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化学质量守恒计算专题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31543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9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化学质量守恒计算专题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八年级化学质量守恒计算专题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八年级化学质量守恒计算专题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八年级化学质量守恒计算专题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八年级化学质量守恒计算专题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八年级化学质量守恒计算专题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八年级化学质量守恒计算专题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八年级化学质量守恒计算专题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八年级化学质量守恒计算专题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八年级化学质量守恒计算专题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八年级化学质量守恒计算专题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八年级化学质量守恒计算专题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八年级化学质量守恒计算专题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八年级化学质量守恒计算专题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八年级化学质量守恒计算专题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八年级化学质量守恒计算专题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八年级化学质量守恒计算专题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八年级化学质量守恒计算专题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八年级化学质量守恒计算专题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八年级化学质量守恒计算专题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化学质量守恒计算专题卷.docx

《八年级化学质量守恒计算专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化学质量守恒计算专题卷.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化学质量守恒计算专题卷.docx

八年级化学质量守恒计算专题卷

八年级期末化学质量守恒计算专题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

2

2.在2A+B═2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6gB.32gC.16D.32

3.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并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下图不能正确表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m)与时间(t)关系的是(  )

 

A.

B.

C.

D.

4.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CaCO3

CaO+CO2↑.将100g含CaCO3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发生反应,也不含钙元素),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中含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1%,则生成的CaO的质量约为(  )

 

A.

28.0g

B.

44.8g

C.

56.0g

D.

78.0g

 5.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3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

 A.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

 B.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D三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

36

 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

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2

6.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他们的质量如白色条形图所示.反应结束后,他们的质量如黑色条形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甲、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2:

3

 D.反应过程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2:

1

7.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

 

A.

①③④⑤

B.

①③④⑥

C.

①④⑥

D.

①③⑤

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C.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所以二氧化锰可作任何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D.原子核是有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任何原子的原子核内部含有质子和中子

9.现有一定质量的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75g,经测定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  )

 

A.

48g

B.

56g

C.

59g

D.

64g

 10.1.6克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某化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3.6克水,则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A.4.4克B.8.8克C.2.2克D.4.0克

 11.如图为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丁可能是催化剂

 B.乙和丙是生成物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ts时,甲的质量一定等于乙和丙的质量之和

12.地球大气的演化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代大气三个阶段,次生大气中部分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一定条件下,3.4g甲物质和4.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4g乙物质和另一种物质X,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甲的化学式是NH3B.物质X的质量为2.8g

 C.物质X的化学式是N2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

2

13.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30

20

10

15

反应后的质量/g

x

y

O

10

 A.参加反应的c与d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2:

1

 B.x的取值范围:

0≤x≤30

 C.当y≤20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x+y=65

 14.将一定量的苯(化学式为C6H6,相对分子质量为78)在有限量的空气中快速不完全燃烧,产生大量的黑烟,得到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为19g,没有其他生成物.4种生成物中水为5.4g,固态的碳为3.6g.则上述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  )

 

A.

2.8g

B.

5.6g

C.

11.2g

D.

1.4g

 15.在由CH4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混合气体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  )

 

A.

22:

9

B.

11:

18

C.

3:

2

D.

11:

27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某有机物4.4g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13.2g二氧化碳和7.2g水.由此可确定该物质是由      元素组成的,如果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

17.某同学对实验室中失去标签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纯度(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测定,取这种石灰石样品12.5g,加入94.4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共收集到4.4g二氧化碳气体(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和稀盐酸反应).求: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8.某工厂需要280g生石灰(CaO)作干燥剂,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至少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的质量是多少?

(CaCO3

CaO+CO2↑)

 

 

三.解答题(共12小题)

19.实验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根据以上信息计算: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0.某化工厂怀疑采购来的烧碱有部分变质,工厂技术员为了测定其变质情况,即测定烧碱的纯度(假设样品中只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这两种成分,且碳酸钠是变质产生的),做了如下实验:

取烧碱样品20g,分四次加入到36.5g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中,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每次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5

5

5

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g

40.4

44.3

m

54.3

请根据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m的数值为      .

(2)请计算烧碱样品中烧碱的纯度.

