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届高三年级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54611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届高三年级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届高三年级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届高三年级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届高三年级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届高三年级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届高三年级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届高三年级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届高三年级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届高三年级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届高三年级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届高三年级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届高三年级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届高三年级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届高三年级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届高三年级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届高三年级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届高三年级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届高三年级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届高三年级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届高三年级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届高三年级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docx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届高三年级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届高三年级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届高三年级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docx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届高三年级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2017届高三年级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

一、本大题共7小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在俄罗斯,年轻人结婚时,新郎新娘会身穿礼服,到烈士纪念碑前献上一束鲜花,以表达他们对英雄的景仰,这几乎成为俄罗斯年轻人举行婚礼的传统;在美国,到处可见以英雄命名的公共场所,为英雄修建的纪念塔或纪念堂……景仰英雄,崇尚英雄,这是人类的一种美好天性。

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说起中华文明的起源,就会想起尧、舜、大禹这些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英雄,而中国革命战争年代造就的英雄,同样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董存瑞、黄继光、杨靖宇……每当我们怀想起他们当年的英雄壮举,神圣与崇敬的情感就会由然而生。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有一种小说为我们认识英雄、解读英雄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它就是“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也被称为“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一般指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七年”间创作的、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反映社会主义建设题材的一批作品。

其中一批长篇小说,对人们精神生活产生过巨大影响,代表作品有《红旗谱》《红岩》《创业史》《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那一时期我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红色经典”对我国几代人的成长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这些作品大多出自亲历者之手,作者亲身经历过作品所反映的那些重大事件,因此有有为历史和英雄“立传”的责任感。

作品中许多重要的人物形象,真实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精神风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精神追求和革命理想,具有很强的感召力,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作品出版后备受瞩目,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作品被改编成多种文学形式。

“红色经典”小说中相当一部分作品在汲取我国传统小说艺术方法上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林海雪原》的作者就借鉴传统通俗小说手法,在情节安排上,曲折动人,一波三折,以奇制胜。

书中活捉一撮毛、打虎上山、舌战小炉匠、会师百鸡宴、打破四方台等故事,惊险感人又富有生活气息,让人读来爱不释手。

(取材于《走进“红色经典”》)

1.“材料一”中的加线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然而生

B.备受瞩目

C.以奇制胜

D.爱不释手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红色经典”小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作者是作品反映的重大事件的参与者。

B.小说中的重要人物真实地反映了时代背景。

C.小说出版后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与发展。

D.很多小说借鉴了我国传统小说的艺术手法。

材料二

很长时间以来,红色经典思想教育在学校渐趋空白,学生学习革命烈士爱国精神和了解共和国成立史已经不如以前浓烈。

同时社会影视改编中出现一股改编红色经典的热潮和风气,但其内容却与原著出现很大差距,一般都趋向于娱乐性、低俗化,爱情取代了革命而成为中心,反响也并不尽如人意。

于是,有人提出“红色经典”改编必须遵循“尊重原著”的原则。

如何尊重原著?

尊重原著的什么?

这又是摆在改编者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一提到尊重原著,很多人就会把它等同于“还原原著”,即按照原著的本来面目进行改编。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所谓的“尊重原著”,决不是唯原著是从,而是对原著核心精神、思想内涵的忠实继承,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所创新,也应该有所创新。

对“红色经典”自身而言,其核心的思想内涵就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革命理想、积极乐观的浪漫主义精神。

戏剧理论家郭汉城说:

“现在的一些改编者把人性卑微化,认为只有七情六欲才是人性,英雄的人性就是七情六欲,这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是‘自毁精神长城’。

”作为审美意识的某种反映,并非改编一定不行,而是得把握一个度。

红色经典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文学经典。

它不仅仅具有文学史上的意义,还承载着整整一代人的生命经验,包含着一种质朴的、丰厚的道德情感。

因此,每一个改编,无论对于创作者还是接受者,都是一次历史意识、道德信心和生活趣味的考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文明的进步,把红色经典小说进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是历史的必然,也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表现。

