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安小学课改工作汇报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6167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庆安小学课改工作汇报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庆安小学课改工作汇报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庆安小学课改工作汇报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庆安小学课改工作汇报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庆安小学课改工作汇报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庆安小学课改工作汇报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庆安小学课改工作汇报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庆安小学课改工作汇报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庆安小学课改工作汇报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庆安小学课改工作汇报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庆安小学课改工作汇报材料.docx

《庆安小学课改工作汇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庆安小学课改工作汇报材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庆安小学课改工作汇报材料.docx

庆安小学课改工作汇报材料

庆安小学课改工作汇报材料

9月我校全面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

六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新的基础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明确把“以人为本,促进师生的主动发展”作为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

围绕着这一办学理念,我们在总结学校传统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新基础教育的推广性,发展性研究和实验,在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现将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制度,实行网络化管理体系

为了课改实验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学校坚持依法治校,制度化管理的新思路。

1、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我校先后制订了《庆安小学管理制度》、《专业带头人、业务骨干评选办法》、《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实施方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校本培训制度》、《教师理论学习制度》、《校本教研交流制度》、《课题管理细则》、《教师基本功方案(1-3)》,重新修订了《教师学习制度》、《教学质量奖分配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这些管理制度建设与执行,一方面使我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得到整体优化,另一方面从制度上保障了新课程改革实验得以顺利开展。

2、建立健全教学教研管理网络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针对学校参加课程改革实验的学生多、教师多、教学班多特点,构建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和备课组三级教学管理网络。

同时学校中层领导责任到人,分管并下驻各年级。

这种管理模式,对教学、教研工作实现了层次化、网络化的监管和指导,使课改的各项工作得以扎实有效地进行。

二、加大经费投入,为新课改提供物质保证

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学校加大了投资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打造优质教育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学校先后投入400多万元用于校园环境改造、设备更新、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学校现有四栋教学大楼,建筑面积7553平方米,拥有大队部、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等完善的一部二十室,另外还有375座的多媒体多功能阶梯教室建设。

校园里有多媒体计算机信息网络,安装了“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网”接收站,建立了教学支网、学校办公及管理支网;每班配有饮水机纯净水,空调、广播、电视、录音机等;办公室配有电话、电脑、打印机;教师电子备课室配有扫描仪,刻录机,视频采集卡,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各种教学音像资料等软件能满足日常教学需要;校园内部有电话系统,中心控制室和庆小电视台;建成了近7000平方米绿色人工草坪,配备了丰富的健身器械。

去年暑假,我们完成了1#楼走廊外墙装修工程,新建了一个多媒体计算机教室、一个美术教室和一个体育活动室,更新了电子备课室的电脑和部分教室的桌凳,还规划了以“经典文化装点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立了六个主题文化长廊。

同时,我们投资近百万,修建了立体绿色长廊,进行了暖气改造和多媒体教学点播系统安装工程,完善了校园网站,更换办公室桌椅,更新第二微机室,总之,学校想方设法改善办学条件,美化校园环境,为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

为了了解课改的最新动向,提升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我们学校长期坚持为教师提供多种省内外的学习、培训机会,投入经费达30多万元。

三、加强校本培训力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是关键。

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有力保证。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新教师和实验教师,在参与新课程改革实践前必须接受区进校组织的新教师培训和新课改教材培训。

同时我们组织教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学习上级课改文件和《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标准》、《新课程与教育评价改革》等书籍资料。

通过学习课改文章,观看音像资料、参加辅导讲座、进行专题研讨,教师们理解了课程改革,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

我校为强化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工作,制定了《庆安小学教师培训规划》。

我们始终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和“校本全程培训”的原则,坚持开展校内为主的日常培训,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专家讲授与教研员讲学相结合;自学与集中学习、研讨相结合;观看教学录像与交流研讨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

每次培训力争做:

时间充沛、内容丰富、方法新颖、管理严格、全员参与。

这种全方位、立体式、效益高的师资培训,为校本教研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坚持每周五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每周出一期《校园信息报》,刊登课改的资料,传达课改信息,交流课改经验,指导教师学会理性思考教学问题,学会运用课改理论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

