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33832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⒈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知道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

  ⒉能够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掌握换算的思路与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过程目标:

  ⒈通过操作使学生感受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区别。

  ⒉在实际的测量、计算中体会每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

  ⒈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

1.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两个正方形,相应的作业纸及提示信息纸。

  ⒉课件。

教学重点:

能够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掌握换算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理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师:

我们学过哪些常用的计量单位?

(板书面积和长度单位)

  ⒉问:

米、分米、厘米,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课件展示:

10和箭头)

  ⒊问: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你能猜猜看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分一分)

  ⑴问:

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用老师给你准备的材料来研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同学们,有信心吗?

  ⑵师:

在研究的时候,你可以独立研究,也可以和你前后左右的同学组成团队研究。

⑶学生研究后汇报结果。

〔4〕老师利用课件展示分的过程。

〔5〕小结并板书: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算一算)

 〔1〕用分米作单位算出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用厘米作单位算出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2〕问:

同一个正方形,面积怎么会有两种结果?

它的面积大小有没有发生变化?

那说明1平方分米与100平方厘米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同时也说明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

 〔3〕师:

请同学左手拿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右手拿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比较一下,说说看,1平方分米里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

多少个1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

  ⑺小结:

从上面我们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知道,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以分米来做单位面积是1平方分米,以厘米为单位面积是100平方厘米,而它的面积大小并没有改变。

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教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问:

你能用同样的道理说明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2.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推算方法,教师加以引导补充。

  ⒊小结对比

  ⑴问:

通过同学们的研究,我们知道: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可见,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每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而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⑵想一想:

为什么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长度单位的大小可以用线段来表示,1分米的线段平均分成10小段,1小段就是1厘米。

而面积单位的大小可以用正方形的面来表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里可以摆放10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三、课堂练习

 1、填空: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我发现了:

每相邻的两个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  ),

每相邻的两个常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

2.做一做。

  

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3、解决问题               

(1).一块正方形水泥砖,砖面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2).一张写字台的长是13米,宽是6米。

他的面积是多少?

合多少平方分米?

  ⑴指名读题

  ⑵问:

这题已知什么?

求什么?

怎样求它的面积?

(做在作业纸上)

  ⑶问题中的"合多少平方分米"是什么意思?

(把第1问的结果换算成平方分米,得多少)把谁换算成多少平方分米?

  ⑷问:

要求96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分米,我们要先看什么?

再怎样想?

  ⑸小结:

要求96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分米,也就是求96平方米是多少平方分米,先看哪个面积单位大,因为平方米大,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96平方米是96个100平方厘米,就是9600平方厘米。

  ⑹指导书写格式,指名一个板演。

四、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

(边指板书,边引导学生小结)

  ⒈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

  ⒉我们在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看什么?

  ⒊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面积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说课稿

九寨沟县第二小学蒋玉兰

教材分析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它也为学生在四年级学习的小数与复名数和面积有关的应用题及在生活中解决与面积有关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和技能目标:

⒈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知道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

  ⒉能够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掌握换算的思路与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过程目标:

  ⒈通过操作使学生感受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区别。

  ⒉在实际的测量、计算中体会每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

  ⒈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能够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掌握换算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理过程

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课学生学习新知的主要方法。

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各一个,学生每四人准备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10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一把直尺等。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分四个环节设计了这节课。

一、复习导入,由旧引新。

开课伊始,我引导学生复习1、什么叫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3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相应的单位换算。

(板书:

米      分米     厘米)

10        10

在此基础上,我提问“你想知道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采用由旧引新的方式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在新授部分,我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个层次:

探究——探究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这个层次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让全体学生经历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从而掌握进率,并利用进率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探究活动开始,我提出探究内容,“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里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呢?

(板书:

1平方分米)让学生始终围绕这个核心问题进行其后的教学活动。

探究活动中首先我让学生猜一猜。

这时的猜测会让学生引起矛盾冲突,对探索活动产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紧接着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袋里的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间的进率。

在活动中,聪明的孩子们会通过数一数、摆一摆、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际操作探究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求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里有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板书:

100平方厘米)最后都得到进率是100这个结论。

(板书: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这样设计,意义在于让全体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不同的方法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不同思维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

第二层次:

推算——推算1平方米=?

平方分米。

探索活动结束后,我趁热打铁,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让学生推算平方米与平方分米间的进率。

课件出示:

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划分为多少个?

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学生根据探究活动中获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讨论交流,得出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划分成100个,面积是100平方分米。

由此很快得到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的结论,同时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第三层次:

运用——运用进率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改写。

我详细指导了正反两种单位换算的方法、思路。

这是我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教学目标而自主设计的一个环节,有利于夯实基础,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本环节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运用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改写,发展应用数学的能力。

生活中运用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很少很少,于是我设计了算一算1、“一块正方形水泥砖,砖面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请学生说出想法解决问题。

2、出示生活中与面积有关的习题,左图是张讲桌,根据量得桌面的长和宽算出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其实处处有数学。

四、课堂总结,新旧对比。

 最后的环节中,不光只是让学生谈本节课对新知识的收获,在我的板书设计中,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让学生找出规律:

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时相应的面积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最后还总结了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后续学习和终生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板书: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00        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