现象。

5.2.4.6轴承上的冷却水通道,润滑油路均应畅通无阴,不得渗水渗油。

5.2.4.7液压、润滑、冷却机防尘系统应符合设计且和设备文件的规定和要求。

5.2.5原料磨球磨机吊装方法:

原料磨车间②~③轴线内安装棒磨机4台,溢流球磨机4台,车间跨度16,车间长度114米,一台棒磨机和一台溢流球磨机为一组,共计4组,以车间厂房中心向北向南各安装2组,车间厂房南北各设大门一座为设备运输通道。

(1)设备安装顺序:

由厂房中心、

跨分别向北向南施工磨机基础,安装磨机顺序如下:

1)施工2#、3#溢流球磨机基础→安装2#、3#溢流球磨机主体

2)施工2#、3#棒磨机基础→安装2#、3#棒磨机主体。

3)施工1#、4#棒磨机基础→安装1#、4#棒磨机主体。

4)施工1#、4#溢流机基础→安装1#、4#溢流机主体。

吊装完球磨机和筒体后,可以施工下一组磨机基础。

(2)吊装设备:

利用车间内20吨桥式吊车、50吨汽车吊配合吊装20吨以上的单件设备即筒体、减速机。

5.3原料磨电气安装施工方案

5.3.1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

5.3.1.1工程概况:

原料磨变压室、低压配电室及控制室,设在车间▽0.00的④~⑤轴线,

跨,共设两个变压室1#、2#,由变压室经电缆沟通向棒磨机,球磨机的主电机和低压配电室、控制室、屏磁及变频室、低压配电室向用电设备及照明配电。

控制根据整个生产过程工艺要求,全部采用连锁自动控制,由PLC可编程控制,并与上位机进行连网,以实现计算机控制,在每台设备机旁设有机旁控制箱,以实现对每台设备的检修、调试操作。

5.3.1.2主要工程量:

(1)设备:

电力变压器S10Mb-1600KVA2台

负荷开关FN2-102台

低压抽屉柜MNX22台

变频柜6SE6440-2UD41-3GA18台

补偿柜MNX180KVAR2台

各种规格铁壳开关15个

各种机旁控制箱55个

机旁启动箱MSBB254个

照明配电箱4个

机旁开关及皮带跑偏开关10个

(2)材料:

电力电缆HLFV-0.6/1.0(2*4)~1(3*120+1*70)13680米

控制电缆KFHV-0.45/0.75~1(3*1.5)14000米

屏蔽电缆KHFP-0.45/0.75(3*1.5)500米

电缆桥架FCB-ZH-403-150810米

电缆支架L50*50*5800米

吊车滑触线XJDC-HD21580米

普利卡金属套管24#~76#4225米

接地板L50*50*545个

接地线-40*4~-25*5610米

照明灯具YGZ~GC1WX1-100351套

照明电缆及导线FF46-0.6/1.0(2*2.5)5800米

BV-500V-4mm2

5.3.2施工流程

 

施工流程图

 

 

 

 

5.3.3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5.3.3.1一般要求

(1)电器设备的安装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产品的要求。

(2)凡所使用的设备及器材均应符合国家或部頒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设备应有铭牌。

(3)电器设备与器材到达现场后,应作下列验收检查:

1)开箱检查清点,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应齐全。

2)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

3)按要求作外观检查。

(4)设备安装前,土建工作应具备下列条件:

1)屋顶、楼板施工完毕,并不渗漏。

2)室内地面基层施工完毕,并在墙上标出地面标高。

3)预埋件及预留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牢固;各间隔墙面灰抹完;

4)砼基础及构件支架达到允许安装的强度和刚度,支架焊接质量符合要求,配电室并经适当通风干燥。

5)模板、施工设施及杂物清除干净,并有足够的安装用地,施工道路畅通。

6)高层构架的走道板、栏杆、平台及梯子等齐全牢固。

(5)设备投入运行前,土建应完成下列工作:

1)清除构架上的污垢、填补空洞以及装饰等工作。

2)完成二次灌浆和抹面。

3)装设保护性网门,栏杆及梯子。

4)配电室的门窗以及室外配电装置的场地平整。

5)受电后无法进行或影响运行安全的工作。

5.3.3.2变压器安装

(1)变压器的装卸和运输

1)变压器装卸时,应防止由于卸载时车辆弹簧弹力而引起变压器倾倒,应有专人观察车平台的下沉情况;卸车地点必须坚实。

2)变压器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不应有冲击或严重振动情况;利用机械牵引时,牵引的着力点,应在变压器重心以下,以防倾倒。

运输倾斜角不得超过15°,否则应采取措施,防止内部结构变形。

(2)器身检查

1)变压器到达现场后,应进行器身检查,当制造厂规定可不作器身检查时,可不必进行器身检查。

2)器身检查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周围空气温度不宜低于0℃,变压器器身温度不宜低于周围空气温度。

器身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不应超过16小时。

器身检查时,场地四周应清洁,并应有防尘措施。

器身起吊时,吊索的夹角不宜大于30°。

器身检查的项目和要求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器身检查完毕后,必须用合格的变压器油进行冲洗,并清理油箱底部,不得有遗留杂物。

(3)干燥

1)变压器是否需要进行干燥,应根据下列条件进行综合判断后确定。

带油运输的变压器绝缘油电气强度合格、油中无水份。

带油运输的变压器绝缘电阻及吸收比符合规定。

2)变压器进行干燥时,必须对各部温度进行监视。

带油干燥时,上层油温不得超过85℃;热风干燥时,进风温度不得超过100℃。

3)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线圈的绝缘电阻下降后再回升,变压器持续6小时,保持稳定,且无凝结水产生时,则可认为干燥完毕。

(4)本体及附件安装

1)变压器本体就位。

装有气体继电器的变压器,应使其顶盖沿气体继电器气流方向有1~1.5%的升高坡度。

2)将变压器的所有法兰连接处进行密封处理。

3)将有载调压装置、冷却装置、储油柜、套管、气体继电器、温度计等附件依次安装,调整合适。

(5)注油

1)绝缘油必须试验合格后,方可注入变压器中。

2)注油完毕后,应从变压器各有关部位进行多次放气,直至残余气体排尽为止。

(6)整体密封检查

变压器安装完毕后,应在储油柜上用气压或油压进行整体密封试验,其压力为油箱盖上能承受0.03MPa压力,试验持续时间24小时,应无泄露。

5.3.3.3负荷开关的安装

(1)负荷开关到货后的检查验收保管

1)设备到货后由项目部、甲方管理人员共同开箱检查,由制造厂家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试验记录、合格证、安装图纸等技术文件及备品、备件、专用工具、清单应齐全,核对图纸,到货设备应无误,外观检查应无缺陷,验收完后填写“设备开箱检查记录”。

触头接触面符合设备说明书要求。

2)设备应放到避雨,无风沙处保管。

(2)负荷开关的安装

依照图纸及负荷开关安装尺寸,在变压器室内墙上予埋螺栓或打穿墙螺栓。

1)用人力或导链将负荷开关和操作机构吊至安装位置,稍紧螺母,使底座上孔眼套入予埋螺栓,用水平尺和线锤找平,校正位置,然后拧紧基础螺母。

2)在负荷开关及操作机构处于合闸状态时装好操作拉杆。

钢管与开关上的弯形拐臂焊接,另一端与操动机构上的螺杆焊接,焊接处插入深度不少于25mm。

弧触头的不同期接触偏差应不大于4mm。

3)负荷开关的调整

合、分负荷开关,操作应轻便灵活。

三相分闸状态刀片与上部,应在185mm范围。

合闸位置时,刀片的下边缘应与主部触头的红线标志上边缘相齐。

5.3.3.4、低压配电柜、变频柜、软起动柜、继电器柜、集中控制柜、照明配电箱、机旁控制箱的安装

(1)基础型钢安装:

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基础型钢安装的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毫米)

1

垂直度

每米

1

全长

5

2

水平度

每米

1

全长

5

3

不平行度

全长

5

基础型钢应接地可靠。

安装后,其顶部宜高出抹平地面10毫米。

(2)盘柜安装:

盘、柜安装在震动的场所,应采取防震措施。

盘、柜本体及盘、柜内设备与各构件间连接应牢固。

主控制盘、继电保护盘、自动装置盘等不宜与基础型钢焊死。

盘、柜单独或成列安装时,其垂直度、水平度以及盘、柜面不平度和盘、柜间接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盘、柜安装的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毫米)

1

垂直度(每米)

1.5

2

水平度

相邻两盘顶部

2

成列盘顶部

5

3

不平度

相邻两盘边

1

成列盘面

5

4

盘间接缝

2

(3)照明配电箱、机旁控制箱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位置正确,部件齐全,箱体开孔与导管管径适配,暗装配电箱箱盖紧贴墙面,箱(盘)涂层完整;箱(盘)内接线整齐,回路编号齐全,标识正确;箱(盘)不采用可燃材料制作;箱(盘)安装牢固,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柜、屏、台、箱、盘间配线:

电流回路应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750V、芯线截面积不大于2.5mm²的铜芯绝缘电线或电缆;除电子元件回路或类似回路外,其它回路的电线应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750V、芯线截面不小于1.5mm²的铜芯绝缘电线或电缆。

二次回路连线应成束绑扎,不同电压等级、交流、直流线路及计算机控制线路应分别绑扎,且有标识;固定后不应妨碍手车开关或抽出式部件的拉出或推入。

5.3.3.5单梁桥式起重机、电动葫芦电气装置安装

(1)电气装置安装前,土建工程应具备下列条件:

1)混凝土梁上预留的滑触线支架安装孔和悬吊式软电缆滑接终端拉紧装置的预埋件、预留孔位置应正确,孔洞无堵塞,预埋件应牢固。

2)安装滑触线的混凝土梁应完成粉刷工作。

(2)滑触线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否则,应采取特殊防护措施。

1)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得低于3.5米,在汽车通过部分不得低于6米。

2)距离一般管道不应小于1米;距离设备和氧气管道不应小于1.5米,距离易燃气体液体管道不应小于3米。

3)如滑触线布置在司机室一侧,当工作人员上、下司机室有碰触滑触线危险时,必须设有遮拦保护。

(3)滑触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接触面应平正无锈蚀,导电良好。

2)相临滑触线导电部分间和导电部分对接地部分间的净距不应小于30毫米。

3)当起重机在终端位置时,滑接器距离滑线末端不应小于200毫米;固定装设的型钢滑接线,其终端支架距离滑接线末端不应小于800毫米。

(4)滑触线支架和绝缘子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不得在建筑物伸缩缝和轨道梁结合处安装支架。

2)支架安装应平正牢固,并在同一水平面或垂直面上。

3)绝缘子、绝缘套不应有机械损伤及缺陷,应表面清洁,绝缘性能良好。

(5)滑接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4)滑接器应沿滑触线全长可靠地接触,自由无阻地滑动。

5)绝缘子和绝缘套不得有裂纹、破损等缺陷,导电部分对地的绝缘应良好。

6)滑接器与滑触线的接触部分不应有尖锐的边棱,压紧弹簧的压力适宜。

(6)起重机的配线及保护管、电器设备的安装参照电气部分。

(7)安装完毕后,根据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全面的运行与安全试验。

5.3.3.6电缆桥架、支架安装

(1)桥架的外观检查

1)桥架产品包装箱内应有装箱清单、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

2)桥架表层应平整、光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