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51439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批评家需不断清扫“自己的园地”

汪曾祺先生曾说:

文学评论就像是湖中的倒影,它不是树本身,但有时却比树还清新、美丽。

这是汪曾祺从自己的创作经验中体会到文学批评的重要性。

文学批评不是创作的附庸,但也不是与创作格格不入的玄谈。

李健吾与巴金,一位是评论家,一位是小说家。

当年因为李健吾尖刻的批评,引来巴金的不快,即便是这样,他们两位在私下的言谈之中,还是彼此尊重,尤其是巴金对李健吾的艺术感觉持肯定态度。

而李健吾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的优势不仅在于批评感觉的敏锐,还在于对文学艺术有一种真正的鉴赏力,他是真懂艺术。

由此,联想到眼下对文学批评的一些议论。

好像1990年起就有批评缺席这样的说法,这些尖锐的意见并不意味着对今天的文学批评成就的全盘抹杀,而是以一种尖锐的方式提出了文学批评在当今社会中遭遇到的问题。

我以为在困扰当代文学批评的诸多因素中,批评家的个人修养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文学批评家首先就是一位在行的艺术鉴赏家,像王国维、鲁迅、梁实秋、李健吾、傅雷、钱钟书、朱光潜等,他们对于一些艺术问题的独到见解,并不是缘于灵机一动的小聪明,或是某种碰巧,而是他们艺术修养长期积累的结果。

看看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学的熟悉程度,看看他们对于中外艺术的广泛兴趣,这是让很多后来的批评家都会感到自愧不如的。

相比之下,当今的文学批评者并不是才学太多,而是才学严重不足。

以文学批评为例,当今的一些批评家关注最多的是小说创作,除此之外,似乎没有更多的艺术兴趣。

事实上,一位批评家如果不对几种艺术门类有较为浓厚的欣赏兴趣,很难说他对小说评论会有准确的判断力。

文学批评的思想性的建构,基本的要义也应该是在艺术修养的熏陶之中逐渐获得,而不是像一些人理解的单靠搬弄一点理论概念名词,或单靠翻阅几本理论书籍就能解决。

对文学批评的思想性的追求,一些人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理论方法和概念的机械搬弄上,过一段时间就搬弄一些西式装备,不是“现代性”、就是“全球化”,好像有了这些进口武器,文学批评的思想性自然就体现出来了。

我们听到对今天的批评家的最多议论,就是缺乏思想。

其实岂止于缺乏思想,而是缺乏艺术修养。

在一些人眼里,文学批评似乎越尖锐越好,而对尖锐的理解也是流于表象,变成了文字上的尖酸刻薄,毫无艺术性可言。

其实文学批评的创新并不是这样的。

周作人曾经将文学批评形容为“自己的园地”,意思是说文学批评是一种老老实实的工作,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批评家在批评别人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清扫自己的园地。

文学批评不仅是对作家作品的批评,也应该含有批评家自我批评的成分。

1.下列关于“文学批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学作品与文学评论就像是湖边的树与树在湖中的倒影一样,但有时文学批评比文学作品更清新美丽,这形象地说明了文学批评的不可或缺性。

B.通过批评家李健吾与巴金的交往,我们看到文学批评既不能成为创作的附属品,也不能脱离文学创作进行空谈。

C.文学批评的思想性的建构是在受到艺术修养熏陶的同时,并在老老实实的工作和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形成的。

D.文学批评的对象有二:

一是文学作品本身,二是文学创作者。

所以文学创作者本人也应该进行自我批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学批评家应该是一位在行的艺术鉴赏家,在长期艺术修养积累过程中,形成了对艺术问题独到的见解。

B.如果一位批评家对几种艺术门类有较浓厚的欣赏兴趣,那么他对小说评论就可能会有准确的判断力,因而他本人的文学创作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C.艺术修养不仅使文学批评的思想性的建构获得了基本的要义,而且也影响着文学批评家的水平。

D.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批评缺席的说法,这意味着当时的文学批评遇到了严重的问题,但也不能因此完全否定当时的文学批评。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

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

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补太学助教。

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

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帝问:

“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

”对曰:

“此圣人教人谦耳。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

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

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自古灭亡,莫不由此。

”帝称善。

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

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

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

帝幸太学观释菜(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

“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对曰:

“蒙国厚恩,虽死不恨。

”剀切愈至。

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

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

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

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颖达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

B.孔颖达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首先概括了孔子那句话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具体解释了各句的意思,接着进一步把道理引入执政治国的事情中。

