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57980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docx

《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docx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杂文特点

2、掌握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及几种论证方法:

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过程与方法:

体会鲁迅杂文幽默犀利的语言特色以及讽刺、反语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明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

领会“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学习并掌握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以及比喻论证的方法。

2、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教学难点:

1、根据文本内容探究新时代的"拿来主义"的内涵。

2、关键理清文章论证思路,理解"拿来主义"内涵。

教学分析

1、了解文章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提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的。

2、理清文章思路,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3、将文本内容与时代结合,进行探究。

教具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天津有位作家叫冯骥才,他出访法国时,曾有一件趣事,同学们知道吗?

在一次访法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蜂拥而至,接二连三地向冯先生发问。

其中一位记者问:

“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冯先生,会怎样回答呢?

(多方启发,让学生进入角色)

冯先生说:

“不!

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也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了满堂喝彩。

是的,冯先生的意思是说我们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

继承文化遗产和我们的改革开放一样,只要我们坚持“拿来主义”的原则,就一定成功。

为什么要拿来,怎样拿来,这正是我们今天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拿来主义)。

二、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

《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三、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

1、同学们已经了解写作背景了,说说看鲁迅的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社会问题而提出的。

明确:

继承文化遗产,接受外来文化。

2、现在我们撇开课文,就说在对待“继承文化遗产,接受外来文化”上,可能会产生哪几种态度?

明确:

全盘否定、全盘接受、消极逃避、辨正吸收。

全盘否定

接受外来文化全盘接受

传承文化遗产消极逃避

辩正吸收

3.我们现在来看看历史上,都有哪些态度?

(见补充资料,简介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

1919年五四前后,是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最剧烈的时期,与以往历次的文化革新不同,这次新文化的倡导者对旧文化几乎彻底发生了怀疑,传统中国似乎“老旧”得只剩下了小脚、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全盘西化”一呼百应。

可是没过多久,新文学的过分年轻、稚拙就让不少人大失所望,胡适的两个蝴蝶儿(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几乎成了笑谈。

人们发现,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能是呀呀学语。

于是,三十年代“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一度抬头。

这时,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

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造成思想混乱。

1934年6月鲁迅先生就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四、释题:

题目“拿来主义”,同学们想想“拿来”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还要在后面加上一个“主义”呢?

明确:

这里的拿来和我们平时说的拿来不是一回事,它是一种形象的说法。

“主义”是指一种重大的原则或主张。

拿来主义这个说法是鲁迅地独创,有它特定的含义。

那么鲁迅先生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一种主张呢,我们刚才说了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

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文章,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地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地错误观点,所以说“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

提问:

你读了标题之后明确了什么,有哪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我们从标题明确了本文是要谈论有关“拿来主义”的问题。

读标题后,要思考两个问题:

(1)什么是“拿来主义”?

(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五、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从文中来找答案:

(一)让同学们阅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找出哪些段落回答了“什么是‘拿来主义’”这一问题。

明确:

第2段点到“拿来”后,第5、6段再次点到,直到第7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第8、9段具体回答了什么是拿来主义。

(二)背景介绍了本文主要谈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可是8、9两段只字未提“文化遗产”,却谈什么“大宅子”之类的问题。

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第9段,把这一段内容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联系起来,想想“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指什么事物。

学生阅读,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最后明确:

“大宅子”指文化遗产,“鱼翅”指文化遗产中精华部分,“鸦片”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烟枪和烟灯”指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姨太太”指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

(三)提问:

1.对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鱼翅”)应取什么态度?

(吸收)

课文中哪句话表现作者的这种主张?

(“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

2.对文化遗产中精华、糟粕互见的部分(“鸦片”)应采取什么态度?

(批判地吸收)

读出课文中表现作者这种主张的句子。

(“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

3.对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烟枪和烟灯”)应取什么态度?

(留一点作历史的反面教材,绝大多数应当清除)

读出课文中表现作者这种主张的句子。

(“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

4.对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姨太太”)应采取什么态度?

(坚决抛弃)

读出课文中表现作者这种主张的句子。

(“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

”)

(四)理解第9段内容之后再来理解第8段内容。

“得了一所大宅子”自然是指面对文化遗产,那么,其余的内容应当怎样理解?

仔细阅读课文,思考“孱头”、

“昏蛋”、“废物”各指的是什么?

(可以讨论)

指名回答。

最后由教师明确:

孱头,“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昏蛋,“勃然大怒放把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废物,“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崇洋媚外全盘西化,投降主义。

(五)思考:

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

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

明确:

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为下文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本文中作者提到了几个“主义”?

作者对此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明确:

①闭关主义②送去主义③送来主义④自己来拿。

1.分析“闭关主义”

问:

什么是“闭关主义”呢?

作者是怎么对待它的?

明确: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就是“闭关主义”。

作者用“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予以否定闭关主义。

2.分析“送去主义”

问:

“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作者这样说有依据吗?

