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48400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docx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docx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玉米的紫粒和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

某一品系X为黄粒玉米,若自花传粉,后代全为黄粒;若接受另一紫粒玉米品系Y的花粉,后代既有黄粒,也有紫粒。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紫粒是显性性状 B.黄粒是显性性状

C.品系X是杂种D.品系Y是纯种

解析:

黄粒玉米品系X,自花传粉,后代全为黄粒,说明黄粒玉米品系X为纯合子。

若黄粒为显性性状,纯合的显性黄粒不管接受什么花粉,后代都应为黄粒,与题中所述结果不符,故紫粒为显性性状,黄粒为隐性性状。

根据黄粒玉米品系X接受紫粒玉米品系Y的花粉,后代既有黄粒,也有紫粒,判断品系Y为杂种。

答案:

A

2.在下列各项实验中,最终能证实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成立的是(  )

A.F1个体的自交实验

B.不同类型纯种亲本之间的杂交实验

C.F1个体与隐性个体的测交实验

D.鉴定亲本是否为纯种的自交实验

解析:

孟德尔设计的实验程序,可以通过测交来验证F1的遗传因子组成即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成立。

答案:

C

3.某豌豆种群中,基因型为TT和Tt的个体数量之比是2∶1,则在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TT、Tt、tt的个体数量之比是(  )

A.9∶2∶1B.7∶6∶3

C.7∶2∶1D.25∶10∶1

解析:

由于TT和Tt的个体数量比为2∶1,则TT占2/3,Tt占1/3,TT自交后代中TT占2/3;Tt占1/3,Tt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1/4TT、1/2Tt、1/4tt,则后代中比例分别为TT=2/3+1/3×1/4=9/12;Tt=1/3×1/2=1/6;tt=1/3×1/4=1/12,因此其子代中基因型为TT、Tt、tt的数量比为9∶2∶1。

答案:

A

4.南瓜所结果实中黄色与白色、盘状与球状是两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

表现型为白色球状的南瓜甲与表现型为白色盘状的南瓜乙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盘状一定是显性性状B.子代南瓜纯合子占1/4

C.亲代南瓜乙是纯合子D.子代黄色和白色比例相同

解析:

由子代表现型的比例可以判断白色对黄色为显性,而盘状和球状的显隐性无法判断。

假设基因型如下:

表现型为白色球状的南瓜甲为AaBb(或Aabb),表现型为白色盘状的南瓜乙为Aabb(或AaBb),子代的基因型为1AABb、1AAbb、2AaBb、2Aabb、1aaBb、1aabb,其中纯合子占1/4,黄色和白色的比例为3∶1。

答案:

B

5.下列对实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

D.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解析:

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即发生性状分离,则亲代中有耳垂的个体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的肯定是显性性状,A正确;杂合子自交后代中可出现纯合子,B错误;亲代和子代都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无法判断显隐性,C错误;杂合子的测交后代中可出现纯合子,如Aa×aa→Aa、aa(纯合子),D错误。

答案:

A

6.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他们的父亲都是色盲,母亲都正常)生育一个正常的女儿,该女儿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性婚配,他们的儿子中患色盲的概率为(  )

A.

B.

C.

D.

解析:

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应的基因用B、b表示),由题干信息推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

由于生育一个正常的女儿,则该正常女儿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

该女儿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性XBY婚配,他们的儿子中患色盲的概率为

×

答案:

A

7.甲、乙、丙是果蝇的3类正常细胞,其染色单体数分别为0、8、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可能有四个染色体组

B.乙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C.丙中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三类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解析:

果蝇的甲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为0,若其不分裂时含有2个染色体组,若其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则含有4个染色体组;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后期时,细胞中含有的染色单体数为8,无同源染色体,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时,可发生基因重组;三类细胞若处于减数分裂时,则无细胞周期。

答案:

A

8.观察到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右图所示。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解析:

分析图示,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且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各有4条,结合题干该生物是体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的二倍体,可判断该细胞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比正常分裂时多一条,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得到的两个次级性母细胞中一个含有4条染色体,另一个含有2条染色体。

