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57743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试题.docx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试题.docx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试题

广东省广州市2015届高三调研测试试题

高三

2012-01-0309:

50

试卷类型:

B

广州市2015届高三年级调研测试

语文

2011.12

本试卷共8页,五大题,共23小题,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瑰丽/傀儡     噱头/谑而不虐     奢靡/所向披靡

B.诡计/桅杆     歼灭/三缄其口     蹊跷/下自成蹊

C.囹圄/龃龉     甄别/渐臻佳境     载体/千载难逢

D.脂肪/造诣     寤寐/毋庸置疑     裨益/无裨于事

2.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全球信用评级“三巨头”——美国惠誉、标普和穆迪,相继宣布调低某些欧洲国家的主权信用等级,揭开了欧洲债务危机的大幕。

希腊首当其冲,深陷危机;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亦如履薄冰,纷纷出台各种措施以控制财政赤字。

此后,“三巨头”更是在欧洲呼风唤雨,使各国经济摧枯拉朽般地陷入了困境。

欧洲部分国家强烈呼吁改革现有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建立欧洲自己的评级机构,改弦更张的势头不可阻止。

   A.如履薄冰    B.呼风唤雨     C.摧枯拉朽     D.改弦更张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当著名的澳大利亚小提琴家拉出令我熟悉而深情、悠徐而又感伤的主题旋律时,我觉得整个悉尼歌剧院化成了一朵云,而我正坐在云端。

B.“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荣誉称号,是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重要的城市品牌,通过创文活动,可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C.摩梭人有自己的母语——摩梭语,其文化为达巴文化,信奉藏传佛教,摩梭人作为中国唯一仅存的母系氏族,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

D.“雅”和“俗”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是文学界自古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理不清这个关系,既影响作家的创作取向,又影响读者的阅读趣味。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我们会过得快乐吗?

                。

一个没有生活目标的人,就像在沙漠中迷路的骆驼,                ,                。

之所以说是生活目标而不是人生目标,                ,而我们很多人短时间内实在弄不明白一辈子到底要干什么。

                ,所以,为一年的生活定下目标就可以叫做生活目标。

①迷茫和绝望会充满了心田

②快乐的第一要素是有生活目标

③不再给快乐留下丝毫的空间

④但是我们想清楚一年之内到底想干什么还是相对容易的事情

⑤是因为人生目标是一辈子的事情

A.⑤③①②④  B.②③①④⑤  C.②①③⑤④  D.⑤①②③④

二、本大题12小题,共5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

(15分)

江陵府曲江楼记

(宋)朱熹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①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

顾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无以宣畅郁湮,导迎清旷。

乃直其南凿门通道,以临白河,而取旁近废门旧额以榜之,且为楼观以表其上。

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一目千里;而西陵诸山,空濛晻霭②,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

敬夫于是顾而叹曰:

“此亦曲江公③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

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④有出尘之想。

至其伤时感事,寤叹隐忧,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

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

呜呼,悲夫!

”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时予方守南康,疾病侵陵,求去不获。

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按楚汉以来成败兴亡之效,而考其所以然者;然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

顾乃千里相望,邈不可得,则又未尝不矫首西悲而喟然发叹也。

抑尝思之:

张公远矣,其一时之事,虽唐之治乱所以分者,顾亦何预于后之人?

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

是则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

是以虽旷百世而相感,使人忧悲愉佚勃然于胸中,恍若亲见其人而真闻其语者,是岂有古今彼此之间,而亦孰使之然哉?

《诗》曰: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

予于此楼,既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独次第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

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

淳熙己亥十有一月己巳日南至。

                                                        (选自《朱熹诗文选译》)

注释:

①荆州:

宋时为江陵府。

②晻(yǎn)霭:

昏暗不明。

③曲江公,即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为李林甫所谮,贬为荆州刺史。

曾作《登郡城南楼诗》。

④翛(xiāo)然:

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乃直其南凿门通道                           

B.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

C.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            

D.乃天理之固然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B.       

A.       

        则又未尝不矫首西悲而喟然发叹也       敬夫于是顾而叹曰

    是则是非邪正之实                     昔公去相而守于此

 

D.       

C.       

