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如何评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48271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如何评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课如何评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课如何评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课如何评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课如何评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课如何评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课如何评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课如何评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课如何评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课如何评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如何评课.docx

《小学数学课如何评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如何评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课如何评课.docx

小学数学课如何评课

      小学数学课如何评课

评课作为教学研讨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经常开展。

然而我们平时较多地关注“上课”、“说课”——讨论“好课”的标准、“好课”的设计与落实,较少把我们的视点聚焦于“评课”方面。

评课不仅可以给上课者、观摩者以反思与启发、更能促进评课者的教学能力,要评课,尤其是评好课,需要评课者在很多方面进行探索与努力。

底气造就了大气

“大气”的评课犹如一篇宏伟的文章,从大处入手,从理念思考,有理有力地阐述。

“大气”是优秀评课者的追求,然而“大气”是需要“底气”作后盾的,这份“底气”来自于评课者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积累与理解;来自于评课者对的教学方法、模式的实践与反思;来自于评课者对课程教材的思考与挖掘……

归纳成就了提升

优秀的“评课”决不等同于面面具到的评课,需要突出重点、归纳共点、揭示令人深思之处……这一切都需要运用到“归纳”,而良好的“归纳”能力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在具体操作中,就如曹老师介绍的那样,找准评课的视角,视角可以不同、但观点需要精辟,以点带面、以一破十,最重要的是,“归纳”的过程需要评课者注重平时对理论的积累,同样需要评课者对众多的视角进行整合,选取最有价值的一点或几点展开,历经这样的过程,对评课者而言同样是一种业务的提高。

吴正宪老师的讲座《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评课》,现把他所讲的怎样评课的方法提供给大家。

 

如何评一堂数学课?

既看学生,又看老师。

看学生:

①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②看学生是否体验、感受、经历数学学习过程。

③学生是否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了什么。

④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了什么?

得到哪些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能力。

看老师:

①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是否得到和谐时学生愉悦的学习交流。

②是否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

③是否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

④是否关注了课堂上的生成。

“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而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更是教学活动中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体现。

能否使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和多样性,以便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潜能的提升和发展。

把握公开课的评价角度

在对课堂教学进行宏观管理过程中,通过一定规模的公开课教学,开展评价活动,使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确实是推进新课程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然而,在这样的活动中,除遵循课堂教学评价的一般规律外,针对不同的授课目的、把握不同的评价角度尤为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效果及影响,如对授课人的教学评价或者对一个教研群体的评估。

1.初试课。

执教初试课的主要是实习教师和刚从事教学工作或刚从事该学段教学工作的教师,公开课的目的在于锻炼他们的从教能力。

因此,评课的立意不要过高,要注重基础。

在组织对初试课评价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对授课人目前所具有的基本素质,应尽量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其进取心。

第二,由于这部分教师一般具有可塑性,接受新生事物快、反应灵活,因此,在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各方面还要从严要求,评说中从严把握,使他们明确要求,找出差距,继续努力。

第三,根据大家评说的意见,主持人应归纳值得肯定的一面,重点指出今后改进的措施和执行的过程要求,确保他们的提高能够落实。

2.研究课。

研究课重点研究教学问题,因此,无论授课、评课,都要从研究的角度出发。

评价研究课时,应在主持人的正确引导下开展研讨,并要特别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听课之前明确交代该研究课侧重研究什么问题以及该项研究的意义,使评课人在听课时有重点,评课时有核心。

第二,要创设一种探讨、切磋问题的氛围。

既然是探讨,就应允许各抒己见,既然是切磋,就应提倡互相商讨,主持人在引导发言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过早下结论,因为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权威性或影响性,就可能导致不同意见者欲说又罢,使问题的探讨无法深入,直接影响评课的效果。

第三,主持人要对研究和评价情况作简洁的归纳,包括对问题的研究有什么收获和进展、大家对问题的看法主要有几种、认为哪一种有代表性或比较合理、对此类问题的教学建议等,目的在于肯定研究课的价值所在。

第四,研究课对授课的教师来说具有风险性,因此,不管效果如何,都应在评课现场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以号召更多的人参与研究。

3.评优课。

评优课的要求、范围、形式各有不同,但归根到底是要评出高低优差来。

根据目前开展的各级评优课来看,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绝对评优,即不限定名额,严格依据统一的评价标准或评价方案评出优秀课或分出等级,这类评优就要求每一位评价者细致考察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有理有据的价值评判,然后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评价结果,所评出的优秀课应是出类拔萃、独具特色的,否则不如空缺,以确保评优的严肃性。

