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专题练外力作用与地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62936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练外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练外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练外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练外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练外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练外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练外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练外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练外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练外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练外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练外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练外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练外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练外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练外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练外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练外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练外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练外力作用与地貌.docx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练外力作用与地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考点专题练外力作用与地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练外力作用与地貌.docx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练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与地貌

[2019山东聊城育才中学一模]河流阶地是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图中河流阶地由泥沙构成,是不同时期地壳运动和流水共同作用形成的。

读图,回答1~3题。

河流阶地素描图

1形成最晚的一级阶地是(  )

A.①B.②C.③D.④

2在图示地貌形成过程中流水所起的作用,正确的是(  )

①风化 ②侵蚀 ③搬运 ④沉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在任意一级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运动方向是(  )

A.垂直上升B.垂直下沉

C.水平张裂D.保持稳定

答案:

1.A 2.B 3.A 解析:

第1题,随着地壳抬升,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不断增强,河道加深;持续反复这种过程就形成了河流阶地。

据此推断,图中河流所在位置为下切最深的位置,形成年代最晚。

图中①所在位置为下切最深的位置,形成最晚,选A项。

第2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流水侵蚀、搬运、堆积形成河流阶地;风化不属于流水作用,故选B项。

第3题,阶地是在地壳垂直上升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

在任意一级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运动方向应该是不断垂直上升,使得河流不断下切侵蚀而形成,选A项。

[原创题]美国的羚羊峡谷是世界上著名的狭缝型峡谷之一。

狭仄的通道,两侧陡壁夹峙,坚硬的岩石却呈现出流水般蜿蜒起伏、柔美流畅的形态,阳光投射在红砂岩的岩壁上,折射出耀目的光芒。

羚羊峡谷的出口只有一人多宽,山洪从这里喷涌而出。

读图,回答4~5题。

 

04羚羊峡两侧的岩壁属于哪类岩石(  )

A.岩浆岩B.变质岩C.沉积岩D.火成岩

05羚羊峡谷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力的侵蚀B.冰川的侵蚀

C.地壳的张裂D.流水的侵蚀

答案:

4.C 5.D 解析:

第4题,岩壁的岩石是红色砂岩,砂岩在成因上属于沉积岩,故选C项。

第5题,峡谷是由季节性山洪的冲刷形成的,地质作用上属于流水的侵蚀作用,故D项正确。

[2019山东德州上学期期末]烃源岩指的是富含有机质、可大量生成与排出油气的岩石。

下图为我国某盆地部分地区烃源岩沉积厚度等值线图(单位:

m),该烃源岩岩层顶部是一较完整的平面,底部呈现为不平的曲面。

烃源岩层厚度主要受沉积物的多少影响。

沉积物多少一般取决于沉积环境的地势高低、沉积过程中的地壳运动等因素。

读图,回答6~7题。

06形成烃源岩的地质作用是(  )

A.冷却凝固B.变质作用

C.沉积作用D.侵蚀作用

07推测该烃源岩岩层甲乙沿线沉积环境最有可能是(  )

A.甲乙沿线较两侧地势高

B.沉积早期丙处地势最高

C.在沉积过程中快速下降,沉积厚度差异小

D.甲乙沿线较两侧地势低

答案:

6.C 7.A 解析:

第6题,根据材料,烃源岩指的是富含有机质、可大量生成与排出油气的岩石,应是沉积岩,所以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沉积作用,属外力作用,C项正确。

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是内力作用,岩层中没有油气存在,A、B项错误。

侵蚀作用不是形成烃源岩的地质作用,只是烃源岩岩层顶部呈现完整平面的原因,D项错误。

第7题,根据图中烃源岩岩层厚度,该烃源岩岩层甲乙沿线两侧沉积层厚度薄,说明沉积形成时,两侧地势较高,A项正确、D项错误。

丙处厚度值大,推测沉积环境最有可能是沉积早期地势较低,B项错误。

甲乙沿线是谷地,在沉积过程中快速下降,沉积厚度大且差异大,C项错误。

[2019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月考]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塞布尔岛到处是细沙,小岛四周布满流沙浅滩,水深约24m,因每年平均移动100m而为人称奇。

下图示意的是塞布尔岛位置。

读图,回答8~9题。

08塞布尔岛是由(  )

A.海流携沙冲积形成B.珊瑚虫遗体堆积形成

C.河口泥沙堆积形成D.板块挤压隆起形成

09该岛的移动方向是(  )