作者是何态度

明确:

有。

“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送古董

送去主义{送画}(实质)媚外求荣(危害)亡国灭种

送活人

3.第3段是难点,它的论证过程比较复杂。

本段用了类比的方法。

请将类比的内容填上:

尼采:

自诩是太阳中国:

——自诩地大物博

光热无穷——煤矿丰富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只送去,不拿来

他发疯而死——亡国灭种

答案是:

自诩地大物博;崛起地下的煤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只送去,不拿来;子孙沦为乞丐(亡国灭种)。

(一、二没有现成的句子,但自己可以概括出来)“送去主义”的危害性不是很可怕吗?

明确:

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否定送去主义

3.分析“送来主义”

问:

“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明确:

送来的“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问:

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明确:

倾销商品和文化侵略。

否定送来主义

4.总结:

做法危害

闭关主义闭关锁国抱残守缺落后挨打

送去主义卑躬屈膝卖国求荣亡国灭种

送来主义商品倾销经济侵略文化侵略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

送去主义,沦为乞丐。

送来主义,大受其害。

所以,我们要——自己来拿。

由此看来,1—7段论证的是什么问题?

——明确:

论证为什么要“拿来”。

1—7段论证的是为什么要“拿来”,照此思路,那么,8—9节论证的是——怎么拿来。

(六)学习本文最后一段。

1、提问:

最后一句的“新文艺”、“新人”指什么?

新人指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新文化指无产阶级文艺。

2、提问:

请同学们用简明的话归纳本段的本意。

本段总结了全文,指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当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创造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礼尚(shàng;崇尚,重视。

自诩(xǔ;夸耀,说大话。

残羹(gēng;有浓汁的食品。

)冷炙(zhì;烤肉。

冠冕(miǎn;古代帝王戴的帽子,引申为体面。

二、理清全文思路:

一起回顾一下文章:

作者开始先批判了“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边批判边树立自己的观点,然后以生动的比喻阐述了“拿来主义”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最后对全文作了总结,明确了实行“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和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必须具备的品质。

展示文章的提纲:

第一部分:

(1------7段)批判“送去主义”,树立自己的观点。

1.(1------2段)揭露“送去主义”媚外求宠,自欺欺人的可耻行径,提出“拿来”的主张。

2.(3------5段)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进一步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

3.(6------7段)指出“送来主义”的危害,明确提出本文论点。

第二部分:

(8------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

第三部分:

(第10段)总结全文,并提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条件,以及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教案闭关主义——抱残守缺(误国)

《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教案(破)送去主义——取悦洋人(卖国)

《拿来主义》教案驳论送来主义——不安好心(祸国)

《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教案反对三种态度(破)

《拿来主义》教案(立)拿来主义比喻论证

提出三种方式(立)

三、把握中心思想

本文的中心思想不只是谈对待文化遗产问题这一个方面,请归纳本文中心。

①批判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政策

②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

③阐明对文化遗产的正确主张

④指出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四、学习本文的论证艺术:

(一)本文最核心的问题是阐明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全文包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但并没有枯燥地讲述理论,全文写得轻松活泼,很有趣味。

作者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这样的效果呢?

请同学们阅读第8、9两段,想想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方法:

启发:

如果将第9段内容改写为“拿来主义对文化遗产的态度是占有、挑选。

对其中的精华要全部吸收。

对那些精华、糟粕互见的,要区别对待的部分,应批判地继承。

文化遗产中的有害的旧形式应当废除,只保留很小一部分作为反面有害的教材,文化遗产中腐朽的东西则要彻底抛弃”,和原文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不难发现第8、9两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教师明确:

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

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

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

使人容易接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二)请同学们阅读第3段,想想这段是否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学生议论。

老师明确:

这里用尼采与“送去主义”者作比,尼采与“送去主义”者是具有相同思想意识的人,属于同一类事物。

用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阐明观点的方法叫类比论证的方法。

它与比喻论证有明显的区别:

类比论证是同类事物作比较,比喻论证是用不同类的、只是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三)请同学们重新阅读8、9两段,想想作者为了更清楚地阐明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除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之外还用了什么方法:

启发:

作者的目的是要阐明“拿来主义”的做法,为什么还要分析“孱头”、“昏蛋”、“废物”的表现?

学生阅读、思考,教师指名回答。

明确:

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论证方法叫对比论证。

对比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增强论证效果。

本文的论证艺术:

1.比喻论证(8、9段)------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2.类比论证(第3段)------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3.对比论证(8、9段)------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

五、体会本文语言特点:

【鲁迅的杂文“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语言风格:

犀利、幽默、讽刺。

(1)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2〕。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3〕,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2)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

拿来!

1、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只讲学艺上的事。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因此,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

2、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

①“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

②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③“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

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1)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4〕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

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2)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5〕。

1、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

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作类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若“只是送出去”,同样是愚蠢可笑的。

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几百年之后呢”?

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2、“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1)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2)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3)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送来”和“拿来”有什么不同?

用一句话说明怎样“拿”?

“送来”不等于“拿来”;“送来”是被动接受,而“拿来”是主动获取;“送来”的是别人剩余的东西,而“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

2、“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理解?