另外,我们先后邀请了北京教育专家吴凯教授、省教科所杨德庆教授、樊兴华教授、市基教处韩新处长、市师范学校李云鹏讲师、莲湖进校邵毅老师等专家到校做专题报告。

校长、主任也坚持每学期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在“请进来”的同时,我们还“送出去”——每学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市内、省内和全国范围内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机会。

这些措施使广大教师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实现“三个转变”,即由职业型向事业型转化,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化。

我校由教导处牵头,对教师进行了教科研培训、教学反思培训、微格教学培训、案例研究培训、基本功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新教师培训、年会交流培训、外出学习培训、自学进修培训等专项技能培训。

每学期学校还要举行“教师沙龙”,老师们互相交流信息和体会,资源共享。

通过多年的积累,使广大教师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并将所学的新思想、新观点,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

为提升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从2000年起启动了教师“学习工程”,要求教师在原有业务学习的基础上,加大教师个人自修的力度,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我们购买电子图书25万册,还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根据自己教学需要购买几本教育专著,并认真阅读,提炼出名著精髓,记两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并写出论文或心得体会。

校园网开通后,教师们更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同时我们还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考试、函授、成人继续教育等形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青年教师熟悉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同时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骨干教师不断总结、研究教学中的规律,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

我校自起,充分挖掘校内教学资源,组织各级骨干教师利用每双周五下午时间,对青年教师、新教师进行基本技能的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微格培训利于诊断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提升。

为此我们在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时,较多采用了微格培训的形式,由培训教师先上研讨课,自看自评;然后组内针对教学环节进行评议,褒奖成功之处,针砭不足与缺点。

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因此西安市校本培训现场会在我校召开。

我校语文组、数学组、艺术组作了校本培训现场展示,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四、加强校本教研,探索课程改革的良好途径

1、不断完善校本教研管理体系

学校建立了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教学副校长为主管、教导处负责的三级校本教研管理网络,积极开展以校本行动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校本后续培训为核心内容的多形式校本教研,并结合学校实际,发挥学校资源优势,拟定了校本教研主题,形成了学校有主题,教研组有专题,教师人人实施的校本教研运作网络。

为提高我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水平,我校积极开展“十个一”活动,即:

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年完成一万字读书心得笔记,每课有一次教学反思,每两周写一份教学随笔,每周向教研组提供一个本人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每学期上一节研讨课,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每学期参加一次“教师沙龙”,每学期参加一次“好书推荐会”,每学期进行一次课件比赛。

2、加强行动研究,促进反思教学

校本教研实施过程中,我校特别加强了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指导,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边激励,把探讨的“立足点”放在解决课堂实际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生长点”放在改革创新的精品意识上。

我校的行动研究,一是指专题研究,即学校通过案例教学、参与式研讨、说课评课、课题研究等校本教研活动,提升教师课程改革与研究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是指问题积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有价值探究的问题及自己的行动研究和反思记录在“问题积累表”上,在教研活动时,教研组内开展同伴互助,进行“问题会诊”,探求最佳解决方案,如果解决不了或还有继续探索的必要,则上交中心教研组研讨,或作为小课题申报,以此来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探究的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学校要求教师认真收集身边的教学案例、素材、典型个案及时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结合新课程理念,形成教学随笔。

目的在于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让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

学校还将教师撰写的典型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分期在《校园信息》上刊登,供教师进行相互的学习、交流和参考。

3、坚守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进行课程改革实践

1)加大“推门课”力度,深入课堂实际,进行跟踪听课、评课

为了了解新教材的实施情况,年级分管领导、教学主管领导、校长随时随机进入课堂,听每一个实验教师的课。

听后进行点评。

评课过程中,对课程改革精神的落实,课程理念的把握,新教材的认识和使用,以及教学教研中存在的困惑、疑虑进行平等、民主的交流。

这一举措,便于随时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保证了新课程改革中日常课堂教学的优化。

2)加大研究课、观摩课密度,在实践中探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良好途径

为了增加全校教师的交流机会,更好地探讨课程改革的良好途径,学校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公开课,如:

骨干教师观摩课、成长教师的研讨课、青年教师展示课、教学创新课、20分钟教学片段研讨课、外出学习移植课、课题专题研讨课等。

要求教师听课后:

“找出一个亮点,指出一个缺点,提出一个建议。

”这些课堂改革实践活动,落实了校本教研,促进了新课程改革实验在我校的深入进行。

从5月开始,学校每学期举行“自主听课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即:

在本周内,所有教师打开教室门欢迎其他教师听课,同时任意选择班级、授课教师听课,不仅要求同科目之间互相听课要达到一定节次,还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听课。

这项活动,为教师进行同伴互助,相互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教师们受益匪浅。

我校还积极参加区上的联片教研活动、承担区进校教材辅导研讨课、积极参加区赛教课、市、省、全国级的展示课、赛教课活动。

这些活动,有效地锻炼了我校青年教师、锤炼了他们的教学技能,使实验教师的教学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近三年来,我校参加校级评优课的人数达500多人,在全国、省、市、区上公开课50余节。

这为我校提供了与其他学校交流、沟通的机会,使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实验站在一个更高远、更宽广的平台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重要精神,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根据市教育局关于支教工作的相关要求,我校于与周至县二曲镇小寨子村小学结成“手拉手”学校。

四年来,我们多次到小寨子村小学进行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示范校的引领作用,受到帮扶学校的欢迎。

在做好“手拉手”学校支教工作的同时,我校的邢莉、孟琨老师参加了西安市教育局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她们均能立足农村小学现有的教学条件,教学设备水平,在深挖教材的同时,力求采用最简单的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她们的课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欢迎,也受到上级领导和同行的高度评价。

五、抓好课题研究,为实验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帮助我们抓住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契机,以课程改革为龙头,加强教育科学研究与实验,带动课改全面展开。

学校牢固树立“科研强校”的思想,围绕新课改确定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教研工作,三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为了适应改革的新形势,我校先后进行了“小学生能力发展与培养”、“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愉快教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中小学目标教育机制与评价”“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新课标小学古诗词学习多媒体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小学艺术欣赏课教学模式的探究”等大量课题实验,针对课改实验中出现的共性的疑难问题和薄弱环节,发挥教研、科研、学科骨干教师的集体力量,共同研究、协作攻关,坚持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立足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手段,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坚持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从而有力推动了课改实验向纵深开展。

,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捷报频传:

我校荣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整合研究》课题实验先进集体,沈毅老师参加了此次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他上的《循环小数》一课获一等奖,王超、米飞飞获阶段成果优质课二等奖,曹洁的《合作才能成功》一课获三等奖;徐宝珍获教学指导奖。

田健、徐宝珍、沈毅、张旗茹、郝虹、陈红获课题实验先进个人。

学校还被评为“能力与发展”课题实验先进学校。

徐宝珍、王萍负责的结题报告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另外,田健、徐宝珍、倪娜、苏悦、潘毅等教师组成的学校课题组获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十五”立项课题《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学模式研究》优秀奖,倪娜、邢莉、潘毅获单项奖。

六、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

我校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和开拓创新的原则,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30多人参加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

9月语文学科的《语文万花筒》、数学学科的《数学与生活》等校本教材编写完毕并开始使用。

在课程开发,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资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区、社区课程资源,立足学科特点选择并组织教材内容。

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典型的地域特点和校本特色。

因为编写者是本校教师,对学生特点和需要极为熟悉,课程活动的设计既富有趣味性又易于操作。

所以在校本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拓宽了学生知识面,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效地充实了统编教材,满足了学校课程的需求,满足了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持续生成的过程。

我们也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反映,及时了解课程实施的现状,掌握教材的优势与不足,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与完善。

同时我们还在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贴近师生需求对校本课程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开发。

我校英语学科的《校园英语300句》已经完成手写初稿,体育学科的《快乐游戏》和艺术学科的校本课程开发也在积极探索准备中。

七、推动评价机制的改革,以评价方式的转变促进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评价体系的改革。

我校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进行了探索。

新课改后,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同时,我们采用了课堂观察评价与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的方法进行学生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的视角逐步转变为:

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加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的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愿意帮助他人,是否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是否有合作精神等。

总之,我们坚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关注学生的发展,坚持以“赏识”为主的教育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认真开展学生评教,家长评教工作