A.向西B.向南

C.向东D.向北

答案:

8.A 9.C 解析:

第8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岛位于北美洲大陆东部的大西洋上,处于美洲板块内部,D项错误。

该地纬度较高,珊瑚是热带海洋生物,B项错误。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岛离陆地有一定距离,C项错误。

据材料中该岛“到处是细沙,小岛四周布满流沙浅滩”推测,该岛可能是海流携沙冲积形成,A项正确。

第9题,根据该岛位置可知,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此处。

该洋流自西向东流,受其影响,该岛可能向东移动。

故选C项。

[原创题]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主体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分水鱼嘴可自动将岷江上游的水流,按照丰水期“内四外六”、枯水期“外四内六”的比例分流;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流入成都平原的水量。

下图示意都江堰水利工程。

读图,回答10~12题。

10都江堰所处地区的地貌类型最有可能为(  )

A.三角洲B.冲积扇

C.河漫滩D.河流谷地

11由材料推断,与外江相比内江的河道可能(  )

A.窄且深B.窄且浅C.宽且浅D.宽且深

12飞沙堰的主要作用为(  )

A.枯水期拦沙B.枯水期排水

C.丰水期拦水D.丰水期排水

答案:

10.B 11.A 12.D 解析:

第10题,由图可知都江堰位于岷山山脉的山麓地带,位于由山地向平原的过渡地带,最有可能为冲积扇,选B项。

第11题,结合材料可知在水位低的枯水期,内江的流量大,说明其河道较深;在水位高的丰水期,内江的流量小,说明其河道较窄,选A项。

第12题,结合材料可知,宝瓶口能自动控制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因而在枯水期飞沙堰可拦水,保障有足够的水量流入成都平原;在丰水期内江水位上涨超过飞沙堰时,可使多余的水量从飞沙堰自行溢出,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威胁。

[2019贵州瓮安中学检测]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

读图,回答13~14题。

13八卦洲最可能是(  )

A.地壳抬升作用形成的

B.地壳下陷作用形成的

C.长江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D.长江挟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

14长江河道及八卦洲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可能是(  )

A.八卦洲将与长江南岸相连

B.八卦洲将与长江北岸相连

C.八卦洲以侵蚀为主,面积缩小

D.长江河道左偏,南岸淤塞

答案:

13.D 14.B 解析:

第13题,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八卦洲最可能是长江挟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

所以本题选D项。

第14题,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南岸侵蚀,北岸堆积。

所以八卦洲将与长江北岸相连。

所以本题选B项。

[原创题]岩画是刻在荒漠漆上的,荒漠漆是最早的画布。

荒漠漆是指在干旱和半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地表上裸露的砾石、岩石表面覆盖的薄薄的黑褐色漆一样的物质,常分布在裸露的蚀余山上。

北方的岩画都是“向日葵”。

读图,回答15~16题。

15形成荒漠漆的外力作用有(  )

A.风化作用,流水的侵蚀作用

B.风化作用,风力的侵蚀作用

C.风化作用,冰川的侵蚀作用

D.风力侵蚀,流水的沉积作用

16北方的岩画都是“向日葵”。

关于对此表述理解正确的是(  )

①岩画大都分布在山的南侧 ②岩画大都分布在山沟的南岸 ③荒漠漆在阳坡发育的最好 ④岩画分布的地方都适宜向日葵的生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15.B 16.A 解析:

第15题,材料中表示,荒漠漆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流水作用弱,A、D项错误,分布在蚀余山上,表明其经历了风化、风力的侵蚀作用,故B项正确,冰川的侵蚀作用主要在高海拔地区,人类活动极少,故C项错误。

第16题,岩画是以荒漠漆做画布,所以荒漠漆发育好的地方就有岩画分布,阳坡温度变化大,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明显,荒漠漆发育好,山的南坡是阳坡,故A项正确。

[2019陕西宝鸡一中一模]三角洲是河流在汇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时,因流速降低,所挟带的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而成的冲积平原。

尼日尔河在中上游甲处湖沼地带形成了较明显的内陆三角洲,近年该三角洲有扩展的趋势。

读图,回答17~18题。

17尼日尔河内陆三角洲的扩展方向为(  )

A.向北B.向南

C.向西D.向东

18尼日尔河从巴马科到通布图(  )

