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6207第一学期金融衍生工具m3金融学期末大作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56679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206207第一学期金融衍生工具m3金融学期末大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7206207第一学期金融衍生工具m3金融学期末大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7206207第一学期金融衍生工具m3金融学期末大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7206207第一学期金融衍生工具m3金融学期末大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7206207第一学期金融衍生工具m3金融学期末大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7206207第一学期金融衍生工具m3金融学期末大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7206207第一学期金融衍生工具m3金融学期末大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7206207第一学期金融衍生工具m3金融学期末大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7206207第一学期金融衍生工具m3金融学期末大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7206207第一学期金融衍生工具m3金融学期末大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7206207第一学期金融衍生工具m3金融学期末大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7206207第一学期金融衍生工具m3金融学期末大作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206207第一学期金融衍生工具m3金融学期末大作业.docx

《7206207第一学期金融衍生工具m3金融学期末大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206207第一学期金融衍生工具m3金融学期末大作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7206207第一学期金融衍生工具m3金融学期末大作业.docx

7206207第一学期金融衍生工具m3金融学期末大作业

 

期末考核

 

课程名称:

金融衍生工具专业班级:

M13金融学

学生学号:

1321102018学生姓名:

张倩倩

所属院部:

龙蟠学院任课教师:

刘劲松

 

2016—2017学年第1学期

 

《金融衍生工具》期末考核

 

一、考核内容:

1、请针对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沪深300股指期货”设计“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方案”。

2、2015年6月-8月份中国股市经历了“异常波动”,股指期货被指责为“暴跌元凶”。

请谈谈你的看法,

3、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金融衍生品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考核要求

1、每位同学独立完成课程论文;

2、论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不包括空格、图表和标点符号);

3、论文格式请参照毕业论文格式;

4、请于2016年12月20日中午12:

30之前由学委统一提交打印稿与电子稿。

摘要………………………………………………………………….Ⅱ

1针对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沪深300股指期货”设计“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方案”………………………………………1

1.1背景资料………………………………………………..1

1.1原理及流程分析………………………………………………8

2.3结论………………………………………………………..4

2对于股指期货被指责的看法……………………………………4

2.1分析………………………………………………………..4

2.2结论………………………………………………..6

3金融衍生品在风险管理的地位和作用………………………………7

3.1地位………………………………………………..7

3.2作用…………………………………………..7

参考文献……………………………………………………………...11

 

金融衍生工具学期论文

1.1背景资料

套期保值是指利用股指期货与股票指数之间价格变动的趋于一致性,在两个市场上同时一边买入另一边卖出同等价值的股票及期货,从而规避价格出现不利波动的风险。

以沪深300股指期货为例,由于沪深300指数与其期货两者都受同样的经济因素制约,并且在到期日的期货结算价就是直接由当日沪深300指数值平均得来,所以通常情况下两者的涨跌有较强的一致性,而且越接近交割月这种一致性越强。

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在某一时刻买入沪深300成分股的一系列股票,同时在期货市场卖出相应数量的期货合约,由于两者价格波动趋向一致,那么我们股票组合上的亏损或盈利就将被期货上的盈利或亏损抵消,从而规避价格不利变动的风险。

运用股指期货从事股票套期保值,主要分为下列两类:

1.多头套期保值:

股票购买人如果准备在将来指定时间购买股票,就可以利用股票指数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建立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多头,以期在股票价格上升(市场朝自己不利的方向变动)后,用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的收益来弥补在现货市场上高价购进的损失。

2.空头套期保值:

如果股票持有者预测未来利率水平上升,致使股价下跌,就可以通过现在出售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的办法来对其所持有的股票进行多头保值,用期货市场中空头的利润来弥补现货股票头寸的损失。

1.2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原理及流程分析

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实际操作中的潜在风险点较多,国内关于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策略的研究大多将重点放在最优套期保值率的研究上,对于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诸如套期保值方向的选择、合约的动态调整以及展期操作等问题没有深入分析。

本文主要对其前期准备和组合管理阶段进行了分析,具体见下文。

(一)前期准备阶段

1、市场走势分析

这一阶段是基础步骤,投资者需要对是否需要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规避股票现货风险做出基本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套期保值的方向。