这样主要是为了表现他思维缜密、知识广博。

C.太宗听了孔颖达的解释和讽谏以后,认为孔颖达博涉经书,学问渊博,特别是孔颖达忠正的讽谏精神很值得称许。

于是授予他国子司业官职。

D.孔颖达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5分)

(2)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用思量

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它年、东

还海道,愿谢公①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①谢公:

即谢安,东晋名士、宰相,早年曾隐居东山。

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东山再起后,时时不忘归隐,但终究还是病逝于西州门。

羊昙素为谢所重,谢死后,一次醉中无意走过西州门,觉而大哭而去。

8.“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5分)

9.请简要概括词的下片蕴含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

(6分)

(三)名言名句默写(6分)

乙选考题(2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写给母亲贾平凹

人活着的时候事情多,不管白天和黑夜。

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了。

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三周年了。

这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

常说人死如睡,可睡觉的人是知道要睡去,却并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睡着的呀。

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十四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在老家每日输液。

她也清楚每一瓶液体输完了,儿女们会换上另一瓶液体,所以便放心地闭了眼躺着。

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还是认为她在输着液体,没有意识到从此再不醒来。

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枕边,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代任何后事。

三年前,我每次打喷嚏,总要说一句:

这是谁想我呀?

我妈爱说笑,就说:

谁想哩,妈想哩!

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

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

我妈在牵挂着我,她并不以为她已经死了。

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当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

在写作时,我常常突然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

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一直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就叫我一声,然后说:

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

出去转转。

现在,每次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

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我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

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

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的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说上一句:

我不累。

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因为所有的母亲,在儿女们眼里都是伟大又善良的,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

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她缠过脚,没有文化,她的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我来说是那样的重要。

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我再也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时,再也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我没有动一件家具,一切摆设还维持原模原样,而我再没有看见过我妈的身影。

我一次又一次对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

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因湿热醒来,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自己,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应该很清凉吧。

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我准备着香烛花果,要回一趟棣花了。

但一回棣花,就要去上坟。

现实告诉我,我妈是死了,她在地下,我在地上,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两项是(5分)()

A.第2段中“这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一句,为全文怀念母亲奠定了感情基调,时也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B.第3段中,作者一打喷嚏,就想起母亲,认为母亲在想他,这是因为作者太想念母亲,加上不按时吃饭、熬夜太久,以致身体不适而胡思乱想。

C.第4段“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说上一句:

我不累”一句,既表达了作者思母心切、告慰母亲之情,又说明了作者是一个迷信的人。

D.第5段“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的原因是,母亲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妇女,她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作者不知从何写起。

E.第6段“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我没有动一件家具,一切摆设还维持原模原样”既写出了作者借物思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之情,又表达出其内心深处认为母亲仍旧活着之意。

(2)文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3)文章最后一段“现实告诉我,我妈是死了,她在地下,我在地上,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一句有什么作用?

(6分)

(4)古人常讲“子欲养而亲不待”,文中哪一句话可以看出这一点?

请结合本文内容,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这句古语的理解。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我很犀利,我很善良

——专访李承鹏

作家李承鹏,“前身”是位足球记者。

曾是八千“足记”大军中一员的李承鹏,至今不能忘记1996年自己第一次被封杀的经历,是年9月1日,如今的中超当时还叫甲A,山东主场对阵四川全兴。

当值主裁判一次有争议的判罚,导致四川全兴被攻入一球。

“隔了五六米远,裁判居然能吹越位,大家都很愤怒,说:

‘小李,你写,你文笔好——我们明天都写。

’”

第二天,《斩断黑手》和《改革改到哪里去》两篇文章登载在《四川体育报•足球风》头版上。

报纸刚上市便在成都街头销售一空。

这两篇文章的作者,当然是李承鹏。

此外,再无其他批判“黑哨”的文章。

惩罚他的是箴言式的十六个字:

停职反省,深刻检查,回家待命,以观后效。

不仅如此,当初的那些“共谋者”反戈一击,对他群起而攻之。

此后多年,他又被上峰封杀了18次。

但他想说的话,坚决要说,像决堤的洪水,挡都挡不住。

足球评论、杂文都太短小,他要开辟新的战场,他要写小说。

“因为我得创造一个世界,我是这个世界的王。

这个世界中,坏人总是不得好。

我是王,我来决定好人才能得好。

李承鹏的小说在畅销之列,但在技艺上并不被圈内人认可。

李承鹏对此很“感冒”,急于争辩、驳斥。

评论家谢有顺为李承鹏的新作《李可乐抗拆记》写了一篇书评《让无声的中国发声》,文中说:

“李承鹏以他的直接和凌厉,用暴力拆迁做引子,说出了当代中国的现状,也说出了当代中国的匮乏。

他在《李可乐抗拆记》一书叙事上的粗疏和过度漫画化,有时会使阅读变得太具娱乐效果,但这并不能掩饰此书的风骨。

尤其是在一个喧嚣和静默尖锐对立的年代。

正视现实,说出真话,肯定比艺术修辞上的打磨、雕琢更重要,因为一句真话有时比一个世界还重。

这篇评论,声援之中,不失公允。

李承鹏在微博上转载了这篇文章。

李承鹏还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做点儿善事,必是自然而然的。

“5•12”汶川大地震,李承鹏开着车冲到灾区,在死人堆里扛人。

“一身都是鲜血,哪个作家那时候像我这样?

”当时,李承鹏只有8万元存款,他捐了20万元,其他都是借来的。

谈起公益,李承鹏不愿多说,这是他内心的“秘密”,还因为,“闷了那么多年,现在才说,人家说你出新书了炒作。

不说了,做了就做了”。

少见的温和。

温和之外的李承鹏,对看不惯的事情,对不同的意见,一定要发声,甚至是讨伐,而且不遮掩、不文饰,像匕首投枪,带着血溅三步的决绝和勇猛。

从刚走出校门到混迹社会多年,这一点,在李承鹏身上似乎未曾改变。

“我就是太犀利,太尖锐,”他说,“但是我很善良。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登载李承鹏两篇批判“黑哨”文章的报纸刚上市便在成都街头销售一空,取决于李承鹏的文笔而不是其他因素。

B.李承鹏不惜举债救灾,做了许多公益的事,也不愿多说,说明他是一个善良的人。

C.足球记者的同行们鼓动李承鹏写文章批判“黑哨”,自己却不写,甚至在他受处罚时落井下石,体现了人心的险恶。

D.圈内人对李承鹏小说的技艺并不认可。

李承鹏对此很感义愤,但他却认同评论家谢有顺对他的小说的评价。

E.作者对李承鹏决绝勇猛敢说真话持似是而非的态度,现实中李承鹏这样做只会给自己带来无谓的牺牲而于事无补。

(2)文章说评论家谢有顺对李承鹏《李可乐抗拆记》的评论是中肯的,中肯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3)李承鹏原来是一位足球记者,后来他为什么写起了小说?

(6分)

(4)李承鹏说“我就是太犀利,太尖锐”、“但是我很善良”。

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3分)

A.橄榄球联盟年度冠军赛的实况转播在美国是重量级的节目,其收视率傲视群雄,其它同类型的节目只能望其项背。

B.偶尔的失败是不足为训的,可怕的是失去了自信和热情。

C.近年来,“红色”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探险旅游等特色旅游方兴未艾,甚至成为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D.实施园丁康居工程的好消息传出之后,广大教育工作者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住房保障是中央高度重视的一项民生工程,是由政府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其对象主要是面向中低收入及住房困难家庭。

B.“星光大道”栏目因为没有任何限制,广泛吸纳多种表演形式,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段都有,他们展示的绝活也异彩纷呈。

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人居。

”60多年来,吴良镛先生上下求索、学以致用,践行着“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

D.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精灵文洛克,它以英格兰的萨罗普羊为原型,造型活泼且富有动感,设计充满了想象力。

15.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纸面”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③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④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已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⑤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⑥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A.③④⑤①⑥②B.⑥②④⑤①③C.⑥②⑤③④①D.③④⑥②①⑤

16.将下面的四个短句改写为一个长单句,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删部分词语。

(5分)

①核辐射是一种微观粒子流

②核辐射是原子核的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释放出来的

③核辐射亿万年来存在于所有物质之中

④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

17.以下是一家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请将它改写成正式的招聘启事(以“本公司”为开头),要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

75字以内(每两个数字占一格,标点符号占一格)。

(6分)

帅哥靓女,你大学本科毕业不?

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

英文交流顺溜不?

有没有驾照?

会不会粤语?

快来看哦,这儿招人啦!

