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作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37857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次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一次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一次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一次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一次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一次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一次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一次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一次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一次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第一次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第一次作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第一次作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第一次作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第一次作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第一次作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第一次作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第一次作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第一次作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第一次作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次作业.docx

《第一次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次作业.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次作业.docx

第一次作业

第一次作业

名词解释题

1.测量:

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常模:

根据标准化样本的测验分数经过统计处理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

3.随机误差:

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

4.信度:

用同一测验多次测量同一团体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5.真分数:

反映被试某种心理特质真正水平的数值。

6.效度:

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7.内容效度:

一个测验实际测到的内容与所要测量的内容之间的吻合程度。

8.效标:

衡量一个测验是否有效的外在标准。

9.难度:

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

10.区分度:

测验项目对被试心理品质水平差异的区别能力。

11.百分等级:

在一个群体的测验分数中,得分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的百分比。

12.分数转换:

按某种规则将原始分数转化为导出分数的过程。

13.人格:

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

14.投射:

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心理特征无意识地反应在对事物的解释之中的心理倾向。

15.量表:

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连续体。

16.绝对参照点:

以绝对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

17.团体测验:

同一主试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测量许多被试的测验。

18.原始分数:

被试在接受测验后,根据测验的记分标准,对照被试的反应所计算出的测验分数。

19.合成测验:

把经过预测以后证明有价值的项目排成有组织的测验。

20.样本:

从整体中抽取出来作为测量对象的一组样品。

第二次作业

[论述题]

简述题

1.与一般测量相比,心理与教育测量有哪些独特的性质。

2.两个测验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称为平行测验。

3.目标参照测验的内涵及其产生的意义。

4.导出分数与原始分数有何异同。

5.常模的内涵以及确定常模的意义。

6.如何理解心理特质。

7.比较真分数与观察分数的异同。

8.在测量中造成误差的因素。

9.信度与效度的区别与联系。

10.如何控制测验的标准化问题。

11.谈谈你对“智力测验完全公正”这句话的看法。

12.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

13.信度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4.使用重测信度的前提条件。

15.影响测量效度的因素。

16.难度对测验的影响。

17.分数合成有哪些类型。

18.影响人格测量的真实性的因素。

19.能力倾向测验产生的原因。

20.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

参考答案:

简述题

1.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很难达到如同物理测量依据的法则那样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水平;测量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量具是由有关领域的专家编制;精确度远远不及物理测量。

2.如果两个题目不同的测验测的是同一特质,并且题目形式、数量、难度、区分度以及测查等值团体后所得分数的分布都是一致的,则这两个测验被称为平行测验。

3.目标参照测验就是根据某一明确界定的内容范围而缜密编制的测验,并且,被试在测验上所得结果,也是根据某一明确界定的行为标准直接进行解释的。

有便于了解个体在所规定的测量内容上的行为水平。

4.原始分数:

被试在接受测验后,根据测验的记分标准,对照被试的反应所计算出的测验分数。

导出分数是在原始分数转换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经过统计处理后获得的具有一定参照点和单位,且可以相互比较的分数。

5.常模是根据标准化样本的测验分数经过统计处理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

常模的功能就是给解释测量分数提供一个可比较的参照点。

6.心理特质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

7.反应被试某种心理特质真正水平的数值称为该特质的真分数。

把实测的分数称作观察分数。

8.测量工具;被测对象;施测过程。

9.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而非充分的条件;测验的效度受它的信度的制约。

10.测验的标准化应包括的方面:

测验内容、施测过程、测验评分和测验分数的解释。

11.影响传统智力测验公平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性别差异;职业差异;文化和教育差异;传统智力测验的预测效度。

