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325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39316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325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325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325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325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325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325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325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325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325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325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325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325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325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325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325 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325 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325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325 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325 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325含答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3分)

题组一 对点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

青玉案

曹 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陡转,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回头谩【注】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谩:

徒然、空自。

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

试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要求分析景中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

首先,抓住上片中的“忽”字把景象分成两个层次,分别根据景物特征不难得出“惊喜”“温暖”两层内涵来。

再结合“凄凉只恐乡心起”可以得出“思乡”这一层内涵。

答案 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接着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

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人一缕思乡之情。

2.(2018·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奉陪郑附马韦曲①

杜 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

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②禁:

消受。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要抓住直接表现思想感情的词语和诗中的意象。

联系诗中前三联表达了对韦曲的喜爱之情,再联系题干对“小乌巾”的解释,可知最后两句“何时”“小乌巾”传达出了归隐之意。

答案 要点一:

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

(或:

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

要点二:

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3.(2018·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秋夜纪怀

陆 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

银河。

②太清:

指天空。

③散关:

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

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

理解诗人情感可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陆游一生都在想着报效国家,即使年老体病,即使在半夜无眠时,诗人都在想着自己年轻时的英勇,想着杀敌报国,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答案 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意思对即可)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

临江仙

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

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

有轻薄少年画其形容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

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理解诗词内容是正确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联系注释中的信息:

遇人讥讽“大笑”,“后一举登第”,以及诗歌中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看我碧霄中”等,可以总结出诗人的人生态度:

幽默、乐观、志向高远。

注意回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印证,而不能只是空洞地下结论。

答案 ①侯蒙幽默诙谐。

(概括观点)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具体分析)②侯蒙乐观自信。

(概括观点)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

(具体分析)③侯蒙志向高远。

(概括观点)结句含意:

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具体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寄李儋元锡【注】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李儋:

字元锡,武威(今属甘肃)人,曾任殿中侍御史,是作者的朋友。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写的。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感叹别后时光易逝、境况萧索;②因感慨国家及个人的前途无法料想而忧愁,情绪低沉黯淡;③抒发一个清直官员有志而无奈的思想矛盾的苦闷;④感激友人的问候,亟盼他来访。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望秦川①

李 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②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①这是诗人晚年官场失意,离别长安途中写的诗。

②五陵:

长安城外汉代的五个皇帝的陵墓。

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四句描写的景物明净、壮丽,表达了诗人对京城生活的留恋、不舍。

后四句描写的景物萧条、清冷,表达了诗人去官途中的怅惘。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思王逢原(其二)

王安石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诗中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

试作简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友人德才不为世人所知的遗憾,对友人豪放气质的赞赏,对两人往昔交游的怀念,对与友人阴阳两隔的悲伤。

题组二 综合练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

(1)~

(2)题。

(11分)

终南别业

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决定在傍晚时分就隐住在终南山边。

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

“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诗的最后两句说,作者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自己竟忘了回去。

D.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

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

E.这首诗通过具体的山川景物,表现出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

语言虽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解析 A项,“决定在傍晚时分就隐住在终南山边”不准确。

“晚”字,意蕴丰富,既可以指“晚近”,也可以指“晚年”。

如果是前者,“晚家南山陲”是对现实隐居生活的描绘;如果是后者,则是对自己晚景的构想。

E项,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

答案 AE

(2)这首诗五、六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三联即说“胜事自知”。

“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

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

答案 这两句诗写到:

诗人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飘游。

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既写出了隐居山林所见景色的安逸与美好,更突出了作者等闲适的心境,表达了诗人以山水为乐、从容淡泊的情感。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

(1)~

(2)题。

(11分)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 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

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

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

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

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②。

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

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注】①周密的友人陈君衡被元王朝征召,将要前往大都赴任,周密作此词为他送行。

周密在宋亡以后隐居不仕。

②方回:

贺铸的字。

词人在此处以贺铸自比。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词的前三句“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以豪放的笔调描绘出送别时凄凉、冷清和萧瑟的景象。

B.“茸帽风欹”写友人头上戴的皮帽被郊野的风吹得略略倾斜,一个“欹”字,极为传神地勾画出人物志得意满的神气。

C.下阕前三句阔大而凄清的景象与上阕中“叠鼓清笳”的欢快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下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D.“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的意思是自己已是风烛残年,江南的人谁会念及我呢?

词人有一腔愁怨,故以贺铸自比。

E.这首词中词人既写了眼前的实景,也写了想象中的虚景,虚实相合,深沉委婉地表达了词人复杂难言的思想感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项,“描绘出送别时凄凉、冷清和萧瑟的景象”分析不当,词人描绘出的是郊野送行的壮阔场面。

D项,“江南谁念方回”的意思应是自己隐居江南,又有谁会念及我。

由后面的“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可以看出词人隐居江南。

答案 AD

(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设想友人远去北国燕山雪飘的冰天雪地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远去的不舍。

②“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不仅包含了年老力衰、无人念及的伤感,还有国家沦亡的伤痛。

③“东风渐绿西湖岸”至结尾,借对江南早春之景的描绘,含蓄地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伤感和对友人仕元的不满。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

(1)~

(2)题。

(11分)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注】

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

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

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

知有恨,休重忆。

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

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

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落日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席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暮云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形象鲜明。

B.上片的景物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特点,其中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

C.“眉来眼去”写山水的美好,词人使用拟人的手法把无生命的山水写得有生命有感情,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浓重的离愁别绪。

D.“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中,“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此处是指陈季陵;而此时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

E.本词除了在景物描写上独具匠心外,还大量使用了议论的写作手法,如下片中的“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就是议论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的能力。

B项,“动静结合”错误,上片的景物描写没有使用这种手法。

D项,“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错误,应该是佳人离陈季陵而去,使之痛苦不堪。

答案 BD

(2)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劝勉与激励之情。

“些个事,如何得?