第二种是相对评优,即根据参评课的情况按一定的比例评出相应的等级,这类评优不足之处是易发生意见不一致而引起导向失误等情况,因此需要谨防以偏概全和置评价标准于不顾,草率分类。

发挥评课的激励功能

课堂教学评价评的虽说是课,但教师作为讲课人实际上也处在被评的地位。

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评课人与讲课人形成了评与被评的一对矛盾,运用好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来处理评与被评的关系,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有助于调动教师的教研工作热情,展示教师的教研工作才能。

1.唤醒“胜任内驱力”。

一般来说,人们对胜任的工作会越做越感兴趣,越干越好,尤其是在工作中时常得到同行的赞誉、认可和鼓励,就会引发强烈的胜任内驱力,从而不断进取。

评课时要以“优点谈足,缺点抓准”为原则。

优点谈足,就是要能合情合理地满足人的受赞誉需要,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增强做好工作的自信心,同时也使其乐于接受评课人善意的指点;再加上缺点抓得准,自然让人心悦诚服,评与被评双方就会实现较为理想的沟通。

当然,有时会遇到优点极少而缺点甚多的课,评价时可以将优点拆大为小分开评,连同表扬其认真的态度和做出的努力,总之,是先让其得到适当程度的认可。

缺点多,可归类抓主要的说,或点出缺点的根源,或进行鼓励式的探讨,使讲课人感觉到评在点子上,谈在情理中。

2.激发“创新内驱力”。

当人们在某种活动中获得成功,并引起他人特别关注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甚至是自豪感,这种良好的感觉可以激发起强烈的创新内驱力,使其树立更高层次的理想目标,追求更好的表现。

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许多有经验的评课人都注意“评出特色”、“点出创新”,较好的教师、较好的课一般都有与众不同的优点、特色。

评出优点,可以对教师产生特殊的激励作用;点出特色,可以培养他的成就动机,还可唤起其他听课人对特色的注意,使他们产生学习效仿的心理。

1、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确定:

全面、具体、适宜制订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导向性。

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

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

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教学目标实施:

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2、评教材处理

知识教授得准确、科学,准确把握教材重点难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精心组织、处理教材:

根据教学规律、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

3、评教学程序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学生实际;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好

(2)看课堂结构安排

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一节好课的结构是:

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恰当

(a).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要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要看有没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要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b).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要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没有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的现象。

(c).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

要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的现象。

(d).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

要看优、中、后进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后进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e).计算非教学时间,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和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1).教学方法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

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多样化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看教师是否适时、适当地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脑、电视、电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1).看板书:

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

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看教态: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

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

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融洽。

3).看语言:

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

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

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等熟练程度。

有的还要看在课堂上,教师对实验的演示时机、位置把握得当,照顾到全体学生。

课上演示和实验操作熟练准确,并达到良好效果。

(1)要看学法指导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确

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学法指导的内容是否熟悉并实施

评价教师在课题教学中能力培养情况,可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挖掘学生内在的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

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习惯;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心理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平时,教会学生在多方面思考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1)看能否充分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看能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

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都能达成。

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的见解,对我们教师很有借鉴意义。

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就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而言,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有意义。

叶教授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

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她说,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

学生上课,“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

如果课堂一切都很顺利,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节课呢?

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二有效率。

她认为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学习困难的;二是效率的高低。

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

在这个意义上,一节好课应该是充实的课。

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三生成性。

叶教授介绍,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四常态性。

叶教授说,不少教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

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

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

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的就是让教师淡化公开课、观摩课的概念。

在她看来,公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

因此,她告诫教师们:

“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

”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并强调,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才能上的课。

五有待完善。

她认为,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

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

公开课、观摩课要上得没有一点点问题,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

她告诉记者,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

扎实、充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开阔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但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往往一些机械化、模式化、概念化的评价标准束缚了教学的创新与个性发展。

那些面面俱到而又刻意追求完美的评价标准给教师的教学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如:

凭借一张经过量化的评价标准表,一张表若干项,包括教材处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思路、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

每一项还可分为若干小项,这项多少分,那项多少分,或以A、B、C划等次,评一节课竟有十几项甚至几十项之多。

教师为了达到教学表情、语速、板书、时间安排等细节标准而在课堂上忙于应付、疲于奔命,影响了教学内容的展开,使得教师的教学精力牵扯很大。

这样的评价标准还会出现误判的现象,即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各项得分较高的课不一定是好课,而有些很有特色、效果也不错而且深受学生欢迎的课,却由于某项指标的缺失而得了低分,这样一堂有意义的课可能就被否定了。