 

稀盐酸的质量

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1次加入5g

1.315g

第2次加入5g

0.63g

第3次加入5g

0.3g

第4次加入5g

0.3g

21.有一种石灰石样品,其中含有的杂质是二氧化硅(它是一种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耐高温的固体物质),某同学想测定该样品的纯度,他取用2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2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所示:

(1)2g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质量是      ;

(2)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      ;

(3)100kg这种纯度的石灰石充分煅烧后,可得到固体多少克?

 

22.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氯化镁样品(仅含氯化钠杂质)进行检测:

各取5.0g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得到23.9g溶液,再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沉淀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35.0

40.0

45.0

反应得到沉淀的质量 (g)

2.5

2.9

2.9

已知2NaOH+MgCl2═2NaCl+Mg(OH)2↓,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      同学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一定过量.

(2)求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

(3)计算乙同学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

 

23.石灰石是某市主要矿产之一,小江同学为了寻找纯度超过85%的石灰石,对一样品进行了如下定量实验.

实验步骤

①称取烧杯的质量

②将适量盐酸加入烧杯中并称量

③称取少量石灰石样品加入烧杯中,使之与过量稀盐酸反应

④待反应完全后,称量

实验数据

烧杯的质量为50.0g

烧杯和盐酸的质量为100.0g

石灰石样品的质量为12.0g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为107.6g

(1)该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克?

(2)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是否符合要求?

(假设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24.将木炭和氧化铜的粉末混合物30g,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5.6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

 

25.将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10g,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待完全反应后,将得到的沉淀物洗涤烘干后置入1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

(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26.今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50g碎纸样品.分别在5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中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烧杯①

烧杯②

烧杯③

烧杯④

烧杯⑤

加入样品的质量/g

10

10

10

10

10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5

30

45

60

75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g

0.88

1.76

X

3.52

3.52

(1)表中X的值为      ;

(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完成计算过程,下同)

(3)烧杯④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7.家庭中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用酸溶液来清除水垢.小明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他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200g水垢中(假定水垢中杂质不与酸反应),并将产生的CO2气体全部通入到足量的NaOH溶液中(不考虑盐酸的挥发性),NaOH溶液增加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一项明显现象是      .

(2)从图中可知,NaOH溶液吸收的CO2气体的总质量为      g.

(3)在水垢中加入稀盐酸时,所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计算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相应的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28.CO2通入NaOH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CO2(少量)+2NaOH=Na2CO3+H2O,CO2(过量)+NaOH=NaHCO3

将一定量的CO2气体通入一定量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在低温下蒸发,得到不含结晶水的白色固体A.取3份质量不同的A样品分别与50mL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得到气体的质量与固体A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别

1

2

3

盐酸的体积/mL

50.0

50.0

50.0

A的质量/g

3.80

6.20

7.20

气体的质量/g

1.76

2.64

2.64

(1)以上数据表明,表中第      组加入的50mL盐酸反应后有剩余,理由:

      

(2)试通过计算确定A是什么物质,并求其各成分的质量分数.

 

29.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

2H2↑+O2↑.试计算:

(1)该反应中H2O、H2、O2微粒的个数比为      ;

(2)该反应中H2O、H2、O2的质量比为      ;

(3)如果18g水通电全部分解,可得到氧气16g,同时得到氢气      g;

(4)如果72g水通电全部分解,可得到氢气      g;

(5)要得到1g氢气,需要分解水的质量是      g.

30.某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充分反应冷却后,天平仍然平衡的是      (填写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由上述实验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质量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确定反应物或产物的化学式

(3)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放出气体X,同时生成固体Y.X气体靠近火焰点火时,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4H2O

4X+Y.则X的化学式为      ,Y的化学式为      .

八年级期末化学质量守恒计算专题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解答:

解:

A、这种物质中一定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氧元素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故选项错误;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8.8g×):

(5.4g×)=4:

1,选项错误;

C、该物质中一定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氧元素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故选项正确;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

=1:

3,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2.在2A+B═2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16g

B.

32g

C.

16

D.

32

解答:

解:

在2A+B═2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2A+B═2C

48x80

48+x=80x=32.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而不是32g.

故选:

D. 

3.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并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下图不能正确表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m)与时间(t)关系的是(  )

 

A.

B.

C.

D.

