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深化复习 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56750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6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深化复习 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二轮深化复习 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二轮深化复习 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二轮深化复习 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二轮深化复习 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二轮深化复习 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二轮深化复习 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二轮深化复习 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二轮深化复习 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二轮深化复习 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二轮深化复习 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二轮深化复习 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二轮深化复习 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二轮深化复习 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二轮深化复习 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二轮深化复习 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二轮深化复习 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二轮深化复习 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二轮深化复习 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二轮深化复习 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深化复习 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二轮深化复习 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深化复习 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深化复习 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二轮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专题12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

甫十岁而孤,故吏归千缣赗之,已能让不受。

及长,好学,嗜《汉书》,崖略暗诵。

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爵。

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

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

高丽叛,诏李责力为氵贝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

师入虏境,未阵,贼遽至,举军危骇。

处俊方据胡床,体胖,安餐不顾,密畀料精锐击之,虏却,众壮其谋。

入拜东台侍郎。

时浮屠卢伽逸多治丹,曰“可以续年”。

高宗欲遂饵之,处俊谏曰:

“修短固有命,异方之剂,安得轻服哉?

昔先帝诏浮屠那罗迩娑寐案其方书为秘剂,取灵花怪石,历岁乃能就。

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故法不得行。

前鉴不远,惟陛下深察。

”帝纳其言。

上元初,帝观酺翔鸾阁,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王显主西,因以角胜。

处俊曰:

“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

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乃公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

”帝遽止,叹曰:

“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

”帝多疾,欲逊位武后,处俊谏曰:

“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事遂沮。

开耀元年卒,年七十五。

帝哀叹其忠,举哀光顺门,祭以少牢,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百官赴哭,官庀葬事。

子北叟固辞,未听。

裴炎为白帝曰:

“处俊阽死,诿臣曰:

‘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

’”帝闻恻然,答其意,止赙物而已。

处俊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凡所规献,得大臣体。

(节选自《新唐书·郝处俊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B.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C.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D.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答案】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

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文中用以指年龄。

  

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

【答案】B 【解析】吏部掌管全国文官,兵部掌管全国武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郝处俊不贪财物,很有家庭教养。

他父亲去世时,父亲过去的属下送来了很多财物,他都推辞不接受;他对兄弟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

B.郝处俊富有胆识,深得大家认可。

高丽反叛时,他沉着应敌,将士多服其胆略;他反对皇帝让雍王和周王分率两队争胜取乐的诏令,谏言受到皇帝好评。

C.郝处俊敢于进谏,甚得大臣之体。

他认为寿命长短自有天数,不认可僧人所炼长生药;反对高宗退位给天后;与皇上议论定引经据典,多有匡正。

D.郝处俊生性俭素,尽享身后哀荣。

他去世后,不仅高宗为他在光顺门举哀,并赐给众多绢布、米粟;而且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了他的入葬事宜。

【答案】D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诿臣曰:

“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先帝服用后,不久就病重了,医生不知该怎么办,大臣们请求公开杀了僧人(示众),有人认为这样做会被(让)夷狄取笑。

(2)委托臣说:

“活着时没能做有益于国家的事,死了不要麻烦浪费,凡是皇上下诏赏赐的,希望一概(全都)推掉。

【参考译文】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

刚十岁时就失去了父亲,父亲的原属吏送来上千匹细绢作为治丧的财物,处俊辞让不接受。

他长大后,爱好学习,特别喜欢《汉书》,大致都能背下来。

贞观年间,他考中进士,任著作佐郎,承袭父亲的封爵。

兄弟间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

朝廷召他任太子司议郎,逐步升官至吏部侍郎。

高丽反叛时,皇帝诏令李责力任氵贝江道大总管,郝处俊任副总管。

军队到了贼人境内,还未列阵,贼人突然袭来,全军都张皇失措。

那时,郝处俊正靠在胡床上,他是个胖子,安然地坐着吃东西,同时秘密派精锐部队迎击,贼人退去,大家都认为他有胆略。

郝处俊入朝被任命为东台侍郎。

那时僧人卢伽逸多会炼丹,说(吃了后)“可以延年益寿”。

高宗打算服用,郝处俊谏阻道:

“人寿长短,是天所定,异域的药剂,怎能贸然服用?

