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终结性评价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4195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终结性评价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终结性评价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终结性评价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终结性评价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终结性评价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终结性评价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终结性评价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终结性评价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终结性评价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终结性评价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终结性评价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终结性评价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终结性评价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终结性评价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终结性评价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终结性评价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终结性评价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终结性评价测试.docx

《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终结性评价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终结性评价测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终结性评价测试.docx

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终结性评价测试

2009—2010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终结性评价测试

语文(语文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题号

总分

(一)

(二)

分数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将正确的字规范、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2分)北京四中网校

嗫手嗫脚引经据典井然有序络驿不绝

孤苦伶丁轻举妄动不解之缘先法制人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岑(chén)寂孤僻(pì)彷(fáng)徨杞(qǐ)人忧天

B.吮(yǔn)吸窥(kuī)伺剽(piāo)悍怒不可遏(è)

C.洗涤(diáo)锦衾(qín)嶙峋(xún)踽(jǔ)踽独行

D.绮(qǐ)丽恫吓(hè)亵(xiè)玩融融泄泄(xiè)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1)我只是________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2)人类________沙漠的远大理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会更快地成为现实。

(3)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________,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4)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完全________海峡两岸人民的利益。

A.站立制服衬托迎合B.伫立制服掩映符合

C.站立征服映衬迎合D.伫立征服映衬符合

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共4分)

①2010年4月,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组委会主办了“阳光校园”节能活动暨第四届尚德创意大赛北京赛区选拔赛。

②大赛组委会颁发了“低碳第一天”绿色宣言:

“从今天开始,自愿开始创意我的低碳生活方式,在节电、节水、节材、节粮、节油、节气、利用太阳能方面,养成低碳生活习惯,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③今年大赛活动的主题将以“践行绿色理念,探索低碳未来”为主题,在全国40多个城市和赛区大力掀起青少年低碳创意的新热潮。

(1)上面这段文字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

第②句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句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性。

(2分)

在()全国40多个()城市()和()赛区大力()掀起()青少年低碳创意的()新()热潮。

5.古诗文默写。

(共8分)

(1)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既借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在《饮酒》中借盛的菊花抒写出田园生活的恬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

(共4分)

(1)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冰心的《繁星·春水》一书,请从修辞手法或主题思想的角度对这首小诗作一点赏析。

(2分)

 

(2)有时候,他满脑子的仁慈幻梦。

他想卖掉自己的马车,把卖的钱分给穷人,还想把自己财产的十分之一拿出来散发给他们,他想不雇仆人……“因为他们是同我一样的人。

”一次病中,他写了一本《人生规则》。

他在其中天真地为自己定下了责任,“研究一切,深化一切:

法律、医学、语言、农业、历史、地理、数学,在音乐和绘画中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他坚信“人类的命运是在于不断的完善之中的”。

文段选自罗曼·罗兰的《巨人三传》,文中“满脑子的仁慈幻梦”的少年指的是谁?

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2分)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共6分)

材料一:

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进行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最终成果于近日在京发布。

2009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中,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呈增长态势,数字化阅读持续增长,但仍有58.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超过六成的国民希望有关部门举办全民阅读活动;在已经建有农家书屋的地区,有六成以上的农村居民表示使用过农家书屋。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郝振省所长通报了本次调查的最新情况。

材料二:

书店报亭中书籍类型的分配情况调查表

书籍类型

分配比例

校园网络小说

33%

名著

29%

竞赛、辅导类

31%

科普类

7%

(1)阅读材料一,从中提取一条主要信息。

(2分)

 

(2)阅读材料二,请根据书店报亭中书籍类型的分配情况,分析学生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8—13题。

(共14分)

(一)鲁迅自传

①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

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

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

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

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

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

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

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②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