常用的方法是基本面分析法,分析内容包括宏观经济状况、行业因素、通货膨胀、利率等多方面。

2、测度系统性风险以确定是否参与套保

投资者在这一阶段可通过现货、期货的变化对系统性风险程度进行测量,通过测度可以判断目前所拥有的股票组合是否需要进行套期保值。

若测度结果显示沪深300中的股票或股票组合系统性风险较小,则此时进行套期保值的效果较差,投资者可选择直接卖出或其他规避风险的方法。

3、确定套期保值的方向

如果投资者正持有股票现货组合且认为股票市场未来将会走低,可采用空头套期保值策略规避系统性风险,持有股票现货头寸的同时卖空股指期货。

反之,如果担心未来时期股票价格上涨,则采取多头套期保值策略,事先在股指期货市场买入该股票的期货合约,然后在现货市场中逐步买入现货对期货头寸进行平仓。

(二)组合管理阶段

1、动态调整

在套期保值的实际操作中,最优套期保值比率是处在不断变化状态的,这主要是由于股票组合的风险系数不断变化,因此需要对组合中的期货头寸进行动态调整。

在进行套期保值实际操作时,应该注重调整,在调整频率和交易成本上综合权衡。

2、保证金管理

我国期货市场采用保证金交易,期货头寸的保证金规划和管理也是影响套期保值效果的重要方面。

除了在股指期货开仓时需缴纳的金额以外,还需要一定的额度来补充可能出现的亏损。

另外,股指期货合约头寸的动态调整可能涉及新开仓合约,这一部分也需提前准备好储备资金。

3、风险控制

套期保值的各阶段都会面临各种风险,投资者应该对包括保证金变动风险、基差风险、偏离合理价格的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进行监控。

4、结束套保

通过判断未来市场走势,投资者结束套期保值的方式至少有以下三种:

当投资者认为市场行情将会逆转,可提前平仓以终止套期保值;当合约接近到期日或者套保合约价格向不利方向发生较大变化时,投资者可以选择展期;整个套期保值在投资者进行交割结算之后全部完成。

1.3结论

在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实际操作中,套期保值前、中、后每一个环节的差错都有可能导致套期保值得不到理想的结果,使得套期保值操作这一原本用来规避风险的操作面临更大风险。

应该将套期保值策略视作整体,重视其中每一个环节的操作,对于每一个环节存在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把握得当,就能够有效地保证套期保值操作规避股票市场的风险,提高套期保值的成功率。

在临近到期日时在交割或展期策略中选择合适的操作也有助于降低投资者参与套期保值的成本。

此外,在合约动态调整过程中,应重视长期的套期保值效果。

短期内可能出现的期货市场盈利不能覆盖现货市场亏损现象,但长期来看,基差风险将得到有效控制。

本文认为持续观察每日估计区间套期保值比率的变化,及时调整套期保值合约的数目,有利于投资者降低风险,减少现货市场的损失。

2.1分析虽然各国市场都曾程度不同地出现过对股指期货的质疑,但经过多年的检验,其作为避风港和稳定器的积极作用现已成为全球共识,特别是在市场大幅震荡时期。

比如,有人质疑空头通过抛售股票的方式在现货上砸盘,从而实现股指期货空单的盈利。

出现这种观点,是由于部分投资者对股指期货市场的基础知识、交易机制、运行原理等尚且陌生,在市场下跌剧烈时易出现误解。

事实上,利用期指做空或操纵股票市场等,在实践中证明多数属于主观臆测,缺乏事实依据。

首先,股指期货是成熟资本市场的基础“组件”,是被投资者最普遍采用的风险管理工具。

不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基本都推出了与股票市场相匹配的股指期货产品。

且从这些产品的实践看,股指期货绝非做空股市的工具。

在1987年美国股灾爆发后,也曾引起市场关于股指期货市场的广泛质疑和批评,但最终理论研究和各方认识均明确了股指期货非引起股灾的原因,并承认了股指期货在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重要的经济功能和在股灾中的积极作用。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在主要金融市场的动荡中,股指期货的避险功能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

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芝加哥期货市场迷你标普500指数期货主力合约交易量从前一交易日的256万张激增至399万张,18日交易量更达到601万张,承受了大约3,600亿美元的抛盘,这对于分流股市抛压、缓解美国股市崩盘式下跌作用十分明显,客观上起到了稳定市场的重要作用。

从中国的实践看,中国首个股指期货——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以来,期指市场累计开户30万户,约占全国期货市场总开户数的25%。

2015年7月,股指期货成交量占全期货市场15.1%,成交金额占83.5%。

2014年股指期货成交量在全球排名第四,次于迷你标普500股指期货、EuroStoxx50股指期货和RTS股指期货;成交金额排名第二,仅次于迷你标普500股指期货。

五年多来,中国股指期货经历了市场的完整牛熊周期,与股票现货价格相关性高达99.94%,期、现货价格相差1%以内的交易日占93.13%。

股指期货市场风险控制有效,合约交割顺利,交易秩序规范。

市场并未因为股指期货就一路上涨,也并未因为股指期货就跌无止尽。

推出股指期货,对于改善中国股票市场运行机制、完善产品工具体系和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下一步发展积累了实践经验。