《文艺研究》杂志社的陈剑澜认为,“红色经典”改编热持久不衰,一个基本原因就是它抓住了当代人的怀旧情绪。

虽然这个年代日趋个性化,灵动化,不固守一个或几个成规,但红色经典中那种爱国精神还是不应遗忘的。

我们没有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仍然存在甚至更加激烈,我们仍需全民一致的爱国精神来保卫自己的热土,国家的强大才有自己个人的荣耀。

(取材于杨利景《“红色经典”改编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李思《红色小说接受的现状及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不属于“红色经典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文学经典”的理由的一项是

A.具有文学史上的意义

B.承载着一代人的生命经验

C.包含丰富的道德情感

D.常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

4.根据“材料二”对改编红色经典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必须按照原著的本来面目进行改编。

B.应该在继承原著思想的基础上创新。

C.反映英雄的七情六欲是低俗的倾向。

D.改编热持久不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材料三

由徐克执导的3D电影《智取威虎山》讲述的是侦察英雄杨子荣假扮土匪打入威虎山,赢得座山雕的信任之后,与战友们里应外合一举剿灭了顽匪的革命传奇故事。

影片上映两周之后票房便轻松突破7亿元。

影片在情节和人物设计上并没有过多的改编,甚至保留了当年样板戏中的很多经典台词,让老年观众看到了历史和记忆的影子,同时,徐克以出色的特技效果和纯熟的叙事手段把老故事拍出了新味道。

在“打虎上山”这一场戏中,突然出现的猛虎将路边小憩的杨子荣惊醒,也惊吓到银幕之外的观众。

这只3D特效制作的老虎,体态威猛,动作迅捷,它的步步逼近带给观众一种“步步惊心”的感觉。

影片中的杨子荣立即往树上蹿,在树上与老虎展开周旋,在最后的危机关头,他迅速从树上冲下去,捡起猎枪,快速击毙了老虎。

整个段落拍得干净利落,氛围拿捏得精准到位,给观众从视觉和心理上带来双重的冲击。

在“守卫夹皮沟”这场戏中徐克充分利用了3D技术所营造的立体感,以几个主要人物,203首长、白茹、高波、栓子为视点,展示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战斗,让许多观众为之热血沸腾。

在“攻克威虎山”这场戏里,徐克大胆地将坦克、飞机、大炮等元素与原有故事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

他把威虎山“变”成一个军火库,给飞机、大炮、坦克的出现提供了合理的解释,也体现出威虎山守卫森严,难以攻入的特点。

与之对比,解放军的装备则及其简单,只不过是一些寻常的枪支弹药和粗制滥造的小土炮。

于是,这便给“智取威虎山”提供了一个背景。

随后,通过杨子荣智斗座山雕、巧除栾平、与解放军的里应外合拿下威虎山等戏份,将“智”的成分发挥得淋漓尽致。

影片在惊险刺激的特技场面之中安插了丰富的情感表现。

不仅有解放军战士之间浓浓的战友情,有小白鸽和203首长之间悄然生发的朦胧爱情,更有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视觉的刺激与情感的激荡融合在一起,让观众深为动容,欲罢不能。

此外,在故事结构上,影片一头一尾设置的两段现代戏码也颇有新意。

韩庚饰演的留美学生姜磊作为故事的讲述人,担负起了让历史与当下观众建立对话的职能。

影片以他的视角和口吻展开一个关于前辈的传奇故事。

这样的叙述方式,也让导演有机会充分施展想象力,能够把诸多商业片元素运用到影片之中。

在演员阵容上,《智取威虎山》也体现出商业片的特质,不仅启用了梁家辉、张涵予等实力派演员担纲主演,林更新、佟丽娅、于男、陈晓、韩庚等新一代偶像明星也加盟其中,使得该片星光熠熠,引得众多粉丝前来捧场。

5.“材料三”中加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剿灭jiǎo

B.小憩qì

C.蹿cuàn

D.悄然qiǎo

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电影《智取威虎山》能吸引大批观众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留了很多当年样板戏中的经典台词。

B.使用现代化电影技术(如3D)手段。

C.结构上增加“故事讲述人”这一角色。

D.选用大牌实力派演员和新一代偶像明星。

7.电影《智取威虎山》的成功对红色题材电影的改编有哪些启示?

