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六章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59112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六章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六章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六章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六章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六章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六章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六章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六章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六章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六章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六章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六章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六章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六章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六章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六章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docx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六章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六章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六章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docx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六章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

第六章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

在程控交换机中,电话接续任务是在呼叫处理程序控制下完成

第一节呼叫处理过程

1、呼出接续(主叫用户摘机):

主叫摘机呼出的检测、查明主叫类别、选择一个空闲的收号器、发送拨号音、存储块的分配

2、接收地址(收号)信号:

有软件以足够快的扫描周期来检测和识别(8ms)

3、数字(号码)分析:

根据地址的前几位判定接续去向,有本局呼叫、出局呼叫、长途呼叫、特服业务等

4、路由选择:

对应于呼叫去向的路由选择一条空闲的中继线

5、通路选择:

发码结束或本局呼叫应答后由软件通过驱动命令完成,在主叫和被叫用户间通过网络选择一条空闲通路

6、振铃:

向被叫用户送铃流,向主叫用户送回铃音,监视主、被叫用户状态

7、应答监视:

应答识别、切断铃流及回铃音、启动计费系统

8、通话和释放监视:

通话接续、监视挂机信号、特殊处理

9、话终释放:

停止收发计费脉冲、向未拆线一方发送“释放”或“催挂”音、拆线处理

第二节状态迁移图

一、稳定状态及状态迁移

1、状态迁移:

处理机接收输入信号,从一种稳定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稳定状态的过程,此时需要处理机进行处理,且输入信号的激发是必不可少的。

见上图

2、稳定状态:

在接续过程中稳定不变的状态,如空号、收号、振铃、通话、听忙音等。

此状态中,处理机没有工作可做,可去处理其他呼叫

例:

用户终端的挂机状态(空闲状态)。

如果没有人摘起话机,则此空闲状态不会改变。

一旦摘机(即输入一个摘机信息),使空闲状态改变。

空闲状态是向那个稳定状态改变,则要进行分析处理(即内部分析),分析后,知道了用户的类别及话机的种类后,若认为可以允许用户发话,就可以向用户送拨号音(即输出处理)。

由此看出,由一种稳定状态向另一种稳定状态迁移时,要经过:

输入处理、内部分析和输出处理三个步骤。

⑴输入处理:

对输入的信息进行识别和处理,由输入程序完成

⑵内部分析:

根据输入的信息、当前的状态及内部情况,确定应执行的任务及向哪一种稳定状态去转移,由不同的分析程序(如来话分析、去话分析等)完成

⑶输出处理:

根据内部分析的决定,启动硬件执行任务并将这一稳定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稳定状态,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任务执行程序来完成,还需要驱动硬件工作

二、状态迁移图

由一种稳定状态转移到另一种稳定状态并不是只有一种迁移方向,而是要根据输入信息,所处的环境及环境状况的不同有不同的迁移方向

①输入信息不同。

在振铃状态下,主叫挂机,转入空闲状态;被叫摘机,转入通话状态

②不同状态。

摘机信息,在空闲状态下摘机,转入收号状态;在振铃状态下摘机,转入通话状态

③环境条件不同。

空闲状态下主叫摘机,交换机内有空闲的收号器,转入收号状态,若交换机内无空闲的收号器,转入听忙音状态

状态转移图能将上述复杂的过程一一反映出来

局内呼叫的状态迁移图(见P137图7.3)

第三节输入处理

任务:

及时发现新的处理要求,并对用户线、中继线状态进行监视、检测和识别,然后将其放在队列中或相应的存储区,以便由其它程序进行分析处理

执行:

通过各种扫描程序进行

组成:

由用户线扫描、中继线扫描、脉冲号码扫描、按钮收号扫描程序等

一、用户线扫描

1、任务:

检测用户线状态,由处理机分析判断,识别摘机、挂机两种事件

2、特点:

检测回路的通、断,用“1”和“0”表示;摘机检测周期一般为100~200ms,挂机检测周期一般为300~500ms,拨号扫描周期一般为8~10ms

3、原理:

用户线只有两种状态,摘机或挂机。

如果仅仅读取用户回路的当前状态信息,并不能判断用户是否进行摘机动作,因为当前的摘机状态可能是刚刚摘机,也可能是早已摘机呼出,因此必须结合上次扫描读取的状态来判别,只有当上次为断开,这次为闭合,才能判断用户摘机。

挂机同理。

(见P140图7.4)

用户摘机识别

用户存储器LineMemory:

识别到摘机LM改为0,直至挂机为1

被叫应答识别

用户挂机识别

流程图见P141图7.5

二、拨号脉冲扫描

1.组成:

脉冲识别+脉冲计数+位间隔扫描

①脉冲识别:

检测每个拨号脉冲的到来

脉冲识别原理(见P142图7.9)

②脉冲计数:

一个数字由一串脉冲构成(范围0~9),在对脉冲识别的基础上,应对一串脉冲中的个数进行计数,脉冲计数器占4位,即PC0、PC1、PC2和PC3,其数值为20、21、22和23(可表示0~9)

原理:

脉冲收号器实际上是在随机存取存储器中划定一个存储器,假如存储器的每个单元有32位,则有32个收号器,每个收号器占4个单元。

收号器是公用的,可以随机分配给需要拨号的用户

③位间隔识别:

识别两位号码之间的间隔;原理是在一定时间内无有发生脉冲变化

最长脉冲间隔:

最长的脉冲发生在脉冲速度最慢,其断续比为3:

1的脉冲持续时间。

故选位间隔的识别程序执行周期为96ms

T=(1000÷8)×(3÷4)=93.75ms

93.75ms≤扫描周期≤250ms

AP逻辑:

AP=0表示无脉冲变化

AP=1表示有脉冲变化

AP=(AP∨变化)∧96

中途挂机与位间隔的区别

(AP∧前次AP=1)∧前次扫描=1位间隔

(AP∧前次AP=1)∧前次扫描=0中途挂机

工作原理为:

①每隔8ms把UM及AP相或,并把结果写入SM中的AP存储区,即(SCN+LL)∨AP→AP;②每到96ms周期时,把AP置0,则以后AP是否变化要看下一个96ms周期内环路状态是否发生过变化;③把上项中未复原前的AP值,存入SM中的APLL,作为AP的前次状态;④若AP复原为0后,在下一个96ms内没有变化,而上一周期发生过变化,即APLL为1,也就有下列AP∧APLL=1,即判断为位间隔或中途挂机;⑤根据前面所述,可知若用户环路状态上一个96ms内还有变化,而现在保持在“断”状态不变,则为中途挂机;若保持在“续”的状态不变,则为位间隔,即

(AP∧前次AP=1)∧前次扫描=1位间隔

(AP∧前次AP=1)∧前次扫描=0中途挂机

脉冲识别程序流程图

位间隔识别流程图

为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往往采用群处理方式

群处理:

将某些同类设备作为一群来进行监视,当发现其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设备存在处理要求时,才转入单独处理

若SCN:

110000*********1

0011110000001100

前次扫描LL:

0111100001111011

1000011110000100

0011100000001000≠0表示有第3、11、12、13用户摘机

1000001110000000≠0表示有第1、7、8、9、15用户挂机

三、按钮双音频号码接收(见P146图7.13和7.14)

1、特点:

一个数字按钮送出两个音频信号,收号器读取号码采用查询的方式,先读状态信息SP,然后进行逻辑运算,识别SP脉冲的前沿读出数据(多采用数字滤波器完成),因为双音频信号传送时间大于25ms,因此取16ms扫描周期

收号器示意图

按钮号码接收原理

2、空分机接收双音频号码硬件图

1、数字交换机接收双频信号的原理有二种方法:

一种是进行D/A转换,将数字信息转换为模拟信号,按前一种方法识别接收。

另一种是对数字信号进行直接处理。

有数字滤波器接收,数字逻辑电路识别,检测原理为

数字分析的目的:

决定接续陆游、话费指数、任务号码以及下一状态号码等项目

分析的依据和方法:

是根据所收到的号码数字和预处理得到的字符串进行的,这些数据在分析之前已写入记发器存储器中,此时只需读出即可。

第四节分析处理

对输入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以决定下一步应执行的任务

相应的程序属基本级程序,有去话分析、号码分析、来话分析和状态分析

分析程序的基本功能(见P147图7.15):

一、去话分析(P147-P148)

去话分析:

分析主叫用户

1.供分析用的数据来源:

8个,见P147

2.分析程序流程图

3.分析方法:

逐次展开法P148图7.17

4.分析结果处理:

转输出处理程序,执行相应任务。

二、号码分析:

多采用多级表格展开法进行,数据来源于用户所拨的号码或从其它局转来的

1.分析数据来源:

见P148

2.分析步骤:

见P149

预译处理:

号首分析

拨号号码分析处理:

三、来话分析:

根据号码分析的结果,具体见P149

四、状态分析:

在某一稳定状态下,识别出输入信息,确定下一步应转移的稳定状态,

数据来源于稳定状态和输入信息。

第五节任务执行和输出处理

一、任务执行程序:

具体执行交换动作,包括改写设备忙闲表并编制启动和复原硬件设备的控制字、准备转移状态、对已复原的设备在忙闲状态中示闲以便其他用户选用,通过查任务表的方法执行。

分为动作准备、输出命令和终了处理三部分

1、动作准备:

准备硬件资源,①准备必要的硬件;②进行新状态的拟定;③编制硬件动作指令

2、输出命令:

由输出程序根据编制好的指令输出,执行驱动任务,具体执行见输出处理

3、终了处理:

驱动任务完成后的相应处理。

①监视存储器的存储变更;②硬件示闲;③进行话务数据的收集,准备受理新的输入数据

例:

接续链路选择

即根据已定的入端和出端在交换网络上的位置,选择一条空闲通路

二、输出处理:

根据任务执行程序编写好的命令进行相应的输出,以控制硬件设备动作。

有通话话路的驱动、复原,发送分配信号,对模拟局转发脉冲信号,发线路信号和记发器信号,发公共信道信号,发计费脉冲,发处理机间通信信息,发送测试码及其它。

详见P152-P154

小结:

1、1个呼叫接续过程分成n个阶段,每个阶段可以看成是较长时间稳定不变的稳定状态。

有空闲、收号、振铃、通话状态等。

只要外界没有信号激发,这些状态是不会改变的。

有了输入信息后,就使状态发生迁移,由这种稳定状态迁移至另一种稳定状态。

状态迁移的方向与输入信息原有状态及当时的资源条件有关,所有这些都可由状态迁移图表述。

2、状态迁移图是由呼叫处理程序控制的。

稳定状态的每次迁移,都是由输入信息引起的。

呼叫处理程序首先要对产生迁移的原因加以识别和处理,识别启动原因的处理称为输入处理,控制输入处理的程序称为输入处理程序。

其次要对输入程序所识别的信息加以分析、判断,以确定应该执行的任务向哪一种稳定状态转移,这就是分析程序所完成的任务。

经过分析判断后,执行此项任务时,应启动任务执行程序来完成。

任务执行程序要准备好硬件动作所需的必要资源,并在软件上加以占用,编制好数据,交输出处理程序启动硬件动作,完成状态转移。

若将分析程序、任务执行(始)和任务执行(终)合称为内部处理程序,则呼叫处理程序可分成三大步骤,即:

输入处理、内部处理、输出处理,与之相应的是输入处理程序、内部处理程序和输出处理程序

3、输入处理的任务是及时地发现新的处理要求,为此要通过各种周期扫描程序对用户线或中继线的状态进行监视和识别

这些周期性扫描程序有用户摘机识别程序、用户挂机识别程序、号盘话机的脉冲识别程序、位间隔识别程序和按钮号码识别等。

这些程序都是采用周期性扫描收集各种输入信息,根据其状态变化,进行相应的逻辑运算进行识别,输入处理程序周期中断程序

4、输入处理之后,就要进行分析处理,以决定下一步应执行的任务及状态。

分析处理由分析程序执行,这种程序是基本级程序。

分析程序按其功能划分有去话分析、数字分析、来话分析和状态分析,这种分析多采用表格展开法或搜索法对输入信息进行分析

5、分析程序确定了下一步要执行的任务及转移至何种稳定状态后,即交给任务执行程序去完成。

任务执行程序即要在软件上,为硬件的启动做好一切资源准备,如空闲路由的选择、空闲收号器的准备等,准备好后,先在软件上占用,并编制好控制数据,交给输出处理程序启动硬件工作

6、输出处理程序根据任务执行程序编制的命令,向硬件发出控制命令,启动硬件工作

思考题:

1、什么叫稳定状态?

什么是状态转移?

引起状态迁移的因素是什么?

2、从空闲状态迁移至收号状态,中间要经过几个过程,需要启动哪些程序?

3、分析程序和任务执行程序有什么区别?

4、摘机识别的原理是什么?

拨号脉冲识别原理是什么?

两者有哪些区别?

5、什么叫位间隔?

位间隔识别原理是什么?

如何区分是位间隔还是用户挂机?

6、去话分析和来话分析有何异同?

7、什么是状态分析?

为什么主叫摘机不需要状态分析,而被叫摘机却需要状态分析?

有哪些情况需要状态分析?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