A.流量逐渐加大,挟带更多泥沙在湖沼沉积

B.流速逐渐加大,挟带的泥沙在湖沼沉积

C.植被覆盖率下降,入河泥沙不断减少

D.地势趋于平坦,流速减缓,泥沙堆积

答案:

17.A 18.D 解析:

第17题,本题考查河流的沉积作用。

当河流水流入湖泊时,水流速度减缓,泥沙容易沉积,因此尼日尔河内陆三角洲的扩展方向为向北,选A项。

第18题,巴马科与通布图之间,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势趋于平坦,流速减缓,泥沙堆积。

从巴马科到通布图支流很少,流量逐渐加大说法不对;从巴马科到通布图的植被覆盖率变化情况图中没有相关信息,故选D项。

19[2019广东深圳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曲峡”是指形成于山地中的曲流峡谷,多是由古平原面上的曲流发育而成。

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就是这种奇特的曲峡地貌。

2006年,十渡影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复为世界地质公园。

随着十渡镇知名度提高,来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曲峡”给当地带来很大的变化,很多古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萧条慢慢复苏发展起来了。

  

(1)运用所学知识,阐述曲峡地貌的形成过程。

(2)在河湾的凹、凸岸,哪岸会形成村落,并说明理由。

(3)分析古镇改革开放初期萧条的原因。

答案:

(1)早期,太行山地区地形平坦,河流侧蚀作用明显,形成曲流现象;随着地壳的整体抬升,流水沿着曲流的河床侵蚀下切,形成曲峡地貌。

(2)凸岸。

河湾凸岸的水流速度较缓,以沉积作用为主;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河岸不易崩塌,居住环境较为安全。

(3)十渡古镇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毗邻北京;大量劳工进城务工,导致人口流失,经济萧条。

解析:

(1)题,曲峡地貌的形成,先是形成曲流地貌,再经地形抬升,河流下切形成曲峡地貌。

(2)题,根据凹岸、凸岸理论,河湾凸岸的水流速度较缓,以沉积作用为主。

河流沉积地貌的地形平坦,土地肥沃。

河岸不易崩塌,居住环境较为安全。

所以每个河湾的凸岸都是古村落聚集的地方。

第(3)题,改革开放这个时间节点很重要。

该地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

但距离北京很近,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区域间经济差异增大,大量劳工都去进城寻找更好的机会,导致人口流失,经济更加萧条衰败。

[2019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北京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经一处石林景观,该石林为花岗岩岩体,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

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

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

读图,回答20~21题。

20甲地(  )

A.气候湿润,生物风化突出

B.气温低,冻融风化显著

C.干旱且温差大,物理风化强

D.多酸雨,化学风化明显

21关于图中“非木之林”表述正确的是(  )

A.丙地“冰林”消融加速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

B.丁地“石林”高耸陡峭是由地壳垂直运动导致的

C.甲地“石林”水平纹理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D.乙地“土林”垄、槽延伸方向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

答案:

20.C 21.A 解析:

第20题,甲地位于内蒙古高原,气候干旱,温差大,风化作用强,故C项正确,A项错误。

甲地位于第二级阶梯,冻融作用不明显,故B项错误,甲地降水少,酸雨危害小,故D项错误。

所以选C项。

第21题,甲地的石林是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故C项错误;丁地是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故B项错误;乙地的延伸方向与当地盛行风向平行,故D项错误;丙地“冰林”晶莹剔透,近年消融速度加快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故A项正确。

[原创题]蓝洞是指在海岸或珊瑚礁礁盘的浅水区域,被海水覆盖的水下洞穴的开口,由于阳光中的其他颜色被海水吸收而显现出较深的颜色。

蓝洞成因与海面升降密切相关。

永乐龙洞是世界上最深的蓝洞。

下图是永乐龙洞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22题。

 

图1          图2

22永乐龙洞形成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地下水溶蚀石灰岩形成地下洞穴——洞穴顶部塌陷,形成塌陷漏斗——海平面上升充水

B.外力沉积形成石灰岩——地下水溶蚀形成竖井——地壳下沉,竖井充水

C.海平面下降,石灰岩出露——地表水溶蚀形成竖井——海平面升高,竖井充水形成蓝洞

D.地壳运动形成地表裂隙——海平面上升充水

答案:

C 从材料中可知,蓝洞的形成与海平面的升降密切相关,再有第一幅图中显示石灰岩出露是因为海平面下降,地表水溶蚀形成竖井,故A、B、D项错误。

所以C项正确。

[2019江苏南通模考]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

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

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

读图,回答23~25题。

23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  )