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                 而考其所以然者

得以览观焉                           而亦孰使之然哉

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3分)

   A.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

   B.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

   C.顾亦何预于后之人

D.使人忧悲愉佚勃然于胸中

8.下列句子中补出的省略的内容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然后(予)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

   B.庶有以(之)慰夙心者

   C.顾乃千里相望,(其)邈不可得

D.(予)抑尝思之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敬夫担任江陵知府的第二年,因学府的南面有高墙阻挡,便凿墙开出城门,并在新城门上加筑一座楼台,取名“曲江楼”。

   B.张敬夫与朋友登上曲江楼,观赏了眼前壮观的景象,对曾贬官于此的张九龄的遭遇慨叹不已,于是请朱熹为曲江楼题写牌匾。

   C.朱熹读了张敬夫来信,得知登临曲江楼能够看到许多佳景,于是渴望与敬夫同游,在楼上纵览江山,探讨成败兴亡,饮酒咏诗。

   D.朱熹认为,登上此楼的人能够从登临眺望中得到感悟、收获,只可惜自己未能前往观赏,不无遗憾,唯有遵嘱写下这篇文章。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22分)

开宝四年十一月,南唐主遣其弟郑王从善来朝贡。

于是始去唐号,改印文为“江南国主印”,赐诏乞呼名,从之。

   先是国主以银五万两遗宰相赵普,普告于帝,帝曰:

“此不可不受,但以书答谢,少赂其使者可也。

”普叩头辞让,帝曰:

“大国之体,不可自为削弱,当使之勿测。

”及从善入觐,常赐外,密赉白金如遗普之数。

江南君臣闻之,皆震骇,服帝伟度。

   他日,帝因出,忽幸普第。

时吴越王俶方遣使遗普书及海物十瓶列庑下,会车驾卒至,普亟出迎,弗及屏也。

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帝曰:

“海物必佳。

”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

普惶恐,顿首谢曰:

“臣实未尝发书,若知此,当奏闻而却之。

”帝笑曰:

“但受之无害,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

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

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

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

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

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

普力请与之,帝怒曰:

“朕不与迁官,将奈何?

”普曰: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

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

”帝弗听,起,普随之。

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

开宝六年八月,普罢为河阳三城节度使。

普既出镇,上书自诉云:

“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

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命。

知臣者君,愿赐昭鉴!

”帝手封其书,藏之金匮。

                          (选自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第七·宋纪七,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弗及屏也                   屏退

B.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     说

C.岂得以喜怒专之             专断

D.帝怒形于色                 表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普告于帝

B.      

A.       

                    普力请与之

普立于宫门                         非陛下之刑赏也

 

D.      

以天下事为己任                    南唐后主遣其弟郑王从善来朝贺

C.      

刑以惩恶                          少赂其使者可也

 

 

12.下列选项中,前后两句分别能直接表现赵普为相忠实诚信和刚毅直谏的一组是  (3分)

A.       

     先是国主以银五万两遗宰相赵普,普告于帝

     臣实预闻顾命

B.       

     会车驾卒至,普亟出迎

     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C.       

     普叩头辞让

     帝竟从其请

D.       

     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

     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南唐主私下送给赵普五万两银,后南唐使者觐见太祖时,赵普秘密回赠使者同等数目的银两,这令南唐君臣无比震骇,达到了太祖“使之勿测”的目的。

B.太祖突然驾临赵普家,适逢吴越王礼到,赵普当着太祖面将礼物开启,竟是十瓶满满的瓜子金,赵普惶恐至极,太祖却笑着说“受之”。

C.赵普任宰相十年间,多次犯颜进谏,对于哪些人应该任用,哪些人应该升迁,他总是坚持己见,据理力争,而他的意见往往最终被太祖采纳。

D.赵普被罢相后,出任外职,他向太祖上奏折赞美了太祖之弟开封尹,力陈自己并未轻议皇弟,也是对太祖表白自己的忠心。

14.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3分)

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

(2)翻译下面的句子。

(7分)

①臣实未尝发书,若知此,当奏闻而却之。

(3分)

②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

(4分)

 

15.阅读下面两首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塞下曲                    

(唐)常建                  

 玉帛①朝回望帝乡,乌孙②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塞下曲

(明)苏佑   

将军营外月轮高,猎猎西风吹战袍。

 觱篥③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注】①玉帛:

指乌孙使者朝觐汉武帝时携带的礼品。

②乌孙:

汉朝时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

③觱篥(bìlì):

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

(1)同为边塞诗,这两首诗在内容和感情上有何不同?

