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火灾防治知识点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35874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灾火灾防治知识点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水灾火灾防治知识点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水灾火灾防治知识点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水灾火灾防治知识点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水灾火灾防治知识点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水灾火灾防治知识点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水灾火灾防治知识点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水灾火灾防治知识点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水灾火灾防治知识点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水灾火灾防治知识点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水灾火灾防治知识点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水灾火灾防治知识点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水灾火灾防治知识点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水灾火灾防治知识点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水灾火灾防治知识点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水灾火灾防治知识点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水灾火灾防治知识点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水灾火灾防治知识点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水灾火灾防治知识点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水灾火灾防治知识点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灾火灾防治知识点资料.docx

《水灾火灾防治知识点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灾火灾防治知识点资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灾火灾防治知识点资料.docx

水灾火灾防治知识点资料

火灾

1.矿井火灾

矿井火灾是指发生在矿井地面或井下、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并形成灾害的一切非控制燃烧。

简单地说:

发生在矿井范围内的火灾。

2.矿井火灾特点

①发生在井田范围内井下:

巷道、采空区、高冒顶、煤柱;井上:

地面广场、仓库、储煤场、坑木场、煤层露头。

②往往是受限空间井下作业空间:

1、火灾难以控制;2、烟流难以扩散;3、风流紊乱、蔓延快;4、人员难以疏散;5、人员中毒、窒息伤亡

③损失,伤亡严重1、人员伤亡;2、设备烧毁;3、设备被封;4、煤炭冻结;5、引发二次事故。

3.矿井火灾分类

按火灾发生地点:

地面火灾和井下火灾

按发火地点对矿井通风的影响:

上行风流、下行风流、进风流

根据引火热源:

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

4.外因火灾

由外来引火源引起的火灾。

主要引火源:

电源短路(电缆火灾)、电焊火花(引燃可燃物)、摩擦(胶带输送机火灾)、放炮(坑木、煤燃烧)、瓦斯爆炸、瓦斯燃烧,人为火源(吸烟)等。

特点:

发生突然、来势迅猛、控制难度大,引起重大事故。

5.内因火灾

煤炭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于自身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产生热量积聚而导致的火灾。

6.自然发火学说

黄铁矿作用学说、细菌作用学说、酚基作用学说、煤氧复合学说、及近年提出来的自由基作用学说、氢原子作用学说、电化学作用学说、基团作用理论等。

7.煤自然倾向性鉴定

煤自燃倾向性是煤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的首要指标,表征了煤层开拓之前自然发火的可能程度,反映了煤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其自然发火特性之间的关联性。

煤的自然倾向性分为容易自燃、自燃、不易自燃三类。

常用的方法有:

着火温度降低值测定法,吸氧量测定法,氧化速度测定法,差热分析法,重量测定法等。

8.煤氧复合学说

认为煤自燃根本原因在于煤具有吸附氧的能力和与此相联系的氧化放热作用。

这种氧化反应的特点是分子的基链反应,也就是每一个参加反应的团粒或链上的官能团与氧结合,产生一个新的或多个新的活化键,然后又引起相邻团粒的活化并参加反应。

这一链式反应可以在低温条件下开始,并在反应集聚热量的促使下不断加速,最终导致自燃。

9.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方法

测温法、气体分析法、电离法、烟雾法、气味检测法。

10.标志气体

通常把这些能够表征煤自然发火进程的气体或其之间的比值称为自然发火标志气体。

常用的标志气体有CO、CO2、C1-C4烷烃、C2-C3烯烃及C2H2及链烷比、烯烷比等。

11.煤自然发火征兆

温度升高、湿度增加、出现煤焦油味、人体感到不适或出现某些病理现象、出现烟雾或明火

12.链烷比

烷烃释放速度之比。

煤在升温过程中,烷烃气体的产生量是煤样中解吸、氧化分解以及高温下煤裂解的三部分的综合,其释放规律与煤样温度和烷烃碳原子数有关。

长链的烷烃气体与甲烷的比值:

C2H6/CH4,C3H8/CH4,C4H10/CH4

长链的烷烃气体与乙烷的比值:

C3H8/C2H6,C4H10/C2H6

13.煤自燃倾向性

煤自燃倾向性是煤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的首要指标,表征了煤层开拓之前自然发火的可能程度,反映了煤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其自然发火特性之间的关联性。

14.煤自然发火期

从煤层被揭露、掘进、开采、破碎接触空气之日起,至出现自燃现象或温度上升到自燃点为止的时间。

是一个实际生产过程中统计得到数值,一般指(经验)最短自然发火期。

是表征煤自燃快慢程度的时间属性.

15.隐蔽火源探测方法

隐蔽火源探测方法主要有温度法、磁探法、电阻率法、气体测量法、同位素测氡法、无线电波法、地质雷达法、遥感法和计算机数值模拟法等。

16.测氡法火源探测原理

当地下煤层发生氧化升温或自燃时,放射性氡的析出率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通过测定氡的放射性异常,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之上圈定出火源的位置、范围和变化趋势。

17.色谱分离的本质

分配系数差异/固定相对样品吸附性的差异。

18.磁探法原理

煤层上覆岩层中的菱铁矿及黄铁矿结核受到高温烘烤,其中铁质成分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磁性矿物,并且烧变岩(因煤层燃烧而变质的岩石)由高温冷却后保留有较强的热剩磁。

火区这一特殊的磁性特征,使磁探法探测火区火源及其边界成为可能。

19.电阻率法原理

煤层自然发火时引起的孔隙率和含水率的变化,导致地层电阻率变化,可在地面布置测点,测定地层电阻率的变化,来确定高温异常区的位置与范围。

20.煤自然发火条件及其预防途径

条件:

1.具有自燃倾向性的煤2.供氧条件3.聚热条件4.蕴育时间(自然发火期)

预防途径:

1.岩石巷道减少煤量,减少采空区遗煤消除、减弱煤的自燃倾向性阻化剂;

2.隔绝供氧(灌浆、洒浆、泡沫);降低氧气浓度(注氮、惰气);减少漏风(胶体堵漏、均压)

3.破坏聚热条件:

降温(注水、注浆);去除高温体(挖出火源)

4.自燃条件的存在不超过自然发火期,加快推进度、延缓氧化速度。

21.输浆倍线

输浆倍线:

是指泥浆在输送管路内流动时,输浆管路的总长度与输浆高差之比。

用N表示:

22.灌浆防灭火的机理

①隔氧;浆液充填煤岩裂隙及其孔隙的表面,或浆液包裹煤粒表面,增大氧气扩散的阻力,减小煤与氧的接触和反应面;

②降温;浆水浸润煤体,增加煤的外在水分,吸热冷却煤岩;

③堵漏;加速采空区冒落煤岩的胶结,增加采空区的气密性。

23.灌浆防灭火方法

采前预灌:

在工作面尚未回采时,对其上部的采空区进行灌浆。

适用于开采煤层特厚.老空区过多,极易自燃的矿区发展起来的

随采随灌:

在采煤工作面推进的同时,向采空区灌注泥浆。

常用的有钻孔注浆、小巷钻孔注浆、埋管注浆工作面洒浆、综采工作面插管注浆

采后灌浆:

即在工作面采完封闭后对采空区进行集中注浆。

采后注浆的重点区域是停采线、新冒落区域。

采后注浆的有效区域是停采线、采空区下段。

24.灌浆防灭火的优缺点

①优点:

制浆工艺简单、成本低、有效期长、兼防/灭功能。

②缺点:

不能到达高位、拉沟现象。

25.阻化剂的概念

在化学上,凡是能减小化学反应速度的物质皆称为阻化剂。

阻化例亦称阻氧剂,是具有阻止氧化和防止煤炭自燃作用的一些盐类物质。

26.阻化剂防灭火机理

①负催化作用:

提高了煤表面的化学惰性,提高了煤氧化的活化能,主动排斥氧和煤化合,但它并不和煤、氧等物质化合

②包裹、隔氧作用:

煤炭经阻化处理后,属于化学药品的阻化剂吸附在煤炭表面上,形成一层能抑制氧与煤接触的保护膜,阻止了氧气和煤结构上的活动链环羧基反应,使煤炭和氧的亲合力降低

③蓄水降温作用;阻化剂中包含大量的水分,遇高温煤岩体蒸发散热,起到降温作用

27.阻化剂寿命

阻化剂喷洒至煤体表面后,从开始生效至失效所经过的时间,单位为月。

28.阻化剂衰减速度

单位时间内阻化率下降值,单位为%/月。

29.阻化防灭火工艺

压注阻化剂溶液

汽雾阻化

喷洒阻化剂溶液

30.汽雾阻化原理

汽雾阻化防火其实质就是将阻化剂水溶液通过雾化器雾化成为阻化剂汽雾。

汽雾的微小雾粒可以依漏风风流为载体飘移到采空区漏风所到之处,从而达到防火目的。

31.阻化防灭火优缺点

优点:

工艺简单、防灭火效果好、有效利用工业废料、成本低。

缺点:

腐蚀性强、影响煤质、污染地下水

32.均压防灭火原理

利用风窗、风机、连通管和调压气室等设施,均衡进、回风侧两端通风压力,减少漏风供氧。

33.惰性气体防灭火原理

把不支持燃烧和氧化反应的惰性气体(N2、CO2等)充满燃烧空间或氧化反应接触面,使已经燃烧的火灾窒息,使处于加速状态氧化反应减缓或终止。

实质就是降低煤炭氧化环境的氧浓度,阻隔氧气补给,使煤的氧化因缺氧而延缓或停止。

34.胶体的概念

胶体又称胶状分散体,是一种均匀混合物,在胶体中含有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一种分散,另一种连续。

分散的一部分是由微小的粒子或液滴所组成,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粗分散体系和溶液之间的一类分散体系,这是一种高度分散的多相不均匀体系。

35.火风压

火灾时高温烟流流过巷道所在的回路中的自然风压发生变化,这种因火灾而产生的自然风压变化量,在灾变通风中称为火风压。

36.节流效应

由于火灾温度的影响,使空气温度上升,体积膨胀,导致单位时间内的风流质量流量降低,表现出对风流的阻碍作用。

37.风流逆转

由于火风压和节流作用的影响,导致部分巷道风流发生变化,称为风流逆转。

38.烟流逆退

在浮力或节流效应的分别作用下,加上巷道纵、横方向温度、压力梯度的影响,在着火巷火源上风侧新鲜风流继续沿巷道底部供风的同时,烟流沿巷道顶部逆向流出

简答问题

1.限制红外线探测隐蔽火源应用的主要因素

表面温度:

煤、岩为热的不良导体:

无法透过空气隔层:

2.示踪气体应具备的条件

安全性,无色、无臭、无毒;

混溶性,常温下呈气态,且分子量小,易与空气混合;

稳定性:

化学性质稳定,水溶度低,不易氧化,受光照不易分解;

本底低:

天然本底浓度低

检知度低:

释放、采样和检测方法简单

来源方便:

容易制取,来源方便、成本低。

3.采空区漏风主要形式平P48

回采工作面小并联扩散漏风;

上下邻近采空区间的漏风(包括厚煤层上下分层采空区间的漏风和上下煤层采空区间的漏风)

采空区后部漏风

4.示踪气体释放、接收方法

释放:

1.定性一次释放2.定量连续匀速释放3.定量重复均匀释放。

接收:

1.使用不锈钢采样罐,主要用于采集积分样品

2.聚乙烯瓶可用于采集瞬时样品

3.玻璃注射器既可用于采集瞬时样品,也可用于采集积分样品

4.使用气体采样泵可以到需要采样的地点直接采样,也可以进行远距离采样

5.开拓开采技术防火总体要求

1.巷道要尽量少地切割煤层,减少煤层暴露面;

2.提高回采率,减少丢煤量,从根本上消除自燃物质;

3.限制或阻止空气流入和渗入疏松煤体,消除自燃供氧条件;

4.合理的通风系统,使不可避免的漏风减小到不支持自燃的风量之下,

并使其作用时间小于最短自然发火期。

6.无煤柱开采对防灭火工作的意义,主要实现手段

无煤柱开采就是开采设计取消了巷间煤柱,防治煤柱压裂漏风而引起自燃,消除了自燃隐患。

采用“沿空留巷”,即上区段回采时,维护好上区段运输巷作为下区段回风巷。

采用“沿空掘巷”,即沿采空区新掘一条巷道作为下区段回风巷。

7.均压防灭火方法有哪些?

风门开区均压时风门应设在进风侧还是回风侧?

P79

调节风窗调节、风机调节、风机-风窗联合调节、风机-风筒均压法

回风侧

8.闭区均压防灭火方法有哪些?

P82

风门风窗调节法、风筒风机调节法、调压气室调节法、调整通风网络均压法(开放并联风路、改变通风方式、角联风阻调整、漏风通道角联化、矿井主扇调风)。

9.简述制氮方法、原理及注氮方法。

制氮方法:

1.深冷空分.根据空气中的氧、氮沸点不同,使空气深冷液化,沸点高的氧气(-183℃)首先被液化,其后氮气(-196℃)被液化,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2.变压吸附.利用分子筛在不同压力下对氧、氮吸附性能的差异,通过加压吸附,减压脱附来达到空气分离的目的。

3.膜分离.利用空气通过中空高分子纤维膜时,分子直径小的氧气可以过膜渗出,而分子直径大的氮气则保留在膜中。

快气、慢气

注氮方法:

1.开放式注氮法:

埋管注氮、拖管注氮

2.封闭式注氮法:

钻孔注氮、插管注氮、墙内注氮、旁路式注氮

10.燃油惰气灭火优缺点?

优点:

1.发生量大。

2.可以惰化火区,窒息火源

3.可以起阻爆作用

缺点:

1.气体含有少量CO和H2,会影响正确分析火源状况

2.成本较高

3.对操作和维修该装置的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4.需要大量的冷却水

11.简述下行风流火灾和上行风流火灾的防治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1)上行风流发生火灾时,①火风压方向与风流方向相同,不宜造成风流逆转,②但应注意减小进风流风量,控制火势,防止烟流滚退。

③灭火时应处于火源上风侧的水平巷道中,防止火灾燃烧物滚落伤人。

2)下行风流发生火灾时,①火风压方向与风流方向相反,容易造成风流逆转,②应适当加大进风风压,防止风流逆转,③灭火时应处于上风侧一定距离,防止烟流逆退导致人员中毒。

12.胶体防灭火机理及胶体材料应具有的特点。

机理:

1)吸热降温作用;胶体的生成反应是吸热反应,吸热量与胶体材料有关;凝胶的含水量高,水分汽化时会带走大量的热量。

因此,胶体对煤体可起到吸热降温作用。

2)堵漏风作用;成胶前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以充分渗透到煤的缝隙中;能堵住漏风通道,防止漏风。

3)保水作用;凝胶固体骨架所形成的立体网状结构能有效地阻止水的流失

4)阻化作用;凝胶无论其原料还是最终产物都对煤体具有阻化作用,尤其是成胶后能覆盖于煤体表面,阻止其氧化。

胶体中加入的固化剂盐类(如铵盐)、生成的盐类(NaCl)产物都对煤的氧化具有一定的阻化作用。

胶体特点:

1)安全性;无毒无害、对井下设备无腐蚀,对环境无污染;

2)流动渗透性;渗透性好,能进入松散煤体内部;

3)稳定性;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在高温下不会迅速汽化,且吸热降温效果好;

4)可堆积性;具有一定的堆积性能,能够堵塞较大的漏风裂隙,阻止向火区供氧;

5)阻化性;具有一定的阻化性能,能够阻止煤的复燃;

6)经济性。

成本低、成胶工艺简单,便于现场推广

压注工艺:

1)单箱单泵式;2)双箱单泵;3)双箱双泵;4)半自动式。

13.火灾事故预防和控制的“3E”对策。

1)Engineering(技术对策:

灾前预防、灾害控制、灾后救援)。

2)Education(教育对策:

安全知识、安全技术、安全态度)。

3)Enforcement(强制对策:

法律、法规、规程、规程、标准)。

14.辨析煤自然倾向性和煤自然发火期。

煤自燃倾向性是煤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的首要指标,表征了煤层开拓之前自然发火的可能程度,反映了煤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其自然发火特性之间的关联性。

鉴定煤的自燃倾向性对于掌握自然发火的发火规律,有针对性的采取防火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

着火温度降低值测定法、吸氧量测定法、氧化速度测定法、差热测定法、重量测定法等。

煤的自然发火期是指在开采过程中暴露的煤炭与空气接触开始算起到自燃发生的时间。

煤层自然发火期是自然发火危险期在时间上的量度,发火期越短的煤层自然发火的危险程度愈大。

生产矿井常把自然发火期作为衡量煤的自燃难易程度的指标确定方法如下:

1.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定为自然发火煤层

①煤炭自燃引起明火

②煤炭自燃产生的烟雾

③煤炭自燃产生的煤油味

④采空区和巷道中测取得CO浓度超过矿井实际统计的自然发火临界值表

2.巷道中煤层自然发火期以自然发火地点从暴露煤之日起至发生自然发火时为止的时间计算,一般以月为单位

3.回采工作面中煤层自然发火期,应以工作面开切眼之日起至发生自然发火时为止的时间计算,一般以月为单位

4.每一煤层的所有回采工作面和巷道,都应进行自然发火期统计,确定煤层最短发火期

目前我国规定采用统计比较法、类比法和模拟实验与分析法确定煤层的自燃发火期

15.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短路;2)过负荷;3)接地故障;4)接触不良;5)漏电;6)静电;7)照明设备。

16.胶带输送机的发火原因。

1)摩擦原因:

皮带-主动滚筒;皮带-被动滚筒;皮带-托辊。

2)非摩擦原因:

联轴器高温油;煤炭等着火,电气故障以及其他原因。

17.胶带输送机的发火监测方式及优缺点。

监测方式:

1)单点式;2)多点式;3)缆式。

传感器类型:

烟雾、熔断器、温度传感器、热敏材料、红外、光纤、雷达、放射性等。

优缺点:

感温方式、报警方式、动作方式、灭火。

18.风流逆转发生条件及危害。

条件:

1)下行风倾斜、竖直巷道;2)火风压大于通风压力。

危害:

1)风量减小;风流逆转:

瓦斯积聚、逆转入进风、循环入火区、隔断撤退路线。

3)烟流逆退4)烟流滚退

19.为何在采取防灭火措施时不能轻易停止主扇。

1)火势变化和发展非常复杂,随时都有可能变化;

2)主扇停止后失去了认为调整风流的能力;

3)主扇停止后,重新启动需要的时间长;

4)可采用主扇风流短路、变频降风的方法解决。

20.矿井反风方式及使用条件。

方式:

1)全矿井反风;2)区域反风;3)局部反风。

条件:

1)如果进风井筒、进风井地车场、进风侧硐室发生火灾时,一般用全矿反风;2)在多进多出的水平进风大巷、采区进风大巷发生火灾时,一般用区域反风;

