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8.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5153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8.docx

《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8.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8.docx

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8

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8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

1.乐游原:

在长安城南。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2.不适:

不悦,不快。

[简析]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

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

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

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

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对本诗素有不同看法。

有人认为只是无转折之意,而是就是正是之意,那就无伤感惋惜之情了。

58.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

1.动征铎(音夺):

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

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

大铃。

2.槲(音弧):

一种落叶乔木。

3.枳(音只):

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

驿墙:

驿站的墙壁。

驿:

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说:

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4.杜陵:

在长安城南,因汉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这句说:

因而思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5.凫(音符):

野鸭。

回塘:

岸边弯曲的湖塘。

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作者简介]温庭筠(音云)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省××县)人。

唐代诗人、词人。

商山:

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

[解说]

这是一首抒发个人仕途失意的感慨之作。

开头两句写早行引起了对故乡遥念。

中间四句写景,处处突现一个早字。

末尾二句说虽然途中观赏着景色,但头脑中却在回想着凫雁满回塘的杜陵梦境,表达了对长安的留恋之情和孤独失意之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把几个名词排列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早行的清冷图景,向为传诵的名句。

后人常引此形容游子早行的景象和心境。

59.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元日:

农历正月初一。

2.一岁除:

一年过去了。

3.屠苏:

屠苏酒。

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

光辉灿烂。

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

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

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简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60.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泊:

停船靠岸。

2.瓜洲:

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市南面。

3.京口:

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市。

4.钟山:

现在××市的紫金山。

5.数重:

几层。

6.绿:

吹绿了。

7.还:

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

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

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本诗是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童蒙诗训》)的著名例证。

61.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1.凌寒:

冒着严寒。

2.遥:

远远的。

3.为:

因为。

4.暗香:

指梅花的幽香。

[解说]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

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

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

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

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

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

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6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望湖楼:

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

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遮:

遮盖,掩盖。

3.跳珠:

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4.卷地风:

风从地面卷起。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解说]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

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

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附:

其二

苏轼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63.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注释]

1.潋滟:

波光闪动的样子。

2.空蒙:

云雾迷茫的样子。

3.奇:

奇妙。

4.西子:

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简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

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64.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1.惠崇:

宋初僧人,擅长诗歌和绘画。

这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所做的题画诗。

晓:

早晨。

2.蒌蒿:

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可以食用。

芦芽:

芦笋。

烹调河豚时,用蒌蒿和芦笋做佐料,味道十分鲜美。

3.河豚:

一种有毒的鱼,经过加工后可以食用。

河豚欲上时:

河豚春天要从海里回游到江河,初春正是河豚将要逆流而上的时候。

[解说]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将要回游的河豚是画家画不出的,诗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氛表现得多么真切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