(4分)

(2)第二首诗的前两句写景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说出一种并作简要分析。

(3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按前3题计分)(6分)

 

(1)浊酒一杯家万里,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2)连峰去天不盈尺       。

飞湍瀑流争喧豗,             。

(李白《蜀道难》)

 (3)复道行空,               ?

              ,不知西东。

(杜牧《阿房宫赋》)

 (4)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          ,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生命与道德

    张岱年

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关于“义利之辨”与“理欲之辨”的争论。

这些争论的中心问题是生命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所谓利,指有益于生活;所谓欲,指生活中的要求。

而所谓义,所谓理,指生活所应遵循的准则。

“理义”亦即道德。

生命、生活与理义、道德,究竟有如何的关系?

一切生物都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人为了维持生命力、发展生命力,就必须满足一定的需要。

所谓欲望、所谓情感,即是对于生命需要的意识。

生活中有所需要,在意识中便表现为欲为情。

在这一意义上,欲与情是应该肯定的。

然而欲与情又包含许多矛盾,因而引发了许多问题。

作为一个人,必须保持自己的生命力。

生命力的保持与发展有待于欲望的满足。

追求欲望的满足,亦即追求利益。

人与人之间,各自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发生矛盾冲突。

如果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过于激烈,毫无调和之余地,势必同归于尽。

为了保持社会生活的继续存在,必须对于个人利益的冲突加以调节,使人与人之间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

这类准则即是道德。

道德即是调节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准则。

人,作为具有社会性的生命,不但有物质生活的需要,而且有精神生活的需要。

《礼记》说: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这是人的物质生活需要。

但是人不仅有物质生活,还有超越物质生活的精神生活。

何谓精神生活?

精神生活即是对于真、善、美的追求。

何谓真?

真即是对于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何谓善?

善即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亦即道德。

何谓美?

美即艺术的享受。

人与人之间有竞争的关系,也有合作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胜过人与人之间的斗争,然后社会才能存在,才能发展。

恩格斯说:

“活的物体的相互作用则既包含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合作,也包含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斗争。

”合作与斗争是同时存在的。

道德即调节斗争与合作的基本准则。

人的生活是社会生活,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存,人的生命力只有在社会中才能保持和发展。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然而个体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存在于群体之中。

作为一个人,不但要考虑个人的利益,而且要考虑别人的利益,考虑群体的利益。

在这个意义上,道德标志着对于个体利益的超越。

自古以来,人们聚居而为族。

经过历史的发展,人类分成许多民族。

每一民族共同体可以说有其持续不断的生命,可以称之为群体生命。

群体生命大于个体生命。

道德的要义在于每一个人不但要追求个体的利益,而且要考虑群体的利益。

也可以说,道德本于生命,而在一定意义上又高于生命。

在正常的情况中,一方面要充实生命力,一方面要提高道德自觉性、遵守道德的制约。

生命与道德是相需相成的。

充实生命力必须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也即满足一定的欲望;但是欲望的满足不可能是无节制的,如果无节制的追求欲望的满足,而纵欲无度,必然会戕害生命,同时加剧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而引起纠纷扰乱。

为了保持生命的正常发展,应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协调。

生命的充实提高与道德的自觉自律都是必要的。

孟子曾引阳虎之言曰:

“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这所谓为富指执政者聚敛民财,所谓为仁指施行仁政。

聚敛民财与施行仁政确实是相互违反的。

但是,如果从另一意义来讲,如果为富指经营商业,为仁指做有益于群体的事情,则为富与为仁还是可以相容的,不但可以相容,而且相得益彰。

据闻现代日本有一位企业家提出“仁富合一”的主张,运用仁富合一来经营企业,取得显著的成就。

这是值得注意的。

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仁富合一的,也不乏先例。

如孔子弟子子贡,善于货殖,但作为孔门弟子,也是“以仁为己任”的,表现了很高的道德品质。

当代有许多国外华人企业家,致富之后,大力资助祖国的文教事业,这也是富仁合一的典范。

               (选自《张岱年全集》第7卷,有删改。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17.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中国哲学史上,历来就有关于“义利”与“理欲”关系的争论,这种争论实质上是

要解决生命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B.人为了维持生命力、发展生命力,就必须满足生活所需,但这并不是说人就可以追