3)当区段进风巷、工作面进风巷发生火灾时,一般用局部反风

21.用水、黄泥浆等液体材料灭火时,应遵守哪些原则。

1)从外围开始,逐渐推向中心;

2)从高位灭火,及俗称“劈头浇”;

3)采取措施防治突水、溃浆等事故发生。

22.试说明当前防治煤自然发火的主要方法及其原理,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第四章)

答题要点:

1)开拓开采技术防火措施

2)注浆防灭火技术

3)阻化剂防灭火技术

4)均压防灭火技术

5)惰性气体防灭火技术

6)泡沫防灭火技术

7)胶体防灭火技术

23.分别论述发生进风流火灾和回风流火灾时,应该采取哪些防火措施?

1)进风流火灾

①控制进风量;②关闭通向生产区的风门;③为烟流选择一条最近的排出矿井的风路;④反风;⑤行之有效的灭火措施

2)回风流火灾

①保持风流方向不变,增大进风量,防止风流逆转;②清理回风风路,使之畅通;③监测风流瓦斯浓度,防止瓦斯超限;④行之有效的灭火措施

24.火区封闭顺序及优缺点?

两端同时封闭的基本步骤。

1)顺序及优缺点

①先封闭进风侧,后封闭回风侧;迅速切断进风流,操作在新风中。

火区停风后风压降低,有利于瓦斯涌出,容易造成瓦斯集聚,发生爆炸。

②先封闭回风侧,再封闭进风侧:

火区停风后风压升高,能抑制瓦斯涌出。

但人员操作在火灾风流中,需佩戴救护装备,在高温环境中作业,施工和撤退危险性大。

切断回风路线容易使烟流逆退,经过火区时容易引发瓦斯爆炸。

因此一般不采用。

③同时封闭进风侧和回风侧:

可保留前两项的优点,避免缺点,是主要的方法。

3)步骤

①先在进风侧建立防火密闭,上面留有通风口,保留部分通风,即能维持通风,防治瓦斯集聚,又能控制火势发展;

②然后在回风侧建立防火墙,也预留通风口;

③约定时间,同时封闭两个通风口。

水灾

1.矿井充水条件分析

2..充水强度

根据矿山调查资料表明,矿床开采后矿井充水强度除取决于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导水性、厚度和分布面积外,还取决于三个防线。

第一防线:

充水含水层出露和接受补给源的条件

1.充水岩层的出露条件

直接影响井田范围内煤层顶、底板含水层接受补给的大小。

充水岩层的出露条件包括它的出露面积和出露地形条件。

出露面积--指接受外界补给水量的范围。

显然,出露面积愈大,则吸收降水和地表水的渗入量就愈多,反之则少;

出露地形条件--指出露的位置、地形的坡度及形态等,它关系到补给水源的类型和补给渗入条件。

2.矿区范围内覆盖层透水性能

覆盖层透水性能的强弱是分析矿井充水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降水和地表水的充水作用,往往是通过覆盖层进行的。

第二防线:

充水含水层侧向边界条件

侧向边界:

指矿井内煤层或含水层与其周围的岩体、岩层、地表水体等接触的界面,称侧向边界。

按边界的过水能力来分,有透水边界、隔水边界和弱透水边界3种。

透水边界:

(如透水断层、地表水体)是指能从外界获得补给的边界;

隔水边界:

是指该界面两侧无水量交换,如火成岩体或隔水断层,且直接充水含水层与泥岩、页岩接触;

弱透水边界:

是指直接充水含水层与区域含水层接触,但断层带弱透水或阻水,两侧水量交换微弱。

第三防线:

矿层顶、底隔水岩层的隔水条件

1.煤层顶、底板的隔水和透水条件

(1)煤层及其直接顶、底板的隔水或透水条件,是影响矿床充水强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①底板为稳定隔水层。

