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操作.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51872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实验操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微生物实验操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微生物实验操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微生物实验操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微生物实验操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微生物实验操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微生物实验操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微生物实验操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微生物实验操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实验操作.docx

《微生物实验操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实验操作.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生物实验操作.docx

微生物实验操作

油镜的使用和维护

目的:

掌握油镜的使用与维护,熟悉油镜的使用原理。

材料:

显微镜,拭镜纸,液体石蜡油,二甲苯

原理:

油镜的透镜极小,工作焦距最短,光线通过玻璃和空气,由于介质密度不同发生折射,射入镜筒的光线极少,视野暗,物象不清晰。

如在玻片与镜头(透镜)之间加上折光率和玻片(n=1.52)相近的香柏油(n=1.515)就可减少光线的折射,加强视野的亮度,获得清晰的物象。

步骤: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维护

1.将显微镜平稳地安放在实验台适宜处。

识别油镜头:

标有100×、OIL、HI等字样。

2.打开电源,用低倍镜对光,打开光圈,调节聚光镜的位置,使视野光线充足。

3.标本上加镜油一滴,转动粗螺旋,使油镜头缓缓下降,用眼从侧面观察,直到油镜头浸入油中接近玻片为止。

4.从目镜观察,同时徐徐转动粗螺旋提升,见模糊物象后再用细螺旋调节,直到见到清晰物象为止。

5.观察完毕,粗螺旋提高镜头,取下标本片,油镜头使用后立即用擦镜纸擦净镜头上的油。

如油已干,可在擦镜纸上滴少许二甲苯擦拭,并立即用另一擦镜纸擦去二甲苯,因二甲苯能溶解镜头上的固定胶以致使镜头脱落。

6.将镜头转呈“八”字,调低聚光器,对号送入柜子内存放。

革兰染色

目的:

掌握革兰染色的原理及操作。

材料:

干净玻片,接种环,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18-24h培养后的混合菌液,酒精灯,一套革兰染液

原理:

主要为细胞壁结构的差异。

G+三维肽聚糖结构的交联度大,通透性低,脂质少或无,酒精作用使孔径缩小;而G-肽聚糖为二维疏松结构,薄,外膜含大量脂质,易被酒精溶解,使细胞壁通透性增高,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酒精溶解而脱色。

步骤:

1.细菌标本的制作

(1)涂片:

无菌操作。

取一接种环混合细菌悬液,涂布成直径约1cm的涂片,涂片应薄而均匀。

(2)干燥:

涂片最好在室温中自然干燥。

必要时可将标本面向上,放在酒精灯上方微火处干燥。

(3)固定:

标本面向上,在酒精灯火焰外焰按钟摆的速度来回通过3次,放置待冷后染色。

固定的目的是杀死细菌,使细菌与玻片黏附较牢固。

菌体蛋白质变性后,提高与染料的亲和力。

2.革兰染色

(1)初染:

滴加结晶紫染液1-2滴于涂片上,1min钟后用自来水缓缓冲洗。

(2)媒染:

滴加碘液1-2滴,1min后用自来水缓缓冲洗。

(3)脱色:

加95%酒精数滴,摆动玻片使酒精与细菌充分接触,约20-30s后,立即用自来水缓缓冲洗。

(4)复染:

滴加稀释碳酸品红液,30-60s后,自来水缓缓冲洗。

用吸水纸吸干后,用油镜观察。

镜检后,载片放入消毒缸。

细菌特殊结构的观察

目的:

观察并掌握细菌的形态及特殊结构。

材料:

细菌鞭毛、芽孢、荚膜的标本片;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染色标本片

示教:

革兰阳性菌:

葡萄球菌,紫色

革兰阴性菌:

大肠杆菌,红色

细菌鞭毛

细菌芽孢

细菌荚膜

细菌的分布

目的:

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

材料:

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血平板、镊子、无菌棉拭子、革兰染液。

操作步骤:

1.空气中细菌的检查

(1)采用沉降法:

取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1只,任意置一处,启盖约15分钟,再盖上,37oC培养24小时,观察有无细菌生长。

(2)结果判定:

培养基表面可见多种大小、形态不一的菌落。

2.皮肤表面细茵检查

(1)采用涂抹法:

先在平板底面用记号笔分成两区,作标记,将未消毒的手指在平板的1/2处表面轻轻涂抹划线,然后用碘酒、乙醇擦拭手指皮肤,用消毒后的手指在平板另一1/2处进行涂抹,操作完毕,置37℃培养24小时后,取出观察结果。

(2)结果判定:

培养基表面有几种大小及形态不同的菌落生长,注意比较消毒前后细菌的生长情况。

3.咽喉部细茵检查

(1)用无菌棉拭子在咽喉部涂抹后,涂在血平板上,并划线分离,37oC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

注意观察平板上菌落种类以及是否有溶血现象,并可挑取菌落进行革兰染色检查。

口腔微生物检查也可用无菌牙签直接挑取少量牙垢,制成涂片,进行革兰染色检查。

(2)结果判定:

血平板表面有大小和形态不同的菌落,有的菌落周围可见溶血环。

牙垢涂片镜检可见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紫外线杀菌实验

目的:

掌握紫外线杀菌的原理,熟悉紫外线杀菌实验的操作。

材料:

大肠杆菌,琼脂平板,无菌回形状纸片,接种环,镊子,紫外灯.

原理:

紫外线波长范围为240~280nm,最适的波长为260nm,这与DNA吸收光谱范围相一致。

其杀菌原理是紫外线易被核蛋白吸收,使DNA的同一条螺旋体上相邻的碱基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从而干拢DNA的复制,导致细菌死亡或变异。

紫外线特点:

紫外线的穿透能力弱,不能通过普通玻璃、尘埃。

步骤:

1.平板密集划线接种。

2.在平板上贴无菌回形纸片。

3.UV照射30min(打开平板盖子)。

4.取出回形纸,将回形纸放入消毒缸中。

5.37oC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细菌代谢产物观察和生长现象

目的:

掌握细菌代谢产物的检测和结果的判断。

熟悉细菌在各种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材料:

各种生化管,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等。

原理:

不同菌的酶系统不同,对底物的代谢产物也不同,用生化的实验方法可将产物检测出来,从而对细菌鉴定。

步骤:

一、细菌代谢产物观察

1.糖发酵实验

将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分别接种在葡萄糖发酵管内,37℃培养18-24h进行观察。

培养基中指示剂为溴甲酚紫。

如能分解葡萄糖,则产酸,培养基由原来的紫色变为黄色,记录符合为“+”。

如同时还产生气体,则其中倒置的小管中有气泡出现,记录符合为“⊕”。

如能分解乳糖,则产酸,培养基由原来的紫色变为黄色,记录符合为“+”。

如同时还产生气体,则其中倒置的小管中有气泡出现,记录符合为“⊕”。

如培养基未变色,仍为紫色,则表明细菌不能分解乳糖不能分解乳糖。

记录符合“-”。

2.枸橼酸盐利用实验

该培养基中提供的唯一碳源是枸橼酸钠。

指示剂是澳麝香草酚兰。

分别接种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37℃培养24h进行观察.

若斜面有菌落出现,培养基由原来的绿色变为深兰色,表明细菌能利用枸橼酸钠,记录符合“+”,反之“-”。

3.靛基质吲哚产生实验

能产生色氨酸酶的细菌,可分解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的色氨酸,产生靛基质。

将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分别接种在蛋白胨水培养基中,37℃培养48h后,每管各加吲哚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3-4滴,若出现红色化合物-玫瑰色吲哚,表明靛基质产生阳性“+”;反之为阴性:

“-”。

4.硫化氢产生实验

有的细菌能分解含硫氨基酸(胱氨酸、半胱氨酸)产生硫化氢。

将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分别接种在这样的培养基中,37℃培养18-24h。

若培养基中出现黑色沉淀物即为阳性“+”,表明产生的硫化氢与培养基中的铅盐(或铁盐)结合,生成黑色的硫化铅(或硫化铁)。

二、细菌生长现象

1、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1)表面生长:

液体清晰,细菌生长在液面形成菌膜。

如枯草杆菌。

(2)混浊生长:

液体均匀混浊,或有少量沉淀。

如大肠埃希菌。

(3)沉淀生长:

液体清晰,细菌生长在管底,形成沉淀。

如链球菌。

2、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1)菌苔:

在琼脂斜面培养基上长成菌苔。

(2)菌落:

在平板上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

观察时要注意菌落的大小、形状、表面形状、边缘是否整齐、透明度、颜色等,可作为鉴别细菌的依据之一。

(3)色素:

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

3、在半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有鞭毛的细菌,由于能运动,在半固体培养基内沿穿刺线弥漫性生长,使穿刺线变得模糊不清。

无鞭毛的细菌,因为不能运动,接种生仍没穿刺生长,穿刺线与周围界限清楚。

凝集实验(玻片法)

目的:

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特异性,熟悉凝集反应的操作。

材料:

伤寒杆菌A-F群O多价血清、志贺氏痢疾多价血清、生理盐水、未知菌、玻片。

原理:

颗粒性抗原(凝集原)与相应的抗体(凝集素)直接结合,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如红细胞ABO血型的测定,测定细菌的细菌凝集实验。

步骤:

1.取清洁载物玻片一张,用蜡笔划为三格,并注明号码。

于第一格和第二格内各加约30ul伤寒杆菌A-F群O多价血清及志贺氏痢疾多价血清,第三格内滴加约30ul生理盐水。

2.用接种环挑取待检菌种少许,分别均匀地涂抹于1、2、3格内的液体中。

接种环每次使用前后均需经酒精灯火焰烧灼灭菌。

3.轻轻摇动玻片,数分钟后用肉眼观察结果,出现灰白色凝集颗粒者即为阳性反应;仍为均匀混悬液者为阴性反应。

如结果不够清晰,可将玻片放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沉淀反应(双扩散)

目的:

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特异性,熟悉沉淀反应的操作。

材料:

干净玻片,玻璃蜡笔、打孔器、微量加样器、正常人血清IgG、羊抗人IgG

原理:

将抗原与抗体分别加到电解质凝胶板相邻的两孔中,抗原与抗体双方自由扩散,在最适当比例处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淀线)。

步骤:

1.制板:

取干净玻片一片,用蜡笔分为三格,用吸管将4-5ml加热溶化的1.5%食盐琼脂充盈中格,制备琼脂板。

2.打孔:

待琼脂板凝固后,用打孔器打孔。

孔间距约为5mm。

3.封底:

将打好孔的琼脂板凝板过火焰三次。

4.加样:

用微量加样器在三孔中加入生理盐水,正常人血清IgG和马抗人IgG。

每孔加入约10μl。

注意:

加样时勿使液体溢出和孔内出现气泡。

5.扩散:

将琼脂板放入湿盘内,置37℃温箱中(均保持水平位置),于24小时后观察结果。

药敏实验(纸片法)

目的:

掌握纸片法药敏实验方法,熟悉微生物培养,了解抗生素对细菌的作用机制。

了解含药纸片的制备

材料:

大肠埃希菌,普通琼脂培养基,无菌镊子,打孔器(直径6cm),抗生素纸片。

原理:

药物在琼脂上扩散,形成浓度涕度,在一定的浓度下,对细菌抑制或杀死,浓度过低,则不能抑制或杀死。

从而形成一定大小的抑菌圈。

步骤:

1.平板上密集划线接种。

2.贴4-5种含抗生素的纸片于平板上。

药片与平板边缘相距至少1.5cm,药片之间相距至少2cm。

3.37oC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测量抑菌圈直径大小,判断敏感性。

消毒剂对细菌的影响

目的:

掌握含药纸片的制备。

熟悉微生物培养,了解消毒剂对细菌的作用机制。

材料:

大肠埃希菌,普通琼脂培养基,无菌镊子,打孔器(直径6cm),滤纸纸片(直径约6mm),70%酒精,金星消毒水,紫药水、红药水。

原理:

药物在琼脂上扩散,形成浓度涕度,在一定的浓度下,对细菌抑制或杀死,浓度过低,则不能抑制或杀死。

从而形成一定大小的抑菌圈。

步骤:

1.平板上密集划线接种细菌。

2.将无菌干燥的滤纸片放入各种消毒剂中浸湿,在容器边缘沥干,即为含药的滤纸片。

3.将以上含药滤纸片贴于平板上,每块贴4种。

药片与平板边缘相距至少1.5cm,药片之间相距至少2cm。

4.37oC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测量抑菌圈直径大小,判断抑菌效果。

(此材料来自精品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