知有恨,休重忆”四句,劝友人不要为那些小事烦恼。

“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二句即事明理,说明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何必要愁得“今头白”呢。

“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二句借古喻今,从表面上看是笑友人太多情,其实是要激励友人振作起来。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

(1)~

(2)题。

(11分)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注】

崔 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

诗题中“韦使君”指韦应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首句中的“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作者不务政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B.“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

C.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D.颈联运用了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雅洁。

E.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项,“作者不务政事”曲解诗意,根据注释信息可知,作者当时任潞府功曹这样的闲职,作者只是无政事可做。

E项,对最后一联有曲解,最后一联是作者的诉苦,是埋怨自己上书,君王却不能赏识自己。

答案 AE

(2)诗歌题为“书情”,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

请简要概括。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率意而为的自在闲适之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羡慕之情;自伤不遇,对君王的怨恨之情。

12.阅读下面这首晋诗,然后回答

(1)~

(2)题。

(11分)

咏史(其二)

左 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①,七叶珥汉貂②。

冯公岂不伟③,白首不见招。

【注】①金:

指汉代金日

,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

张:

指汉代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

②七叶:

七代。

珥汉貂:

珥,插。

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③冯公:

指汉代冯唐,他直到年老还在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诗歌前两句是说松树高大却长在低处,小草低矮却长在高山上。

B.诗歌通过“涧底松”和“山上苗”的对比引出了对人世间的不公的描写。

C.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

D.诗歌中引用了金日

、张汤、冯唐的典故,照应了题目“咏史”。

E.诗人认为冯唐是很有才能的,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未能做高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C项,“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错误,从诗歌中看不出诗人有这种想法和思想。

E项,“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未能做高官”分析错误,此处用典是为了证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冯唐与金张两家不在同一时期。

答案 CE

(2)全诗在内容上可以分为几层?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全诗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三层,每四句为一层,先以涧底之松对比山上之苗,后以世家庸碌子弟对比屈沉下僚的寒门才俊,再以世代显赫的金张子弟对比壮志难酬、白首浩叹的冯唐,引贤才以自况。

②全诗抒发了对世族庸碌子弟窃踞高位而出身寒微的贤才屈沉下位这一社会不公现象的愤懑不平和悲叹。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

(1)~

(2)题。

(11分)

野人送朱樱

杜 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①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霑门下省②,早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③。

【注】 ①写:

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②赐霑:

即霑赐,受到赏赐之意。

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

③转蓬:

随风飘转的蓬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西蜀樱桃也自红”的意思是西蜀的樱桃也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其中的“也”字暗示出作者所经历的时空变化。

B.“数回细写愁仍破”是说尽管作者十分细心倾倒樱桃,但仍恐碰破,樱桃如此娇嫩的弱点,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

C.“万颗匀圆讶许同”一句中“万”字写出了樱桃数量之多;“讶许同”是说这么多樱桃大小如此相同,让人惊叹。

D.以时间词为标识,全诗可分作三层:

前两联——“昨日”,第三联——“昨日”,第四联——“今日”。

E.诗人以西蜀村民送朱樱为由,痛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象。

全诗用语总体平易,寓意耐人寻味。

解析 B项,“愁”乃为樱桃碰破而担心,表现西蜀樱桃的鲜嫩,“弱点”一说无从谈起;而且,对此诗人内心是喜悦的,而非“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

E项,“痛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象”不当,应该是表达了作者寄寓蜀地时较为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

答案 BE

(2)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此日尝新任转蓬”一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尝新”(村民赠樱桃一事),既有尝樱的喜悦又有由此产生的对村民的感激之情。

②“此日”一词,暗含对往昔生活的追念,对长安朝廷的思念,有抚今追昔之感。

③“任”字表明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可奈何之情(若理解成洒脱之情也可以)。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

(1)~

(2)题。

(11分)

行香子

赵 鼎

草色芊绵。

雨点阑斑。

糁飞花、还是春残。

天涯万里,海上三年。

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

谩凝眸、老泪凄然。

山禽飞去,榕叶生寒。

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注】1138年,面对金国的进攻,南宋大臣多主张割地求和;赵鼎坚决反对,遭到秦桧忌恨。

秦桧做宰相后,将他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

赵鼎最终绝食而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草色芊绵。

雨点阑斑”描写了草木繁密茂盛、小雨淅沥的景色,作者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B.“天涯万里,海上三年”概括了作者被贬谪到海南的三年生活,万里之遥,三年之久,语甚沉痛。

C.“举头见日,不见长安”中的“长安”实际上是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是作者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D.“谩凝眸”是说枉自定睛远望,不能慰己老怀,所以紧跟着的就是“老泪凄然”,这七个字直抒胸臆。

E.“山禽飞去,榕叶生寒”描写了作者凭栏远眺所见的景色,山鸟飞去,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项,“以乐景衬哀情”错误,词中的“草色芊绵。

雨点阑斑”不是乐景。

E项,“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错误,“生寒”的意思是绿色的榕叶让作者内心升起寒意,更感悲凉。

答案 AE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以“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谩凝眸、老泪凄然”等抒发被长期贬谪海上的孤独、落寞以及去国怀乡之情。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和“尚凭阑”等写出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贞,其中也饱含了对权奸的愤怒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