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PPT课件优质PPT.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57461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PPT 页数:194 大小:2.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基础》PPT课件优质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4页
《经济学基础》PPT课件优质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4页
《经济学基础》PPT课件优质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4页
《经济学基础》PPT课件优质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4页
《经济学基础》PPT课件优质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4页
《经济学基础》PPT课件优质PPT.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94页
《经济学基础》PPT课件优质PPT.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94页
《经济学基础》PPT课件优质PPT.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94页
《经济学基础》PPT课件优质PPT.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94页
《经济学基础》PPT课件优质PPT.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4页
《经济学基础》PPT课件优质PPT.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4页
《经济学基础》PPT课件优质PPT.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4页
《经济学基础》PPT课件优质PPT.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4页
《经济学基础》PPT课件优质PPT.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4页
《经济学基础》PPT课件优质PPT.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4页
《经济学基础》PPT课件优质PPT.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4页
《经济学基础》PPT课件优质PPT.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4页
《经济学基础》PPT课件优质PPT.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4页
《经济学基础》PPT课件优质PPT.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4页
《经济学基础》PPT课件优质PPT.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94页
亲,该文档总共1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基础》PPT课件优质PPT.ppt

《《经济学基础》PPT课件优质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PPT课件优质PPT.ppt(19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学基础》PPT课件优质PPT.ppt

第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相渗透的,也就是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二、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三、边际分析法四、均衡分析法,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资源的稀缺性?

为什么说资源的稀缺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2)什么是经济学所谓的“选择”?

它要解决哪些基本问题?

(3)什么是资源利用?

它包含哪些基本问题?

(4)经济学与社会经济制度有什么关系?

(5)什么是经济学?

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6)什么是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

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7)从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个层面来说明学习经济学的意义。

第二章价格理论,需求理论供给理论均衡理论弹性理论,第一节需求理论,一、需求和需求量

(一)需求经济学的需求(demand)指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它反映了某一商品的不同价格和对应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二)需求量需求量与需求不同,它是指消费者按照某一特定的价格愿意并且能够消费的数量。

二、需求曲线,图2.1消费者线性的需求曲线,二、需求曲线,图2.2非线性的需求曲线,二、需求曲线,图2.3个人的需求曲线和市场的需求曲线,

(二)需求定理的例外情况需求量和价格同方向变化需求量和价格呈现不规则变化,三、需求定理,

(一)需求定理(LawofDemand)替代效应(SubstituteEffect)是指用途可以互相替换的商品,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购买另一种商品数量的减少,而把这部分钱转用于价格下降了的商品。

收入效应(IncomeEffect),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或提高)引起了消费者实际收入的提高(或下降),从而导致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

四、影响需求的因素,

(1)商品自身的价格

(2)其他商品的价格互补性商品替代性商品(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4)消费者的预期(5)消费者的偏好(6)人口数量和结构(7)政府的有关政策,五、需求的变化和需求量的变化,图2.4需求量和需求图形的变化,第二节供给理论,一、供给和供给量

(一)供给经济学的供给(supply)是指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它反映了某一商品的不同价格和对应的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二)供给量供给量与供给不同,它是指生产者按照某一特定的价格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

二、供给曲线,

(一)供给表,表2.3价格和供给量的关系,图2.5线性的供给情况,

(二)供给曲线,图2.6非线性的供给曲线,三、供给定理,

(一)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按正方向变化,即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厂商的供给量会减少;

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厂商的供给量会增加。

(二)供给定理的例外情况,四、影响供给的因素,

(一)商品自身的价格

(二)其他商品的价格(三)生产技术及生产要素的价格(四)生产者的预期(五)政府的有关政策。

五、供给的变化和供给量的变化,图2.7供给量和供给图形的变化,第三节均衡理论,一、均衡的产生

(一)均衡情况,图2.8均衡的情况,第三节均衡理论,一、均衡的产生

(二)非均衡情况,图2.9非均衡情况,二、均衡的变动情况,

(一)假定供给不变,需求随着市场变动,会出现两种情况

(1)需求增加:

由于需求增加,使新的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增加。

(2)需求减少:

其他因素不变,需求减少会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减少。

图2.10需求变动的情况,

(二)假定需求不变,而供给变动,也会出现两种情况

(1)供给增加:

现假定某一产品的生产效率普遍提高,在其他因素不变时,供给曲线向右平移。

供给增加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上升。

(2)供给减少:

在需求不变、供给减少的情况下,会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下降。

图2.11供给变动的情况,(三)供给、需求同时变动,三、供求定理,图2.12香烟供需状况的变化,第四节弹性理论,一、需求弹性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Ed=某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该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图2.13ED=0时的需求曲线,图2.14ED=1时的需求曲线,图2.15ED=时的需求曲线,图2.160ED1时的需求曲线,图2.17ED1时的需求曲线,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2)商品满足需要的属性支出占收入的比重(4)时间因素,3.弹性的计算ED=某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该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二)需求的收入弹性ETR=某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dQ/dTR)(TR/Q),(三)需求的交叉弹性EXY=X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Y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dQX/dPY)(PY/QX),(四)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图2.18薄利多销的情况,图2.19谷贱伤农的原理,二、供给弹性,ES=某商品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该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图2.20ES1时的供给曲线,图2.21ES1时的供给曲线,图2.22ES=0时的供给曲线,图2.23ES=时的供给曲线,图2.24ES=1的供给曲线,第五节价格政策,一、支持价格支持价格又称最低限价,是政府为了支持某一行业或某一产品的发展,对该行业或产品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图2.25支持价格的形成,二、限制价格,限制价格也称最高限价,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物品,尤其是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而对其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图2.26限制价格的形成,复习思考题,

(1)举例说明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

(2)结合图形解释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3)举例说明什么是替代性商品和互补性商品?

(4)简述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

(5)什么是均衡价格?

它是如何形成的?

(6)画图并解释什么是供求定理。

(7)为什么有的商品可以薄利多销,有的商品却不能这么做?

(8)简述价格弹性对企业经营决策的作用。

(9)如果你是一家服装企业的经营者,现在为了增加收入想采取一些措施,你将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方式?

为什么?

效用理论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效用理论,一、欲望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即欲望是不足之感与求足之愿的统一。

图3.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二、效用,效用的含义即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满足程度的高低决定了效用的大小。

总效用(totalutility)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marginalutility)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三、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表3.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Q,图3.2消费量与总效用的关系,1,2,3,4,图3.3消费量与边际效用的关系,四、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通过表3.2和图3.3可以看到,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在一个世纪以前经济学家们在分析效用时就发现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一切物品的消费中,因此被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这条规律指出,随着消费越来越多的某种物品,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新增的或边际的效用量是下降的。

五、货币边际效用递减,同其他物品一样,货币本身也存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货币的边际效用是指增加一单位货币的效用。

一般来说,低收入者比高收入者每增加一单位货币的消费会产生更大的满足,因而,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结论:

如果高收入家庭的货币减少某一数量,而使同等数额的货币转移到低收入家庭,这样会增加社会的总效用。

因此,现在有许多国家推行累进税来进行收入再分配,对低收入者实行较低的所得税率,对高收入者实行较高税率,以此达到分配均等化的目的。

第二节基数效用论,一、基数效用论,作为研究消费者行为理论之一的基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

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效用可以用单位来进行衡量,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

二、消费者均衡,

(一)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两种商品,多种商品,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律,

(一)边际效用与需求定理,表3.2边际效用与物品数量和价格关系,图3.4边际效用与物品数量和价格关系,

(二)边际效用与消费者剩余1.支付意愿,表3.3四个潜在消费者的支付意愿,2.消费者剩余3.消费者剩余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水的价格和边际效用,P=1,P个人的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对水的需求曲线,0123456789Q,第三节序数效用论,一、序数效用论,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二、无差异曲线,

(一)无差异曲线,图3.6购买两种物品的无差异组合曲线,

(二)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因为在交点上两条无差异曲线代表了相同的效用,与第2个特征相矛盾。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所决定的。

图3.7无差异曲线,三、边际替代率,如果消费者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下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保持不变,当改变商品的组合比例时,某一种商品的数量增加,就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消费者在保持相同满足程度的前提下,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与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之比,称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例如,根据表3.5的数字可以计算出牛肉对苹果的边际替代率。

表3.5边际替代率,四、消费可能线,我们暂且把某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图放在一边,而给予该消费者某一固定的收入。

比如,他每天只能花100元,而且他面临着食品和衣服的固定价格食品每单位25元,衣服每单位50元。

在各种可供选择的食品和衣服的不同组合中,他可以将收入花费于其中的任何一种组合。

在一种极端情况下,他可以购买4单位的食品而不买任何衣服;

在另一种极端情况下,他可以购买2单位衣服而不买任何食品。

表3.6列出了他花费100元的几种可能性,图3.8形象地描绘了5种这样的可能性。

表3.6商品购买的几种组合,图3.8消费可能线,图3.9价格不变而收入变动的消费线图3.10收入不变而价格变变动的消费线,五、无差异曲线分析与消费者均衡,图3.11消费者均衡,在图3.11中,I1、I2、I3为三条无差异曲线,它们效用大小的顺序为I1I2I3。

