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含最新高考题第2章 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53303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含最新高考题第2章 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含最新高考题第2章 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含最新高考题第2章 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含最新高考题第2章 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含最新高考题第2章 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含最新高考题第2章 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含最新高考题第2章 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含最新高考题第2章 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含最新高考题第2章 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含最新高考题第2章 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含最新高考题第2章 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含最新高考题第2章 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含最新高考题第2章 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含最新高考题第2章 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含最新高考题第2章 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含最新高考题第2章 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含最新高考题第2章 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含最新高考题第2章 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含最新高考题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二

章末综合检测

(二)

(时间:

45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19·北京西城区高三模拟)下列物质与类别不对应的是(  )

A

B

C

D

高分子

化合物

糖类

混合物

解析:

选B。

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是NaHCO3,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属于盐,故不选A;B.食用油的成分为油脂,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分子,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选B;C.淀粉属于糖类,故不选C;D.“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不选D。

2.中国不少古诗词清晰地描绘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如刘禹锡的《浪淘沙》: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下列有关本诗中蕴含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A.“沙中浪底来”指的是金的氧化物

B.淘金原理与化学上的萃取一致

C.雾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是10-9~10-7cm

D.由沙子到计算机芯片发生了还原反应

解析:

选D。

A.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沙中浪底来”指的是金单质,故A错误;B.沙里淘金的原理是金子的密度比沙子的密度大得多,在水的冲击下沙粒被水流带走,而金就留在容器里,不是萃取原理,故B错误;C.雾属于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范围应该是1~100nm(10-9~10-7m),故C错误;D.沙子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计算机芯片为硅单质,硅的化合价从+4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故D正确。

3.(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模拟)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

下列古法酿酒工艺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的过程是(  )

A.酒曲捣碎

B.酒曲发酵

C.高温蒸馏

D.泉水勾兑

解析:

选B。

酒曲发酵涉及的反应为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4.(2019·揭阳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棉、丝、羽毛、塑料及合成橡胶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B.水泥、玻璃、青花瓷、水晶、玛瑙都属于硅酸盐产品

C.“天宫二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没有丁达尔效应

解析:

选C。

丝、羽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燃烧产物除CO2和H2O外,还有含氮物质,A项错误;水晶、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属于硅酸盐产品,水泥、玻璃、青花瓷属于硅酸盐产品,B项错误;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项正确;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D项错误。

5.(2019·湖南长望浏宁四县联合调研)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的不同性质

B.把石灰浆喷涂在树干上可消灭树皮上的过冬虫卵

C.用高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的强氧化性进行杀菌消毒

D.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

解析:

选C。

血液属于胶体,血液不能透过半透膜,“血液透析”利用了渗析原理,“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的电泳,A项正确;石灰浆为Ca(OH)2悬浊液,虫卵含蛋白质,强碱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把石灰浆涂在树干上可消灭树皮上的过冬虫卵,B项正确;KMnO4溶液、双氧水能杀菌消毒的原因是它们具有强氧化性,酒精能杀菌消毒的原因是酒精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C项错误;硅胶具有吸水性,可防止食物受潮,铁粉具有还原性,可防止食物氧化,D项正确。

6.(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下列反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

2Na++CO

+CO2+H2O===2NaHCO3↓

B.KIO3与KI在酸性溶液中反应:

5I-+IO

+3H2O===3I2+6OH-

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Al3++4NH3·H2O===AlO

+4NH

+2H2O

D.饱和石灰水与醋酸溶液混合:

Ca(OH)2+2CH3COOH===Ca2++2CH3COO-+2H2O

解析:

选A。

一定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产生碳酸氢钠晶体:

2Na++CO

+CO2+H2O===2NaHCO3↓,A项正确;KIO3与KI在酸性溶液中反应不能产生OH-,B项错误;氨水不能溶解氢氧化铝,C项错误;氢氧化钙是强碱,饱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要用离子符号表示,D项错误。

7.(2019·石景山模拟)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①“84”消毒液的水溶液中:

Fe2+、Cl-、Ca2+、Na+

②加入KSCN显红色的溶液中:

K+、NH

、Cl-、S2-

③常温下能够与金属Cu反应放出气体的溶液中:

Fe3+、Al3+、SO

、K+

④pH=2的溶液中:

NH

、Na+、Cl-、Cu2+

⑤无色溶液中:

K+、CH3COO-、HCO

、MnO

A.②③         B.①③

C.①⑤D.③④

解析:

选D。

①“84”消毒液的水溶液中含有强氧化性离子ClO-,具有还原性的Fe2+易被氧化而不能大量存在;②加入KSCN显红色的溶液中含有Fe3+,S2-与Fe3+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③常温下能够与金属Cu反应放出气体的溶液中含有H+和NO

,Fe3+、Al3+、SO

、K+能大量共存;④pH=2的溶液显酸性,NH

、Na+、Cl-、Cu2+能大量共存;⑤MnO

在溶液中显紫红色,不能在无色溶液中存在。

8.(2019·江西百所名校第一次联考)已知NaClO溶液与Ag反应的产物为AgCl、NaOH和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气是还原产物

