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必修一14章复习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45070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必修一14章复习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必修一14章复习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必修一14章复习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必修一14章复习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必修一14章复习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必修一14章复习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必修一14章复习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必修一14章复习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必修一14章复习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必修一14章复习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必修一14章复习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必修一14章复习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必修一14章复习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必修一14章复习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必修一14章复习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必修一14章复习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必修一14章复习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必修一14章复习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必修一14章复习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必修一14章复习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必修一14章复习卷.docx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必修一14章复习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必修一14章复习卷.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必修一14章复习卷.docx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一14章复习卷

1.如果把细胞搅碎,细胞将死亡;如果把病毒搅碎,病毒也将失去活性。

这说明(  )

A.细胞死亡和病毒失活是因为破坏了它们的化学成分

B.单细胞生物和病毒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

C.细胞和病毒被搅碎后都失活,可见两者的结构特点一致

D.细胞和病毒都要有一定的结构基础,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

解析 破坏病毒和细胞的结构后都同样失去了生物活性,从而说明一定结构为生命活动的前提,故选D项。

其他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错误。

答案 D

2.下列有关对生命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是“系统”,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大分子本身也可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C.“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自然区域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

D.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的

解析 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系统,但不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命系统;生态系统代表一定自然区域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并不是所有生物个体都具备系统层次,如植物体就是由六大器官构成的个体。

答案 A

3.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个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解析 细胞学说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阐明了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只有C选项正确。

答案 C

4.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病毒属于无成形细胞核的原核生物

B.病毒是无细胞结构的生物

C.病毒寄生物活细胞的表面

D.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可以看到病毒

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结构甚至比原核细胞要简单得多,多数病毒由蛋白质组成衣壳,其遗传物质核酸(DNA或RNA)被包围在其内;所有的病毒营寄生生活,离开宿主细胞,就难以长久生活和繁殖;由于病毒大小以纳米(nm,10-9m)计,因而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只有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答案 B

5.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命系统的基本单位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由群落和其周围无机环境组成

解析 生命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细胞而非个体;常绿阔叶林中有多种木本植物,它们属于多个种群;生物群落指的是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而林地中所有树木只是群落的一部分。

答案 D

6.若以图中字母代表与生命系统相关的概念的范围,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A

组织

细胞

器官

B

个体

种群

群落

C

生态系统

群落

种群

D

组织

系统

器官

解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图中a、b、c三者的关系是依次由大到小而包含,而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的,不同的种群组成群落,生态系统、群落、种群符合这一关系。

答案 C

7.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流向应是顺时针的

B.为观察低倍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

C.用显微镜的凹面反光镜反光,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多,但细胞更小

D.在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中,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

解析 显微镜下成倒像,视野中所见的物像旋转180°即与实物方向和位置对应;反光镜不决定视野的放大倍数。

答案 D

8.细胞学说指出:

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这个学说的科学价值主要是(  )

A.告诉人们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构成

B.证明了生物彼此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C.说明了动植物细胞是一样的

D.使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进入分子水平

解析 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是本节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首先要做到的是准确记忆,深刻理解,在此基础上还要学会分析和推论。

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具有细胞这一共同的结构基础,根据这一共性的存在,我们可以推断,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学说告诉人们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生物都是如此,例如病毒就没有细胞结构。

这一学说使人们对生物体结构的认识深入到细胞这个微观领域,并非分子水平。

答案 B

9.如图所示:

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

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①依据

物像放大时应选用的镜头组合。

②明确丙与乙的关系

③根据显微镜成像特点

装片移动方向。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

丙图是乙图放大后的物像,应选用甲图中②③⑤组合。

由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的操作为:

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

物像位于哪个方向,则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

答案 D

10.下列有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B.它们都有染色体,存在基因

C.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D.原核细胞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相似

解析 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而水绵细胞是真核细胞,在这两类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因此A正确。

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只有裸露的DNA分子,而在真核细胞中含有染色体,因此B错误。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因此C正确。

原核细胞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相似,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答案 B

11.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

①某池塘中的一条鲫鱼 ②某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③某池塘中的全部鲫鱼 ④鲫鱼的表皮细胞 ⑤表皮细胞中的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 ⑥整个池塘 ⑦某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⑧鲫鱼的心脏 ⑨鲫鱼的血液 ⑩鲫鱼的循环系统