以前先帝诏令僧人那罗迩娑寐根据其配方炼制秘剂,取用灵花怪石,炼了一年才炼好。

先帝服用后,不久就病重了,医生不知该怎么办,大臣们请求公开杀了僧人(示众),有人认为这样做会被(让)夷狄取笑,所以这事没有执行。

前车之鉴不远,请陛下深思。

”高宗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上元初年,高宗皇帝在翔鸾阁大宴群臣,那时赤县与太常的音乐演出班子分东西朋,皇帝诏令雍王李贤掌握东朋,令周王李显掌握西朋,要他们比赛角胜。

郝处俊劝说:

“礼之所以教育孩子不说谎,是担心孩子们会生出欺诈之心。

现在两位王还很年轻,意志品德尚未定型,就让他们聚朋结党,相互夸示,这不是教导仁义、表现雍容和祥的办法。

”皇帝于是即刻制止,并感叹说:

“处俊有远见卓识,不是一般臣子能比得上的。

”皇帝体弱多病,想退位给武后执政,郝处俊劝谏说:

“过去魏文帝曾制定法令,皇帝驾崩,不允许皇后临朝监管国政。

如今陛下为什么身体还健康就要传位给天后呢?

天下,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天下,陛下应该谨守李家宗庙,传给子孙,不应该将国家送给他人,使自己宗室沦丧。

”传位之事就此作罢。

(郝处俊)开耀元年死去,享年七十五岁。

皇帝哀叹他的忠心赤诚,为他在光顺门举哀,用少牢祭奠,送治丧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令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其入葬事宜。

其子郝北叟再三辞谢,皇帝没有听从。

裴炎为此禀告皇帝:

“处俊病危时,委托臣说:

‘活着时没能做有益于国家的事,死了不要麻烦浪费,凡是皇上下诏赏赐的,希望一概(全都)推掉。

’”皇帝听了后凄然动容,为酬答他的愿望,只送了治丧之物。

郝处俊天性诚朴不多话,其貌不扬,然而有事时敢于直言,自从主持政事以来,在皇帝面前谆谆议论,定要引经据典,凡有所规劝献策,都不越大臣之礼。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田弘正,本名兴。

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

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

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

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

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

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马矣,乃召弘正署其旧职。

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

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宾僚参佐,请之于朝。

颇好儒书,尤能史书,《左传》《国史》,知其大略。

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

元和十年,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

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

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

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

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

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

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

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

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

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

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

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

(选自《旧唐书·田弘正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B.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C.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D.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答案】D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署”“权”均表示暂代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管辖地巡查督导,“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辞职或退休。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答案】C 

【解析】“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弘正忠于职守,深受拥戴。

见季安追求奢侈,不理军务,多施杀罚,他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卒十分信赖他。

B.田弘正遵从规制,坚守臣节。

在魏州,他拆毁超逾规制的馆宇服玩,不用过于豪华的正厅,请朝廷任命宾僚参佐。

C.田弘正忠于朝廷,不改节操。

归顺朝廷后,面临危险的幽、恒、郓、蔡等州长官派人劝诱阻挠,他仍心向朝廷。

D.田弘正御下不严,被害致死。

由于朝廷赏钱未按时送到,其随从魏州士兵夜里叛乱,他及家属等一起遇害。

【答案】D 

【解析】D项,叛乱原因不对,叛乱的也不是“魏州士兵”,而是镇州三军。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田季安因看到人心归附于他,就派他出任临清镇将,想寻找过失谋害他。

(2)李师道因田弘正效忠朝廷,又在背后构成威胁,因此不敢公然帮助吴元济,就断绝了与吴元济的相互策应,官军得以顺利进攻。

【参考译文】

田弘正,本名田兴。

年少时学习儒家经典,精通兵法,擅长骑马射箭,勇敢而守礼度。

在田季安任节度使时,他任衙内兵马使。

田季安一心追求奢侈,不顾及军务,多次施行杀戮刑罚;田弘正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吏很信赖他。