AB为消费可能线。

AB线与I2相切于E点,这时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这就是说,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购买OM的X商品,ON的Y商品,就能获得最大的效用。

第四节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一、替代效应,图3.12替代效应,替代效应:

由于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消费者增加跌价商品的购买量以代替其价格相对上升的商品,而效用水平未发生变动的现象,称为替代效应。

二、收入效应,图3.13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是指由于收入变化而导致的商品购买量变化的现象。

如图3.13中,原来的预算线AB与I相切于E点,消费者对X与Y的购买量分别是X=OX1,Y=OY1。

消费者的收入提高后,预算线移至AB,AB与更高的无差异曲线I相切于E点,消费者对X与Y的购买量分别是X=OX2,Y=OY2,两种商品的购买量都比以前增加了,如果收入降低,则商品购买量都会比以前减少。

三、正常商品、劣等商品与吉芬商品,

(一)正常商品假如某种商品的价格下跌,会使得消费者用这种商品来代替其他价格未变的商品,因而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即替代效应是正效应。

同时,价格下跌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提高,从而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即收入效应也为正数。

正常商品是指具有这两种特点的商品。

(二)劣等商品假如某种商品的价格下跌导致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提高后,对该商品的需求反而减少,即收入效应为负数。

凡具有这种特点的商品叫劣等商品或低级商品。

(三)吉芬商品英国经济学家吉芬(RGiffen)在1845年的爱尔兰饥荒中发现,虽然马铃薯的价格急剧上升,但爱尔兰的许多农民反而增加了对马铃薯的购买和消费。

我们把这种违反需求规律的现象称为吉芬矛盾,这种商品也因此得名为吉芬商品。

四、恩格尔曲线,

(一)常用消费品的恩格尔曲线,图3.14常用品的恩格尔曲线,

(二)奢侈品和多数工业品的恩格尔曲线,图3.15奢侈品的恩格尔曲线,(三)低档消费品的恩格尔曲线,图3.16低档消费品的恩格尔曲线,复习思考题,

(1)举例说明效用的含义;

用数据举例,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下列物品中哪一对可以划分为互补品、替代品和独立品:

油炸土豆条、番茄酱、香烟、电视机、口香糖、MP3、空中旅行、乘公共汽车旅行、出租车和简装书。

说明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时,所引起的另一种物品的需求曲线的变动。

收入的变动对于空中旅行的需求曲线有什么样的影响?

(3)“当所有物品的边际效用完全相等时效用达到最大。

”请解释这种说法正确与否。

(4)去年你愿意花费在购买服装上的预算是多少?

你实际的花费是多少?

大概估算一下你的消费者剩余。

(5)如果一条无差异曲线与某消费者预算线相交于一点,解释为什么该消费者不能达到均衡。

该消费者应如何做才能达到均衡?

(6)“一种物品越稀少,它的相对的替代价值越大;

相对于数量越多的物品而言,它的边际效用就越上升。

”这句话对吗?

请解释之。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函数一种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生产要素最适投入组合规模收益,第一节商业发票,商业发票的含义商业发票的作用商业发票的内容与缮制方法信用证发票条款举例,第一节生产函数,一、生产与生产要素

(一)生产生产就是投入与产出的过程。

西方经济学通常把生产过程中的投入称为生产要素,因此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

(二)生产要素劳动(L)、资本(K)、土地(N)和企业家才能(E),二、生产函数,生产要素的数量与组合与它所能生产出来的产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生产函数正是表明一定技术水平之下,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某种组合和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关系的函数。

Q=(L,K,N,E),第二节一种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一、一种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Q=(K,L),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收益递减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三、一种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图4.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第三节生产要素最适投入组合,一、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二、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等产量线分析

(一)等产量线1.等产量线的含义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或者说是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品,可以用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生产出来的一条曲线。

图4.2资本、劳动四种组合的等产量线,在图4.2中,横轴OL代表劳动量,纵轴OK代表资本量,Q为等产量线,即线上任何一点所表示的资本与劳动不同数量的组合,都能生产出相等的产量。

等产量线与无差异曲线相似,所不同的是,它所代表的是产量,而不是效用。

2.等产量线的特征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值。

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

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图4.3资本、劳动多种组合的不同等产量线,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在维持相同的产量水平时,减少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增加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之比。

MRTSLK=K/L,(三)等成本线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M=PKQK+PLQL,图4.4两种生产要素组合形成等成本线,图4.5等成本线平移,(四)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图4.6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三、生产扩展线,扩展线的含义是:

当生产者沿着这条线扩大生产时,可以始终实现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从而使生产规模沿着最有利的方向扩大。