12.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凡有其数量的事物都可以测量。

13.信度是测量过程中所存在的随机误差大小的反映;可以用来解释个人测验分数的意义;可以帮助进行不同测验分数的比较。

14.所测量的心理特性必须是稳定的;遗忘和练习的效果基本相互抵消;在两次施测的间隔时期内,被试在所要测查的心理特质方面没有获得更多的学习和训练。

15.测验的构成;测验的实施过程;接受测验的被试;所选效标的性质;测验的信度。

16.测验难度影响测验分数的分布形态;测验难度影响测验分数的离散程度。

17.项目的组合;分测验或量表的组合;测验或预测源的组合。

18.编写测验项目的技术;受测者是否真实作答。

19.理论的支持:

因素分析方法的发展和应用;

实践的推动:

传统智力测验只能就一个单一而笼统的智商分数解释和比较个体间差异,不能对此差异内部的一些现象做更进一步的客观判断,更无法比较不同能力因素上的个体内差异。

20.难度越接近0.50,项目潜在的区分度越大,而难度越接近1.00或0时,项目的潜在区分度越小。

;常模团体必须是近时的;注意一般常模和特殊常模的结合。

第三次作业

1.“测验分数的解释就是直接把测验分数告诉受测者”,这种说法对吗?

2.谈谈你对百分等级分数意义的认识。

3.将测验分数组合时必须考虑哪些问题。

4.如何确定常模团体。

5.测量信度是否可以改变,如何改变。

参考答案:

论述题

1.不对。

必须注意两个方面:

如何看待测验分数的意义;如何向受测者报告测验分数。

2.优点:

具有可比性,且易于计算、解释方便;不受原始分数分布状态的影响。

缺点:

单位不等,尤其在分数分配的两个极端;只具有顺序性,而无法用来说明不同被试之间分数差异的数量;解释时不能离开特定的参照团体。

3.采用什么方法合成分数;什么形式是最适当的分数组合;需要多少及何种测验分数作最适当的组合分数。

4.群体构成的界限必须明确;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一个代表性样本;取样的过程必须有明确且详尽的描述;样本大小要适当;常模团体必须是近时的;注意一般常模和特殊常模的结合。

5.适当增加测验的长度;使测验中所有试题的难度接近正态分布,并控制在中等水平;努力提高测验试题的区分度;选取恰当的被试团体,提高测验在各同质性较强的亚团体上的信度。

第四次作业

论述题

6.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功能。

7.实证效度的确定方法。

8.如何理解区分度的相对性。

9.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

10.投射测验的特点。

论述题

6.理论研究功能;实际应用功能。

7.相关法;区分法;命中率。

8.不同的计算方法,所得区分值不同;样本容量大小影响相关法区分度值的大小;分组标准影响鉴别指数值;被试样本的同质性程度影响区分度值的大小。

9.智力二因素论;智力多因素论;智力层次理论。

10.测验材料没有明确的结构和确切的意义;受测者对测验材料的反应不受限制;测验目的具有明显的隐蔽性;对测验结果的解释重在对受测者的人格特征获得整体性的了解;投射测验的内容多为无明确意义的图片,在测验时不受语言文字的限制;计分困难。

第五次作业

[判断题]

教师是课程资源。

参考答案:

正确

[论述题]试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

1.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综合课程,学科课程则以分科课程为主。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而是对学生生活领域和生活经验的综合。

分科课程以学科知识为逻辑前提设置课程,每门学科课程都是该门学科知识发展的缩影,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知识结构”来组织课程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学科课程则相对封闭固定。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

学科课程主要由专家统一开发出来的,课程内容相对固定,一定时期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也是相对固定的。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践取向的,学科课程是认知取向的。

作为一种崭新的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单一学习活动。

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属性。

学科课程的直接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书本知识,促进认知发展,离开了间接经验或理论知识的习得,学科课程就不复存在。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线索组织的,学科课程的内容则是以知识的逻辑顺序来组织的。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从活动选题、计划拟订,到每一个具体环节的开展,无不以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给学生创造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性的空间。

学科课程尽管也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但它更多遵从了各门学科本身发展的轨迹,而不是学生的兴趣,更多地关注学生共性的东西,而不是为了促进个性的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联系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联系。

具体说来,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联系:

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①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中所需知识以学科课程为基础,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在学科课程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而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获得的知识以及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又促进学科课程的学习,有助于知识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可以在学科课程中产生,学科课程的知识又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和扩展。

[论述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对学生有哪些要求?