其次,中国股指期货市场仍发展滞后,规模还很小,通过股指期货要出现打压股市的目的,在实践操作中可以说实属天方夜谭。

按照2015年8月24日的收盘持仓估算,目前股指期货市场规模仅1020.68亿元,如此小的市场,跟同期总市值达50.48万亿元的股市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

操纵规模较小的股指期货而希望在规模较大的股市上获利,根本无法实现,长期在股市和股指期货市场中操作的人都非常清楚这一点,而且从实践操作看,也可以推断出多属无利可图的买卖。

股指期货市场的多空头寸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有空必有多,多空必相等。

或者说,股指期货是一个零和博弈的市场,采取的是双向交易机制。

对市场中某一类投资者而言,多空持仓可能会出现不平衡,即持仓净多或净空的情况;但从全市场角度看,每一张空单都和一张多单相配对,如没有对手方,单边的做多、做空都无法开仓。

因此,股指期货市场并不会出现打压股市的净空头,也就是利用股指期货做空不能单独成立,那么所谓的做空打压市场也可以说是无稽之谈。

数据显示,2015年6月15日至7月31日,沪深300、上证50和中证500指数分别下跌26.90%、24.56%和31.82%;相应股指期货主力合约跌幅分别为28.97%、26.09%和34.11%,与现货跌幅相近。

尽管期现拟合度较前期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85%以上的较高水平,期、现货并未出现大幅背离,体现了衍生品市场的一般特性,也无从说谁在打压谁。

第三,从当前中国股指期货市场中各类型参与者来说,跨市场操纵的交易行为是相当不切实际的,风险极大。

股指期货市场的参与者可分为套保、套利、投机三类。

对于套保者而言,空头套保头寸须与现货股票仓位相匹配。

股市下跌时,机构在期指上盈利,但现货上却亏损,且亏损甚至超过期指上的盈利。

所以套保机构在股市上砸盘、期指上做空,根本得不偿失。

实际上,许多机构在股指期货上做空的同时,在股市中进行买入操作,而不是抛出股票。

对于套利者而言,他们往往同步持有期、现货头寸,其交易目的是获取价差收益,市场的涨跌并非其关注的重点,没有必要通过消息配合来做空期指。

而且,股指期货市场的套利机制能够保证期现价格的收敛,如果有资金试图操纵市场,一旦出现股指期、现货指数的偏离,套利资金就会做出反应,将期现价差迅速抹平,操纵者无异于在给套利者送钱。

对于投机者而言,他们基本都是中小散户,其持仓仅占较低比例,根本不可能撬动整个股市。

从持仓结构看,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空头持仓主要是机构投资者的套期保值持仓,此类套保空头持仓的目的不是打压市场,反而有助于缓解股市抛压、提高股市稳定性。

机构投资者的空头套保持仓没有打压市场,反而有助于缓解股市抛压、提高股市稳定性,这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

第一,机构参与股指期货主要是进行套期保值,空头持仓对应着其持有的股票现货。

机构投资者通过持有期货空仓管理了现货价格风险,提升了其持有股票现货的信心,在市场下跌不需要抛售股票。

第二,机构投资者空头持仓规模远小于其股票市值,整体上仍是净多头。

以6月15日股市大跌时为例,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证券公司合计期指空仓金额1,203.78亿元,而合计持有A股现货市值达2,598.69亿元,多空比例是2.16比1。

第三,机构套保持有空仓是为了管理现货风险,投机多头承接了套保空头,进而承接了转移而来的现货风险。

股指期货市场始终自身多空平衡,没有给股市施加压力,反而承接了股市抛压。

据统计,2015年6月15日至7月31日,股指期货日均吸收的净卖压约为25.8万手,合约面值近3,600亿元,这相当于减轻了现货市场3,600亿元的抛压。

另外,中国股指期货的合约设计、交易机制、交割结算等制度及措施,基于审慎的考虑,较之许多海外市场,更能防范、隔离和化解市场操纵风险。

一是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结构分散、市值较大,指数抗操纵性强。

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指数总市值分别占A股市场总市值的46.55%、24.75%、11.76%;三个指数成分股集中度不高,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指数前10大成分股权重一般分别维持在35%、65%、7%左右,与境外KOSPI200指数等指数的股份权重高度集中形成了鲜明对比。

二是股指期货合约面值较大,不易操纵。

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合约面值分别约为90万元、60万元和130万元,在全球范围内同类股指期货合约比较,都属于规模较大的股指期货产品。