B.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反应物中有水,且反应方程式中水的化学计量数为2

D.若生成4.48L(标准状况下)O2,则反应转移0.8mol电子

解析:

选C。

NaClO溶液与Ag反应的产物为AgCl、NaOH和O2,Ag、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由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配平反应方程式:

4Ag+4NaClO+2H2O===4AgCl+4NaOH+O2↑。

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氧气是氧化产物,A项错误;NaClO是氧化剂,Ag和H2O是还原剂,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4=3∶2,B项错误;反应物中水的化学计量数为2,C项正确;4.48L(标准状况下)O2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反应转移1.6mol电子,D项错误。

9.(2019·晋豫省际大联考)已知Fe2+或I2能与H2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

Fe2+:

①H2O2+2Fe2++2H+===2Fe3++2H2O;

②H2O2+2Fe3+===2Fe2++2H++O2↑。

I2:

③H2O2+I2===2HIO;

④……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通过反应①②可知Fe2+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B.根据反应①可知,在该条件下,氧化性:

H2O2>Fe3+

C.1molH2O2分解,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反应④为2HIO+H2O2===I2+2H2O+O2↑

解析:

选C。

反应①②相加的总反应恰好为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

2H2O2===2H2O+O2↑,并且反应前后Fe2+无变化,A项正确;反应①中,过氧化氢为氧化剂,Fe3+为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

H2O2>Fe3+,B项正确;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由反应方程式可知,1molH2O2分解,转移的电子数为NA,C项错误;由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减去反应③得到反应④为2HIO+H2O2===I2+2H2O+O2↑,D项正确。

10.[2019·福州八县(市)协作体联考]12mL浓度为0.05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VmL浓度为0.02mol·L-1的K2X2O7溶液完全反应。

已知X元素在产物中的化合价为+3。

则V为(  )

A.5B.10

C.15D.20

解析:

选B。

在K2X2O7中,X元素的化合价是+6价,产物中X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说明X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Na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从+4价升高到+6价,则根据得失电子守恒,12×10-3L×0.05mol·L-1×(6-4)=V×10-3L×0.02mol·L-1×2×(6—3),解得V=10,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11.(8分)(2019·河南一轮复习诊断调研联考)一定条件下,含氮元素的物质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循环转化。

回答下列问题:

(1)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

(2)图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转化过程中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

(3)若“反应h”是在NO2与H2O的作用下实现,则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4)若“反应i”是在酸性条件下由NO

与Zn的作用实现,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N位于第二周期ⅤA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氮的固定是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根据循环图,得出属于氮的固定的是c和k;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说明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即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和l。

(3)反应h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氧化产物是HNO3,还原产物是NO,因此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4)根据信息,Zn+H++NO

―→Zn2++N2O↑+H2O,Zn的化合价升高2价,由NO

到N2O过程中N的化合价降低4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以及原子守恒可知,离子方程式为4Zn+2NO

+10H+===4Zn2++N2O↑+5H2O。

答案:

(1)

 

(2)ck al (3)2∶1

(4)4Zn+2NO

+10H+===4Zn2++N2O↑+5H2O

12.(10分)有X、Y、Z三种元素,已知:

①X2-、Y-均与Y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②Z与Y可组成化合物ZY3,ZY3溶液遇KSCN溶液呈红色,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ZY3溶液滴入沸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液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字母)。

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

B.插入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

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

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

(3)X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该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含1.5molY的含氧酸(该酸的某盐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氧化物。

若有1.5×6.02×1023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室温时,pH=5的HY溶液和pH=5的ZY3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mol·L-1和______________mol·L-1。

解析:

①X2-、Y-均与Y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这说明X与Y分别位于同一周期的第ⅥA族和ⅦA族;②Z与Y可组成化合物ZY3,ZY3溶液遇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Z是铁元素;ZY3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Y是氯元素,则X是S。

(1)氯元素的最高价是+7价,则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ClO4。

(2)将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该液体是氢氧化铁胶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

Fe(OH)3(胶体)+3H+。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则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A正确;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则插入电极通直流电后,阴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B正确;该胶体是由FeCl3水解得到的,含有Cl-,则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氯化银沉淀产生,C错误;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铁生成,D正确。

(3)S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是SO2。

该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与含1.5molCl的含氧酸的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由于该酸的某盐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则该酸是氯酸。

反应时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氧化物,则强酸应该是硫酸,即S化合价从+4价升高到+6价。

若有1.5×6.02×1023个电子转移时,则1分子Y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个数是1.5÷1.5=1,因此氯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4价,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电子转移为

===H2SO4+2ClO2。

(4)盐酸抑制水的电离,氯化铁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则室温时,pH=5的HCl溶液和pH=5的FeCl3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分别是

mol·L-1=10-9mol·L-1和10-5mol·L-1。

答案:

(1)HClO4

(2)Fe3++3H2O

Fe(OH)3(胶体)+3H+ ABD

(3)

