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57999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年、月、日

 

一、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认识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是本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起点是在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相关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年、月、日方面感性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

有关年、月、日方面知识,时常在学生身边环绕,并越来越多出现在他们生活和学习中,可以说学生已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定时间观念。

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明确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知识,以及一些简单时间计算方法。

原省编义务教材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六年制第八册第一单元。

本单元在结构上与原省编义务教材大体相同。

本单元结构如下:

本单元重难点如下:

 

二、教材编写特点

 

2.编写特点

谁都知道时间单位抽象难懂,“年、月、日和24记时法”也是如此。

义务教材安排在四年级下学期,而人教版却安排在三年级下学期,从原先“时、分、秒”较短时间单位跨越到“年、月、日”较长时间单位,跨度大,换算难。

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挑战也是学习必经之路。

同时本单元知识点较多,让学生形成正确时间观念并不是通过纸上谈兵就能得到,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

它是在学生不断应用、不断体验中建立。

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本块知识,教材在安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情景中感受时间。

由于年、月、日都是较大时间单位,三者中唯与学生息息相关时间单位“日”是最容易让学生体验和感受。

但让学生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时间有多长却需要借助一定想像力。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较长时间观念,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素材,如一些有意义日子:

我们伟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日、北京申奥成功之日、3月12日植树节、六一儿童节等日子,还有生活中处处可见年历、月历。

练习十二中还设计了让学生制作月历,小组猜生日等活动,同时还安排了闰年来历小知识。

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素材,让这些素材为师和为生所用。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素材展开丰富多彩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参与,达到能运用身边事件体验生活时间关系,逐步建立较长时间年、月、日观念。

(2)关注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足够时空中建构知识。

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基础上进行学习,但是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之间关系较之时、分、秒却显得更加复杂。

虽然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定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但是依据他们年龄特点,三年级学生还是缺乏对年、月、日清晰认识和数学化思考过程。

如:

学生虽然知道一到过年就是又长了一岁,但对于一年到底有多长是个模糊概念;他们虽然知道4月份过了就是5月份,可对一月到底有多长也是一个模糊概念;他们知道上午时间加下午时间就是一天,但对用24记时却是陌生操作。

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了解年、月、日之间关系,人教版教材内容设计关注了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平台。

如:

在观察年历月历有序得出“一年有几个月?

”→“哪几个月是31天?

哪几个月是30天?

”→“二月有几天?

”→“一年有几天”?

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富有启发性问题和探索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解答这些他们力所能及问题。

当然,思维有序不等同于知识发现有序,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起点,要不唯自我教学法或单一教学法,强拉学生超前思维。

教学24时计时法时,要注重与现实生活接轨,如让学生提前有意识地感知少儿栏目开始时间、中央新闻联播时间和地方新闻播出时间等,强化对24记时法有意识关注,上课时尽量少作无用功;在教学求经过时间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探索外圈和内圈关系等等。

不管是教学哪一块知识点,我们都要给学生足够操作时间和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关系和24时计时法。

(3)重视教师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作用。

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

抽象时间概念理解离不开活动,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离不开实践。

正如前面所提到:

要学好关于时间知识,应不时让学生接触时间应用,在不断生活应用中提高学生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培养学生收集有关时间信息习惯,了解更多关于时间知识。

教学时,应加强学生对生活感受和对钟面观察,生活感受是学生主体感知意识,就是一些超市、商场、书店等营业时间要让学生在平时进行有意关注;对钟面观察是我们当教师客体准备,就是说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观察一日这时针正好走两圈,并让学生体会钟面外圈与内圈数关系,从而让学生积累丰富短时间表象,进而学习24时计时法。

在教学计算简单经过时间时,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和直观演示,从出发时刻开始,转动分针到到达时刻,把直观观察和线路图对应起来,并口算得出经过时间。

教材通过这些学生生活中熟悉事件来认识抽象时间概念,使抽象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东西。

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24记时法实际意义,逐步养成遵时和惜时良好习惯和意识。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并建立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关系;

2.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知识;

3.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天数。

4.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5.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意义,学会时间段简单计算(计算简单经过时间)。

6.适时适地进行情感教育。

四、课时划分

本单元可以划分为6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有意义日子、例1、例2

练习十二第3题和你知道吗?

