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及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3237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及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及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及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及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及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及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及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及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及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及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及练习题.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及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及练习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及练习题.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及练习题

六年级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1—3课)

一、填空题。

1、放大镜也叫 (凸透镜) ,它的特点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

2、凸透镜的作用是 (聚光)、(成像)、(放大) 。

3、用放大镜观察计算机和电视机屏幕上的图像,看到图像是由(红)、(绿)、(蓝)3种颜色的小点。

4、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 (晶体) 或由 (晶体) 组成。

日常生活中的晶体有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 ,他们的颗粒都是 (具有规则几何外形 )的固体。

5、制造晶体的方法有 (减少水分) 和( 降低温度 )两种,我们在课堂上利用( 蒸发) 来减少水分。

6、 (放大镜) 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观察纸和纤维。

二、判断题。

1、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可以使物体变大。

      (×)

2、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

      (√)

3、水滴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4、透明的玻璃球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

      (√)

5、冰也能制成放大镜。

                        (√)

6、草蛉和它的幼虫都是蚜虫的天敌。

            (√)

7、只有用放大镜才能看见蝴蝶上彩色的小鳞片。

  (√)

8、飞行中的蚊子会发出嗡嗡的叫声。

            (×)

9、蟋蟀的耳朵和其他动物一样长在头上。

        (×)

10、雪花的晶体形状是六角形的。

               (√)

三、选择题。

1、要观察蚜虫的肢体,我们一般选用(C)的放大镜。

A、3倍   B、50倍   C、10倍

2、蝇眼是(B)。

A、单眼   B、复眼

3、下面全是晶体的一组是(A)。

A、糖、碱、明矾   B、水晶、雪花、木块    

C、玻璃、珍珠、冰雪

4、自然界中的很多(C)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A、液体   B、气体   C、固体

5、雪花的晶体形状是(C)的。

A、立方体   B、金字塔形   C、六角形

第一单元(4—6课)

1、17世纪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地提高了放大物体的能力,这是早期的显微镜,

2、(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斩新的微观世界。

3、(列文虎克)制作的显微镜,是用一个螺旋杆调节两个镜片的距离

4、显微镜的镜片是2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需要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

5、(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最早的,可以放大(300)倍的显微镜,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200万)倍。

6、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是(罗伯特.胡克)

7、使用显微镜时我们是从(目镜)往下看到观察物的图象的。

8、显微镜下观察物体的标本必须切成(薄而透明)的切片

9、(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10、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它们好象一个个微小的(工厂)。

11、(细胞学说)被誉为19实际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第一单元(7—8课)和第一单元1课

一、填空

1、列文虎克在(雨水)(井水)(河水)中都找到了微生物。

2、克隆羊是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

3、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4、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草履虫)(变形虫)(喇叭虫)(眼虫)(团藻)等。

5、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6、物质都会发生(变化)。

有的物质变化(很快),有的物质变化(缓慢),有的甚至不易被我们(察觉)。

二、判断

1、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2、垃圾和污水的处理都需要微生物(√)

3、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微生物繁殖的结果(√)

4、面包是微生物为我们提供的食物(×)

5、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三、选择

1、研究“鱼缸里的水为什么发绿”需要借助(A)来观察。

A显微镜      B放大镜       C平面镜

2、观察水中的微生物需要(B)

A用小勺把水倒在载玻片上

B用滴管把水放在载玻片上

C用滴管把水放在载物台上

3、关于物质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

A外界的作用促使物质发生了变化

B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在发生变化

C自然界中的物质有的变化,有的不变化

4、蜡烛加热后变成液体的蜡流下来属于(A)

     A物体形态的变化 B物体大小的变化  C产生了新的物质

5、下面6种变化中,产生新物质的有(ACDF),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有(BE)

      A汽油燃烧           B铁皮做成铁桶        C铁炼成刚

      D在馒头上滴上碘酒   E水结成冰             F食物被消化

一、问答

1、传染病的流行与微生物有关,请问微生物都是有害的吗?

请简单说出人类利用微生物服务生活的例子。

答:

微生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都是有害的,也有很多是可以为我们服务的。

例如:

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等。

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被称为环保微生物。

2、晚上停电了,妈妈点燃了一支蜡烛。

姐姐说:

“蜡烛燃烧长生了新的物质。

”弟弟说:

“不对,蜡烛燃烧时,腊受热融化了,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他们俩谁说的对呢?