===H2SO4+2ClO2

(4)10-9 10-5

13.(12分)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变为黄色。

(1)甲同学认为这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使溶液变黄色的物质是________(填粒子的化学式,下同);乙同学认为这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使溶液变黄色的离子是________。

(2)为了验证甲、乙同学的推断,现提供以下试剂: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四氯化碳D.硫氰化钾溶液

请选择合适的试剂用简要的文字说明你的实验方案。

验证甲同学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乙同学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你认为________的推断是正确的;则溴化亚铁与氯气以4∶5反应时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已知:

CuI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氧化性:

Cu2+>I2>Cu+;还原性:

Cu>I->Cu+。

(1)根据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推测,在溶液中Cu2+和I-反应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

(2)久置于空气中的HI溶液呈黄色;向其中加入一些铜粉,可使溶液黄色消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消除

(2)中HI溶液的黄色,也可向其中通入少量H2S,这是因为当浓度接近时,还原性:

H2S________(填“>”“<”或“=”)I-;与加入铜粉的方法相比,用此方法得到的HI溶液浓度________(填“高”“低”或“相等”)。

(4)CuI可用于监测空气中是否含有汞蒸气:

4CuI(白色)+Hg===Cu2HgI4(亮黄色)+2Cu。

下列关于该化学方程式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该反应被氧化的元素是铜元素和汞元素

b.该反应的氧化剂为CuI

c.Cu2HgI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解析:

Ⅰ.

(1)液溴稀释后溶液变黄色,所以甲同学认为使溶液变黄色的物质是Br2;乙同学认为这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溴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而使溶液变黄色,所以乙同学认为使溶液变黄色的物质是Fe3+。

(2)若甲同学判断正确,则选用四氯化碳,因为溴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较大,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出现的现象应是溶液分层,下层溶液为橙红色;若乙同学判断正确,则选用KSCN溶液,因为Fe3+遇KSCN溶液变红色。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乙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溴的氧化性大于Fe3+的氧化性,所以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溴化亚铁与氯气以4∶5反应时,因为溴的氧化性大于Fe3+的氧化性,所以Br-的还原性小于Fe2+,氯气不足时,先与Fe2+反应,所以溴化亚铁与氯气以4∶5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以Fe2+为标准确定各微粒的物质的量,因此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5Cl2+6Br-===4Fe3++10Cl-+3Br2。

Ⅱ.

(1)因为氧化性:

Cu2+>I2>Cu+,还原性:

Cu>I->Cu+,所以在溶液中Cu2+和I-反应的氧化剂是Cu2+、还原剂是I-。

根据同一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产物是CuI、I2,不可能生成Cu。

(2)久置于空气中的HI溶液呈黄色,说明溶液中有碘单质生成,加入铜粉,碘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

(1)的分析,产物只能是CuI,不会生成Cu2+,化学方程式为2Cu+I2===2CuI。

(3)用H2S除去溶液中的碘单质,同样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说明还原性:

H2S>I-;与加入铜粉的方法相比,该种方法中的碘离子的浓度高,因为用铜粉除碘时生成了CuI沉淀,使溶液中的碘离子浓度降低。

(4)先判断各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Cu2HgI4中Cu、Hg、I的化合价分别是+1、+2、-1,所以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是Hg,a错误;被还原的是CuI,所以CuI是氧化剂,b正确;Cu2HgI4中只有Hg的化合价是升高的,所以Cu2HgI4只是氧化产物,c错误。

答案:

Ⅰ.

(1)Br2 Fe3+

(2)向黄色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溶液为橙红色 向黄色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红色

(3)乙 4Fe2++5Cl2+6Br-===4Fe3++10Cl-+3Br2

Ⅱ.

(1)CuI I2

(2)2Cu+I2===2CuI

(3)> 高

(4)ac

14.(10分)实验室模拟用工业废弃固体(含有Cu2S、Al2O3、Fe2O3、SiO2等)制取粗铜、绿矾(FeSO4·7H2O)和明矾[KAl(SO4)2·12H2O]的操作流程如下:

(1)试剂X是________(写化学式)。

(2)配平下列方程式:

________MnO

+________SO2+________H2O===________Mn2++________SO

+________H+

(3)为了分析产品(绿矾)中铁元素的含量,某同学称取20.0g样品配成100mL溶液,移取25.00mL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1的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MnO

被还原为Mn2+)。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滴定时,KMnO4标准溶液应盛放在______________中(填仪器名称)。

②若到达滴定终点消耗KMnO4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5.00mL,则该产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解析:

根据废弃固体的成分及操作流程,气体A为SO2,固体B中含有CuO、Fe2O3,溶液B中含有KAlO2、K2SiO3,试剂X为H2SO4(或KHSO4),固体C为H2SiO3;加入过量铁屑后,固体D为Cu、Fe,溶液D为FeSO4。

(3)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

+5Fe2++8H+===Mn2++5Fe3++4H2O,在20.0g样品中,n(Fe2+)=25.00×10-3L×0.1000mol·L-1×5×

=0.05mol,其质量分数为

×100%=14%。

答案:

(1)H2SO4(或KHSO4)

(2)2 5 2 2 5 4

(3)①酸式滴定管 ②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