解答:

解:

A、氧气的质量随时间的延续而一直增大是错误的,当氯酸钾完全分解时,氧气的质量便不在发生变化.故A图象是错误的.

B、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其质量不会随反应的时间发生变化,故B图象是正确的.

C、氯化钾的质量刚开始随反应时间而增大,当氯酸钾完全分解时,其质量便不在发生变化,故C图象是正确的.

D、氯酸钾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延续越来越少,直至完全反应时,其质量便为0.故D图象也是正确的.

故选A.

4.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CaCO3

CaO+CO2↑.将100g含CaCO3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发生反应,也不含钙元素),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中含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1%,则生成的CaO的质量约为(  )

 

A.

28.0g

B.

44.8g

C.

56.0g

D.

78.0g

解答:

解:

钙元素的质量=100g×80%×

×100%=3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钙元素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总质量=32g÷41%≈7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二氧化碳的质量=100g﹣78g=22g

设氧化钙的质量为x

CaCO3

CaO+CO2↑

5644

x22g

x=28g故选A.

 5.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3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

 A.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

 B.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D三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

36

 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

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2

解答:

解:

A、C的质量减小了31.6g,BC的质量都增加增加量比31.6g小所以A的质量也必须增加,因此该反应的表达式是C→B+D+A,分解反应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故说法正确.

B、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C的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D的元素种类,故说法正确.

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17.4﹣8.7):

(3.6﹣0.4)=8.7:

3.2=87:

32,不是87:

36,故说法错误.

D、由于反应时A的质量等于31.6g﹣(17.4﹣8.7)g﹣(3.6﹣0.4)g=19.7g,所以A与C的质量比是19.7:

31.6,设两者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a与c,由于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所以有197a:

158b=19.7:

31.6,a:

b=1:

2,故说法正确.

故选:

C.

 6.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他们的质量如白色条形图所示.反应结束后,他们的质量如黑色条形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甲、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2:

3

 D.反应过程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2:

1

 解答:

解:

由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可知,甲的质量由3g增加到7g是生成物,生成了4g;乙的质量有8g减少到2g,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6g;丁的质量由4g增加到6g是生成物,生成了2g.丙的质量不变.

A、由分析可知,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说法错误;

B、由分析可知,乙为反应物,甲、丁为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说法错误;

C、由上分析可知,甲、乙的质量之比为4g:

6g=2:

3,但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一定是2:

3,故说错误;

D、反应过程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4g:

2g=2:

1,故说法正确.故选D.

7.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

 

A.

①③④⑤

B.

①③④⑥

C.

①④⑥

D.

①③⑤

解答:

解:

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其它物质的过程,在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变化,故物质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而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分子个数可能改变.故选B.

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C.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所以二氧化锰可作任何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D.原子核是有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任何原子的原子核内部含有质子和中子

 解答:

A.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但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不一定为化学变化,可能为物理变化,故错误;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例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二者的混合物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C.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但二氧化锰不能作任何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故错误;

D.原子核是有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氢原子的原子核无中子,故错误.故选B.

9.现有一定质量的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75g,经测定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  )

 

A.

48g

B.

56g

C.

59g

D.

64g

解答:

解:

一定质量的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75g,经测定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为75g×16%=12g;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则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g;甲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4)=3:

1,则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4g

,即生成的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为4g;则混合气体氧元素的质量为75g﹣12g﹣4g=59g,即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59g.故选:

C.

10.1.6克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某化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3.6克水,则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A.

4.4克

B.

8.8克

C.

2.2克

D.

4.0克

解答:

解:

3.6克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6g×(

×100%)=0.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为0.4g,因此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6g﹣0.4g=1.2g,所以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g÷(

×100%)=4.4g;故选A.

11.如图为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丁可能是催化剂

 B.乙和丙是生成物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ts时,甲的质量一定等于乙和丙的质量之和

解答:

解:

A、丁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后,乙、丙的质量增加,故乙、丙是生成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后,乙、丙的质量增加,故乙、丙是生成物;甲的质量减少,故甲是反应物;丁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ts时,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等于乙和丙的质量之和,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D.

12.地球大气的演化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代大气三个阶段,次生大气中部分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一定条件下,3.4g甲物质和4.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4g乙物质和另一种物质X,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甲的化学式是NH3

 B.物质X的质量为2.8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