学校还重新建立了教师业务档案,把教师参与课改实验以来,在教育观、学生观等方面的认识和变化、收获和感悟,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教学反思,学习笔记,精品教学设计,承担教改实验课题资料,教科研成果,基本功考核成绩等收集起来,以体现教师发展的过程,让教师在学习、交流与反思的过程中得到激励。

学校对原有的教师评价标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订,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定量考核,定性评价,较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位教师。

为了促进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分析,反思和改进,架起学校与家庭相互沟通,教师与家长相互理解的桥梁,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家长开放日”活动。

每学期都进行学生、家长评教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家长、社会对我校教师教学观念、教育教学工作等的满意度。

2、用好考试评价这根“指挥棒”

在我校的日常考查时我们重视了二个方面的结合:

⑴口试与笔试结合,实现综合式考查;⑵知识与能力结合,实现开放式考查;注意体现目标的全面性,注重考试的学习性,发挥考试的指导性,突出考试的激励性,增强考试的对话性。

近年来我们立足课改精神,完善了学科竞赛,丰富了学科活动。

语文不仅关注了学生的笔试,更重视了口语发展、古诗词积累、语文综合知识积累和语文实践能力的发展。

数学在关注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同时,加强了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训练。

八、课改硕果累累,促进了师、生、校的和谐发展1、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课程改革以来,特色化的校本培训,强有力的校本教研,校本特色教材的开发与使用,各级各类教研课题的有序开展,使我校充满了学习、研究的氛围。

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提高了知识水平,提升了教学技能、科研能力,增长了教育智慧,开阔的课程视野,积累了人文底蕴,得到了专业上的可持续发展,获得了事业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教师队伍呈现百舸争流的局面,造就了一批教师骨干。

目前,我校有国家级科研型骨干教师2名,省、市、区级骨干教师21人。

几年来,我们有多位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赛教和论文评选中取得优异成绩,一批教学新秀脱颖而出。

其中,邢丽老师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获一等奖;陈英老师获全国“注.提”实验赛教特等奖,黄海玲老师获陕西省国防工办英语赛教特等奖;田健、孙颖老师获西安市教学评优课一等奖;曹洁老师荣获市上心理健康教育赛教课一等奖,沈毅、许梅菊老师参加“西安市一堂好课”观摩展示活动,数学学科、品德与社会学科观摩课展示;孟琨、洪华、宋莺、王萍老师分别获莲湖区语文、劳动、数学、音乐、美术、体育、品德等学科教学能手赛一、二、三等奖。

在全国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校教师曹洁、高展分获一、二、三等奖;今年3月,我校7位教师参加莲湖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荣获团体一等奖第一名,孟巍巍获音乐学科第一名。

我校教师共编写《教师用书》、乡土教材及学生用书10余本,教师教学成果获奖颇丰。

仅去年至今,教师教学论文、案例和课件获国家奖励57人次,省级奖励67人次,市级奖励116人次,区级奖励96人次。

2、新课程改革促使教育教学和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理念和“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已深植入我校教师的思想中,并逐步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自觉地转变角色,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

在教学中,教师学会了关注教育实际,积极反思和研究教学实际问题,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偏重教师讲课技巧的做法,开始关注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融合统一,教育教学不断趋于和谐。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活跃,个性得到彰显,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校每学期各学科合格率、优秀率名列莲湖区前茅,六年级学生毕业率达100%,体育成绩合格率99.2%。

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受区级奖励126人次,市级奖励63人次,省级奖励5次,全国奖励1次。

10月,我校学生曹思敏被评为陕西省"十佳少年"。

6月学生张梦阳代表陕西省出席全国第五次少代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0月,王梦佳同学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少先队员"。

6月,于奕文代表陕西省国防工办系统少先队员参加了陕西省第五次少代会。

学校也多次受到表彰。

3、新课改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在深化素质教育,推进新课改的进程中,学校一步一个脚印,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先后被评为陕西省示范学校、西安市一级小学、西安市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示范校、西安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建设试验基地学校,连续十二年,我校被莲湖区教育局评为“综合量化考核一等奖”。

总之,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实践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深入、细致的研究,我们将在各级部门的指导下,加大课改工作力度,继续挖掘新课程的魅力,探索适应课改要求的现代化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使课程改革实验达到预期的目。

 

庆安小学

2008-9-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