这是个中日韩三国合资公司,马上要在“2010亚运会”举办的地方广州开业咯。

现需要行政秘书3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

要是有意,可以电话168168,8月31日面试,海心大厦908,不见不散哦。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西方的航海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当一艘船遇到危险要沉没的时候,船长肯定是最后一个离开的,有的船长干脆选择和船一起沉没,这就是一种勇于担当的精神。

要求:

⑴必须写议论文⑵题目自拟⑶立意自定⑷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有关系,不得抄袭与套作⑸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

(1)AE(5分)(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

(2)动作、语言描写。

(1分)母亲“不再走动,也不出声”是生怕干扰了我的写作,“一直看着我”而且是“很久”,体现了母亲对我的慈爱;母亲的语言突出了她对我身体的担心,(3分)塑造了一个既关心儿子的事业,又为儿子的健康操心的慈母形象,(1分)如此清晰的记忆,又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3)表现了作者不得不面对母亲已死的事实,抒发了内心的极度悲痛之情;与前文几次提到的“我妈没有死”对照;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痛悼与怀念,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4)从第5段“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一句可以看出。

(2分)

亮明自己的观点,2分;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阐述,3分;联系自己实际,1分。

12.

(1)AE。

A项,刊登两篇批判“黑哨”文章的报纸刚上市便在成都街头销售一空,

主要是因为李承鹏的文章敢于说真话。

E项,作者对李承鹏决绝勇猛敢说真话是持赞赏的态度,“只会给自己带来无谓的牺牲而于事无补”无中生有。

(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

(2)①谢有顺认为李承鹏说出了当代中国的现状,也说出了当代中国的匮乏。

这种敢于说真话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3分)

②谢有顺又认为李承鹏在《李可乐抗拆记》一书叙事上的粗疏和过度漫画化,有时会使阅读变得太具娱乐效果,在写作技巧上有待改进。

(3分)

(3)①李承鹏作为一名足球记者要说真话很困难,多次遭到封杀。

②他感到足球评论、杂文都太短小,不足以表达他的思想。

③他写小说是开辟新的战场,借小说的虚构创造一个世界,说他想说的话;让正义主宰这个世界,使善恶有报。

(4)示例一:

这句话不矛盾。

(1分)“太犀利,太尖锐”和“很善良”是李承鹏性格中的两个方面(1分):

他的“太犀利,太尖锐”是有正义感的表现,他顶住各种压力说真话,直指现实世界的丑恶和黑暗(2分);他的“很善良”在于他热心公益,自然而然地做点好事。

(2分)

示例二:

这句话不矛盾。

(1分)李承鹏在汶川地震中举债捐款是一种动人的善举。

(1分)他批判“黑哨”使自己遭到封杀和惩罚,他没有退缩,嫉恶如仇,是为了维护善。

他的文章“太犀利,太尖锐”直指现实世界的丑恶和黑暗,更是为了维护善。

(3分)这种犀利尖锐和善良是一个对立的统一。

(1分)(言之有理即可)

18.参照高考作文标准。

【附一】诗歌赏析

词的上片起势不凡,以钱塘江喻人世的聚散离合,充分表现了词人的豪情。

首二句表面上是写钱塘江潮水一涨一落,但一说“有情”,一说“无情”,此“无情”,不是指自然之风本乃无情之物,而是指已被人格化的有情之风,却绝情地送潮归去,毫不依恋。

所以,“有情卷潮来”和“无情送潮归”,并列之中却以后者为主,这就突出了此词抒写离情的特定场景。

下面三句实为一个领字句,以“问”字领起。

西兴,在钱塘江南,今杭州市对岸,萧山县治之西。

“几度斜晖”,即多少次看到残阳落照中的钱塘潮呵!

这里指与参寥多次同观潮景,颇堪纪念。

“斜晖”,一则承上“潮归”,因落潮一般在傍晚时分,二则此景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往往是与离情结合在一起的特殊意象。

此句以发问的形式,写出天上阳光的无情。

地下潮水无情而归,天上夕阳无情而下,这是以天地和自然万物的无情,衬托人之有情。

“不用”以下四句,意谓面对社会人生的无情,不必替古人伤心,也不必为现实忧虑,必须超凡脱俗,“白首忘机”,泯灭机心,无意功名,达到达观超旷、淡泊宁静的心境。

这几句,带有作者深沉的人生感喟和强烈的哲理色彩,读来令人感慨。

从上片写钱塘江景,到下片写西湖湖景,南江北湖,都是记述他与参寥在杭的游赏活动。

“算诗人”两句:

先写与参寥的相知之深。

参寥诗名甚著,苏轼称赞他诗句清绝,可与林逋比肩。

他的《子瞻席上令歌舞者求诗,戏以此赠》云“底事东山窈窕娘,不将幽梦嘱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肯逐春风上下狂”,妙趣横生,传诵一时。

他与苏轼肝胆相照,友谊甚笃。

早在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他专程从余杭前去拜访;苏轼被贬黄州时,他不远二千里,至黄与苏轼游从;此次苏轼守杭,他又到杭州卜居智果精舍;甚至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