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

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

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二)《呐喊》自序

①因为这些幼稚的知识,后来便使我的学籍列在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里了。

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我已不知道教授微生物学的方法,现在又有了怎样的进步了,总之那时是用了电影,来显示微生物的形状的,因此有时讲义的一段落已完,而时间还没有到,教师便映些风景或时事的画片给学生看,以用去这多余的光阴。

其时正当日俄战争的时候,关于战事的画片自然也就比较的多了,我在这一个讲堂中,便须常常随喜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彩。

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

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②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8.阅读文段

(一),概括其主要内容。

(2分)

 

9.阅读文段

(一)中的第①段,鲁迅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18岁考入水师学堂,随后又改进矿路学堂,这些经历体现了鲁迅怎样的追求?

(2分)

 

10.文段

(一)中“第二年就走出”“第三年又走出”“到底被拒绝了”,这些加点的语句含蓄地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11.在文段

(一)、

(二)中,作者都较为详细地叙述了哪一件事?

这件事对鲁迅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

 

12.文段

(二)画线句的“赏鉴”一词能否换成“观看”?

为什么?

(3分)

 

13.阅读文段

(一)、

(二),概括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

(共14分)

水中花——莲

①莲,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植物。

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喜爱。

②莲有美的形态。

它不但花美,叶子也美,而且别具一格。

叶子外形田田,紧密团结;铺绿叠翠,清香沁人。

③莲也有极广泛的物用价值。

莲子、莲藕可代饮食、药物之用,莲子可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病,久服轻身耐老,久饮益寿延年;莲藕主治热咳,散留血,生肌,久服心欢,消食解毒。

莲的其它组成部分,如荷叶、莲房、藕节等也起治疗作用,以荷叶煎汤泡茶可以解暑祛热,健脾开胃,以荷叶煮粥可以清心凉血,以荷叶蒸肉可以补脾健胃。

莲子汤、藕粉羹均为人们喜爱的食品。

据研究,莲花花瓣细胞中含有核酸、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值得开发和利用。

④莲更有独具一格的自然特征。

它最自然的特征是出淤泥而不染。

这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莲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葆鲜艳色彩。

莲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莲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

这一能量来自莲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

莲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

莲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

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新的健康莲株,沉睡了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

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⑤莲花还有许多美名,除了荷花、水芝、玉环、溪客、净友、水芙蓉外,又称“六月春”。

⑥莲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推尊。

据说莲花与佛教有关,莲花也是印度、斯里兰卡的国花,而印度又是佛之古国,莲的特征刚好与佛教某些教义吻合,于是它也被佛教奉为神圣标记和吉祥福德的象征了。

在我国的寺庙里,也随处可见莲花的踪迹:

三世佛及菩萨足踏莲花座,有的菩萨还手持莲花,安徽九华山的地藏王菩萨还头戴莲花。

可见莲花在人们心中圣洁而神圣的地位。

14.第③段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分)

 

15.请分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据研究”一词不能删去的理由。

(2分)

 

16.第④段介绍了莲哪三个方面的自然特征?

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分)

 

17.文章②③④段的位置能否调换?

为什么?

(2分)

 

18.本文与周敦颐的《爱莲说》在选材上写的都是莲花,但其写作手法和写作目的却各不相同,请根据文意加以分析。

(4分)

(1)《水中花——莲》表达方式是________;写作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周敦颐《爱莲说》写作手法是________;写作目的:

_________________(2分)

得分

评卷人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9-23题。

(共10分)

(一)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日: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日: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脱脱《包拯》)

(二)都御史①刚峰海公②,卒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户部苏民怀一人。

苏检点其宦囊③,竹笼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④,旧衣数件而已。

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

王司寇凤洲⑤评之云:

“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

”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千万言谀之⑥,能加于此评乎!

