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警察学院.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50524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警察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警察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警察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警察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警察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江西警察学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江西警察学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江西警察学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江西警察学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江西警察学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江西警察学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江西警察学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江西警察学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江西警察学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江西警察学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江西警察学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警察学院.docx

《江西警察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警察学院.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警察学院.docx

江西警察学院

 

江西警察学院

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江西警察学院

二〇一五年十月

目   录

 

一、学校发展概况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二)师资培养情况

(三)校舍、设备和经费

(四)图书与信息资源

三、教育教学建设和管理

(一)专业建设

(二)课程体系改革和课堂教学

(三)实践教学

(四)突出教学中心地位

(五)教学改革

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构建三级质量保障体系

(二)教学检查

(三)教学管理

(三)专业认证(学位评估)

五、教学特色与效果

(一)教学技能比赛

(二)送教西部行

(三)抓好协同创新和合作交流

(四)标志性教学成效

(五)毕业与就业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改进措施

一、学校发展概况

江西警察学院是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院是由江西省人民政府领导,实行江西省教育厅和江西省公安厅共同管理、以江西省公安厅为主的管理体制。

学院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政治建院、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管理治院的办学理念。

学院立足江西、辐射周边省市,为公安政法系统和社会公共安全与信息安全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高职业素养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6258人,2014年本科招生数1056人,在校本科生4061人。

到目前为止,学院现有3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公安部精品课程,20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有5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试点改革项目和2个普通本科高校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14年学院教师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35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6篇,包括CSSCI期刊7篇,CSCD期刊1篇);获得各级教学、科研成果奖93项(其中省部级奖22项);立项课题143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共计68项);出版专著、主编(参编)教材36部,多部教材评为21世纪公安高等教育系列教材,是全国公安院校本科规划教材编写牵头单位之一。

2014年《江西警察学院学报》荣获第五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经济犯罪侦查”栏目获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2009年学院被确定为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

2011年公安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江西警察学院协议书,在学院建立全国经济犯罪侦查教育训练基地。

同时,学院还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和对外交流活动,先后与英国西英格兰大学、美国纽海文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斯文本科技大学和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联合培养司法鉴定、信息安全、法学等专门人才。

与省内外公安部门、公安院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校局互动,校企互动协作关系。

学院恢复学历教育以来,为省内外公安政法部门输送毕业生3万余名,培训学员6万余人(次),被誉为江西警官的摇篮,公安人才的基地。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学院坚持走人才强校之路,实施人才建设工程,加大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逐步构建了一支总量规模适度、结构基本合理、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截至2014年12月31日,教职员工总数为477人。

学院有教师344人(不含外聘教师),校内兼职教师(管理岗位担任教学工作)139人。

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141人,具有硕士、

博士学位教师196人,新教师100%参加了岗前资格培训并取得合格证。

学院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4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公安部教学名师2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4人,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硕士生导师7人。

(二)师资培养情况

坚持人才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针,用好现有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培养骨干人才,继续实行对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并专门制定了《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管理暂行办法》,鼓励新增专业教师、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骨干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经过广泛研究,征求意见,学院研究制订了相关师资培养制度,为学院学科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院贯彻尊重人才、专家治校的理念。

由13名教授委员组成的学院首届教授委员会,在学院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等方面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对学院的改革、建设与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为进一步加快学院学科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2014年学院专门制定了《首席教授岗位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学院的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需要,可在每个一级或二级学科设置一个首席教授。

通过培养造就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带动学科团队建设,引领一批学科尽快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和总体办学水平。

2014年4月,学院聘任了邓国良教授为首席教授。

学院还为教师成长设定了“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的发展路径。

为此,2014年6月学院结合教师教学能力及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成立了以程小白院长为主任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教学研讨与交流等各项工作,有效地提升了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加强对外交流。

2014年学院组织教师参加师资发展培训32种类型145人次;2名教师获教育部资助赴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访学;27位教师参加了实践锻炼;2014年我院3位教师获教育厅资助赴澳大利亚、美国、英国访学或研修学习,6位教师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院校访学。

(三)校舍、设备和经费

学院占地面积1469126平方米(2200余亩),生均面积241.0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80814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02030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生均16.3平方米,学生宿舍规划为9个公寓组,建有宽敞明亮的45栋公寓楼。

学院现有教室100间(其中多媒体教室83间),座位数9024座(其中多媒体教室座位数8092座),教室建筑总面积34475平方米,教室生均面积5.66平方米。

教学用计算机553台,每千生105台,语音多媒体教室7间,座位数448座,每千生语音室座位数82座,能满足各级各类学生需求。

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6142.68万元,生均仪器设备值9600元。

学院建有痕迹检验实验室、刑事图像技术实验室、文件检验实验室、理化物证检验实验室、法医物证实验室、电子数据取证实验室、特警五项训练场地、心理拓展训练场地等20个实验实训中心(室),其中刑事科学技术应用实验室获批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继电子数据取证实验室、交通管理工程两个实验室建设获得700万元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的资助之后,目前校内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14768.88平方米,生均面积2.36平方米。