求个人的利益,满足个人的欲望。

C.每个人要保持自己的生命力,就必然会有竞争与矛盾冲突,而要处理好竞争与矛盾

冲突,就离不开道德的有效调节。

D.每一个个人都必须存在于群体之中,群体生命大于个体生命。

而道德的作用,就

是规范个体行为而保护群体利益。

E.个体生命的欲望与利益需要关注,因为这是个体生命力得以充实和发展的前提,但

必须有道德的自觉自律与约束。

18.根据文意,下列事例不能体现“道德标志着对于个体利益的超越”的一项是    (3分)

A.文天祥被元军俘获后,依然宁死不屈,最终英勇就义。

B.《礼记·檀弓下》中记载的乞人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

C.朱自清病重,需要营养和治疗,但他仍旧拒绝美国的“施舍”。

   D.洪涝时,堤坝决口,多名解放军战士不顾生命危险,用身体抗击洪水。

 

19.根据文意,“群体生命”要保持正常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4分)

 

20.生命和道德有着怎样的关系?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4分)

 

四、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1.根据图1、图2所包含的主要信息,补充下面语段中A、B、C处空缺的内容。

要求:

内容完整,语言简洁,语意连贯。

(6分)

  

图1.2010年一季度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品牌排名  图2.2010年一季度全球主要电脑供应商出货量统计

 

与联想在中国市场    A   (不超过4个字)的局面不同,在全球市场上,尽管它一季度出货量已经占据全球第四,但差距是明显的。

一方面,与惠普、宏基、戴尔相比,           B         (不超过20个字);另一方面,与其他品牌全球市场较为均衡的市场分布相比,          C         (不超过10个字),这种现状对急于扩大国际市场的联想来说,无疑是迫切需要改变的。

22.期中考试结束,有一位同学找老师倾诉成绩不理想的苦恼。

请你根据情境,将下面的师生对话补充完整。

要求:

符合语境,简明得体,每空字数不得超过二十个字。

(6分)

【师生对话】

同学:

老师,我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可以找您聊聊吗?

老师:

好的,没问题。

同学:

①                                                           

老师:

答错题是很正常的,犯错也会有收获。

同学:

②                                                           

老师:

你确实在努力,但可能没有注意到学习的方法和效率吧。

同学:

老师,我真的成了劣等生了吗?

老师:

③                                                           

 

五、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扫把姐”真名叫张秀芳,是北京市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

工作之余,乐观的“扫把姐”钟情于自己手中的扫把,希望能扫出自己的新生活。

每次干完活之后,“扫把姐”就会来一段“扫把舞”。

久而久之,“扫把姐”手中的扫把就像是被施了魔法,有了灵性。

不曾想,“扫把姐”的炫舞英姿竟被人偷录下来放到了网上。

超高的点击率让“扫把姐”一夜之间成了网络红人;“扫把舞”也开始蹿红网络和电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广州市2015届高三年级调研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题号

考点

分值

答案

说              明

1

字音识记

3

A

A.ɡuī/kuǐ,xué/xuè,mí/mǐ。

B.ɡuǐ/wéi,jiān/jiān,

qī/xī。

C.yǔ/yǔ,zhēn/zhēn,zài/zǎi。

D.zhī/yì,

wù/wú,bì/bì

 

2

词语使用

3

C

“摧枯拉朽”比喻很容易地摧毁(敌人或事物)。

此处不能用于修饰“陷入困境”。

A.原意是像走在薄冰上一样。

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用于事情的危机。

B.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

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的力量。

D.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3

语病辨析

3

D

A.语序不当,“令我熟悉而深情、悠徐而又感伤的主题旋律”中的“令我”位置不当,应调至“感伤”前(或删除“令我”)。

B.成分残缺,“通过创文活动”中的“通过”一词,使后句缺主语,删除“通过”。

C.赘余,“唯一”与“仅存”重复了。

 

4

语言连贯

3

C

第一处横线,选项所提供的填入语句是②或⑤,只有②前承“快乐”,后接“生活目标”,理应选②。

如此可排除选项A和D。

第四处横线,注意到前句有“之所以”,属典型的因果倒装标识,理应选填有关联词“是因为”的句⑤。

第五处横线填入④与前句亦可衔接,故可选定答案为C。

5

文言实词

3

B

“出没”古今均为“出现和隐藏”的意思。

A.“通道”古意为筑路,通往某处,今意为供人员通行或货物运输的过道。

C.“不行”古意为不能实现,今意为不行进、不前进、不施行。

D.“固然”古意为本来的样子,固有的规律,今意为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或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6

文言虚词

3

就,连词/是,副词。

B.均表承接,连词。

C.之,均为代词。

D.均解作“这样”,代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