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古诗词赏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52821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九年级古诗词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最新九年级古诗词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最新九年级古诗词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最新九年级古诗词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最新九年级古诗词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最新九年级古诗词赏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最新九年级古诗词赏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最新九年级古诗词赏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最新九年级古诗词赏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最新九年级古诗词赏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最新九年级古诗词赏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最新九年级古诗词赏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最新九年级古诗词赏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最新九年级古诗词赏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最新九年级古诗词赏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最新九年级古诗词赏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最新九年级古诗词赏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最新九年级古诗词赏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最新九年级古诗词赏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最新九年级古诗词赏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九年级古诗词赏析.docx

《最新九年级古诗词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九年级古诗词赏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九年级古诗词赏析.docx

最新九年级古诗词赏析

学年度九(上)古诗词赏析

一.《相见欢》[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后来的鉴赏家都以为上阕中的“锁清秋”的“锁”字最是绝妙。

请简析这一“锁”字在写景、抒情方面的绝妙之处。

答:

被“锁”者实非“清秋”,亦人也。

被锁在深院中的人,悲愁无尽,只有靖冷的秋天相对,怎不感到寂寞。

2.下阕中,作者怎样抒写“离愁”?

试简析。

答:

运用比喻。

“剪不断,理还乱”,用丝缕来比喻愁思,写出了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

3.这首词如泣如诉,凄惋感人。

请你根据你了解的作者经历,展开合理的想象,用准确的语言把上阙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答:

诗人无言地独上西楼,天上寒月残缺如钩。

梧桐树遮蔽的幽深小院,更加寂寞,关锁着无法消散的清冷的秋。

4.词的下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比喻,作者把“离愁”比成“丝缕”;

(2)写出了作者难以排解的愁思,表达了作者孤寂忧愁之感。

5.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其感情基调是凄婉的。

6.“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有何妙处?

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答:

以“丝缕”喻“离愁”,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现在人们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处理。

7.表明诗人离别之苦的句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表明诗人孤独寂寞的句子:

无言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的《相见欢》中用巧妙地比喻写“愁”的句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8.“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答:

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9.词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西楼,时间是夜晚,季节是秋季。

10.这首词写景简练而有序,“月如钩”一句是写仰视之景;“寂寞梧桐庭院锁清秋”一句是写俯视之景。

二.《浣溪沙》[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

(2)如何理解“夕阳西下几时回?

答:

词人借景抒情,抒发了不尽的忧思,也暗含了但愿美好希望重现的微妙情怀。

2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和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3.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在《浣溪沙》中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能表现一切必然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必然消逝,但是,阻止时仍然会有美好事物出现的语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年华易逝,要珍惜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答: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6.“夕阳西下几时回?

”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

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

请问是什么情、什么理?

答:

首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次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

所包含的哲理是:

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8.“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句相呼应。

9.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1)“新”与“旧”的对比。

好处:

新词旧景对比,“新”是唱新词的环境,“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

(2)“去”与“来”对比,“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10.“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诗中“无可奈何”写出了计人的惋惜,“似曾相识”写出了欣慰,诗人在这惋惜和欣慰中,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呢?

答:

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近,但在消逝的同时人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11.诗人在“小园香径独徘徊”中,见到了和想到了哪些意象?

答:

新词、饮酒、亭台、夕阳、落花、归燕等

1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答: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

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13.从“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等可以看出这首词是怀人之作。

14.“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透露出作者落寞、孤独的情感。

15..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句已具有广泛的意义,社会人生中无法言喻的无奈,都可以用此语感叹一番。

三.《龟虽寿》[三国]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曹操的《龟虽寿》:

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出自本文的成语:

老骥伏枥

2.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

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作为内容就很合适。

3.运用两个转折比喻说明死之不可避免,揭露了神仙长生不老的虚妄的诗句: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成雾,终为土灰。

4.阐述作者人生哲学生命长短不是由天决定,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饱含朴素的辩证见解: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5.抒发诗人情怀,表明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的诗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6.以老骥自比表明虽然年迈但是豪情仍然不减当年的诗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7.品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思想意义及其所表达的中心。

答:

这四句诗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决心和永不停息的壮志。

8、这首诗提出了哪两个观点?

