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754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药学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药学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药学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药学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药学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药学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药学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药学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药学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药学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药学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药学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药学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药学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药学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药学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药学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药学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学3.docx

《中药学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3.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学3.docx

中药学3

中药学-(3)

二、B1型题

  A.本品有一定毒性,不宜持续和过量服用

  B.脾虚便溏者不宜服用

  C.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眩晕、呕吐等反应

  D.与热茶同服可致呃逆、腹泻

  E.本品与乌头相反

1、使用苦楝皮时应注意

2、使用槟榔时应注意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有药物本身具有毒性;不当的配伍使得原本并无毒性或毒性不剧的药物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毒性;不同特质的患者对药物有不同的反应,也可出现毒性反应。

如附子为临床常用的回阳救逆、助阳补火的药物,但其有毒,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严格按照规定用量使用;内服须经炮制,且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A.紫苏

  B.荆芥

  C.香薷

  D.麻黄  E.生姜

3、用于止血,宜炒炭用的药物是

4、用于平喘,宜蜜炙用的药物是

  A.石膏

  B.知母

  C.栀子

  D.天花粉

  E.夏枯草

5、治疗肝火上炎,目珠疼痛,应选用

6、治疗痰气郁结,瘰疬痰核,应选用

  A.金银花

  B.板蓝根

  C.白头翁

  D.蒲公英

  E.鱼腥草

7、可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及小便淋沥涩痛的药物是

8、可用于治疗温病初起及热毒泻痢的药物是

  A.白头翁

  B.大青叶

  C.穿心莲

  D.射干

  E.鱼腥草

9、具有祛痰功效的药物是

10、具有利尿功效的药物是

  A.败酱草

  B.金银花

  C.鱼腥草

  D.鸦胆子

  E.大青叶

11、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药物是

12、具有清热解毒,截疟止痢的药物是

  A.散热凉血

  B.清热泻火

  C.活血散瘀

  D.凉血解毒

  E.凉血止血

13、牡丹皮生用可

14、牡丹皮酒炒用

  A.火麻仁

  B.芒硝

  C.芦荟

  D.甘遂

  E.巴豆

15、津枯血少,大便不通宜用

16、身面浮肿,胸胁积液宜用

  A.威灵仙

  B.白花蛇

  C.桑寄生

  D.蚕砂

  E.秦艽

17、既能祛风湿,又治骨鲠的药物是

18、既能祛风湿,又熄风定惊的药物是

  A.独活

  B.防己

  C.秦艽

  D.木瓜

  E.威灵仙

19、具有解表功效的药物是

20、具有利水功效的药物是

  A.羌活

  B.防己

  C.独活

  D.木瓜

  E.五加皮

21、善治下肢风寒湿痹者

22、风湿痹证,肝肾不足两者所致的腰腿疼痛均可应用者

  A.金钱草

  B.萆薢

  C.猪苓

  D.茵陈蒿

  E.木通

23、善治膏淋的药物是

24、善治石淋的药物是

  A.附子

  B.肉桂

  C.干姜

  D.吴茱萸

  E.细辛

25、善“引火归元”者是

26、善温中散寒者是

  A.陈皮

  B.青皮

  C.乌药

  D.沉香

  E.薤白

27、善行脾胃气滞的药物是

28、善疏肝胆气滞的药物是

  A.止遗尿

  B.降气化痰

  C.杀虫

  D.固精止遗

  E.回乳消胀

29、麦芽除消食外,兼能

30、鸡内金除消食外,兼能

  A.蒲黄

  B.地榆

  C.羊蹄

  D.侧柏叶

  E.小蓟

31、宜治尿血、血淋涩痛的药物是

32、宜治下焦血热所致出血证的药物是

  A.白茅根

  B.蒲黄

  C.白及

  D.郁金

  E.延胡索

33、生用可治疗产后子宫收缩不良出血的药物是

34、醋制可增强止痛作用的药物是

  A.三七

  B.蒲黄

  C.茜草

  D.白及

  E.白茅根

35、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

36、既能化瘀止血,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

  A.白芥子

  B.杏仁

  C.半夏

  D.桔梗

  E.竹茹

37、治疗寒饮呕吐,宜选用

38、治疗湿阻胸脘痞闷,宜选用

  A.竹叶

  B.竹沥

  C.竹茹

  D.天竺黄

  E.淡竹叶

39、清化热痰,除烦止呕的药物是