其中含有4条染色体的次级性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如题图所示。

答案:

A

9.赫尔希和蔡斯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用35S、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若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35S、32P标记同一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将35S注入细菌细胞中

C.在子代噬菌体中,只含32P的噬菌体占总数的1/4

D.该实验可以证明DNA是噬菌体的主要遗传物质

解析:

为了能分开观察到DNA和蛋白质在遗传中的作用,应用32P和35S分别标记不同噬菌体,A错误。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进入细胞内部的是噬菌体的DNA(含P),蛋白质(含S)外壳留在外部,B错误。

由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复制三代,含有32P的子代噬菌体占全部噬菌体的比例为2/8=1/4,C正确。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答案:

C

10.不能用来区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是(  )

A.在一个家系中是否连续遗传

B.人群中男女遗传病患病率

C.男性患者的母亲患病情况

D.男性患者的女儿患病情况

解析: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一般都具有连续遗传的特点,由此不能区分这两种遗传病;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性别相关联,一般来说女患者多于男患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性别无关,可以通过人群中男女遗传病患病率来区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患者的母亲不是患者,该病一定不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患者的女儿不患病,该病一定不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答案:

A

11.如图表示某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3类RNA都参与图示过程

B.图示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

C.图中的酶为DNA解旋酶

D.b链和c链只是碱基种类有差别

解析:

在肽链合成的过程中需要的条件有mRNA、tRNA、核糖体(rRNA)、游离的氨基酸、能量、酶等,A正确;根据图示,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该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中,不可能发生在真核细胞内,B错误;图中的酶为RNA聚合酶,C错误;b链是DNA分子一条链,c链是RNA链,除了碱基种类有差别外,所含五碳糖也不同,D错误。

答案:

A

12.繁殖数代后,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将其移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抽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离心分离,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一代DNA应为②B.子二代DNA应为①

C.子三代DNA应为④D.亲代的DNA应为⑤

解析:

亲代DNA全为15N,应为⑤,复制一次后,DNA一条链为15N,一条链为14N,子一代应为②,复制两次后形成4个DNA,其中2个全为14N,2个是一条链为15N,一条链为14N,应为①;复制三次后形成8个DNA,其中6个DNA全为14N,2个DNA的一条链为14N,一条链为15N,故C错。

答案:

C

13.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

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

A.tRNA种类不同

B.mRNA碱基序列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解析:

根据中心法则,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直接由mRNA的碱基序列决定,故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是由mRNA碱基序列不同导致的,B项正确。

答案:

B

14.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倍体无子西瓜性状不可遗传

B.DNA分子碱基对排列顺序的改变一定会导致基因突变

C.用二倍体植物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即可用于杂交

D.基因型AaBb的亲本植物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9∶3∶3∶1,则子代中基因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比例为3/4

解析:

三倍体无子西瓜性状通过无性繁殖可遗传给子代;只有DNA分子碱基对排列顺序的改变引起基因内部结构改变,才会导致基因突变;用二倍体植物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为单倍体植株,无法产生可育的配子,不可用于杂交。

答案:

D

15.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后基因位置关系没有改变

B.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一定不能遗传给后代

C.基因突变大多是有害的,无法作为进化的原材料

D.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的位置

解析:

基因突变只是基因中的碱基变化,没有改变基因的位置;植物的体细胞发生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生殖将这种变异传给下一代;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在一个一定规模的种群中也可以产生许多基因突变,并且为定向的自然选择奠定了基础;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答案:

A

16.遗传学检测两人的基因组成时,发现甲为AaB,乙为AABb,分析甲缺少一个基因的原因,可能是(  )

①基因突变 ②染色体数目变异 ③染色体结构变异

④甲可能是男性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基因突变不可能使基因数量减少,而是产生有关等位基因;如果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细胞中少了一条染色体,可导致该染色体上相关的基因丢失;如果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同样可导致该染色体上的有关基因丢失;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可能不存在。

答案:

C

17.六倍体小麦和二倍体黑麦可杂交得种子(F1),种子萌发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的芽尖,待其开花后自交得到八倍体小黑麦若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育种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F1是一个含四个染色体组的新物种