参考答案:

(1)学生是问题发现者和探索者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逻辑起点。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和自然世界的问题为核心,围绕着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展开。

当然如果更确切地讲,应该不是围绕学生发现问题,而是学生根据自己周围的世界和兴趣自己发现问题。

这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的是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研究。

(2)学生是课程的实施者和建构者

综合实践活动把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研究课题,自己设计活动方案。

学生在考虑“学什么”的同时还要考虑“怎样学”的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有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但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权威,而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此外,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动态性很强的课程,有着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研究不可能完全沿着设计者的预设路径,学生也不是完全地通过对成人生活方式的复制来成长的。

从这些方面来看,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另一方面是指学生是课程的建构者。

(3)学生是活动的实践者和体验者

综合实践活动是实践性课程,强调学生在课题探究过程中的"亲历实践、深度探究",要求学生通过“活动、操作、考察、实验或调查”等直接进入现实生活,在探究和研究中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身临其景,在亲自经历中对知识进行体验和反思。

(4)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和自我的超越者

毋庸质疑,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能够自主学习。

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是一个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把学习过程中问题的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既贯穿于学生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反思等整个学习的过程,也渗透在学生与教师、同伴乃至与学校之外家庭、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之中”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正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体现。

[论述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对学生有哪些要求?

参考答案:

(1)学生是问题发现者和探索者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逻辑起点。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和自然世界的问题为核心,围绕着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展开。

当然如果更确切地讲,应该不是围绕学生发现问题,而是学生根据自己周围的世界和兴趣自己发现问题。

这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的是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研究。

(2)学生是课程的实施者和建构者

综合实践活动把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研究课题,自己设计活动方案。

学生在考虑“学什么”的同时还要考虑“怎样学”的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有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但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权威,而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此外,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动态性很强的课程,有着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研究不可能完全沿着设计者的预设路径,学生也不是完全地通过对成人生活方式的复制来成长的。

从这些方面来看,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另一方面是指学生是课程的建构者。

(3)学生是活动的实践者和体验者

综合实践活动是实践性课程,强调学生在课题探究过程中的"亲历实践、深度探究",要求学生通过“活动、操作、考察、实验或调查”等直接进入现实生活,在探究和研究中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身临其景,在亲自经历中对知识进行体验和反思。

(4)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和自我的超越者

毋庸质疑,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能够自主学习。

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是一个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把学习过程中问题的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既贯穿于学生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反思等整个学习的过程,也渗透在学生与教师、同伴乃至与学校之外家庭、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之中”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正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体现。

[判断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际上是劳动课。

参考答案:

错误

[判断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是学生的事情。

参考答案:

错误

[判断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答案:

正确

[判断题]学生也是课程资源。

参考答案:

正确

[判断题]

课程就是学习科目。

考答案:

错误

[判断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应当因地制宜。

参考答案:

正确

第四次作业

[判断题]10、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应体现发展性。

参考答案:

正确

[论述题]

试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策略

参考答案:

1.明确课程理念,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各级教育部门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根据实验区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研究、交流和教师培训,进一步明确课程理念,树立起新的课程观,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的多方协作,全面有序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2.重建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管理体系。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纳入教学管理的视野,把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教学管理的重大主题,将管理目标与管理过程有机统一起来,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教学管理体系。

3.在课程实施中注重整合。

(1)重视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

新课程的设计超越单一的学科中心,强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的关系。

因而,在实施层面上要把握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之间的联系,注意各内容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在体现不同课程独特价值的基础上,实现不同课程的共同价值。