40、清化热痰,清心定惊的药物是

  A.半夏

  B.瓜蒌

  C.白芥子

  D.川贝母

  E.桔梗

41、痰热咳嗽,宜选用

42、阴虚燥咳,宜选用

  A.平喘

  B.通便

  C.敛汗

  D.消食

  E.利尿

43、柏子仁除养心安神外,还具有的功效是

44、酸枣仁除养心安神外,还具有的功效是

  A.苏合香

  B.冰片

  C.石菖蒲

  D.合欢皮

  E.酸枣仁

45、用于闭证神昏,疮疡肿痛,溃后不敛

46、用于寒闭神昏及胸腹冷痛,满闷

  A.巴戟天

  B.肉苁蓉

  C.杜仲

  D.补骨脂

  E.菟丝子

47、补阳兼通便,宜选用

48、补阳兼平喘,宜选用

  A.阿胶

  B.三七

  C.狗脊

  D.骨碎补

  E.菟丝子

49、具有补肾、活血、止血功效的药物是

50、具有补肾、强腰膝、祛风湿功效的药物是

  A.乌梅

  B.五味子

  C.龙骨

  D.诃子

  E.赤石脂

51、泻痢日久,便血脱肛,崩漏带下,宜选用

52、久咳虚喘,久泻久痢,自汗盗汗,心悸失眠,宜.选用

 A.杀虫补血

 B.解毒杀虫止痒,补火助阳通便

 C.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D.解毒明目退翳,收湿生肌敛疮

 E.拔毒化腐

53、硫黄的功效是

54、马钱子的功效是

答案:

二、B1型题

1、A  

2、B

[考点评析]

  1.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与副作用不同,它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

为了确保用药安全,必须认识中药的毒性,了解毒性反应产生的原因,掌握正确的剂型、用量和使用方法等。

3、B  

4、D

[考点评析]

  1.中药的煎煮方法包括煎药器具的选择、加水多少、煎前浸泡、煎煮火候和时间、榨渣取汁、煎煮次数;入药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

如羚羊角和阿胶等胶类物,容易粘附于其他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容易熬焦,宜另行烊化,再与其他药汁兑服;车前子、葶苈子等药材较细,又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煎煮时容易粘锅、糊化、焦化,入药时宜用纱布包裹入煎。

旋覆花、辛夷等药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入药时也应包煎;龟甲、石决明和牡蛎等矿物和贝壳类药物,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入汤剂宜先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他药物同煎;钩藤等药物有效成分加热后容易挥散或被破坏,因此不宜久煎,一般不超过20分钟,入药宜后下;蒲黄质地较轻,煎煮时易漂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或服用,因此入药时宜用纱布包裹入煎;西洋参、人参等贵重药材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造成浪费;琥珀等为植物树脂埋藏地下转化而成的化石样物质,使用应研末冲服,不入煎剂;石决明为矿物类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入汤剂宜先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他药物同煎。

  2.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状况、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分为饭前、饭后和特定时间服药。

5、E  

6、E

[考点评析]

  1.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的功效,用于壮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牙痛,疮疡不敛;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阴虚燥咳,骨蒸潮热,阴虚消渴,肠燥便秘;栀子苦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热病烦闷,湿热黄疽,血热吐衄,疮疡肿毒。

  2.芦根有清热生津,除烦止呕的功效,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逆,肺热咳嗽,肺痈吐脓,还有利尿与透疹的作用,用于治疗小便短赤,热淋涩痛,麻疹透发不畅;天花粉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解毒消痈的功效,用于热病口渴,消渴多饮,肺热燥咳,痈肿疮疡;夏枯草有清肝火,散郁结的功效,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

  3.淡竹叶有清热除烦,通利小便的功效;决明子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

  4.石膏煎服,15~60ms,宜打碎先煎,内服宜生用,外有宜火煅研末。

7、D  8、A  9、D  10、E  11、E  

12、D

[考点评析]

  1.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用于痈肿疔毒,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热毒血痢;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的功效,用于痈肿疮毒,瘰疬痰核,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还可用于热涩淋痛。

  2.大青叶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喉痹口疮,丹毒痈肿;青黛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的功效,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痄腮喉痹,火毒疮疡,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暑热惊痫,惊风抽搐;贯众有清热解毒,杀虫,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温热病发斑,痄腮,绦虫、钩虫、蛔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病,血热吐衄,便血、崩漏等,还可用于治疗烧烫伤及妇人带下、眩晕等;蒲公英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的功效,用于痈肿疔毒,乳痈内痈,热淋涩