答:

诗中提出了两个观点:

(1)寿命长短不全由天定,自身注意保养调节,使身心保持良好状态,也能延长寿命;

(2)年老并不可怕,老了也要有所作为,也能有所作为。

年纪老但雄心壮志不能老。

9、选出对曹操《龟虽寿》赏析有误的一项:

(C)

A、这首咏志的乐府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B、开头四句连用“神龟”和“腾蛇”两个比喻,表达对“人寿不长”的惋惜,但其用意是积极的。

C、五至八句是全诗的核心,是从正面设喻。

不必为寿命而担忧,也不应因年暮而消沉,即使殉国成了“烈士”,也雄心不减。

D、九至十二句,诗人用四句议论来煞尾,强调精神乐观可以延年益寿。

把说理与刻画形象有机结合起来,哲理性强。

《龟虽寿》曹操

①全诗的核心句是哪几句?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答: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表现了诗人为统一中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

②本诗主要写自己的雄心壮志,为什么要写到“神龟”“腾蛇”?

答:

作者先以神龟、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

这四句诗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到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

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③既然宇宙万物都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那么人的寿命长短是不是全由天来决定呢?

请从诗中找答案,并作简要分析。

答:

不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恰之福,可得永年”,说明人的寿命长短也不是全由天决定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应自然,养治身心,延年益寿,与天争时,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进取精神。

诗人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十分可爱的。

他的千里之志,就是建筑在这一人生态度的基础之上的。

④这首咏志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答:

先运用比喻后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

(1)诗中显示新奇、豪迈的比喻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从军旅生活的角度写塞外奇寒的诗句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甲冷难着。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为下文写送别的场面营造气氛。

(4)“雪上空留马行处”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了远方。

2.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送别诗。

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

诗中画线句子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

雪花给树木坡上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3.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上一段赏析的话。

答:

诗句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比喻新颖贴切,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

而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

4.结尾两句较出色,说说你的看法。

答:

行人身影已经消失,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凝视雪地上的马蹄印,惜别之情极为动人,成为全诗出色的结尾。

5.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6.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送别。

(填2字)

7.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怅惘的感情。

8.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答:

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9.有人说,这是一首咏雪诗,诗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一幅神奇美丽的雪景图;有人说,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中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描绘了一幅辽阔广漠的塞外图,也有人说,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展示了友人之间浓浓的情谊。

10.“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它写出了边塞天气怎样的特点?

答:

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的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

天气奇寒。

11.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本体喻体分析正确的是(C)

A、本体:

雪喻体:

春风B、本体:

春风喻体:

C、本体:

雪喻体:

梨花C、本体:

梨花喻体:

12.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3.描写边塞雪景(作者从想象角度虚写雪景)的句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送别场面的句子: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从军中大帐写天气奇寒,侧面表现雪的威力的句子: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从人的感觉角度写天气奇寒的句子: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从雪后沙漠、天空角度写天气奇寒的句子的句子: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4.从帐内饯行场面表现友情浓烈与真挚,心胸的豪放与豁达的句子是: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写分别时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5、试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在全诗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答:

结构上: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写法上:

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答:

“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

“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

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

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

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

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2008-2009学年度九(下)古诗词赏析

一.阅读诗歌《游山西村》,完成下列各小题。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说说“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中“足”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两句是写景名句,蕴涵着人生哲理。

请谈谈你的理解。

(3)“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一联,与唐代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相近。

答案:

(1)形容农家待客的菜肴极为丰盛,表现农家主人待客的热情。

(2)这两句告诉人们:

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二、(07四川成都)阅读诗歌《游山西村》,完成下列各小题。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涵了什么哲理?