2014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57.87万元。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体育工作,体育设施完备。

现有1个大型标准化塑胶田径跑道、总面积30300平方米的田径场,19片篮球场、9片排球场、6片网球场等室外体育运动场所,室外体育活动场面积52520平方米,生均9.64平方米;风雨操场面积6467平方米,生均1.19平方米。

学院运动场馆总面积65455平方米。

2014年学院四项教学经费总数为698.37万元,占学费收入比例的24%。

2014年学院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获1300万元资助,全部用于学院专业和学科发展建设。

(四)图书与信息资源

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21861平方米,生均面积3.59平方米;阅览室(含电子阅览室)座位1653席。

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69万余册,生均108余册。

中文报刊820种、外文警学期刊9种、台湾警学期刊1种。

各类电子图书761811册。

2014年新增纸质图书32000册,征订中文期刊730种、报纸79种、机要刊5种、外文期刊5种。

加大数字资源的建设,新增电子图书11800万余册,期刊更新1397余种,视频资料2126GB。

数据库资源引进了CNKI学术期刊及博、硕士论文、北大法意库等15个数据库;有公安电子图书、公安法规库、外文警学期刊库等公安特色数据库;自建经侦、中国公安报刊全文库(CPIS)公安特色数据库。

学院图书馆藏书紧密配合学院学科专业发展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馆藏图书中,公共基础类占12.7%,理工类占41.3%,经管文史类占35.5%。

除学院图书馆资源外,系(部)建有资料室12个,有一定的专业资料;学院档案馆存有大量资料,随时可以为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党群工作服务。

三、教育教学建设和管理

我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为第一要务,通过制定科学的专业规划,合理的培养方案,着力加强了我院学科专业建设;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完善教材建设,深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进一步推进了课程建设;通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促进了我院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规范管理,严肃教风、学风,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专业建设

在专业建设方面,2014年学院先后两次召开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会议,重点研究本科专业建设问题,在专业建设上注重“突出特色”与“夯实基础”两头并进,提出了针对性的专业建设落实措施。

2014年6月专门制定了《江西警察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对重点特色学科专业建设起到了引领作用。

2014年学院刑事科学技术、英语和信息安全三个专业通过了学士学位评审,取得了学位授予权;2014年学院还成功申报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使学院学科布局涵盖了法学、工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专业布局更为合理。

各教学系部根据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要求制定了各本科专业2012—2016年建设规划,分年度制定了实施方案。

第三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通过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组成、职责与工作办法》和本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名单。

2014年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两个本科专业被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认定入选江西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安全防范工程专业入选普通本科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向纵深发展。

2015年经侦系被评为公安部重点建设专业。

学院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实用性和发展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院以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为平台,研究探索“通识阶段+专业阶段+多元化培养阶段”的“三段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4年学院重点针对本科“三段制”人才培养个性化发展教育阶段,制订了涵盖就业创业类课程、专业学术类课程和跨专业学术类课程(占总学分的5%),主要设置了公务员考试课程、司法考试课程、研究生考试课程、辅修专业(双学位)课程、就业创业类课程。

2014年,学院开设辅修(双学位)专业2个(经济犯罪侦查和法学),共21名学生,为他们开设了相应课程。

(二)课程体系改革和课堂教学

1.课程体系改革

学院三段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学院以思政类课程教学改革为试点,程小白院长先后三次到思政部调研并与师生座谈,总结和推广经验和做法,强调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

学院还结合招警考试和本科教学、实习工作实际,在《刑事侦查》、《治安管理概论》等12门课程中进行了“探究式教学”课程改革,通过任务驱动、情景设置等方式对教学中的重点问题进行分析,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学院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依据《江西警察学院课程建设管理规定》、《江西警察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对省、院级精品网络资源共享课进行管理。

2014年学院申报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治安管理学》等三门课程被评为江西省高校(本科)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2.教材建设

学院修订了《江西警察学院教材管理细则与优秀教材评选办法》,优先选用规划教材、获奖优秀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教材,认真做好了教材选用、审批和发放工作。

为适应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大优秀教材的选用和教材建设工作,76%以上选用国家规划及重点教材,85%以上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

由学院余升淮书记主编的《忠诚教育》系列教材获得省优秀社科普及读物;程小白院长主编的《经济犯罪侦查》入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