A.⑤④⑧⑨⑩①③②⑦

B.⑤④⑨⑧⑩①③②⑦⑥

C.④⑨⑧⑩①③⑦⑥

D.④⑨⑧⑩①②⑦⑥

解析 ①某池塘中的一条鲫鱼属于个体;②某池塘中的全部鱼类因为有多种而不属于种群,又因为不能包括池塘中的全部生物而不属于群落;③某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属于种群;④鲫鱼的表皮细胞属于细胞;⑤表皮细胞中的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不能单独完成生命活动,不属于生命系统;⑥整个池塘包括其中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⑦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⑧鲫鱼的心脏属于器官;⑨鲫鱼的血液属于组织;⑩鲫鱼的循环系统属于系统。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排除掉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的选项。

答案 C

12.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论述,正确的是(  )

A.组成生物体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最多

B.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

D.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似

解析 本题考查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在无机自然界中,氧元素的含量最多。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

答案 C

13.如下图甲是细胞中3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乙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甲表示正常细胞,则A、B化合物共有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a

B.若图甲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则A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乙中的b

C.图乙的正常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元素是c,这与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有关

D.若图甲表示正常细胞,则B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

解析 逐项分析如下:

选项

内容指向·联系分析

A

根据扇形图的比例可判断正常细胞中A、B分别为H2O和蛋白质,它们的共有元素为H、O,而O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

B

细胞脱水后则A为蛋白质,蛋白质是以C为骨架建立的大分子物质,其中C含量最多,即为b

C

细胞中氢元素数量最多,但由于其原子量最小,所以其含量仅占第三(可以计算),这与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无关

D

B物质含量第二,且具有多样性,则B物质是蛋白质,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可能还含有S、P等其他元素

答案 C

14.下列对组成细胞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各种分子在不同物种内的结构都是相同的

B.葡萄糖是蔗糖水解的唯一产物

C.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都是蛋白质

D.活细胞中蛋白质的相对含量比糖类高

解析 A选项,不同物种的遗传物质不同,基因控制合成的物质也不同;B选项,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C选项,激素的化学成分有的是蛋白质,例如胰岛素,有的是固醇类,例如性激素。

答案 D

15.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  )

A.6 18        B.5 18

C.5 17D.6 17

解析 本题一共22个氨基酸,5条多肽链。

每条肽链最少有一个氨基,即5个;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则为22-5=17,故选C项。

答案 C

16.下面是一组探究生物体内主要有机物存在与否的鉴别实验,按表中数字顺序,下列各选项表示正确的是(  )

待检物质

试剂

颜色反应

蛋白质

双缩脲

脂肪

红色

斐林

砖红色

A.葡萄糖、苏丹Ⅲ、紫色

B.蔗糖、苏丹Ⅳ、紫红色

C.还原糖、苏丹Ⅳ、蓝紫色

D.果糖、苏丹Ⅳ、紫色

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了还原糖、蛋白质、脂肪的检测原理。

斐林试剂和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在50~65℃水浴下生成砖红色沉淀;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脂肪与苏丹Ⅳ染液反应呈红色。

17.体液中Ca2+含量太低时,机体容易出现抽搐等症状,这一事实说明Ca2+的生理功能之一是(  )

A.构成细胞结构的成分之一

B.维护细胞的正常形态

C.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D.调节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解析 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需要体液中各种无机离子维持一定的比例。

当Na+、K+浓度升高时,神经、肌肉细胞兴奋性增高,而当Ca2+、Mg2+、H+浓度增高时,兴奋性降低,当血液中Ca2+浓度过低时,兴奋性增高,手足抽搐。

这一事实说明离子对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

答案 C

18.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N条肽链,其中Z条是环状肽链,这个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要M+Z-N个水分子

B.在玉米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的种类有6种

C.质量相同的糖、脂肪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

D.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解析 环状肽链中失去的水分子数等于氨基酸数,而链状肽链中氨基酸数比失去的水分子数多一个;玉米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所以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的种类为6种;质量相同的糖、脂肪氧化分解,脂肪所释放的能量较多;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有可能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或者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因此蛋白质可能不同。