[P46---49、50、51]

第二课时:

练习十二第1、2、4、5、6、7题[P50、51]

第三课时:

百货商场、例3和练习十三你知道吗?

[P52、53、54]

第四课时:

练习十三第1----7题[P54、55]

第五课时:

机动

实践活动课:

制作年历[P56、57]

第一课时

1.教学内容:

有意义日子、例1、例2

练习十二第3题和你知道吗?

[P46---49、50、51]

2.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有意义日子(情感启知):

教材首先提供了几幅有意义日子图片:

课开始,教材就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申奥成功、植树节、六一儿童节等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意义日子进行情感渲染和认知呼唤,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认识年、月、日必要性并感受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知识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意识。

教学时,有条件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前进行小时间地播放如:

国庆节放假七天为了庆祝我们伟大祖国成立57周年等,拉起学生原有生活感悟,使教学本块知识作到足够心理优势化准备。

没有多媒体教师可以把这几幅图制成投影片,用一张最能唤起学生感觉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呈现是什么情景,这些情景发生在什么时间。

然后让学生进行有效回忆:

“你还知道哪些有意义日子,可以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介绍吗”?

也可以通过学生发言、老师介绍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这些有意义事件。

这样组织教学一方面是从低年级儿童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情感投入;另一方面也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年、月、日,把数学学习置于实际生活背景之下,感受数学学习价值。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具体情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教育。

例1初步感知年、月、日(展开认知):

这部分教材为学生安排了比较直观年历,并利用年历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活动。

这样安排目有两个:

一是让学生初步学会看年历;二是让学生有目地观察年历,从而得知一年有多少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习惯上称大月),哪几个月是30天(习惯上称小月)以及二月是个特殊月份天数,在次基础上探讨一年有多少天。

在“做一做”中让学生从年历上找出自己生日是几月几日,父母生日是几月几日,用彩笔在年历里圈出来。

这里安排目是让学生在初步感知年历基础上进行对知识第一次梳理和运用。

接着教材介绍了生动活泼拳头点数法和歌诀记大月法帮助学生记忆每个月有多少天,目是让学生把本节基本知识在自己潜意识中巩固下来,便于以后快速地使用。

教学前沿,教师可以不拘教材安排,让学生自己带一些自己家里不同年份年历;在教学中,因为这部分知识学生或多或少地生活中接触并不自觉地运用过,所以在探究中教师要尽量做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把信任教给学生,组织一些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如“一年有几个月?

”“每个月天数一样吗?

”“哪几个月是31天?

”“哪几个月是30天?

”等等知识,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在独立探索基础上合作交流。

对于“一年有多少天?

”,根据部分学生生活经验可能会说出一年有365天,教师也可以提示学生因为二月份特殊性导致了一年天数不一样,让学生初步感受二月天数与全年天数之间微妙关系。

快速记忆每月天数法是一种融知识记忆与趣味活动于一体教学。

教师在思想上不可等闲视之,因为这里是半节课中思维体操。

第48页下面“做一做”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熟悉了年历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和课时时间充裕利用年历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趣活动,如果时间不允许可把活动安排到机动课中。

当然,有老师会问活动有必要吗?

有,因为通过自身活动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年、月、日感性认识从而顺理成章地达到年、月、日理性提升。

例2感知平闰年(理性提升):

教材安排一:

观察2004年和2005年二月月历。

说明:

二月有28天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那一年叫闰年。

探讨:

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教材安排二:

观察“做一做”1993~2004年各年二月月历。

发现:

公历年份是4倍数,二月有29天,其他二月有28天。

了解:

平年和闰年判定方法(四年一闰,百年不闰)。

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手中年历进行二月份特殊性探究。

对二月28天年份和二月29天年份进行列表说明。

也可以利用教材上1993年到2004年年历进行教学。

有学生可能会说:

“我观察到最后一行二月都是29天。

”还有说:

“我发现每4年中二月是28天有3年,二月是29天只有一年。

”对学生发言,只要是有道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然后在总结学生发言基础上教师说明:

二月有28天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那一年叫闰年,并运用书51页“你知道吗?