(节选自周晖《金陵琐事》)

【注释】①都御史:

官职名称,负责考察官吏。

②刚峰海公:

即海端,号刚峰。

③宦囊:

做官积蓄。

④葛布一端:

葛麻布一块。

端,两丈。

⑤王司寇凤洲:

王凤洲,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司寇,古代刑狱官,后世成为刑部尚书的别称。

⑥谀之:

赞扬他。

1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造:

(2)务敦厚务:

(3)与人不苟合苟:

(4)卒于官舍卒:

2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

A.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将何以理天下(《强项令》)

B.闻者皆惮之何陋之有(《陋室铭》)

C.京师为之语日何为割牛舌而告之

D.亦知其名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22.文段

(一)主要从哪四个方面表现了包拯的性格品质?

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分)

 

23.分析文段

(一)、

(二)中的画线句子在文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3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4-25题。

(共4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哪两句诗集中表现了这种思想感情?

(2分)

 

25.诗的首联和颔联都运用了大量表现色彩的词语,请结合诗句,赏析这样写的好处。

(2分)

 

得分

评卷人

四、作文(50分)

26.任选一题作文。

(50分)

(1)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灾难,使很多年轻的生命体会到:

活着是美丽的。

但是,有人美丽地活着,有人糊涂地活着,有人浑浑噩噩地活着……青春的生命应该活得潇洒,活得充实,活得有魅力,活得有价值!

请以“美丽地活着”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小闹钟奇妙的构造,手工编织的精巧制作,生日蛋糕漂亮的造型,小动物奇特的生活习性,著名的建筑奇观……异彩纷呈的大千世界,为我们写事物说明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要求:

①抓住事物的特征,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自拟题目,写一篇事物说明文。

②字数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09—2010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终结性评价测试

语文答案(语文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蹑、绎、仃、发(每写对一个字0.5分,共2分)

2.D(2分)

3.D(2分)

4.(共4分)

(1)(共2分)第②句用词不当,将“颁发”修改为:

“发布”。

(1分)第③句词语重复,将“的主题”删去。

(1分)

(2)介词、数量词、名词、连词、副词、动词、助词、形容词(每个词性0.25分,共2分)

5.(共8分)

(1)惟吾德馨

(2)瀚海阑干百丈冰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每空1分,若出现错字、别字、添字、漏字,该空不得分。

共8分)

6.(共4分)

(1)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示例:

这首诗采用了比喻、拟人(或排比)的修辞手法,借“芽儿”“花儿”“果儿”之口对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贡献你自己”“牺牲你自己”。

“芽儿”的“嫩绿”显示着健壮、旺盛和朝气;“花儿”的“淡白”蕴涵着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果儿”的“深红”象征着丰硕、甜蜜和美丽。

本诗通过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和深红的果儿三个意象歌咏美好的青春,积极的人生。

从主题角度赏析示例:

诗人以植物来比喻青年人的成长,劝勉青少年要奋发努力,发展自己,甘为社会贡献和牺牲自己。

(两个角度任选其一赏析均可,共2分)

(2)示例:

托尔斯泰。

(1分)仁慈善良、慷慨无私、理想远大等可贵的精神品质。

(写出其中二点品质即可,1分,共2分)

7.(共6分)

(1)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于近日)在京发布。

(2分)

(2)①学生中阅读科普读物的人数最少;或大部分学生不阅读科普读物。

②学生阅读书籍中,竞赛、辅导类的较多;或学生大部分阅读偏向竞赛、辅导类书籍;

③阅读校园网络小说的人数要多于阅读名著的人。

或学生最喜欢阅读的书籍是校园网络小说。

(写出其中两点即可,一点2分,共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共14分)

8.(共2分)主要叙述了鲁迅青年时代的求学过程和回国后的工作经历。

(答出一点得1分,共2分)

9.(2分)体现了鲁迅少有壮志,不肯走家乡衰落人家弟子的老路,要创出条新路;体现了他实业救国的追求。

10.(共2分)表明由于政局动乱、社会黑暗,作者回国后谋生的艰难,(1分)这些加点的语句,流露出作者失望与苦闷、无奈与愤慨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