②顶板为隔水层、底板为弱透水层。

③顶、底板均无隔水层存在时,则降水入渗量及侧向边界补给量等均会成为矿井涌水量。

(2)顶、底板的隔水能力。

当煤层上覆和下伏有地表水体或强含水层时,则顶、底板的隔水能力是影响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

顶、底板的隔水能力取决于隔水层的强度、岩性、厚度、稳定性和完整性。

隔水性能较强的有黏土、黏土岩、页岩。

2.煤层顶、底板的隔水和透水条件

(1)煤层及其直接顶、底板的隔水或透水条件,是影响矿床充水强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①底板为稳定隔水层。

②顶板为隔水层、底板为弱透水层。

③顶、底板均无隔水层存在时,则降水入渗量及侧向边界补给量等均会成为矿井涌水量。

(2)顶、底板的隔水能力。

当煤层上覆和下伏有地表水体或强含水层时,则顶、底板的隔水能力是影响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

顶、底板的隔水能力取决于隔水层的强度、岩性、厚度、稳定性和完整性。

隔水性能较强的有黏土、黏土岩、页岩。

构造的类型和复杂程度,对矿井充水强度影响很大。

3.矿井突水预兆

(一)一般预兆

(1)煤层变潮湿、松软;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且淋水可由小变大;有时煤帮出现铁锈色水迹;

(2)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及硫化氢气味;

(3)有时可闻到水的“嘶嘶”声;

(4)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顶及底臌。

(二)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预兆

(1)工作面压力增大,底板臌起,底臌量可达500mm以上;

(2)工作面底板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

(3)沿裂隙或煤帮向外渗水,随着裂隙的增大,水量增加,当底板渗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煤帮渗水可能停止,此时水色时清时浊,底板活动时水变浑浊、底板稳定时水色变清;

(4)底板破裂,沿裂缝有高压水喷出,并有“嘶嘶”或刺耳水声;(5)底板发生“底爆”,伴有巨响,水大量涌出,水色乳白或呈黄色。

(三)松散孔隙含水层水突水预兆

(1)突水部位发潮、滴水,滴水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可发现水中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砂,流砂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混,总的趋势是水量、砂量增加,直至流砂大量涌出;

(3)顶板发生溃水、溃砂,这种现象可能影响到地表,致使地表出现塌陷坑。

突水后水量估算方法:

浮标法、水泵标定法、容积法

4.现场测量突水量方法:

浮标法、水泵标定法、容积法

5.突水总水量的估算

突水抢险过程中,需及时掌握从突水开始到某一时刻的突水总水量,其计算方法如下:

算术迭加法、曲线求积仪法。

6.煤矿水害的水源

地表水;老窑水;松散裂隙水;顶板水;底板水。

7.地表水

大气降水,江河,湖泊等,从井口或采区冒落、裂隙带,断层钻孔等进入

8.防治方法

有效的矿井防治水工作应该采取井下着眼、地面着手的方针,防、排、治相互结合。

9.防治措施

在近山区,以蓄为主,蓄防结合;

在矿区外围,以防为主,排放结合;

在矿区内部,以导流为主,导排结合;

10.注意的问题

编制基本图件,分析充水条件;

掌握降水强度与补给强度;

掌握补给条件和范围,设计具体工程;

掌握当地降水规律和强度,合理建设防洪工程规模;

掌握矿区最高洪水位和淹及范围;

根据水利工程的要求.设计沟渠堤坝的抗洪强度和排泄能力。

11.滑坡泥石流防治

不在古滑坡和可能形成新滑坡的地点兴建工程建筑;

不在易形成滑坡的岩体上堆积矸石、剥离的土方,增加其负荷量;

合理设计,防止开挖诱发滑坡的沟渠或阻塞某些沟渠,引起地表水或地下水径流方向改变;

开采沉陷岩移与滑坡方向相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