C.该过程说明不经过地理隔离也可形成新物种

D.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

此育种过程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F1中的四个染色体组,一组来自二倍体的生殖细胞,另三个来自六倍体小麦的生殖细胞,F1进行减数分裂时无法产生可育的配子,即F1无法产生可育的后代,因此其不是一个新物种;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即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此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

C

18.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1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C.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D.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

解析:

假设甲、乙两种遗传病分别由基因A、a和B、b控制。

对于甲病来说,由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却生了患病的Ⅲ-7,可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和Ⅱ-4的基因型分别是XAXa和XAY。

对于乙病来说,由不患乙病的Ⅱ-1和Ⅱ-2生了患乙病的Ⅲ-1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Ⅱ-1和Ⅱ-2的基因型均为Bb,故A项错误。

由Ⅲ-3可推知Ⅱ-1有关甲病的基因型为XAXa,由Ⅱ-3和Ⅱ-4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可推知,Ⅲ-5有关甲病的基因型为1/2XAXA或1/2XAXa,由患乙病的Ⅲ-4可推知,Ⅱ-3和Ⅱ-4有关乙病的基因型为Bb和bb,由此可知Ⅲ-5有关乙病的基因型为Bb,所以Ⅱ-1的基因型是BbXAXa,Ⅲ-5的基因型是1/2BbXAXA或1/2BbXAXa,故Ⅱ-1和Ⅲ-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B项错误。

前面已经推出Ⅱ-3和Ⅱ-4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和bbXAY,理论上Ⅱ-3和Ⅱ-4的后代有2×4=8种基因型、2×3=6种表现型(Bb和bb杂交,2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XAXa和XAY杂交,4种基因型,3种基因型),C项错误。

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由于其患甲病,故其有关甲病的基因型为XaXaY,据题干可知其父亲(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所以两条X染色体必然来自其母亲,D项正确。

答案:

D

19.将洋葱(2N=16)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培育成植株。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加倍过程中出现了不完整的细胞周期

B.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抑制了着丝点分裂和纺锤体形成

C.诱导染色体加倍时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D.该植株中存在染色体数为8、16、32、64的细胞

解析:

染色体加倍是由于在有丝分裂前期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不能正常的完成后期和末期这些阶段,A正确;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抑制不了着丝点分裂,B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而低温诱导细胞染色体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C错误;洋葱分生区的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而体细胞有16条染色体,染色体加倍后为32条,而加倍后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目为64条,不可能出现8条染色体,D错误。

答案:

A

20.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解析:

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生物的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使生物进化;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7分)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

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

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________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1分)

(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

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

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杂交育种能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杂交集中在一起,抗病与矮秆(抗倒伏)为优良性状。

(2)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每对基因单独考虑时符合分离定律。

(3)测交是指用F1和隐性纯合子杂交,故应先用纯合的抗病高秆植株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得到F1,然后再进行测交实验。

答案:

(1)抗病矮秆

(2)高秆与矮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3)将纯合的抗病高秆植株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产生F1,让F1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

22.(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下图表示生物体内三个重要的生理活动。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甲正在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

对于小麦的叶肉细胞来说,能发生乙过程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

(2分)

(2)在正常情况下,图甲中碱基的排列顺序相同的单链是________________。

(3)对于图乙来说,RNA聚合酶结合位点位于________分子上,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位于________分子上。

(填字母)

(4)图丙中分子1彻底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有______种。

(5)图丙所示的生理过程是从分子1链的________端开始的。

如果该链由351个基本单位构成,则对应合成完整的n链,最多需要脱掉________分子的水。

(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解析:

(1)DNA复制以解旋的两条链为模板,转录以解旋后的DNA一条链为模板,翻译以mRNA为模板。

小麦叶肉细胞的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中都含有DNA,可以进行乙过程。

(2)a和d分别是亲代DNA分子上的单链,二者的碱基序列为互补关系,a和c、b和d上的碱基序列相同。

(3)RNA聚合酶结合位点位于DNA分子上,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位于信使RNA上。