答案 C

19.水稻叶肉细胞中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若将水稻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以得到(  )

A.一种五碳糖B.五种含氮碱基

C.四种核苷酸D.八种核苷酸

解析 水稻的遗传物质是DNA,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后得到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的碱基(只有四种:

A、G、C、T)。

答案 A

20.人体淋巴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

A.蛋白质和多糖    B.多糖和脂质

C.脂质和核酸D.蛋白质和脂质

解析 各种生物细胞膜的成分相似,它们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

答案 D

21.如下图是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依次属于哪一结构(  )

A.线粒体膜、高尔基体膜、叶绿体膜、核膜

B.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

C.线粒体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

解析 叶绿体为双层膜,内膜光滑,线粒体为双层膜,但内膜向内折叠成嵴,核膜也具双层膜,但有核孔,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都是单层膜。

答案 D

22.仔细分析下图,三个圆圈①、②、③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核糖体、中心体的细胞,那么阴影部分表示的细胞可能是(  )

A.乳酸菌

B.衣藻

C.肝细胞

D.棉花叶肉细胞

解析 阴影部分表示此细胞有细胞壁、核糖体和中心体,属于低等植物。

答案 B

23.下图中A、B、C、D为抗体形成和分泌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抗体是分泌蛋白,由核糖体合成,通过内质网加工形成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然后“出芽”形成囊泡,内质网膜减少,囊泡移动到高尔基体上与高尔基体融合,高尔基体通过分选包装形成囊泡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分泌抗体。

高尔基体膜面积几乎没有发生改变,细胞膜面积增加。

答案 D

24.人体注射卡介苗后,过一段时间,血液中就会出现抗结核杆菌的抗体,细胞中合成这种抗体的细胞器和其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  )

A.高尔基体和氨基酸B.核糖体和氨基酸

C.核糖体和葡萄糖D.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

解析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在核糖体上经脱水缩合后形成蛋白质。

答案 B

25.下列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的识别与结合具有专一性

B.与不同激素结合的受体是不同的

C.在相同或不同的生物体内,与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相结合的受体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相关

解析 信号分子(如激素)与靶细胞的识别与结合具有专一性,因此,与不同激素结合的受体是不同的;在一个生物体内,与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相结合的受体一定不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由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所决定的。

答案 C

26.对下图有关分类依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自养生物,②是异养生物

B.③是原核生物,④是真核生物

C.①有叶绿体,②无叶绿体

D.③无线粒体,④有线粒体

解析 颤藻属于蓝藻类,为原核生物。

有叶绿素但无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属于自养生物。

答案 C

27.浸泡在一定浓度KNO3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与质壁分离复原相关的细胞器有(  )

A.液泡        B.线粒体、液泡

C.线粒体D.细胞膜、液泡膜

解析 浸泡在一定浓度KNO3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开始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同时洋葱表皮细胞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K+和NO

,提高了液泡中细胞液的浓度,当细胞液的浓度升高到大于KNO3溶液的浓度时,细胞转为吸水,质壁分离逐渐复原。

洋葱表皮细胞主动运输吸收K+和NO

时,需线粒体供能。

答案 B

28.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①、②和③的种类均不同

B.a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C.b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D.该图可以表示细胞内的其他生物膜结构

解析 根据图解可知道①表示糖被,②表示磷脂双分子层,③表示蛋白质。

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②的种类是相同的。

a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它不需要载体也不需要能量,因此为自由扩散;而b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逆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能量,也需要载体,因此为主动运输。

除细胞膜外的其他生物膜很少有糖被。

答案 B

29.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进行分析,得不到证实的是(  )

A.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处于生活状态或已死亡

C.细胞液和周围溶液浓度的关系

D.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解析 只有有活性的细胞的原生质层才有选择透过性,只有有了这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而溶质大分子不能通过,才有可能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 D

30.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

这两种物质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分别是(  )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B.胞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胞吞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答案 B

 

31.(16分)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下图。

(1)已知观察该标本时所用的镜头如下图,目镜标有5×和10×,物镜标有10×和40×。

请从上图中找出与图像c、d对应的组合:

c________;d:

________。

(2)选择组合②④,则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________倍,这个放大倍数是指________(填“长度”或“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若此时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为160个,则换为②③组合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约为________个。