”来简要介绍闰年来历。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计算闰年全年天数,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算,允许学生有不同算法,然后再讨论哪种计算方法简便以及平年和闰年全年天数有什么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平闰年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年历卡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并产生积极学习数学兴趣。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题

故事发生在2001年3月15日,有一个罪犯逃到了深圳。

他拿着一张签发日期是2001年2月29日边境通行证,在深圳海关准备入关。

尽管他经过整容,变了模样,可还是被检查证件武警叔叔一眼识破,将他扣留。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2.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学习了“年月日”知识你就清楚了。

(板书课题)

3.年、月、日是表示时间单位,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时间单位呢?

(时分秒)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单位。

二、展开新知

1.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中年月日应用。

A:

展示书上提供各个情景,让学生说说呈现是什么情景,这些情景发生在什么时间?

展示方式:

(1)多媒体设备在课前进行小时间地播放如:

国庆节放假七天为了庆祝我们伟大祖国成立57周年等,拉起学生原有生活感悟,使教学本块知识作到足够心理优势化准备。

(2)没有多媒体教师可以把这几幅图制成投影片,用一张最能唤起学生感觉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呈现是什么情景,这些情景发生在什么时间。

然后让学生进行有效回忆:

“你还知道哪些有意义日子,可以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介绍吗”?

(3)通过学生发言、老师介绍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这些有意义事件。

B:

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年、月、日?

(报纸上、日记里、食品和药品标签上保质期。

C: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教育。

D:

根据你生活经历说一说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

(生1:

从我去年生日到今年生日经历了一年,去年儿童节到今年儿童节也是一年。

生2:

爸爸上月7号发工资,到这个月7号发工资,中间经历了一月。

生3:

我昨天早上7点上学,今天早上还是7点上学,中间经历了一日)

2.合作探究,认识大月、小月和二月。

A:

小组合作,根据问题合作探究:

一年有几个月?

哪几个月31天?

哪几个月30天?

二月有多少天?

一年有多少天?

B:

师说明:

我们把每个月天数是31天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个月天数是30天这几个月叫做小月。

(学生能说就让学生自己来完成,注意思维超前性,教师不可强拉。

C:

看年历卡,完成做一做。

3.探究记忆,大月、小月天数方法。

A:

师提问:

你觉得大月、小月天数对我们有用吗?

怎样才能很快记住大月、小月天数呢?

B: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C:

得出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

(学生自己有方法记忆教师要充分肯定。

D:

完成做一做。

4.梳理知识,基础练习。

A:

抢答:

大月有哪几个月?

每个月有多少天?

小月有哪几个月?

每个月有多少天?

你出生在哪个月?

那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老师出生在12月,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B:

小游戏(判断大小月)

游戏规则:

大月举右手,小月举左手。

3月、9月、2月……

5.观察比较,特殊2月。

方案一:

按教材方法一步步教

A:

出示书上2004年和2005年二月卡片。

B: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C:

师说明:

2月有28天或者29天。

2月是28天这一年叫做平年,2月是29天这一年叫做闰年。

6.自主计算平年、闰年全年天数。

A:

学生自主计算。

B:

交流汇报。

知道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7.探索规律,判断平年和闰年。

A:

学生出题“考”老师。

由学生根据年历卡说出年份,老师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2月有多少天?

(引发学生探究兴趣)

B:

师说明:

其实,闰年和平年年份也是有规律。

C:

引导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认真观察做一做月历,你发现了什么?

D:

提问:

你能按规律再写几个闰年吗?

每几年里有一个闰年?

