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60047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docx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docx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2019

学年度月考试题

高一学年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

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

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

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

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

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

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

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

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

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C.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

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

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D.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

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燕达,字逢辰,开封人。

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

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

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砦。

夏人三万骑薄城,战竟日不决,达所部止五百人,跃马奋击,所向披靡。

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神宗以达孤军遇敌,所全亦不为少,累迁西上阁门使、领英州刺史,为秦凤副总管。

讨破河州羌,遂降木征。

迁东上阁门使、副都总管,真拜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郭逵招讨安南,为行营马步军副都总管。

入辞,神宗谕之曰:

“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土可也。

”达顿首谢曰:

“臣得凭威灵灭贼,虽死何惮!

”初度岭,闻前锋遇敌苦战,欲往援,偏校有言当先为家计然后进者,达曰:

“彼战已危,讵忍为自全计。

”下令敢言安营者斩。

乃卷甲趋之,士皆自奋,传呼太尉来,蛮惊溃,即定广源。

师次富良江,蛮舣斗舸于南岸,欲战不得,达默计曰:

“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

”已而蛮果来,击之,大败,乃请降。

师还,拜荣州防御使。

以主帅得罪而独蒙赏,乞同责,不听。

  元丰中,迁金州观察使,加步军都虞候,改马军,超授副都指挥使。

以训阅精整,除一子阁门祗候。

数被诏奖,进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使。

哲宗立,迁为使,徙节武信。

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毅敏。

  达起行伍,喜读书,神宗以其忠实可任,每燕见,未尝不从容。

尝问:

“用兵当何先?

”对曰:

“莫如爱。

”帝曰:

“威克厥爱可乎?

”达曰:

“威非不用,要以爱为先耳。

”帝善之。

  (选自《宋史·燕达传》)

4.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B.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C.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D.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老指年纪大的人,与此不同的是,长者往往指有德行的人。

B.累迁又称迁累,指多次升迁官职,迁的含意与授、拜、除相同。

C.顿首指磕头,是古时候的礼节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D.燕见指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也泛指公余会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达素喜行伍,英武挺拔。

他自幼喜爱军事游戏,即使与同辈玩耍,也将他们编排成军阵行列;长大以后,体格健壮,擅长骑射。

B.燕达英勇善战,作风顽强。

西夏人来犯,他率兵出击,多次凯旋;即使后来遭遇伏击,损失颇重,也因奋勇作战,未被神宗怪罪。

C.燕达宅心仁厚,谦逊退让。

前锋遇敌苦战,他不顾部下反对,亲自率兵,轻装救援;主帅获罪,他甘愿同受责罚,没有独自接受恩赐。

D.燕达文武兼修,用兵以爱。

燕达征战之余,爱好读书;神宗曾经询问他用兵的要领,他主张以爱为先,博得了神宗的赞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神宗谕之曰:

“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士可也。

 

(2)达默计曰:

“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8-9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

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8.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简要分析。

(5分)

9.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10.名篇名句填空(6分)