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作答。

【答案】

1.A

2.A

3.D

4.B

5.C

6.C

7.要点一:

忠实于原著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满足人们的怀旧需求(或呼应一代人的生命经验)。

要点二:

表现原著中的精神内涵,如革命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爱国情感等。

要点三:

改编有创新,与商业的、大众的、流行的艺术创作理念结合。

【解析】

1.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项中的“由然而生”应写作“油然而生”。

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项,“小说的作者是作品反映的重大事件的参与者”错误,原文表述的是“作者亲身经历过作品所反映的那些重大事件”。

3.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该题,应当根据原文内容确定,原文中说“红色经典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文学经典。

它不仅仅具有文学史上的意义,还承载着整整一代人的生命经验,包含着一种质朴的、丰厚的道德情感”,这一段话包括了ABC三项的内容,因此这三项为正确选项,由此可以得出应选D项。

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该题,根据文中的“所谓的‘尊重原著’,决不是唯原著是从,而是对原著核心精神、思想内涵的忠实继承,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所创新,也应该有所创新”等信息可知,“改编红色经典”的分析正确的一项为B项。

5.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C项读音错误,“蹿”字应读“cuān”。

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该题,应该结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分析。

C项“结构上增加‘故事讲述人’这一角色”原文这样表述“影片以他的视角和口吻展开一个关于前辈的传奇故事。

这样的叙述方式,也让导演有机会充分施展想象力,能够把诸多商业片元素运用到影片之中”,表明了这一手法不是《智取威虎山》能吸引大批观众的原因。

其它选项可以从原文一一找到印证。

7.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解答该题,应当结合文中的“影片在情节和人物设计上并没有过多的改编,甚至保留了当年样板戏中的很多经典台词,让老年观众看到了历史和记忆的影子,同时,徐克以出色的特技效果和纯熟的叙事手段把老故事拍出了新味道”“将‘智’的成分发挥得淋漓尽致。

”“影片在惊险刺激的特技场面之中安插了丰富的情感表现”“也体现出商业片的特质”等相关信息分点总结概括,然后表达出来,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

上曰:

“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

”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

“余为相,可比何人?

”浣未对,崇曰:

“何如管、晏?

”浣曰:

“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

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

”崇曰:

“然则竟如何?

”浣曰:

“公可谓救时之相耳。

”崇喜,投笔曰:

“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臣光曰:

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

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

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

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

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取材于《资治通鉴》)

【材料二】

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

器用屋室,皆极俭陋。

既贵,妻孥尚不免饥寒,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

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

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

有蒸豆两瓯、菜数茎而已,此外翛然无办。

因持二人手谓曰:

“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

”不数日而终。

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

上览其表,益加悼惜。

(取材于《明皇杂录》)

8.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须臾,裁决俱尽俱:

全都。

B.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顾:

回头。

C.以济明皇太平之政济:

救济。

D.近者稍倦于勤稍:

渐渐。

9.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自以才不及崇/皆以美于徐公

B.爱身保禄而从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D.上览其表,益加悼惜/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0.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委积:

聚积,堆积。

B.夫不肖用事用事:

执政,当权。

C.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相与:

互相,交相。

D.公当出入为藩辅出入:

指出将入相。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以卿坐镇雅俗耳。

(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

B.崇曰:

“然则竟如何?

姚崇(又)问道:

“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

C.一遵其法,无所变更。

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的内容。

D.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

没有顾及到国家的安全和危险,的确是有罪的行为。

12.请把材料一中字体加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

13.当时有人称卢怀慎为“伴食宰相”,含有说他是“吃闲饭的宰相”的意思。

司马光则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卢怀慎为相的认识。

【答案】

8.C

9.B

10.C

11.D

12.(鲍叔等人)能够了解他们(管仲等人)的贤能而甘居其下,将国家事务交给他们(处理),孔子赞美了这种作法。

13.①卢怀慎是大度让贤、德高望重的贤相。

姚崇是一代贤相,才能出众,娴于政务。

材料一中写卢怀慎“每事推之”,实际是避位让贤,充分调动贤明之士,这从材料二中卢怀慎举荐多人也可以看出来。

正是这样卢怀慎才能与姚崇戮力同心,成就唐王朝的开元盛世。

这些都是卢怀慎作为宰相胸怀大度、以国事为重的表现。

②卢怀慎是尸位素餐、有名无实的“伴食宰相”。

材料一中写姚崇请假十余日,竟能导致政事堆积,作为朝廷宰相的卢怀慎竟然束手无策,其理政才能可见一斑,因此材料一中说其“每事推之”,实际上也就是指责他遇事无能,只能推诿。