田季安因看到人心归附于他,就派他出任临清镇将,想寻找过失谋害他。

田弘正借口患风痹病请求告假,全身上下都被烧灼,田季安认为他再无所作为了。

等到田季安病重,他的儿子田怀谏年幼无知,于是召回田弘正官复旧职。

田弘正喜欢了解前代忠臣孝子建功立业的事迹,办理公务的空闲时间,就同宾客僚佐谈论古往今来正反面的言行。

魏州自田承嗣以来,馆阁殿宇器物珍玩超逾规制的,田弘正命人全部拆除毁掉,因正厅过于豪华而不使用,在采访使厅中办事。

宾客僚佐下吏,都请朝廷任命。

(他)非常爱读儒家书籍,尤其通晓史书,《左传》《国史》都知道大概。

自从田弘正归顺朝廷,幽、恒、郓、蔡等州有唇亡齿寒的恐惧,多次派遣说客前去离间,多方劝诱阻挠,而田弘正始终不改变节操。

元和十年,朝廷派兵讨伐吴元济,田弘正派儿子田布率领三千人马进攻,多次立功。

李师道因田弘正效忠朝廷,又在背后构成威胁,因此不敢公然帮助吴元济,就断绝了与吴元济的相互策应,官军得以顺利进攻。

元和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去世,穆宗任命田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

田弘正因新近与镇人交战,有杀父杀兄之仇,就用二千名魏兵作为随从卫兵。

十一月二十六日,田弘正到达镇州,当时朝廷赏赐镇州三军一百万贯赏钱,(赏钱)没有按时送到,士兵以此为借口喧哗闹事。

田弘正亲自抚慰解释,人心才稍微安定。

并给皇帝上奏章请求留下魏州士兵作为维护军纪的人,以便稳定众心,向有关官员请求供给他们粮饷。

当时的度支使崔倰不识大体,坚决阻止他的请求,田弘正先后四次上表章都没有得到答复。

第二年七月,将随从士卒遣回魏州,当月二十八日夜晚士兵叛乱,田弘正及家属等一起遇害。

穆宗听说后震惊悲痛,追赠他为太尉,助葬用品加倍拨给。

田弘正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关心晚辈,骨肉恩情非常深厚。

兄弟子侄在两都的有几十人,他们竞相夸耀豪华,每天耗费约二十万钱,运载魏州、镇州的财货,装载的车辆在道路上络绎不绝。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徙开封之雍丘。

天圣初,举进士,开封试、礼部皆第一。

时亲策贤良、茂才等科,而命与武举人杂视。

庠言:

“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具饮膳,斥武举人令别试。

”诏从之。

密州豪王澥私酿酒,邻人往捕之,澥绐奴曰:

“盗也。

”尽使杀其父子四人。

州论奴以法,澥独不死。

宰相陈尧佐右澥,庠力争,卒抵澥死。

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宝元中,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庠为相儒雅,练习故事,自执政,遇事辄分别是非。

未几,以资政殿学士徙郓州,进给事中。

参知政事范仲淹去位,帝问宰相章得象,谁可代仲淹者,得象荐宋祁。

帝雅意在庠,复召为参知政事。

皇祐中,迁工部尚书。

三年,祁子与越国夫人曹氏客张彦方游。

而彦方伪造敕牒,为人补官,论死。

谏官包拯奏庠不戢子弟,庠亦请去。

乃以刑部尚书知河南府,后徙许州,又徙河阳,再迁兵部尚书。

数言:

“国家当慎固根本,畿辅宿兵常盈四十万,羡则出补更戍,祖宗初谋也,不苟轻改。

”以司空致仕。

卒,谥元献。

庠自应举时,与祁俱以文学名擅天下,俭约不好声色,读书至老不倦。

善正讹谬,尝校定《国语》,撰《补音》三卷。

天资忠厚,尝曰:

“逆诈恃明,残人矜才,吾终身不为也。

”沈邈尝为京东转运使,数以事侵庠。

及庠在洛,邈子监曲院,因出借县人负物,杖之,道死,实以他疾。

而邈子为府属所恶,欲痛治之以法,庠独不肯,曰:

“是安足罪也!