(1)《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

,。

(2)《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笛声化作民族魂

乔忠延

昆明甬道街边的聂耳故居很平常,三间土木结构的房屋,好在是座两层楼。

严格地讲,这不是聂家的祖业,是房东杨家的房产。

聂耳就出生于这里。

他童年在这里度过,直到十八岁振翅远飞。

进入院落,悠扬的音韵便萦绕在耳畔。

不过,那并不是《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而是竹笛吹出的稚嫩音韵。

对这笛音,小学课本中有篇文章曾有还原,“悠扬的笛声飘扬在林间小路上,许多行人被吸引了,都站在细雨中静静地听他吹笛子。

”确实,聂耳能把笛子吹得优美迷人,但是,那其实是后来的事,是聂耳勤奋地拜师学习提高技艺的结晶。

先前并不是这样,他吹出的声音不悠扬,也不婉转,甚至有些刺耳。

教聂耳吹笛子的师傅姓邱,名字如同姓杨的房东一般,没人记得。

可是,若是没有他的启蒙教导,就不会有后来响亮于神州大地的聂耳。

而且,这位邱师

傅还不是音乐教师,只是一位木工。

吹笛子是他做木工活儿歇息时的业余爱好。

勤奋好学,让聂耳叩开了通向音乐的门扉。

不止如此,勤奋好学也让他叩开了通向知识的门扉。

聂耳上学不久后,父亲便去世了,家庭陷入困境,连他的学费也没有着落。

母亲卖掉心爱的八音钟才凑够学费,可还缺书钱。

在学校里,聂耳长知识,长思想,随着个头的增高,眼界也更加开阔了。

他看到祖国积弱积贫,时刻梦想着国家能富裕强大。

他把满腔热情寄托于变革,为之呼吁奔走,并鼓动同学和自己一道呼吁奔走。

然而,时局能忍受弱贫保守,

却容忍不下激进变革,聂耳被列入另册,难以在昆明再待下去,只有告别昆明。

离开昆明后,聂耳飘零到上海,靠在商号当伙计维持一日三餐。

还是音乐,改变了聂耳的境遇。

有一天,他看到《申报》刊出联华影业公司音乐歌舞学校招收学员的广告,身上沉睡的音乐细胞马上被激活了,便去报考。

担任主考的音乐家黎锦晖,一眼看出聂耳身上潜在的音乐天赋,因此录取了他。

成为歌剧社的一员后,聂耳如鱼得水,他担任首席小提琴手,但是只要是歌剧社需要的事,他都主动干。

时不时还上场演出,要么扮演卖臭豆腐的小贩,要么扮演一身乌黑的煤矿工人。

他才华横溢,活泼可爱,大伙儿见他耳朵大,就亲切地叫他“耳朵先生”。

叫着叫着,脆就叫成了“聂耳”——事实上,聂耳的原名是聂守信,此后称聂耳才名副其实。

就在此时,“九一八”事变发生了。

日寇侵犯,东北沦陷。

聂耳不再只想着歌唱,他要呐喊!

他结识了作家、诗人田汉,参加了革命音乐组织,开始为电影和戏剧创作主题曲和插曲:

《大路》《开路先锋》《码头工人之歌》《毕业歌》……聂耳创作了一首又一首明快激昂的歌曲,他要用歌声惊醒沉睡的雄狮,用歌声点燃焚烧侵略者的烽火!

聂耳的激情在蕴积!

聂耳的怒火在燃烧!

1935年,一部以宣传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风云儿女》开拍了。

这是一部电影,更是呼唤共同抗日的呐喊。

剧组在呐喊,聂耳也加入了呐喊——聂耳的呐喊声化作了这部电影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

前进、进!

创作于中华民族危难关头的《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唱出了抗日救亡时代万众的心声,表现出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后来更成为国歌,散发出永恒的魅力。

曾经,这浑厚昂扬的旋律,激愤着国人,奋起抗战、抗战,把侵略者赶出国门。

如今,这浑厚昂扬的旋律,又激励着国人,奋起建设、建设,把华夏神州建设得更加

繁荣富强。

站在昆明甬道街聂耳故居里,听那悠扬的稚嫩笛音。

那笛音,经过千锤百炼,最终怒吼出的,是民族魂,中华韵!

(有删改)相关链接:

1935年2月,田汉被国民党逮捕入狱,由他创作剧本的影片《风云儿女》开拍。

当时,聂耳准备去日本,得知影片《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

聂耳看过歌词后,立即要求由他进行谱曲。

果然,没过多久他就从日本寄回《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谱。

不幸的是,1935年7月中下旬,《义勇军进行曲》在银幕上首次响起时,聂耳巳溺亡于日本,年仅23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聂耳原名聂守信,因为耳朵大,从小就被人叫做“耳朵先生”,进入歌剧社后,大伙见他才华横溢,直接称他为“聂耳”。

B.聂耳幼年丧父,家庭困顿,学费都要东拼西凑才成,然而,聂耳人穷志大,渴盼国富民强,自小立志做音乐家,为国出力。

C.“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沦陷,聂耳毅然参加了革命音乐组织,为抗日救亡呐喊,并因此结识了田汉,一起为国歌唱。

D.《义勇军进行曲》是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歌曲,宣扬抗日救亡,激昂的歌词,激越的旋律,唱出了国人抗战的决心。

E.文章两处划线的句子都写到了聂耳故居的悠扬音韵,前后呼应,以想象来写笛声的感染力,表达了作者对聂耳的景仰之情。

(2)“九一八”事变爆发前,19岁的聂耳在音乐上已学有所成,是哪些条件使得他年纪轻轻就获得成功?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3)聂耳能够迅速地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浑厚昂扬的旋律,除了他的个人才华外,还有哪些因素?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4)在2010年“两会”上,有少数委员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终止现行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以新歌替代之。

理由是《义勇军进行曲》已经过时,不符合时代要求;“中华民族到丁最危险的时”的提法,早已不合时宜。

对此,你怎么看?