(2)重视与校本课程的整合。

校本课程的内涵具有宽泛性和丰富性,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一些共有的、相互交叉的内容,如劳动技术教育、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

因此,各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挖掘校内外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现实生产、生活中所蕴含的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整合与贯通。

(3)重视学习、活动方式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探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等多种实践性学习方式。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自然情境、社会情境或特定的活动场所中,开展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劳动、服务、制作、资料收集、社会宣传、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重视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班级合作探究、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学校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方式的整合。

4.培养骨干教师,构建教研网络。

各实验区在实施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形成由各级教研员、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教研网络,建立以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为基本要素的校本研究制度,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加强交流与合作。

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为双方提供启发与帮助,减轻学校和教师的压力,实现共同发展。

一方面在学校内部建立起集体备课组,发挥教师自身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打破学校之间、区域之间的界限,建立中心教研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开展观摩、研讨、成果交流等活动,促进各地区均衡发展。

[论述题]试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的背景。

参考答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现代社会发展客观地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健全的价值观和负责的生活态度;具有创造意识和能力,善于发现和探究;具有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善于和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生态伦理意识,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即具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种基本素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

于是,欧美诸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活动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我国台湾省则把“综合活动”作为新课程七大学习领域之一。

我国现行课程体系存在较大缺陷:

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多元、个性发展;课程结构过干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不能反映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体现时代特色,脱离社会生活实际;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不利于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导致“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

由此看来,追求课程的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现了课程的综合化趋势。

[判断题]1、综合实践活动是专门的课程。

参考答案:

正确

[判断题]2、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参考答案:

正确

[判断题]3、综合实践活动设计需要精心准备。

参考答案:

正确

[判断题]4、学生也是课程资源。

参考答案:

正确

[判断题]5、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有新观念。

参考答案:

正确

[判断题]6、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正确

[判断题]7、综合实践设计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参考答案:

正确

[判断题]8、学科课程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要。

参考答案:

错误

[判断题]9、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必须发挥主体作用。

参考答案:

正确

第三次作业

[判断题]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在于发展学生的兴趣。

参考答案:

错误

[判断题]1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参考答案:

正确

[论述题]试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教师应具备哪些课程观念?

参考答案:

首先,它要求教师切实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科本位”的课程观,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

如果教师仍然抱着“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观念,是很难落实好这门课程的。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兴趣和爱好,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在活动中发展。

第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生成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一种预设的课程。

它比任何一门课程都强调过程,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生成活动主题,在活动中发展。

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也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资源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没有现存的“教材”,它要求教师具有明确的课程资源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开发和利用广泛存在的课程资源。

那种寄希望于依据某一“教材”来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惯性行为,可能是与新课程有距离的。

[论述题]试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参考答案:

基于兴趣与直接经验。

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

回归生活世界。

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

立足实践。

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特点。

着眼创新。

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

[判断题]9、大自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资源来源。

参考答案:

正确

[判断题]8、课程实施应当坚持建构取向。

参考答案:

正确

[判断题]7、教材是课程资源。

参考答案:

正确

[判断题]6、师生都是课程资源。

参考答案:

正确

[判断题]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要树立新观念。

参考答案:

正确

[判断题]4、学生也是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实施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正确

[判断题]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所谓管理。

参考答案:

错误

[判断题]2、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因素是教师。

参考答案:

错误

第二次作业

[判断题]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面向生活。

参考答案:

正确

[判断题]1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鼓励学生自己生成知识。

参考答案:

正确

[论述题]试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参考答案: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比较单一的课程结构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使学生“各取所需”、“各展其长”的新型课程模式,它为学生提供新的活动场所、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获得知识,丰富生活,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彰显个性。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必然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教育活动,当然也离不开教师、学生这些基本的要素。

但绝对不是教师单一的教和学生单一的学,它强调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是为学生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设备,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充分解放学生的所有感觉器官。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的课程。

它不像学科课程那样课程内容由专家或教师事先设计规定,注重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命题,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