即便是在材料二中写到其为官清廉,荐人有功,仍然不能遮盖卢怀慎作为宰相的无能。

【解析】

8.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应结合语境考虑,C项,“济”应是“成就”的意思。

9.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项,第一个“而”是表承接关系的连词;第二个“而”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A项,两个“以”都是“认为”的意思。

C项,两个“焉”都是代词,相当于“之”。

D项,两个“其”都是代词,“他们”的意思

10.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这里侧重于古今异义的考查,C项“相与”应是“一起”的意思。

1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

D项,“的确是有罪的行为”错误,这一句可以译为:

不顾国家的安危得失,这种人真是国家的罪人。

12.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

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

本句的得分点为:

补出省略主语、“下”、“授”、“美”、句子大意。

1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该题,可以从文章中表现的内容分析概括。

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根据题干,从正反两个方面都可以。

如果认为卢怀慎是大度让贤、德高望重的贤相,可以抓住文中的“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

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

上览其表,益加悼惜”等内容分析。

如果认为卢怀慎是尸位素餐、有名无实的“伴食宰相”,可以从“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等内容分析。

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备注】【文言材料一译文】姚崇曾有一次为儿子办丧事请了十几天的假,从而使得应当处理的政务堆积成山,卢怀慎无法决断,感到十分惶恐,入朝向玄宗谢罪。

唐玄宗对他说:

“朕把天下之事委托给姚崇,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

”姚崇假满复出之后,很快便将未决之事处理完毕,不禁面有得意之色,回头对紫微舍人齐浣道:

“我作宰相,可以与历史上哪些宰相相提并论?

”齐浣没有回答。

姚崇继续问道:

“我与管仲、晏婴相比,谁更好些?

”齐浣回答说:

“管仲、晏婴所奉行的法度虽然未能传之后世,起码也做到终身实施。

您所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似乎比不上他们。

”姚崇又问道:

“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

”齐浣回答说:

“您可以说是一位救时之相。

”姚崇听后十分高兴,将手中的笔扔在桌案上说:

“一位救时宰相,也是不容易找到的呀!

”卢怀慎与姚崇同时担任宰相,自认为才能不及姚崇,所以每遇到一件事,都会推让给姚崇来处理,当时的人将他称为“伴食宰相”。

臣司马光评论说:

春秋时期齐国的鲍叔牙对于管仲,郑国的子皮对于子产,都是前者职位在后者之上,(鲍叔等人)能够了解他们(管仲等人)的贤能而甘居其下,将国家事务交给他们(处理),孔子赞美了这种作法。

汉朝丞相曹参自认为才能不及萧何,因而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的内容,汉家的功业即因此而得以成就。

如果不贤的人当权,作为他的僚属,为了苟全性命保有禄位,无原则地秉承上司的旨意行事,不顾国家的安危得失,这种人真是国家的罪人。

如果贤良明智的人当权,作为他的僚属,用欺诈蛊惑来扰乱他的布署,用独断固执来削弱他的权力,用百般嫉妒来诋毁他的功绩,用执拗乖僻来窃取他的名望,这种人也是国家的罪人。

姚崇是唐朝的贤相,卢怀慎与他齐心协力,为的就是成就唐明皇太平盛世的基业,对他有什么可以责备的呢!