痛,湿热黄疸,目赤肿痛;鱼腥草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肺痈吐脓,肺热咳嗽,热毒疮疡,湿热淋证;射干有清热解毒,祛痰利咽的功效,用于咽喉肿痛,痰盛咳喘;白头翁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用于热毒血痢。

  3.穿心莲有清热解毒,燥湿消肿的功效;紫花地丁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土茯苓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功效;山豆根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马齿苋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鸦胆子有清热解毒,治痢截疟,腐蚀赘疣的功效。

  4.鸦胆子内服,不宜人煎剂,以干龙眼肉或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制成丸剂、片剂服用,外用适量。

本品对胃肠道和肝肾均有损害,不宜多用久服;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应忌用或慎用。

穿心莲煎剂易致呕吐,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青黛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

贯众杀虫及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13、A  

14、C

[考点评析]

  1.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肺经,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用于热入营血,口干色绛,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用于血热妄行,斑疹吐衄,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玄参苦、甘、寒、咸,归肺、胃、肾经,有清热凉血,滋阴解毒的功效,用于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津伤便秘,咽喉肿痛,瘰疬痰核,痈肿疮毒;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斑疹吐衄,温邪伤阴,阴虚发热,血滞经闭,痛经癥瘕,跌打损伤,痈疡肿毒,肠痈腹痛。

  2.赤芍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用于热入营血,斑疹吐衄,经闭癥瘕,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目赤翳障。

  3.紫草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的功效。

15、A  

16、D

[考点评析]

  火麻仁有润肠通便的功效;郁李仁有润肠通便,利水消肿的功效。

17、A  

18、B

[考点评析]

  1.独活辛苦,微温,归肝、膀胱经,有祛风湿,止痹痛,解表的功效,用于风寒湿痹痛,外感风寒挟湿表证;蕲蛇甘、咸温;有毒,归肝经,有祛风通络,定惊止痛的功效,用于风湿顽痹,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及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麻风疠毒,手足麻木,皮肤瘙痒,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木瓜酸温,归肝、脾经,有舒筋活络,除湿和胃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脚气肿痛,吐泻转筋。

  2.威灵仙有祛风湿,通经络,消骨鲠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诸骨哽咽;川乌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风寒湿痹,诸寒疼痛,跌打损伤,麻醉止痛。

  3.蕲蛇煎服,5~15g,研末服,每次1~1.5g;川乌入汤剂应先煎0.5~1小时,一般制后用,生品内服宜慎,孕妇忌用,反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不宜久服。

19、A  

20、B

[考点评析]

  1.秦艽苦、辛、微寒,归胃、肝、胆经,有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及手足不遂等,骨蒸潮热,湿热黄疽等。

  2.防已有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痹证,尤宜于湿热偏盛者,水肿,痰饮证;豨莶草有祛风湿,通经活络,清热解毒的功效。

  3.防己祛风止痛宜木防己,利水退肿宜汉防己,本品大苦大寒,易伤胃气,体弱阴虚,胃纳不佳者慎用;豨莶草一般风湿痹证宜制用,湿疮、湿疹宜生用。

21、C  

22、E

[考点评析]

  1.桑寄生苦、甘寒,归肝、肾经,有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等。

  2.五加皮有祛风湿,强筋骨,利尿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肝肾不足,腰膝软弱,小儿行迟,水肿,小便不利等;.狗脊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

23、B  

24、A

[考点评析]

  1.车前子甘、寒,归肾、肝、肺经,有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的功效,用于小便淋涩,暑湿泄泻,目赤涩痛,目暗昏花,翳障,痰热咳嗽;滑石有利水通淋,清解暑热,收湿敛疮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暑湿,湿温,湿疮,湿疹。

  2.海金砂有利尿通淋的功效;石苇有利水通淋,清肺止咳的功效;萆薢有利湿祛浊,祛风除湿的功效。

  3.车前子、滑石、海金砂均宜布包入煎剂。

25、B  

26、C

[考点评析]

  1.附子辛、甘、热,有毒,归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亡阳证,虚寒性的阳痿宫冷,脘腹冷痛,泄泻,水肿,寒痹;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经,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用于脘腹冷痛,寒呕,冷泻,亡阳证,寒饮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之证;肉桂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的功效,用于肾阳衰弱的阳痿宫冷,虚喘心悸,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寒痹腰痛,胸痹,阴疽,闭经,痛经等;吴茱萸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用于寒滞肝脉诸痛证,胃寒呕吐证,虚寒泄泻证。