(3)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调光和观察时操作者的两眼应(  )

A.左眼注视目镜,右眼闭着

B.右眼注视目镜,左眼闭着

C.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着

D.右眼注视目镜,左眼睁着

(4)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下列观察操作:

a.放置好装片;b.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c.转动粗准焦螺旋调至看到物像;d.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清晰。

请指出上述操作的不当之处,并补充说明。

解析 

(1)四个图中c的细胞体积放大倍数最大,而d的最小,可知应分别对应选项中目镜与物镜组合的乘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所观察到的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这个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长度或宽度。

物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3)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实验者除了要观察放大的物像以外,往往还要记录有关情况或绘制观察到的图像。

因写字、绘图一般用右手,所以,实验者为便于观察和同时绘图,应用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着。

答案 

(1)②③ ①④

(2)100 长度 10

(3)C

(4)在a以前应首先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通过目镜可以看到明亮的视野;在b以前应当首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注视物镜镜头和装片之间的距离,以免物镜和装片相撞,直至物镜接近装片为止。

32.(20分)Ⅰ.农民在储存玉米种子前,需将刚收获的玉米种子晒干后,才收进粮仓存放。

晒得不够干时在粮仓中堆存会产热以至霉烂。

播种玉米时,农民将玉米种子放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种子产热速度也越来越快,种子逐渐变“甜”,几天后,种子开始发芽。

这时玉米种子内的含水量达到峰值。

请回答:

(1)农民晒玉米种子时种子失去的主要是________水,当把干种子加热烘烤,失去的主要是________。

(2)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玉米种子变甜,这是由种子的________(物质)吸收水分进行水解生成的________产生的,可用________试剂进行鉴定。

(3)通过上述事实可以看出,细胞的代谢强弱与细胞的________有密切联系。

Ⅱ.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成分,人体缺铁可引起贫血症。

钙在人体内的总量达1300g,其中99%存在于骨骼,一旦离子化钙在血浆中的浓度明显下降,神经肌肉兴奋性会大大增加,出现四肢抽搐症;相反,血钙过高会引起心脏、呼吸衰竭。

(1)贫血症患者血液中________减少,运输氧气能力下降。

一般的贫血症患者除要补充蛋白质以外,还应多吃一些含________丰富的食物。

(2)老年人常出现抽搐现象,这是因为身体中________含量太低,植物叶片发黄,是因为缺________所致。

A.K+B.Na+

C.Ca2+D.Mg2+

(3)由上述铁、钙在人体中的作用可以说明无机盐在生物体内有哪些重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Ⅰ.

(1)自由水 结合水

(2)淀粉 麦芽糖 斐林

(3)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或自由水的含量)

Ⅱ.

(1)血红蛋白 铁

(2)C D

(3)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有些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33.(9分)汉麦林(Hammerlin)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将单细胞的地中海杯状藻先在近核处切断,再在近杯处切断(A),此中间之茎(B)置海水中可再生一杯(C),但将此杯切掉后,不能再生第二杯(D)。

(1)如图所示,能由B再生一杯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能由D再生第二杯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实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靠近细胞核,细胞质中含有决定藻杯形态发生的物质

(2)D中已经没有决定藻杯形态发生的物质

(3)决定杯状藻的藻杯的形态发生的物质或者说遗传信息来自于细胞核

34.(21分)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请回答:

(1)红细胞膜内K+浓度是膜外的30倍,膜外Na+浓度是膜内的6倍,维持这种K+、Na+分布不均匀是由膜上的________所控制。

(2)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细胞膜,表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___。

通常分泌到细胞膜外的蛋白质需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加工和修饰后,通过________的形式排出。

(3)一项研究发现,某植物根系对某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该物质溶液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该植物根系对该物质的吸收速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当达到P点后吸收速率不再增加。

有人认为这种现象可表明该植物根系对该物质的吸收方式为主动吸收,也有人认为是被动吸收。

请设计一个实验加以确定(说明:

呼吸作用可释放能量用于主动运输过程,可通过促进或抑制呼吸来研究物质运输方式)。

①实验步骤:

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相同的植株,放入适宜浓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溶液中。

b.甲组的根系______________,乙组的根系______________,其他条件相同。

c.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根系对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