图4.7生产扩展线,在图4.7中,A1B1、A2B2、A3B3是三条不同的等成本线,从A1B1到A3B3,等成本线向右上方移动,说明生产者的货币成本在增加。

A1B1、A2B2、A3B3分别与等产量线Q1、Q2、Q3相切于E1、E2、E3,把E1、E2、E3与原点连接起来的OC就是扩展线。

一、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时,最初这种生产规模扩大会使产量的增加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

但当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则会使产量的增加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使产量绝对减少,出现规模不经济。

第四节规模收益,二、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一)内在经济内在经济是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二)内在不经济在生产中,生产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

如果一个厂商由于本身生产规模过大而引起产量或收益减少,就是内在不经济。

三、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一)外在经济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称为外在经济。

(二)外在不经济同样一个行业的生产规模过大也会使个别厂商的产量与收益减少,这种情况称为外在不经济。

四、适度规模,适度规模就是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

当收益递增达到最大时就不再增加生产要素,并使这一生产规模维持下去。

复习思考题,

(1)结合图形说明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2)什么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用图形说明两种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4)试说明理性的生产者应如何组织生产?

(5)结合图形说明单一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是如何确定的?

第五章成本和收益理论,几种重要的成本概念短期成本分析长期成本分析收益和利润最大化,一、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显成本与隐成本,第一节几种重要的成本概念,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显成本)+隐成本会计成本(显成本)=经济成本隐成本,第二节短期成本分析,一、短期总成本、短期固定成本和短期可变成本短期总成本(STC,ShortrunTotalCost)是指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全部费用。

在短期内,企业投入生产的某些要素成本一般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不能调整的,是固定的,如厂房的租金、设备的折旧和保险费等,这部分成本称为短期固定成本(SFC,ShortrunFixedCost)。

在短期内,有些要素成本是随企业的产出变化而可以调整的,是变动的,如燃料、原材料等,这部分成本称为短期可变成本(SVC,ShortrunVariableCost)。

三、各类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

(一)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的变动规律,图5.1总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二)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的变动规律,图5.2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三)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的关系,图5.3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第三节长期成本分析,一、扩展线与长期总成本曲线,(a)企业生产扩展线,(b)长期总成本曲线,图5.4扩展线与长期总成本曲线,二、长期平均成本与规模经济,图5.5长期平均成本,三、长期边际成本,长期边际成本(LMC,LongrunMarginalCost)是指在长期中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长期边际成本也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先减少而后增加的,因此,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也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但它比短期边际成本曲线要平坦。

图5.6长期边际成本和长期平均成本,第四节收益和利润最大化,一、收益及其分类和变化

(一)收益及其分类收益是指厂商销售产品所得到的货币收入,包含产品成本与厂商的利润。

1.总收益,2.平均收益,3.边际收益,或,二、利润及其最大化,

(一)利润及其分类西方经济学中所说的利润(profit)概念有两种。

一种是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显成本)后剩下的部分,称为会计利润(AP,AccountantProfit),或称为正常利润(NP,NormalProfit),也就是厂商通过商品销售收入补偿经济成本后获得利润,等于隐成本。

另一种是总收益减去经济成本(显成本加隐成本)后剩下的部分,称为经济利润(EP,EconomicProfit),或称为超额利润(XP,eXcessProfit),也就是厂商通过商品销售收入超过经济成本后获得利润。

(二)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图5.9价格不变利润最大化原则,复习思考题,

(1)会计成本、经济成本、显成本和隐成本的含义是什么?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短期总成本、短期固定成本、短期可变成本、短期平均成本和短期边际成本的含义是什么?

(3)某产品的边际成本递增是否意味着平均可变成本递增或递减?

(4)某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为“U”形,为什么其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比平均总成本曲线在较低的产出水平上达到其最低点?

(5)为什么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经常是“U”形的,当平均成本曲线是“U”形时,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如果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总成本曲线会是什么形状?

(6)试证明为什么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7)为什么说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交点N为收支相抵点?

它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交点M为停止营业点?

(8)尝试证明为什么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下的面积为可变成本?

(9)长期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的含义是什么?

复习思考题,(10)请具体解释为什么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U”形变动反映了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等现象?

(11)收益、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的含义是什么?

(12)在假定产品销售价格不变而销量逐步增加下,为什么平均收益线和边际收益线必然重叠,并且与价格线重合?

(13)在假定产品销售价格随销量的逐步增加而逐步降低的条件下,为什么总收益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先向右上方倾斜而斜率逐渐下降的曲线?

(14)会计利润、经济利润的含义是什么?

成本、收益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5)怎样理解利润最大化的一般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16)已知某厂商的成本函数为,产品的需求函数为,试求厂商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及利润各是多少?

第六章市场理论,市场类型及特点完全竞争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