(4)丙图中两个核糖体位于同一条链1上,说明1链为信使RNA,其彻底水解后得到6种化合物:

核糖、磷酸、4种碱基。

(5)从两条肽链m和n的长度可以知道,翻译从A端开始。

1链由351个基本单位构成,则最多对应117个密码子,最多对应117个氨基酸,117个氨基酸形成肽链最多脱掉116个水分子。

答案:

(1)DNA复制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答全即可) 

(2)a和c、b和d(答全即可) (3)e f (4)6 (5)A 116

23.(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图1为某家族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这两种遗传病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及X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图2表示5号个体生殖器官中某个细胞的连续分裂示意图。

请回答:

(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12号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Ⅰ代的________号个体。

(2)9号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

14号个体是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用分数表示)。

(2分)

(3)图2中细胞c1的名称是________。

正常情况下,细胞d1和d4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否相同?

________。

(4)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通过图2的________(填图中数字)过程实现的。

若细胞e1和e2的基因组成并不完全相同,其原因可能是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解析:

(1)甲病的女患者的父亲、母亲正常,因此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2号个体是男性,其X染色体来自于其母亲Ⅱ-7,Ⅱ-7从Ⅰ-1获得含有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和从Ⅰ-2那里获得一个不含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由于Ⅲ-12的X染色体无致病基因,因此来自第Ⅰ代的2号个体。

(2)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9号个体患有甲病,基因型为aa,但Ⅲ-11患有乙病,因此Ⅱ-6是乙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对于乙病来说,9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因此9号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14号个体及双亲不患甲病,但是其姊妹患有甲病,说明双亲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对甲病来说1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或Aa,AA占1/3,对乙病来说,Ⅰ-7的基因型为XBXb,1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各占1/2,所以14号个体是纯合体的概率是AAXBXB=1/3×1/2=1/6。

(3)c1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的4个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图中的②;若细胞e1和e2的基因组成并不完全相同,其原因可能是减数分裂间期发生基因突变,或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答案:

(1)常 2 

(2)aaXBXB或aaXBXb 1/6 (3)次级精母细胞 相同 (4)② 基因突变(交叉互换)

24.(14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动物多为二倍体,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2N-1)。

大多数动物的单体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蝇中,点状染色体(4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也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可以用来进行遗传学研究。

分类

无眼

野生型

F1

0

85

F2

79

245

  

(1)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该果蝇的性别是________,对其进行基因组测序时,需测定的染色体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

(2)果蝇群体中存在无眼个体,无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无眼果蝇个体与纯合野生型个体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上表。

据表判断,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__。

(3)根据

(2)中判断结果,请利用正常无眼果蝇,探究无眼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

按要求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①让正常无眼雌果蝇与________________交配,获得子代;

②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并记录。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无眼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3分)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无眼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

(3分)

解析:

(1)分析图形可知,图中含有X和Y染色体,该果蝇为雄性。

果蝇的基因组测序时,需测定的染色体是3+X+Y共5条,即图中的a、a′、b、c、d。

(2)由表中数据可知F1全为野生型,F2中野生型∶无眼为3∶1,所以野生型是显性性状。

(3)要判断无眼基因是否在4号染色体上,应选择正常无眼雌果蝇与野生型(纯合)4号染色体单体雄果蝇交配,假设控制无眼的基因为b,如果无眼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亲本为bb×BO,(BO)表示缺失一条染色体,子代中会出现BO∶Bb=1∶1,即野生型果蝇和无眼果蝇且比例为1∶1。

如果无眼基因不在4号染色体上,则亲本为bb×BB,子代全为野生型。

答案:

(1)雄性 a、a′、b、c、d(其他合理即可) 

(2)野生型

(3)实验步骤:

①野生型(纯合)4号染色体单体雄果蝇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子代中出现野生型果蝇和无眼果蝇且比例为1∶1

②子代全为野生型果蝇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一册第3章生命的结构基础3.1细胞膜教案14沪科版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整个内容理论方面的知识比较多,内容比较枯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来带动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科学探索的艰辛,培养学生一定的生物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