为什么?

答:

姐姐说的对,因为蜡烛燃烧发出了光和热,且产生了新的气体——二氧化碳。

但流下来的腊是形态的变化。

第二单元(2—4课)

一、判断:

1、蜡烛的燃烧是化学变化。

(     )

2、白糖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     )

3、嚼馒头的外皮,慢慢地也可以体会到甜味。

(    )

4、在米饭上滴一点酒精,米饭变蓝。

(    )

5、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中冒出气体,这时发生了化学反应。

(     )

二、填空:

1、在蜡烛的燃烧过程中,固态的蜡烛受热熔化变为液态,这是(       )变化;液态的蜡烛继续受热气化,这是(       )变化;气化后燃烧,这是(       )变化。

2有些物质的变化只改变了它的(       )、(       )、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这类变化是物理变化;有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是(       )变化。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了解到,(       )等粮食中含有淀粉,(       )等蔬菜中也含有淀粉。

淀粉和(       )反应后变蓝色。

4、三份白醋和(       )一份小苏打混合后,产生了大量的气体,这种气体是(         ),蜡烛燃烧时也产生这种气体。

5、给白糖加热至熔化,这时的变化属于(       );继续加热至颜色变黑,这时的变化属于(       )变化。

三、选择(可以选填一项,也可以选填多项):

1、下列的变化中,(               )是物理变化。

(               )是化学变化。

①把纸折成纸鹤  ②削铅笔  ③蜂窝煤燃烧  ④炒菜时放盐

2、往玻璃杯中倒入三匙白醋,再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这时产生了大量的气体。

把燃烧的木条伸进杯中(不接触杯中的液体),这时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

①木条燃烧更旺了  ②燃烧的木条熄灭了  ③没有变化

第二单元(5—7课)

一、选择题

1、下列不能防止铁生锈的做法是(C)

A轴承涂油   B 脸盆加瓷 C 放入盐中

2、设计“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需要改变的条件有(A)

A环境的湿度  B铁块的重量 C铁块的体积

3、在米饭中加入碘酒,白色米粒会变成(A)

A蓝黑色      B黄色      C颜色没有变化

4、蜡烛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B)

A光和热   B二氧化碳气体   C氧气

5、用肥皂清洗衣服上的油脂,属于(A)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都不是

6、火药发生爆炸发出光和热,属于(B)

A物理变化  B 化学变化 C意外发现

7、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C),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A水结成冰 B食物被胃酸消化 C点燃油灯

8、刚开始生锈的铁,首先是(B)发生了改变。

A铁的重量  B表面的颜色 C铁的形状

二、填空题

1、化学变化发生的现象有(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等。

2、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出现了(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覆盖物)现象,这属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3、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发生的反应产生了(气体),这属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4、敲击易拉罐使(形状)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5、木块燃烧时发出了(光和热),这属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三、判断题

1、我们给轴承涂油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减少摩擦力。

(×)

2、不锈钢不容易生锈是因为加入了一些其他的金属。

(√)

3、经常与空气和水接触的铁制品很容易生锈。

(√)

4、金属生锈后,用砂纸把锈磨去,就不会再生锈。

(×)

5、生锈不一定是坏事,比如铜生锈后,外面发暗的一层锈会像漆一样保护里面的铜。

(×)

6、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性质改变等现象是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的重要依据。

(√)

第二单元第8课

一、判断

1、物质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没有影响( )

2、有些物质的变化提升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

3、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是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的重要依据.( )

4、红糖溶解在水杯中是化学变化( )

二、选择

1、水结成冰或水变成水蒸气是(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2、食物被胃酸消化(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3、燃烧的油灯(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4、把铁丝折弯易拉罐压扁(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三、简答

怎样防止铁器生锈?

  

第三单元(1、2课)

一、填空

1、距离地球最近的唯一的卫星是(  ),它围绕地球做(  )方向运行。

2、1969年7月,(    )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了月球的表面。

3、地球的直径大约是月球的(  )倍,引力是月球的(  )倍。

4、在月球上留下第一个足迹的宇航员是(  )

5、我国首颗绕月飞行探测器“嫦娥1号”已于( )年( )月发射成功。

6、月球的表面有数量众多的(  )山,月球上没有(  ),没有(  )存在。

7、月相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大约是( )。

8、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 )过程中形成的。

二、简答题

中国宇航员预计在2020年后进行登月考察,你说他们应该带哪些生活必需品?