【文言材料二译文】唐朝的卢怀慎,清正廉洁,不谋求钱产资财。

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

当官身份高贵以后,妻子和儿女仍免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但是对待亲戚朋友,卢怀慎的帮助和接济非常大方。

后来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了很长时间,宋璟和卢从愿经常一起去探望他。

卢怀慎一直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呆了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

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

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的手说:

“你们两个人一定会出将入相,作国家的藩篱、皇帝的辅臣,皇帝寻求天下大治的心思很急切,但是统治的时间长了,近些时候对政务渐渐有所懈怠,这时候往往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在意)。

”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时候,就亲手写了一封奏章,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

皇帝看了奏章,对他的离世越发惋惜。

三、名句默写。

(1)风急天高猿啸哀,,,不尽长江滚滚来。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谈笑间,。

(4),犹抱琵琶半遮面,,未成曲调先有情。

(5)有志矣,,然力不足者,。

【答案】

(1)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4)千呼万唤始出来转轴拨弦三两声,

(5)不随以止也亦不能至也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要注意题干所提供的语境,进而对诗句内容准确的理解。

书写尽量工整,不出现错别字,错一字则该空不得分。

这里应注意“渚”“萧萧”“幽愁”“纶”“樯橹”“拨”等字要写准确。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水龙吟·秋兴

吴则礼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

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

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①。

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

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②。

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

把茱萸细看,牛山③底事,强成沾洒。

【注】①贳:

读shì,赊欠。

②社:

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③牛山:

《晏子春秋》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

“美哉国乎!

若何去此而死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秋生”句和“澄江”句,交代了时节,描写了环境特点,营造了悲凉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苍鬓”句,描写了词人两鬓斑白,人生老迈,漂泊孤苦,只能靠自己种地养鸡糊口,连喝杯浊酒也要赊欠的困顿境遇。

C.“把茱萸细看”与王维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异曲同工,遥想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诗人的思念。

D.整首词所描写的萧萧落木,雨后澄江,云水萦舍,月下江树的景象,画面感极强,表现了词人独具匠心的构图能力。

15.词结尾句“牛山底事,强成沾洒”,借用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来抒发时光易逝的人生悲叹。

下面诗句中与这句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诗经·卫风·氓》)

B.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刘禹锡《乌衣巷》)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E.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6.下阕写词人酒醉“欹眠”后,有“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一句。

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这一句。

【答案】

14.C

15.CD

16.这一句描写了词人酒醉中的梦境(或“想象”):

词人回到家中,儿女牵衣,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参加社日活动。

与下文醒来后眼前孤独漂泊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衬托”“虚实结合”),表达了词人的羁旅愁苦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1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C项“遥想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诗人的思念”说法错误,根据原诗内容来看,“把茱萸细看”抒发的是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和词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15.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题考查古代诗歌对比鉴赏的能力。

本词结尾句“牛山底事,强成沾洒”是借用典故表达情感,C项诗句感叹王谢旧居早已荡然无存,属于前朝典故的运用;D项诗句感慨岁月流逝,人生易老,运用的是廉颇的典故。

由此可以确定答案为CD两项。

另外A项运用的是起兴手法;B项是反问修辞;E项是借景抒情和拟人手法。

运用排除法也可得出答案。

16.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解答该题,首先要理解“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一句的大致意思,然后考虑其运用的手法,最后分析表达作者的情感。

本题应答出:

这是词人醉中想象家人高兴参加社日的情景,因此是虚写,与下文构成对比,表达的是词人羁旅愁苦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等内容。

意思对即可。

五、本大题共6小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那里的世界只剩下一种人

①他,或她,在楼梯台阶上倚墙或栏杆一坐,打开书本,台阶这尺多见方的空间,便是其私人属地。

于是,楼梯左右两侧,自上而下,有序无声,便有两行书室。

若哪处空着两个台阶,就有人悄无声息地坐进去,好像坐进阶梯教室那么自然。

②那两行个体书室里的人,用心捧着那一本本书。

上下楼梯的人,小心翼翼地,生怕侵犯了左右两行私家属地。

我从他们的世界路过,轻轻地走下楼,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③这就是京城著名的楼梯——从三联书店的一楼通往地下一层的楼梯。

④席地而坐是三联给予读者的特权,读者可以一天24小时不花钱享受“悦读”。

我不由得想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里可谓“书架前,书堆间,书人不释卷”。

⑤一眼镜男,肤色与衣裤的颜色和他身前身后的一架架书的色系相近,感觉他在这地上一定坐了很久很久,坐到和书架们长得越来越像。

有人在那两行书架间找书,走到他跟前,只能从他腿上跨过去,他已经穿越到他书中的世界里,并不知道有人从他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