E:

师小结:

公历年份是4倍数一般是闰年。

“一般”说明还有特殊情况。

如果公历年份是整百数,必须是400倍数才是闰年。

F:

判断平年和闰年练习:

1854年、2006年、3000年。

方案二:

(运用学生自己带来年历或把书上“做一做”1993到2004年二月份连起来看,把特殊性与判断法一起感悟。

三、巩固新知,应用提高。

1.填空。

(1)8月1日前一天是()月()日。

(2)6月30日后一天是()月()日。

(3)小星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这两个月是()月和()月。

2.判断。

(1)每年都是365天。

(2)一年中有7个大月,5个小月。

(3)25个月就是2年多5个月。

(4)因为1900是4倍数,所以1900年是闰年。

3.找规律。

1月,3月,5月,7月,8月,(),()。

4.小强今年12岁,可是他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生日是几月几日?

5.故事揭谜。

2001年是平年。

2001年2月根本就没有29日这一天,所以边境通行证是伪造。

四、课堂总结,理性提高: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不懂吗?

[教材这样设计一方面是注意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力求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年、月、日实际意义;另一方面注重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能力。

同时,让学生借助于平时对时间直接经验和想像力,把抽象时间和具体事件联系在一起。

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体验,逐步建立较长时间观念。

]

第二课时

1.教学内容:

练习十二第1、2、4、5、6、7题[P50、51]

2.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练习十二第1题是计算平年一年天数。

这个学生难度应该不大,但是要让学生计算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让学生想到“一星期七天”问题不大,可“零几天”学生可能理解有困难,教师要适当点拨。

第2题算全年天数,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扩散性和计算优化。

第4题,学生口答时教师要让学生说出简单推理理由。

第5题在操作时,可由教师告诉学生明年1月1日是星期几,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制作月历。

教材第6提蕴涵了逆向思维,部分学生可能会有难度,教师要加以适当引导。

第7题是个猜生日游戏小小实践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操作,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生日提出一个线索,比如像书上一样:

“我生日比国庆节晚一天。

”“我和党生日是同一天。

”等等,其他学生来推算他生日。

通过这个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必要社会知识和重大节假日日期。

教师要注意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变换角度运用所学知识。

3.教学目标:

(1)建立年、月、日时间观念;

(2)运用年、月、日中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注重知识联系和小组合作。

4.教学建议

第5题需要学生动手操作,但是根据三年级学生特点,动手操作慢是不可否认事实,所以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留有一定操作时间和必要思维空间。

如果课堂上操作实在有困难,可以当作小小数学实践课外题。

本题是最有实践意义题目,也是学生思维灵动体现,更是对所学知识一次综合运用。

可以了解学生对一些节日熟悉程度。

教师在教学本节课前可以让学生去了解生活中另外一些重大节日或人人皆知约定俗成节日。

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中尽量捕捉学生与众不同思维方式。

为配合第7题顺利进行,可以在做第7题前增加“重要节日我知道”环节,也可以采用节日连接方式:

中国共产党成立!

2005年10月

植树节2008年8月

足球世界杯中国队首次出线了!

3月12日

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

1921年7月

神州6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1年7月

 

第三课时

1.教学内容:

百货商场、例3和练习十三你知道吗?

[P52、53、54]

2.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百货商场(感知24记时法):

教材以一个非常生活化开场白展开教学。

以商场门口牌子上“营业时间:

9:

00~21:

00”引发小女孩思考,并由此提出疑问:

“21:

00是几时”?

从而展开对24时计时法探讨。

在妈妈帮助下疑惑打开:

“晚上9时才关门”。

让学生初步接触了生活中24记时法。

接着,教材通过五个环节进一步教学:

(1)钟面上时针转动介绍了在1日时间,说明1日有24小时。

(2)教材54页“你知道吗?

”介绍了一日来历,证明了24记时法科学性。

(3)通过小精灵提问,让学生去观察钟面上外圈数含义以及钟面外圈数和内圈数关系。

(4)探讨发现:

把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就是把原来时数加上12,即把时针走第二圈时所指时刻分别加上12。

(5)“做一做”让学生把生活场景与24记时法中时刻一一对应连起来,进一步来熟悉24时计时法。

教学时,教师应利用问题:

“21:

00是几时?

”捕捉学生对24记时法了解,着眼于学生认知起点展开新知教学。

用“猜”“说”“观”“得”引导学生探讨24时计时法。

“猜”就是猜“21:

00是几时”?