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

(3分)

答:

2.有人评价说这首诗除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其他诗句都是多余的,没有写的价值。

请谈谈你的看法。

(1分)

答: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的陶醉,对

的喜爱之情。

4、找出诗中有哲理的两句诗,并说说其蕴涵了什么哲理。

答:

答案:

1.这一句说明事情到了最糟糕的时候往往出现转折。

联系实际只要符合诗句所含这里即可。

(意思相近即可,哲理2分,联系实际1分)

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观点鲜明、说理详细即可。

(1分)

3、农村纯朴民风;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

(三)阅读诗歌《游山西村》,完成下列各小题。

1.全诗紧扣“”字,按顺序展开叙述。

2.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

(答案不超过15个字)

答:

3.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名句,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答:

(三)1.游;时间。

2.景色优美、风俗古朴、主人盛情。

3.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

4.这两句写的是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现在常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产生许多希望。

二十九、(08盐城)阅读诗歌《游山西村》,回答问题。

(6分)

9.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

(不超过100字)(4分)

答:

10.诗歌的第二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你分析其原因。

(2分)

答:

9.(4分)要求:

写出出场的人物(诗人和村民)、景物和场面(摆的酒席)等。

10.(2分)参考要点:

景色优美,充满哲理,对仗工整。

二、(08广州).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1.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答:

这句诗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说明了在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2分)。

这一富有哲理的诗句给人以乐观向上的积极的感受,给人以启发(2分),自然被人们广泛引用。

3.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2分)

答:

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

况下引用它?

为什么?

(2分)

答:

1)面对困境时。

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

请简要分析。

(3分)(08江苏连云港)

答:

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1分);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2分)

6.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分)(08江苏连云港)

答:

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1分)的喜爱(向往)(1分)之情。

7.(08徐州)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l分)

答: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8.(08徐州)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2分)

答:

(1)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

(2)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9.诗歌的第二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你分析其原因。

(2分)

答:

景色优美,充满哲理,对仗工整。

10.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纯朴民风的陶醉,对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的喜爱之情。

2)、找出诗中有哲理的两句诗,并说说其蕴涵了什么哲理。

答: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

3)、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

答:

景色优美,风俗古朴,主人盛情

4)、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

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

山西村有巨大的吸引力,游后诗人意犹未尽,只愿从今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

A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

“衣冠/简朴/古风/存”。

B“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三、(08四川乐山)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分)

答:

诗人盼望自己也有姜太公(姜尚)、伊尹他们那样的官运。

2、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分)

答:

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3、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

表现诗人坚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最终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从中看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感受到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4、.谈谈你对诗中的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解。

表现诗人相信自己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有的,到那时将挂起风帆直渡大海。

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表现了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

四、读李白的《行路难》答题。

1、

(1)诗歌题目《行路难》的含义是:

生活之路难以行走,人生抱负难以实现。

(2)前四句描绘了酒宴时的场景。

(3)形象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情感的激荡变化的四个连续动词是:

停、投、拔、顾.

(4)“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

(5)抒发诗人豁达乐观情调的句子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诗中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

 “欲渡黄河”和“将登太行”是实写吗?

谈谈你的看法。

否,象征世道险阻和前途渺茫。

3、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

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五.读李白《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1、诗中采用“垂钓碧溪”和“乘舟梦日”(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2、诗中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出诗人自信(“积极”“豁达”“倔强”“乐观的性格。

(高昂乐观)

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答:

反映了诗人对世路艰难、功业难就的抑郁苦闷和对前途茫然的迷惘的心情。

4、联系全诗,谈谈你对“长风破流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解。

答:

诗人在仕途遭遇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表现了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鼓舞着我们永远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为后人称道,试作简要分析。

答: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6、诗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答:

引用姜太公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六、阅读诗歌《饮酒》,完成下列各小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答:

“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写一个“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

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答:

“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

“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

效果不一样。

  3、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

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答:

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