  2.小茴香有散寒止痛,理气和中的功效,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少腹冷痛,痛经,中焦虚寒气滞证;丁香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的功效,用于胃寒呕吐,呃逆,胃寒脘腹冷痛,肾虚阳痿,宫冷;花椒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用于中寒腹痛,寒湿吐泻,虫积腹痛,湿疹瘙痒,妇人阴痒。

高良姜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的功效。

  3.附子宜先煎,阴虚阳亢及孕妇忌用,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本品有毒,内服须经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肉桂宜后下,畏赤石脂。

吴茱萸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

丁香畏郁金。

27、A  

28、B

[考点评析]

  1.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用于脾胃气滞证,湿痰,寒痰咳嗽;枳实辛、苦、微温,归脾、胃、大肠经,有破气除痞,化痰消积的功效,用于食积证、胃肠热结气滞证,痰滞胸脘痞满,胸痹结胸;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功效,用于气滞胁痛,腹痛,肝郁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等;薤白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有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的功效,用于胸痹证,脘腹痞满胀痛,泻痢里急后重。

  2.青皮有疏肝理气,消积化滞的功效,用于肝气郁滞诸证,食积腹痛;木香有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于脾胃气滞证,泻痢里急后重,本品为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用于腹痛胁痛,黄疸;川楝子有行气止痛,杀虫疗癣的功效,用于肝郁化火所致诸痛证,虫积腹痛。

  3.沉香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的功效;乌药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的功效;佛手有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的功效;柿蒂有降气止呃的功效。

  4.川楝子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

29、E  

30、D

[考点评析]

  1.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的功效,用于肉食积滞证,泻痢腹痛,疝气痛,瘀阻胸腹痛,痛经;莱菔子辛、甘、平,归脾、胃、肺经,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用于食积气滞证,咳喘痰多,胸闷食少等;鸡内金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有消食健胃,涩精止遗的功效,用于饮食积滞,小儿疳积,肾虚遗精,遗尿等。

  2.神曲有消食和胃的功效,用于饮食积滞证;麦芽有消食健胃,回乳消胀的功效,用于米面薯芋食滞证,断乳乳房胀痛。

  3.生麦芽功偏消食健胃,炒用多用于回乳消胀。

莱菔子生用吐风痰,炒用消食下气化痰。

本品辛散耗气,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用,不宜与人参同用。

31、A  32、B  33、A  

34、E

[考点评析]

  1.小蓟苦、甘、凉,归心、肝经,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效,用于血热所致的出血证,热毒痈肿;地榆苦、酸、微寒,归肝、胃、大肠经,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用于各种热性出血证,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及血痢等,烫伤,湿疹及疮疡痈肿等。

  2.大蓟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效,用于血热所致的出血证,热毒痈肿;槐花有凉血止血,清肝火的功效,用于血热出血证,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等;侧柏叶有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的功效,用于各种出血证,如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尿血等,尤以血热者为宜,咳嗽,对肺热咳嗽有痰者尤宜;白茅根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效,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证,热淋,水肿等。

35、C  

36、E

[考点评析]

  1.三七甘、温、微苦,归肝、胃经,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证,尤以有瘀者为宜。

本品既能止血,又能散瘀,药效卓著,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的特点;还可用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

茜草苦、寒,归肝经,有凉血化瘀止血,通经的功效,用于血热夹瘀的出血证,如肚血、衄血、尿血、崩漏、便血等。

本品专入肝经血分,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散瘀,用于血瘀经闭及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

蒲黄有化瘀止血,利尿的功效,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证。

  2.三七多研末服,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茜草止血炒炭用,活血通经生用或酒炒用。

蒲黄入煎剂布包,止血多炒用,散瘀多生用,孕妇忌用。

37、C  

38、C

[考点评析]

  1.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湿痰、寒痰证。

本品辛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还可用于胃气上逆呕吐。

半夏为止呕要药,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均可配伍应用,对痰饮或胃寒呕吐尤宜,可用于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等,瘿瘤痰核,痈疽中毒及毒蛇咬伤等。

  2.天南星有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湿痰、寒痰证,风痰证,如眩晕、中风、癫痫、口眼歪斜、破伤风等,还可用于痈疽肿毒,毒蛇咬伤等;旋覆花有降气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用于咳喘痰多及痰饮蓄结胸膈痞满等,噫气,呕吐。