教学一直提倡教无定法,在教学中允许教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那么在评课时也不应用那些死的标准和条条框框去束缚教师的教学个性,使教师的备课、上课围绕着过于细化的评价标准这个指挥棒转,这会导致教师的个性和创造力受到束缚和压制。

为了能够得高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哪一个细节遗落了,担心哪个知识点忘记了,因为听课的教师仿佛都在拿着放大镜来听,都想鸡蛋里挑骨头,以在评课时能说说授课者的缺点。

这些意见固然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但同时又有多少是应景之作呢?

或者简直可以说有很多是废话,因为如果听了每个人的发言才来备课、上课,根本没办法上公开课。

道理很简单,一节课35分钟,能把大家的观点都整合吗?

我认为应更多从学生的学习接受和发展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而对那些琐碎的标准尽量简化。

评价标准宜粗而不宜细。

当然评价一堂课也应该有基本的要求,而这基本的要求,我以为叶澜教授的“五条基本要求”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

分享

0

 

小学数学课改反思

韩海泉

小学数学课改反思

韩海泉

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它的铺开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但是欣喜的背后,在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某些教学片段进行冷静的思考时,不难发现,在新课程的改革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素材问题

案例一:

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很多都是创设去商场购物的问题情境,学习一步应用题时用,两步应用题也用,三步应用题还是继续选用,就连不少的计算题教学也喜欢采用这一情境。

相似的素材,稍加变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断使用,惯用的模式基本成了“一开放,就到超市里去了”。

反思:

现行的新课程教学,对学习素材的选用已经相当重视,很多人都对教学中的素材进行了更换,赋予它更多的生活气息,更加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然而,大家在选择素材时,过多地关注素材的现实性和趣味性。

经常选用一些情境相同或相似的素材。

如案例中提及的,选用商场购物这个素材作为学生的认知背景,确实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然而,随着选用同样素材的次数不断增加,学生经常受到相同或相似的信息刺激,学习兴趣和欲望会越来越低,再好的素材,也会由于一次次的滥用,丧失其原本具有的价值,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合作问题

案例二: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提出一个问题后,马上进行小组讨论,一下子,教室里乱得像一锅粥,有的小组只有组长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其余同学充当观众,有的小组大家争着发言,缺少交流。

这时,学困生乘机搞小动作。

然后学生开始汇报,说自己认为是怎么样、怎么样的。

反思:

其一,在现行的课堂中,小组合作几乎每课必不可少,并且不少课上多次安排合作学习,合作的目标不很明确,随意性很大。

表面上看,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但是一味地强调合作,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缺乏自主性。

其二,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不少课堂教学中,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更多的是放任自流,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和互相倾听。

从学生汇报发言中的“我认为怎么样”而不是“我们组认为怎么样”不难看出,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三、评价问题

案例三: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种现象,学生回答问题以后,不管这个问题是简单还是复杂,只要回答比较合理,即使回答错误,总能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

还不时听到:

“讲得真好,表扬一下。

”接下去学生马上鼓起掌来,在不经意之间,学生的一句随口回答,有时甚至是不着边际的回答,也能得到老师翘起大拇指,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不断。

反思:

新课程提倡积极的、激励性的评价。

因此,课堂上不时响起“×××,你真棒”的缺乏实际内容的鼓励声。

学生额头上不时会贴上几颗智慧星。

似乎传统的教育只是一味地批评指责,而现在的教育则有了太多的肯定和表扬。

其实,一味地表扬会丧失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也容易给学生造成迷惘。

四、媒体问题

案例四:

观摩课上,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把教学内容表现得非常生动形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然,电脑操作出现故障,课件无法正常运行。

上课老师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向电脑老师抛去求救的目光,电脑老师上来,摆弄着鼠标,一下子又恢复正常,课又热热闹闹地进行下去。

反思:

现在很多课,就好像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定要使用多媒体课件,这好像成了评价一堂课成败的关键。

因此,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泛滥成灾,不管什么内容,也不看是不是适合使用。

再者,课件的制作和设计也越来越精致。

表面上看,学生跟着电脑设计的问题一步步地走下去,其实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即使学生的回答有所突破和创新,也还是得回到教师事先设定的程序上来。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