“说”就是说说自己在什么地方也见过这种记时法?

“观”就是观察直观教具钟面走动引起“外圈数表示什么?

它和内圈数有什么关系?

”思考,“得”就是得出1日=24时、外圈数和内圈数相差都是12。

例3(区别经过时间和钟面时刻)

 

情景图中显示出两个常见钟面时刻:

下午2时40分出发----17时45分正点到达。

同时提出需要求经过时间很正常地提出一个较生活化问题:

“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多长时间”?

由于这两个时刻不是统一计时法,这里教学有了学生理解差异问题,基础好学生直接得出经过时间,其他学生可以通过观察钟面数出经过时间,还可以通过观察钟面下线段图来理解经过时间和钟面时刻。

由于这里出现时刻都不是整时,都含有复名数,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列式计算比较困难,存在一个换算难点。

所以不要求列式,只要学生能直接从线段图中口算出经过时间就行了。

教学是教师要恰当引导,适当利用线段图进行有效教学,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

区别时间与时刻;计算一日以内经过时间。

教学准备:

钟面、情景图

3.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钟面上时针转动,使学生认识到1日=24时,会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某一时刻;

(2)使学生进一步熟悉24时计时法,学会计算简单经过时间,认识时间和时刻区别。

(3)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培养学生获取生活中数学信息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4.教学过程:

一、认识24时记时法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收集时刻信息。

2.组织交流时刻信息,提出问题:

8时时候,你猜老师会在干什么?

3.组织学生猜测。

(老师在我们班上课工作;老师可能没有课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或许有学生也会猜到是晚上8时……)

4.揭示答案:

每天这个时候,老师都在家里备课,为什么你们没猜到(为什么这么多小朋友没猜到呢)?

学生可能会说:

我们讲是上午8时,而老师指是晚上8时。

师:

是。

晚上8时和上午8时是我们惯用12计时法,谁还知道别计时法?

学生可能会说:

晚上8时就是20时?

你怎么知道?

(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我妈妈教我;我是在收音机上听到过……)

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还见过这样表示时间方法?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重要性。

师:

小朋友真是生活有心人,采用这种计时法就不会让人产生误解了。

这种计时法就是24计时法。

5.组织学生观察:

老师动手操作,理解1天内,钟表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后学生动手操作,1日(天)里时针正好走两圈,从夜里12时(0时)开始到中午12时,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从中午12时再到夜里12时(0时),时针又走1圈也是12小时,一共是24小时,感受一天共有24小时。

6.师生共同得出:

1日=24时、外圈数和内圈数相差都是12。

也就是“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

通常采用从0时到24时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7.了解一日24小时由来。

(教材54页“你知道吗?

”介绍了一日来历,证明了24记时法科学性。

二、学会24时计时法

1.师出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说说钟面内圈数表示是什么?

外圈数表示是什么?

2.学生观察自己钟面,讨论外圈数和内圈数有什么关系?

(外圈数就是时针走第二圈时所对应24时计时法时刻,外圈数和内圈数相差都是12。

3.让学生用24时记时法探讨一:

“上午9时、晚上9时”?

让学生用24时记时法探讨二:

“下午5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几时”?

(学生自己思考后交流,有学生可能根据钟面上5时所对外圈数17得出,下午5时就是17时;有也可能根据内外圈数关系,用5+12=17得出结果。

4.小结:

把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要用原来时数加上12,即把时针走第二圈时所指时刻分别加上12。

5.师再拨时针,让学生学习下午1时到晚上12时用24时计时法方法

(下午1时,下午5时,晚上9时,晚上12时)说说是怎样想?

即时互化抢答:

(1)上午7时中午12时下午4时下午6时40分晚上9时12分

(2)19时23时40分

练后想一想: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6.同桌互动,一个说一种表示方法,另一个同学回答另一种表示方法。

三、时间与时刻

1.出示情景图,引导观察,收集交流信息。

2.说说下午2时40分和17时45分表示什么?

在钟面上该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