三是交割价计算机制强制期现价格收敛,股指期货并未走出“独立行情”。

股指期货合约按照最后交易日标的指数的最后两个小时的算术平均价作为交割结算价,这样的设计使得期指合约的最终走势取决于股票现货市场的走向,二者价格最终将收敛,有效增加了操纵的难度。

此外,在股指期货上成功引入现金交割、分层结算、适当性制度、跨市场监管等制度及措施,有效防范、隔离和化解风险,没有出现强平、强减等情形,交割期间期现货市场价、量均保持平稳,没有出现“上窜下跳”的“到期日效应”。

2.2结论综上所述,在市场震荡时期,一些针对股指期货的不少指责,实际上很难成立。

股指期货在海外市场已成功运行多年,中国股指期货推出至今,持续健康成长,功能逐步发挥,它实际上并不是做空中国股市的工具,而是逐渐成长中的股市稳定器之一。

这一次中国股市的大震荡,恰恰反映了整个市场在风险管理能力上是短板,而股指期货正好发挥了这样的风险管理作用,因此,理性的反思之后,我们得到的结论,应当是继续支持股指期货的健康发展,支持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在资本市场演进过程中自我调节,自我改进,为中国实体经济打造出风险管理的成熟体系,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情绪化的、缺乏理论和实践支持的指责。

3.1金融衍生品的地位

金融衍生品市场涵盖了期货市场、债券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等。

金融衍生品市场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能够为金融体系和社会经济系统提供效率和效益,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备受责难,但如果从长期来看,就可发现金融衍生产品并不是实体经济的“洪水猛兽”或“大规模杀伤武器”。

从期货市场萌芽、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看,期货市场与实体经济始终紧密相连,植根于实体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

在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持续回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经济总体有效需求不足,价格下行的背景下,要顺利完成经济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就必须加快完善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搭建一个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金融风险管理平台,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3.2金融衍生品的作用

首先,金融衍生品市场是商品价值实现的场所。

在工业时代,商品价值的实现是通过现货市场来完成的;而在资本时代,绝大多数基础性商品的价值实现是通过金融衍生品市场来完成的。

也就是说,有些实物商品在其生产之初,甚至还没有生产出来就已经完成了其价值实现。

这是虚拟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不仅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而且为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在商品期货市场的功能中,如发现价格、套期保值都是商品价值实现的手段。

商品生产者通过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并按其价格进行保值或将其销售出去,得以完成价值实现。

在期货市场上,成交量很大,而实物交割量很小,这说明金融衍生品市场是商品价值实现的场所,而不是商品使用价值实现的场所。

其次,金融衍生品市场是化解生产过剩的手段。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避免了实物商品大规模的生产过剩。

当金融危机到来时,虽然有市值的大起大落,但只是在虚拟的转移,防止了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这是资本时代比工业时代进步的标志。

随着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立及逐步完善,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实物商品生产过剩的危机将被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作用和功能化解。

金融衍生品市场将成为经济风险释放的场所。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时代后期和资本时◇◇始时期,受到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风险的威胁。

对工业时代特有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防范,首先是要不断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衍生品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提高效率;其次是要辅之ZF的宏观调控手段,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再次,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可以使我国经济迅速与国际市场接轨,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

金融衍生品市场是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没有完善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世界经济一体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各种必要的手段和物质保证,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经济活动的限制,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条件。

最后,金融衍生品市场是全球资源重新配置的场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人类社会步入资本时代,全球自然资源将通过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全球范围配置,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运作。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资本时代,而发展中国家还处在工业时代,明显处于弱势。

发达国家不仅通过金融衍生品市场掠夺资源,而且还转嫁金融风险,因此,对我们来说,在金融衍生品市场对自然资源的争夺和防范转嫁的金融风险无疑是一场战争,并且是一场持久战。

现在我国仍处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太多的主动权,我们应对市场的每个发展阶段进行分析,用科学的发展观,为每个战略阶段制定具体的政策和策略,指导我们的工作,减少盲目性。

因此,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符合现阶段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持续回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经济总体有效需求不足,价格下行的现实,要顺利完成经济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就必须加快完善金融风险管理工具,发挥金融衍生品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王晓琴,米红.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实证研究[J].学术论坛,2007,07:

99-102.

[2]李路苗,梁朝晖.沪深300股指期货最优套期保值实证研究[J].华北金融,2010,01:

8-10+32.

[3]林玮,薛发彪.沪深300股指期货对ETF进行套期保值的有效性研究[J].金融经济,2013,04:

115-117.

[4]李桂荣,孔令伟.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02:

75-79.

[5]马锋,张凌云,黄显涛,邹康林.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比率及有效性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22-26+123.

[6]甄晗蕾.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实证研究[J].中国物价,2012,08:

42-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