本品善降胃气,还可用于胸胁疼痛等。

白芥子有温肺化痰,利气散结的功效。

白前有降气化痰的功效。

  3.半夏一般宜制过用。

制半夏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

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

竹沥半夏,药性由温变凉,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

半夏反乌头,其性温燥,一般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

天南星阴虚燥痰及孕妇忌用;旋覆花入煎剂宜布包,阴虚劳嗽,津伤燥咳者忌用,因本品有绒毛,易刺激咽喉作痒而致呛咳呕吐,需布包入煎。

白芥子辛温走散,耗气伤阴,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忌用;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易发泡,有消化道溃疡、出血者及皮肤过敏者忌用;用量不宜过大,过量易导致胃肠炎,产生腹痛腹泻。

39、C  40、D  41、B  

42、D

[考点评析]

  1.桔梗苦、辛、平,归肺经,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的功效,用于肺气不宣的咳嗽痰多,胸闷不畅。

本品辛散苦泄,宣开肺气,无论属寒属热均可配伍使用;还可用于咽喉肿痛,失音,肺痈咳吐脓痰。

川贝母苦、甘、微寒,归肝、心经,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的功效,用于虚劳咳嗽,肺热燥咳。

本品尤宜于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还可用于瘰疬疮肿及乳痈、肺痈。

浙贝母苦、寒,归肺、心经,

有清热化痰,开郁散结的功效,用于风热燥热痰热咳嗽。

本品功似川贝母而偏苦泄,还可用于瘰疬,瘿瘤,痈疡疮毒,肺痈等。

瓜蒌甘、微苦、寒,归脾胃、大肠经,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痰热咳嗽,胸痹、结胸等,肺痈、肠痈、乳痈等,还可用于肠燥便秘。

  2.竹茹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功效,用于痰热所致的咳嗽或心烦不眠等,胃热呕吐;天竹黄有清热化痰,清心定惊的功效;前胡有降气化痰,宣散风热的功效;海藻有消痰软坚,利水消肿的功效。

  3.川贝母、浙贝母反乌头;瓜蒌甘、寒而滑,脾虚便溏及湿痰、寒痰者忌用,反乌头;海藻传统认为反甘草,但临床也每有配伍同用者。

43、B  

44、C

[考点评析]

  酸枣仁甘、酸、平,归心、肝、胆经,有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的功效,用于心悸失眠,体虚多汗;柏子仁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心悸失眠,肠燥便秘;远志有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的功效,用于惊悸,失眠健忘,痰阻心窍,癫痫发狂,咳嗽痰多等;合欢皮有安神解郁,活血消肿的功效。

45、B  

46、A

[考点评析]

  1.麝香辛、温,归心、脾经,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的功效,用于闭证神昏。

麝香走窜之性甚烈,有极强的开窍通闭醒神的作用,为醒神回苏之要药,无论寒闭、热闭均可应用,还可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血瘀经闭,瘕瘕,心腹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难产,死胎,胞衣不下等证。

  2.冰片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用于闭证神昏,与麝香常相须为用,还可用于目赤肿痛,喉痹口疮,疮疡肿痛,溃后不散等;石菖蒲有化湿和胃的功效,用于痰湿蒙蔽清窍之神志昏迷,还可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痞塞宁神。

47、B  48、D  49、D  

50、C

[考点评析]

  1.鹿茸甘、咸、温,归肾、肝经,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的功效,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阳痿早泻,宫寒不孕,尿频不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肢冷神疲等证,为温肾壮阳,补督脉,益精血的要药,还可用于肝肾精血不足的筋骨萎软,小儿发育不良,囟门过期不合,齿迟,行迟等,冲任虚寒,带脉不固的崩漏不止,带下过多,疮疡久溃不愈,脓出清稀,或阴疽内陷不起等;杜仲甘、温,归肝、肾经,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用于肝肾不足的腰膝酸软,下肢萎软及阳痿,尿频等

证,肝肾亏虚,下元虚冷的妊娠下血,胎动不安,或习惯性流产等;续断苦、甘、辛,微温,归肝、肾经,有补肝肾,强筋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的功效,用于肝肾不足,腰痛脚弱,风湿痹痛,及跌打损伤,骨折,肿痛等,肝肾虚弱,冲任失调的胎动欲坠或崩漏经多等;菟丝子甘、温,归肝、肾、脾经,有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的功效,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尿频,带下等证,肝肾不足,目失所养所致目昏目暗,视力减退之证,脾肾虚泻,肝肾不足的胎动不安,还可治疗肾虚消渴等。

  2.淫羊藿有温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用于肾阳虚的阳痿、不孕及尿频等证,肝肾不足的筋骨痹痛、风湿拘挛麻木等证;巴戟天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用于肾阳虚弱的阳痿、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等,肝肾不足的筋骨萎软、腰膝疼痛、或风湿久痹、步履艰难;补骨脂有补肾助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