第三单元(3—5课)

一、填空

1、太阳系是以(   )为中心由(                          )八大行星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2、自己能发光的星叫(    ),围绕恒星运行的星叫(    ),围绕行星运行的星叫(    )。

二、判断题

   1、月球的明亮部分总是向着太阳的。

             (           )

2、日食和月食都有全食、偏食和环食三种形式。

   (           )

三、选择题

1、日食发生在(         ),月食发生在(           )。

       A农历十五或十六         B农历初一

2、月球是(      )卫星。

A太阳     B金星    C地球

3.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      )。

A、1/10        B、1/6     C、1/2

三、画图题

  画图并说明月食和日食的形成。

  

 月食形成图:

  成因:

日食形成图

    四、简答题

    设计模拟实验简单说明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

 

第三单元(6—8课)

1、人们把天空中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出不同区域,这些区域就是 星座,如果在别的星球上观察图形不同。

2、北斗星是大熊座的主要标志,北极星属于小熊座。

3、季节变换,天空中代表性星座不同,说明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4、自己能发光的星叫恒星,围绕着恒星运行的星叫行星,围绕行星运行的星叫卫星。

5、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6、中国历史上首位乘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的是杨利伟。

第四单元(1—3课)

一、填空

1、在焚烧垃圾过程中,容易造成______污染,在填埋垃圾过程中容易造成_______污染。

2、珠穆朗玛峰上的垃圾是_登山者__造成的。

3、给垃圾分类,可以_______分,按_______分,按______分.

4、垃圾填埋场有可能会影响______年以后的土壤和地下水.

5、处理垃圾的方法有________ 、__________-等,

6、减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丢弃和________使用.

二、 选择题

1、下列垃圾中有毒的是(  )

A、酒瓶    B牛奶盒  C  体温计  D电池

2、下列垃圾中易腐烂的是(   )

 A果皮和菜叶   B、玻璃片   C、塑料袋  D、废金属

3、垃圾焚烧与填埋方法相比(  )

A、安全无污染 B、防止水源污染   C、污染特别严重  D、土壤污染

4、以下可以减少污染的行为有(  )

A、使用一次性用品 B、延长物品使用寿命 C、购买包装气派的商品 D、

三、问题

1、露天堆放垃圾会造成什么问题?

2、焚烧垃圾有什么优点和问题?

第四单元(4—8课)

1、(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2、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我们可以回收并重新加工利用。

这样不但能(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节约大量的(自然资源)。

3、目前对固体垃圾采取的最科学的处理方法有(减少数量)、(再次使用)、(回收利用)

4、世界通用的回收标志是(             )

5、全世界有(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

6、世界上均供水量自1970年以来开始减少。

7、节约用水的好方法:

(1)淋浴时,抓紧时间

(2)把洗脸水和干净洗衣水存起来,用于冲厕所、拖地。

(3)及时关好水龙头,不玩自来水。

(4)提醒家长及时修复渗水的水管。

(5)建议家长选用节水的洁具。

8、污水经过沉淀和过滤分离出杂质。

9、研究水的方法有(过滤)、(沉淀)。

10、自然水域包括:

河流、池塘、湖泊。

11、水资源污染源有:

污水拜放、垃圾倾倒、城建填河等。

12、水为什么会变黑、变臭、冒气泡?

答:

污染物在生物及化学分解过程中,会大量地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整个水体处于严重的厌氧发酵状态,厌氧发酵产生的硫化氢、硫醇、氨等异味的物质从水中逸出,就产生了臭味。

污染严重水体中会冒沼气,它就是我们看到的气泡。

沼气可携带泥上泛。

使水体更加污秽不堪,而水体变黑则是由于水体大量吸咐了黑色金属硫化物悬浮颗粒,这样我们就看到了黑色的水体。

13、讨论:

你对家乡自然水域的治理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建议?

14、当前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有:

(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

15、近年来,我国推广“无车日”活动的目的是(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16、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是(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

17、常见的大气污染源有:

(工业废气、废物排放、汽车尾气排放、农田焚烧麦秸、稻秸、化工厂排放有害气体)等。

18、白色污染——泛指使用后未经收集处理的所有塑料废弃物。

19、应对白色污染的办法:

(1)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2)用可降解塑料代替普通塑料。

20、我国的珍稀动植物:

大熊猫、金丝猴、朱鹮、香果树、秤锤树、鹅掌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