“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我们要运用脑子,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有思考、有鉴别、有选择)

(1)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7)。

那么,怎么办呢?

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

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大宅子”比喻什么?

对待“大宅子”,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

“大宅子”就是“文化遗产”

不敢进门放火烧光接受一切“拿来!

孱头昏蛋废物

不敢接受全盘否定全盘肯定辩证吸收

教师小结:

犀利的语言,讽刺幽默的风格,固然是高超的语言艺术,但更重要的是来自对事物的敏锐深刻的观察和思考,来自对敌人和旧事物的憎恶痛恨。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没有深刻的思想,强烈的感情,就不会有高超的语言艺术。

我们应当透过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

本文的语言特点:

1.犀利

2.讽刺幽默

六、文体知识

1.同学们看注释1,本文出自哪部集子?

明确:

《且介亭杂文》

2.本文属什么文体?

明确:

本文的文体是杂文。

3.何谓杂文?

有何特点?

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

它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但以议论为主。

杂文,是直接而迅速的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

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

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是形象化说理。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杂文有如下特点。

《拿来主义》教案

七、拓展小结

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半个多世纪了,今天,重读先生的文章,犹在耳边回响。

面对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势在必行,我们应该如何去拿呢?

首先,“拿来”必须爱国。

没有爱国心,只能当亡国奴,只能实行送去主义,是没有胆量“拿来”的。

一百多年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香港就是被腐败的清政府送去的,社会主义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国家强大了,才使分割一百多年的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

其次,“拿来”必须有用,要有选择地拿,不要抱着“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偏见,对外国的东西什么都要,把中国变成发达国家的垃圾场,我们要“拿来”的是高科技、先进经验,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好的东西来。

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担负起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

再者,“拿来”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只有改革,才能适应发展经济的需要;只有开放,才能扩大市场,国外的高新技术,先进经验,以及优秀的人才才会进来,为我所用,发挥效益。

同学们,鲁迅先生的思想博大精深,尽管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但今天同样能知道我们、激励我们,让我们再次欣赏先生的杰作,聆听先生的教诲吧。

八、探究拿来主义:

鲁迅定义的拿来主义是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运用脑髓”,要开动脑筋,分析利弊,进行取舍;“放出眼光”,目光不仅要敏锐,而且要远大;“自己来拿”,则是要根据自己的需要,从实际出发加以选择。

那么,在社会越来越“潮”的今天,我们对传统节日不感兴趣,对洋节情有独钟;我们花大量时间学外语,但中文错别字多多,文句颠三倒四;我国每年引进外国大片;同时在青少年中刮起一股哈韩风暴。

请问在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上,“拿来主义”有什么现实意义?

教师明确:

传统文化:

(1)传统的节日

(2)前些日子看了许石林的博客,不要以文化的名义脱别人的裤子------神农溪裸体拉纤。

神农溪是一片绿色的世界,水是浓绿的,山是翠绿的,这里已成为新三峡中一个峡谷幽深、绿树丛荫、水清倒影、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

巴东神农溪纤夫裸体拉纤,原本由于生存的艰辛和无奈,不得已的选择——要是有坦途可走、有阔水行船,谁还愿意脱光了拉纤?

辛苦的纤夫们,在自然环境恶劣的水边,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抛弃掉起码的遮羞布,以体力血汗换口饭吃。

原本应该引起那些所谓知识分子、学者专家们的同情怜悯才对,可是,这些吃饱了喝足了的衣冠楚楚们,不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想有用的办法,却要拿辛苦的纤夫们开心取乐儿,让他们脱光了裤子拉纤给人看。

“以刺激旅游业,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

”以游客需求的名义、以文化的名义、以外国游

客需求的名义脱纤夫们的裤子,说游客是上帝、是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财源的财神。

这样的传统文化我们不拿也罢。

(3)小脚——小脚据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如果把脚骨头掰折了,缠上三寸金莲儿,年纪轻轻让姑娘们

颤颤巍巍地到处晃荡,行吗?

(4)太监——故宫不没有太监了吗?

那恢复太监文化吧?

也招聘一些愿意从事该行业的男子,裤里来一刀,阉割他百儿八十个,穿着太监的衣服在故宫里当值,见人就扬拂尘、说话翘兰花指,行吗?

(5)沉潭——南方有的地方,过去对偷情的男女,实行残酷的惩罚:

沉潭、浸猪笼,那么这也是你们所谓的文化吧?

游客要看!

怎么办?

把那谁和那谁谁,都抓起来,装入猪笼,浸到深水潭里去,游客在岸上看活人在水里挣扎扑腾,一会儿深潭就恢复了平静,特刺激,行吗?

(6)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继承的方面:

比如武术、传统乐器(古筝、唢呐、二胡、安塞腰鼓)、书法、诗词(《在水一方》、《月亮代表我的心》(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我的情不移,我的爱不变,月亮代表我的心。

以月喻心,是佛家常用的比喻,在禅宗理论中,月更是常常用心作为“证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