3.教学技能与手段

学院鼓励教师采用先进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规范教学程序,提高教学技能。

学院还专门规定要求新进专任教学人员在安排教学任务之前,必须参加不少于一学期(5个月)的专业实践。

2014年学院共安排教师11人次赴基层公安机关或国内院校锻炼或课程进修。

学院还注重教学技能与公安实践相结合,先后开展了省内侦办、有影响的大案要案主办人员主讲的“名案课堂”2人次、相关行业(含公安机关)专家、高校及科研机构学科或专业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等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主持的“名家课堂”3人次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讲的“名师课堂”8人次等系列教学活动,使教师教学技能与手段得到较大提升。

2014年学院还聘请省内外专家先后开设了《重提板书设计》等专题讲座,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

(三)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学院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目标,要求从基础、综合、创新三个层面,构建以实验教学为基础、应用技能训练为核心、毕业论文(设计)为重点、社会实践为强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依据重新修订的《江西警察学院实验实训工作部门职责和教学管理规定》、《江西警察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试行)》、《江西警察学院学生毕业实习管理规定》等实践教学管理文件,规范了实践教学管理。

为此,学院专门成立了实验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任主任,定期召开工作通报和协调会。

教务处与教保处依照实验实训教学规范,每月对教学系部实验实训教学与工作进行检查,包括实验实训计划及执行情况、课程教学情况、实验实训报告布置及批改、教学文档管理等,并在每月教学工作例会上通报实施情况。

2.实践教学环节

学院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

2014年10月,学院还专门制定了《实验实训教学工作指南》,对要求实验实训课程的设置比例做了具体规定:

“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0%、理工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

同时,为突出公安“教学练战”一体化,公安类专业不少于30%。

另外,《实验实训教学工作指南》还规定,各专业应有一定的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训项目。

学院通过对各专业实验实训的教学工作流程、质量标准、想类型、教学大纲及指导书和评价标准规范,认真执行实践教学环节的相关要求,使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践教学的指导,紧贴实战要求,2014年学院继续完善驻校教官工作机制。

根据我院实践教学工作的需要,按照一定条件和程序,从公安机关实战部门选聘优秀业务骨干,以驻校的形式,承担教学训练任务。

2014年学院还积极加强与基层公安机关的联系,先后组织12人次专业教师赴省内外公安机关锻炼;在侦查学、治安学等专业聘请了第二批驻校教官4人次到校担任课程教学;侦查系举办了基层调研学习月;这些措施对加强学院本科教学的实践性、强化警学研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有益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院高度重视本科学生的毕业实习,在省内外建立了一批稳定的能满足我院实践教学的实习基地,婺源县公安局、吉安市公安局为示范性实习基地。

2014年,学院先后与深圳坪山、龙华公安分局、蛇口保安服务公司、惠州市公安分局惠城分局、南昌县公安局、丰城市公安局、井冈山交警大队、南昌铁路公安处签订实习协议书,建立实习基地,1500余名毕业生分赴上述单位实习。

经济犯罪侦查专业2011级学生罗志强在深圳实习时,徒手与毒贩搏斗,身负重伤忍痛抓获嫌犯,获深圳市公安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并被评为2013年度江西“十大感动人物”。

截止目前,我院在省内外共建立35个实习基地。

3.实验室开放

学院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已先后制定了《江西警察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建设、管理使用工作院、系职能职责调整办法(试行)》。

2014年11月,学院专门成立了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组成了以分管教学的周忠伟副院长为主任的委员会,加强学院实验教学工作。

学院不仅从体制和机制上对实验室的正常教学进行规范,还通过调整实验室开放的内容、时间和范围,依据《实验实训教学工作指南》,以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实验室利用率统计等手段,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学院现有开放性实验室为11个,其中刑事科学技术系8个,经济犯罪侦查系3个。

学院规定,2014届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凡涉及实验数据的均应使用开放性实验室;同时,开设了以开放性实验为主的刑事照相等选修课程。

(四)突出教学中心地位

学院牢固确立育人是根本、质量是生命、教学是中心的办学理念。

凡是涉及教学工作的重大问题都提交党委会、院长办公会研究。

院领导十分重视教学工作,坚持深入研究教学工作。

对学院教学工作起到了指导推进作用。

2014年党委、院长办公会共讨论相关教学工作26次左右,为学院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组织保障。

在学风建设上,学院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定了《江西警察学院学生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于规范学生行为,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提供了制度保障。

2014学年先后2次召开学习标兵表彰及学风建设动员大会。

学院领导通过听课、与师生座谈、书记院长信箱等向师生了解教学情况,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学院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方针。

教务处按照本科教学要求,经过认真研究和反复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后,修订并出台34项教学管理制度,为教学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学院教务处组织了“本科教学档案建设”工作培训会;教务处、学生处、各教学系部还组织了师生集中学习教学管理制度,并以中队为单位组织了学生参加的教学管理制度考试,为学院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教学运行奠定了基础。