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8分)

四、语言

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A.①②④B.①④⑤

C.②③⑥D.③⑤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B.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C.首届跨境电商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各知名电商的数十名代表齐聚一堂,分析了电商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D.央行日前宣布大幅降息,让很多投资者感慨如今的理财真是愈来愈难:

无论是信贷类理财产品、票据类理财产品或者债券类产品,目前都面临收益率日益降低。

1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是(3分)

钱钟书与杨绛是一对把精神生活看得高过一切的夫妻。

___________。

后来生了小阿圆,又是一个小书痴,被称为“吾家读书种子”,两人对读就变成一家三口各自守着自己的书桌读书。

①这不禁让人想起赵明诚和李清照之间赌书泼茶的韵事

②两人在一起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对坐读书

③杨绛说,妥帖的字有黏性,忘不了

④一同背诗玩儿,如果都把诗句中的某一个字忘了

⑤怎么凑也不合适,那个字准是全诗中最欠贴切的字

⑥不同的是,钱杨之间更为平淡相敬

A.⑥②④⑤③①B.②④⑤③①⑥

C.①②④⑤③⑥D.②④①⑤③⑥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5分)

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以来,除了载人航天飞行器会回收之外,其他上天的人造物体陆续被遗弃在太空中,

太空垃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航天活动。

比如厄瓜多尔的一颗卫星升空后不到一个月,就与太空中的火箭残骸相撞而报废。

这种威胁不仅仅发生在太空,甚至地球上的人类生活也会

因此,

,应是人类

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6.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

要求所写句子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并与开头的一句话构成排比句式,使文段语意完整。

(6分)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

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在广佛中学,有一所自助式图书馆。

这里无门、无管理员,借书、还书、借多久、什么时候还,都是靠师生自律。

年终盘点,原来十万册图书变成了十万六千多册,当然,虽然增加了六千

多册,但原有图书仍有丢失的。

此事由微博传出后,“广佛文明

网”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以“‘无门图书馆’的诚信之门”为题进行了报道,一时间引发热议。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1.(3分)C(选项中“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的表述绝对化,原文为“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2.(3分)D(选项中“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的表述理解错误,原文是“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

3.(3分)A(选项中“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倒置或强加因果。

4.(3分)D  

5.(3分)B “迁”有两个主要意思:

贬谪、放逐;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

而“授、拜、除”指授予官职。

 

6.(3分)C“,没有独自接受恩赐”错误,原文有“以主帅得罪而独蒙赏,乞同责,不听”,意思是燕达想着与主帅受到一样的责罚,但朝廷没有同意。

7.(10分)

(1)(5分)神宗告诉他说:

“你的名望与地位已经很高,不必亲自冲锋陷阵,只管激励将士就可以了。

”(译出大意给2分;“谕”“矢石”“第”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燕达暗自考虑道:

“用兵之法在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我把薄弱环节暴露给他们,他们必定前来攻打。

”(译出大意给2分;“默计”“致于人”“虚”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8.(5分)

本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1分)。

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2分)。

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

“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1分)。

9.(6分)“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

(答出3条,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即可给满分)

10.(6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11

(1)(5分)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

(B文中看不出聂耳自小就有当音乐家的梦想,到上海后,偶然的机会,聂耳才报考了音乐歌舞学校;A聂耳不是从小就被人叫做“耳朵先生”,进入剧社后,因才华横溢,活泼可爱,又因为耳朵大,才逐渐被称为“聂耳”;C聂耳是先结识田汉,后参加革命音乐组织)

(2)(6分)①过人的音乐天赋,澎湃的音乐激情;

②勤奋好学,赤诚的爱国之心;

③被慧眼赏识,幼年时邱师傅给他启蒙,报考音乐歌舞学校时,得到音乐家黎锦晖的青眯。

(每点2分)

(3)(6分)①田汉已写好歌词,歌词慷慨激昂;

②日寇的侵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③抗日

救亡时代万众一心、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激励了整个中华民族。

(每点2分)

(4)(8分)示例:

必须否决这个建议。

①《义勇军进行曲》蕴含的战斗不屈的民族

精神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需要的;②坚持用《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可以唤起人民回想祖国创建过程中的艰难忧患,鼓舞人民发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把革命进行到底;

③虽然时代变了,国歌中的忧患意识不能丢,居安思危;

④《义勇军进行曲》仍在激励着国人奋起建设华夏神州,仍在教育、激发年轻一代人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精神,它永远不会过时。

(国歌的内涵与作用4分,国歌在现时代的意义与作用4分,紧扣材料,言之成理即可。

如果赞同这个建议,能够言之凿凿,酌情给分)

12(3分)答案:

选B。

解析:

浩如烟海:

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形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

刮目相看: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第二句没有讲有进步的

意思,所以错了。

一言九鼎:

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

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本句讲的是诚信,不恰当,可换为“一诺千金”。

按图索骥:

按照画好的图形去寻找好马。

1.比喻按线索去寻找需要的东西。

2.比喻按教条办事,不知变通。

这里用的是第一个义项。

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恰当。

13(3分)C

解析:

A项,成分残缺,缺主语。

介词“随着”掩盖了句子的主语。

可将“随着”或者“使”。

B项,两面对一面,将“的提高”删去。

D项,成分残缺,应在“降低”后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