”人以此益称其长者。

弟祁。

(节选自《宋史·宋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B.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C.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D.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答案】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人”原指被荐举的人,唐宋时指地方推举赴京应科考者,明清时指在每年一次的乡试中合格者。

B.“刑部”又称“秋官”“宪部”,与吏、户、礼、兵、工并称古代六部,负责审定律令及审核刑狱。

C.“河阳”中“河”专指“黄河”,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之阳”,故“河阳”指黄河北岸的某地区。

D.《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分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件。

【答案】A 

【解析】乡试是每三年一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庠喜好读书,文学名闻天下。

他在府、部举行的科考中表现优异,后考中进士;他读书读到老也不倦怠,并擅长考证书中的讹谬,曾撰写过《补音》。

B.宋庠为官正直,遇事辄分是非。

豪强王澥私自酿酒并骗奴仆杀人,面对宰相的袒护,宋庠据理力争,终判王澥死罪;侄儿结交奸人被奏劾时,他担责离职。

C.宋庠德才兼备,深得皇上重用。

他为人生活俭约,为相气度儒雅,不好声色;他曾两次任参知政事,第二次原本宰相推荐他弟弟宋祁,但皇上一向认可宋庠。

D.宋庠天资忠厚,人称其为长者。

他终身不残害别人,不恃才傲物;他不记恨侵害自己的沈邈,并在被沈邈之子杖打的欠物县人死于道路一事上据实从宽处理。

【答案】B 

【解析】“侄儿结交奸人被奏劾”错,根据原文“谏官包拯奏庠不戢子弟”,是宋庠被包拯奏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具饮膳,斥武举人令别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畿辅宿兵常盈四十万,羡则出补更戍,祖宗初谋也,不苟轻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不是用来对待天下士人的方法,应该按本朝的先例,命令有关部门(官员)准备饮食,斥退武举人,令他们另外考试。

(2)京师地区的守卫士兵平常要满四十万,剩余的兵力就外调补充轮流戍边,这是祖宗当初的谋略,不能轻易改变。

【参考译文】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来迁居到开封雍丘。

天圣初年,他考中进士,开封府试、礼部考试都是第一名。

当时仁宗亲自策问贤良、茂才等科,命令他们与武举人混杂在一起考察。

宋庠说:

“这不是用来对待天下士人的方法,应该按本朝的先例,命令有关部门(官员)准备饮食,斥退武举人,令他们另外考试。

”仁宗下诏按他的建议办。

密州豪强王澥私自酿酒,邻居前往捕捉他,王澥欺骗奴仆说:

“他们是强盗。

”叫奴仆杀死邻居父子四人。

密州官府按法律将奴仆判罪,唯独王澥没判死罪。

宰相陈尧佐庇护王澥,宋庠据理力争,终于使王澥被判死罪。

仁宗对宋庠很看重,即将重用他。

宋庠起初叫宋郊,李淑担心他超越自己,以命运不好中伤他,上奏说:

“宋,是朝廷接受天命的称号;郊,就是交。

把姓名合在一起来说不吉祥。

”仁宗没有当作一回事,有一天,仁宗把这事告诉了他,于是就改名为宋庠。

宝元年间,宋庠以右谏议大夫职衔任参知政事。

宋庠任宰相文雅雍容,熟练通晓旧时的事,自从他执政,碰上事情总要分辨是非对错。

没多久,宋庠以资政殿学士职衔调职郓州,升为给事中。

参知政事范仲淹离开职位,仁宗问宰相章得象,谁是可以替代范仲淹的人,章得象推荐宋祁。

仁宗向来意在宋庠,又召他任参知政事。

皇祐年间,宋庠升任工部尚书。

皇祐三年,宋祁的儿子与越国夫人曹氏的门客张彦方交游。

而张彦方伪造皇帝敕牒,替人补选官职,被判死罪。

谏官包拯奏说宋庠没能严格要求子弟,宋庠也请求离职。

于是命宋庠以刑部尚书衔任河南知府,后调到许州任职,又调到河阳,两次升职后担任兵部尚书。

他多次说:

“国家应当谨慎固守根本,京师地区的守卫士兵平常要满四十万,剩余的兵力就外调补充轮流戍边,这是祖宗当初的谋略,不能轻易改变。

”(宋庠)以司空职衔退休。

去世后,谥号元献。

宋庠从应考举人时,与宋祁都以文章学问名扬天下,他生活节俭,不好声色,读书读到老也不厌倦。

他擅长考证书中的讹谬,曾校订《国语》,撰写《补音》三卷。

他天性忠厚,曾说:

“叛逆狡诈、依恃神灵,残害他人、恃才傲物,我终生不会做。

”沈邈曾任东京转运使,多次以事侵害宋庠。

等到宋庠在洛阳时,沈邈的儿子监管曲院,因把东西借给县人而县人欠下东西,他用杖打人,人死在路上,实际上是由其他的病所致。

而沈邈的儿子被府吏憎恨,府吏想要按法律从严处理他,只有宋庠不同意,他说:

“这怎么够得上治罪呢!

”人们根据这件事愈加称他是年高有德的人。

他的弟弟叫宋祁。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权德舆,字载之。

父皋,见《卓行传》。

德舆七岁居父丧,哭踊如成人。

未冠,以文章称诸儒间。

韩洄黜陟河南,辟置幕府。

复从江西观察使李兼府为判官。

杜佑、裴胄交辟之。

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

贞元八年,关东、淮南、浙西州县大水,坏庐舍,漂杀人。

德舆建言:

“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今霪雨二时,农田不开,庸亡日众。

宜择群臣明识通方者持节劳徕问人所疾苦蠲其租入与连帅守长讲求所宜赋取于人不若藏于人之固也帝乃遣奚陟等四人循行慰抚。

裴延龄以巧幸进,判度支。

德舆上疏斥言:

“延龄以常赋正额用度未尽者为羡利,以夸己功;用官钱售常平杂物,还取其直,号‘别贮羡钱’,因以罔上;边军乏,不禀粮,召祸疆埸,其事不细。

陛下疑为流言,胡不以新利召延龄,质核本末,择中朝臣按覆边资。

如言者不谬,则邦国之务,不宜委非其人。

”疏奏,不省。

十九年,大旱,德舆因是上陈阙政曰:

“臣闻销天灾者修政术,感人心者流惠泽,和气洽,则祥应至矣。

畿甸之内,大率赤地而无所望,转徙之人,毙仆道路,虑种麦时,种不得下。

宜诏在所裁留经用,以种贷民。

今租赋及宿逋远贷,一切蠲除。

设不蠲除,亦无可敛之理,不如先事图之,则恩归于上。

十四年夏旱,吏趣常赋,至县令为民殴辱者,不可不察。

”又言:

“漕运本济关中,若转东都以西缘道仓廪,悉入京师,督江、淮所输以备常数,然后约太仓一岁计,斥其余者以粜于民,则时价不踊而蓄藏者出矣。

”又言:

“大历中,一缣值钱四千,今止八百,税入如旧,则出于民者五倍其初。

四方锐于上献,为国掊怨,广军实之求,而兵有虚籍,剥取多方,虽有心计巧历,能商功利,其于割股啖口,困人均也。

”帝颇采用之。

宪宗元和初,历兵部侍郎。

复德舆自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复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后二年,以病乞还,卒于道,年六十。

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文。

德舆生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赋诗,积思经术,无不贯综。

其文雅正赡缛,当时公卿侯王功德卓异者,皆所铭纪,十常七八。

虽动止无外饰,其酝藉风流,自然可慕。

贞元、元和间,为搢绅羽仪云。

(节选自《新唐书·权德舆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宜择群臣明识通方者/持节劳徕/问人所疾苦/蠲其租入/与连帅守长讲求所宜/赋取于人/不若藏于人之固也/帝乃遣奚陟等四人循行慰抚

B.宜择群臣明识通方者持节/劳徕问人所疾/苦蠲其租入/与连帅守长讲求/所宜赋取于人/不若藏于人之固也/帝乃遣奚陟等四人循行慰抚

C.宜择群臣明识通方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