学院近年来在组织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省高校重点学科、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部省共建(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培训基地)、省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建设时,各部门鼎力合作,协同攻关,取得了良好效果,2014年还专门制定了《江西警察学院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五)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

一是优化专业设置,修订培养方案,科学的设置课程,二是将本专业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编入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三是将行业当前国际和国内最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之中,四是积极推进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改革。

学校实行课程教学设计制度,持续推行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改革以推动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

一是在三个专业4门课程中进行小班化教学改革;二是在12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中推行探究式教学改革;三是以教学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开通了6门网络课程选修课,1500人次学生进行了选课。

教学手段改革。

学院于2014年启动了合格课程建设,教务处依据《江西警察学院课程建设管理规定》,对申报的课程在任课教师、教学资料、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做了详尽要求,第一批共有132门课程申报。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2014年教务处、学生处、院督导多次组织在校本科中队学生代表参加座谈会,听取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

2014年10月,学院召开了2013-2014学年学习成绩优秀学生表彰暨学风建设动员大会,表彰了各专业成绩排名第一名学生。

另外,学院还建立了学业不合格学生的预警机制,每学期都对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发放《警示通知书》,做到过程管理、过程淘汰,有效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业。

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构建三级质量保障体系

为进一步完善学院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机制,强化教学管理,学院于2012年开始构建院、系、队三级质量保障体系,具体做法是:

院长、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教务处人员、院督导为学院级,系主任、系副主任、教研室主任、系办公室主任、教学秘书、系督导为系部级,教务处和学生处聘请学生为信息员为中队级,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参与学院教学管理的主体作用。

2014年学校建立了拥有38名院、系二级督导和216名学生信息员的教学质量监控队伍,从组织上保证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院修订了《江西警察学院教育教学督导工作条例》、《江西警察学院督导工作细则》、《江西警察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管理办法》等文件。

学院利用教务管理系统形成了理论课、体育课、实验课等不同指标体系的学生网络评教,上、下学期各评一次,并及时向有关人员通报。

2014年学校对246个中队124名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了测评,并对先进单位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后进单位予以批评和督促。

(二)教学检查

学院将教师课堂质量测评结果与年度考核、职称(职务)晋升与聘任、课题申报、绩效工资发放等方面挂钩,对测评结果为A级的年度教学优秀的教师,教务处予以公开表扬;同时建立了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以体现奖优罚劣的激励约束机制。

2014年,教学督导针对全校教师共听课270多节次,并对170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学生网上测评工作,对上一年度反映教学效果差的教师进行指导,促进了教学质量改善。

(三)教学管理

教学工作例会实干高效。

学校建立了每月召开的教学工作会议制度,会议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主持,各系主任、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处长和图书馆馆长参加,通报情况,研究问题,布置工作。

学院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一是奖励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二是开展教学标兵评选活动,三是设置教学优秀奖,四是进行主任示范课和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活动。

实施试讲制度。

在保证教师准入门槛的前提下,大力开展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训和提高。

以教研、科研丰富本科教学内容。

一是教师将自己的科研实践与所讲授内容有机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二是学生毕业设计和论文题目与科研项目挂钩,三是学生在导师指导下主持或参与实际课题研究。

(四)专业认证(学位评估)

2014年学院先后多次召开第二批学士学位评审专业迎评工作专题会议。

就评审专业在专业建设、师资、科研、实验实训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思路。

2014年10月,刑事科学技术、信息安全、英语三个专业顺利通过学士学位评审。

至此,学院学科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增加到7个。

五、教学特色与效果

(一)教学技能比赛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在连续举办了两届教师教学技能达标赛的基础上,2014年10月份,学院举行了首届课堂教学板书设计比赛,共有22位教师报名参赛。

经校内外专家评委对参赛教师的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书写规范等情况进行评审后,最终有10位教师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2014年学院还组织教师参加了由江西省教育工会和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刘唱、江新欢两位教师均获得三等奖。

通过各类教学竞赛,学院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反省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学院还先安排10位教学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及中青年骨干教师开展“名师课堂”公开课教学活动。

相关教学系部还组织专兼职教师参加教学观摩,并开展了课堂评议活动。

(二)送教西部行

2014年7月,学院接受公安部政治部组织的“送教西部行”任务,前往青海省公安系统“送教”。

学院组建了师资力量雄厚的9人教官团(其中教授6人),教官团由副院长周忠伟(教授)担任团长。

教官团一行历时15天,行程2600余公里,克服高原缺氧等困难,先后举办专题讲座13场(次),为青海培训民警1500多人(次),并与青海基层公安机关的所队民警进行了广泛交流,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也是我院“送教西部基层行”教官团连续3年给西部地区公安工作和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