A.云贵高原B.东北平原

C.东南丘陵D.塔里木盆地

24促使河道自然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  )

A.凹岸侵蚀B.凹岸堆积

C.凸岸侵蚀D.凸岸堆积

25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

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答案:

23.B 24.A 25.D 解析:

第23题,本题考查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牛轭湖是平原河流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湖泊,因此选项所列地形区中,东北平原牛轭湖最多,A、C、D项错误。

故选B项。

第24题,河流形成的早期,河岸比较平直,此时期的河流侧蚀比较明显。

在侧蚀过程中河岸逐渐形成凹岸和凸岸。

此后河流凹岸不断遭侵蚀,凸岸泥沙不断堆积,河道向凹岸一侧不断弯曲,所以促使河道自然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凹岸侵蚀,B、C、D项错误,故选A项。

第25题,牛轭湖形成后,由于湖水长期的蒸发和下渗,且没有补给水源,再加上湖周边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

故选D项。

[2019山东师范大学附中四模]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据此回答26~27题。

26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

A.东北坡B.西北坡

C.东南坡D.西南坡

27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

26.D 27.C 解析:

第26题,根据材料提示,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南坡昼夜温差大,西坡下午受到的太阳辐射强,西坡的白天气温高一些,所以西南坡气温日较差大,选D项。

第27题,从材料提取信息“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说明气温日较差小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弱。

选项中,热带雨林带终年高温多雨,气温日较差最小;温带荒漠带和草原带,气温日较差最大;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日较差较大。

故选C项。

[2019广西陆川中学上学期期末]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28~29题。

28近现代以来,图中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9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4至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B.12至15世纪,堆积作用为主

C.15至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D.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

答案:

28.C 29.C 解析:

第28题,根据材料,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泥沙沉积多,岸线向海洋推进;海水侵蚀海岸,岸线向陆地收缩。

根据图中岸线的位置和弯曲状态,可以判断有大河注入的时代。

甲、乙、丁都不是岸线凸向海洋最大的位置,丙处是现代岸线凸向海洋最多的部分,近现代以来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故选C项。

第29题,读图可知,4至12世纪乙处海岸线向海洋延伸,说明堆积作用为主,但12世纪到现代海岸线后退,应以侵蚀作用为主,故选C项。

[2019河南洛阳模拟]河口拦门沙(又称河口坝)是发育在河口地区的一种常见的地貌单元。

磨刀门水道是珠江八大口门之一,磨刀门水道前端发育的交杯沙系列沙坝是珠江河口坝体系的一部分,它是由河道径流、海洋波浪及潮汐共同作用形成的。

交杯四沙、灯笼沙、白藤岛、三灶岛之间是一条呈喇叭状的潮道。

下图示意磨刀门水道的形态特征。

读图,回答30~31题。

30P处泥沙移动所受的主要外力来自(  )

A.河流B.洋流

C.潮汐D.波浪

31灯笼沙水下沉积物以细砂为主的主要原因是(  )

A.珠江含沙量小

B.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C.采砂强度较大

D.潮汐、波浪和径流作用大致相当

答案:

30.A 31.D 解析:

第30题,读图可知,P处位于河流入海口,泥沙移动所受的主要外力来自河流,A项正确。

河流入海口处,洋流、潮汐、波浪对泥沙移动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C、D项错误。

第31题,灯笼沙水下沉积物以细砂为主的主要原因是潮汐、波浪和径流作用大致相当,D项正确。

珠江含沙量小,不是沉积细砂的原因,A项错误。

沉积物的种类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无关,B项错误。

采砂强度大小与沉积物颗粒大小无关,C项错误。

[2019广东深圳二调]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是天山北麓规模最大的冲积扇,由南向北发育有多期冲积扇,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之间有明显的阶梯状陡坎。

玛纳斯河山前冲积扇地区第四纪活动断层发育。

下图示意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的发展演变。

读图,回答32~33题。

32下列关于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势由南向北倾斜

B.组成物质从南到北总体由粗变细

C.耕地分布南多北少

D.扇体边缘有大量地下水溢出

33从各期冲积扇的位置和形态变化推测,诱发该冲积扇发生F1至F4四期演变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

A.风力搬运、沉积作用

B.变质作用

C.冰川搬运、沉积作用

D.地壳运动

答案:

32.C 33.D 解析:

第32题,本题考查流水沉积地貌特征。

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位于天山北麓地区,根据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冲积扇的地势南高北低,A项正确;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具有一定的分选性,冲积扇的泥沙颗粒由扇顶向扇缘逐渐减小,故冲积扇组成物质从南到北总体由粗变细,B项正确;冲积扇的形态南窄北宽,距离出山口越远,沉积颗粒越细,土壤越肥沃,故该地区的耕地分布南少北多,C项错误;冲积扇边缘由于地势低,地下水埋藏浅,甚至可能出露地表,D项正确。

故选C项。

第33题,本题考查冲积扇演变的地质作用。

由材料可知,玛纳斯河山前冲积扇地区第四纪活动断层发育,由于地壳活动,使得F1至F4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之间呈明显的阶梯状。

故选D项。

[2019广东广州调研]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最高处海拔253米,植被稀少。

该国旅游业发达,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

下面是马耳他所在地区简图及其著名景点“蓝窗”景观。

读图,回答34~36题。

 

34“蓝窗”坍塌的原因是(  )

A.火山活动B.飓风吹袭

C.海浪冲击D.泥石流冲击

35一年中,“蓝窗”受外力破坏最严重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36马耳他岛植被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低平,盐碱化严重

B.大风天数多

C.夏季干热,冬季湿冷

D.地表土层薄,且严重缺水

答案:

34.C 35.D 36.D 解析:

第34题,根据材料分析,“蓝窗”景观分布在浅海环境中,岩石是石灰岩,易受流水侵蚀,位于海面上,坍塌的原因应是海浪冲击,C项正确;“蓝窗”是一块伸入海中的岩石,无泥石流冲击,D项错误;“蓝窗”附近无大型火山活动,其坍塌与火山活动无关,A项错误。

该地位于地中海,无飓风吹袭影响,B项错误。

第35题,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高影响,风浪小,侵蚀弱,B项错误;春季、秋季风浪相对较小,侵蚀也较弱,A、C项错误;该地冬季受西风控制,风浪大,侵蚀力强,故一年中,“蓝窗”受外力破坏最严重的季节是冬季,D项正确。

第36题,据材料可知,马耳他岛上多石灰岩低丘,地表土层易被冲刷侵蚀,水分不易储存,故植被稀少,D项正确;该地盐碱化问题少,A项错误。

大风主要集中在冬季,不是该岛植被少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

该地冬季温和湿润,并不湿冷,C项错误。

[2019山东淄博一模]某平原分布有深厚的沉积岩层,且基岩裸露。

图a示意该区域地表岩层分布,图b示意三种岩石样本。

据研究,河流的搬运能力与其流速、流量有关。

读图,回答37~38题。

 

a            b

37该区域砾岩沉积期间到页岩沉积期间最可能发生的是(  )

①河流落差增大 ②河流落差减小 ③河流流量增大 ④河流流量减小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38该平原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分别是(  )

A.背斜 沉积平原

B.向斜 沉积平原

C.背斜 剥蚀平原

D.向斜 剥蚀平原

答案:

37.D 38.C 解析:

第37题,本题考查沉积作用。

砂岩、砾岩、页岩属于沉积岩,河流的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沉积物的颗粒越大。

砾岩的组成颗粒较大,说明当时河流流量较大,流速较快,河流落差大;页岩的组成颗粒较小,说明当时河流流量较小,流速较缓,河流落差减小。

故选D项。

第38题,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

读图分析可知,该处表层岩层中间老、两侧新,属于背斜构造,由平原地形及基岩裸露可知,该地受外力侵蚀作用,岩层缺失,从而形成剥蚀平原,故选C项。

[2019广东深圳调研]下图示意北半球某河段剖面(不同图案带表示不同的堆积层)。

读图,回答39~41题。

39该剖面图最可能取自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中的哪一处(  )

A.甲处B.乙处

C.丙处D.丁处

40剖面图中最适合聚落分布的是(  )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41据图推测(  )

A.沉积物颗粒E>G>H

B.该处河流堆积地貌为三角洲

C.该河段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D.①处继续发展会形成河漫滩平原

答案:

39.A 40.C 41.D 解析:

第39题,由剖面图可知,a侧堆积物多,b侧堆积物少。

该地位于北半球,在较为平直的河段,河岸右侧侵蚀、左侧堆积,乙、丁两处河流阶地的堆积物应为a侧少、b侧多,与剖面图不符,故B、D项错误。

丙处a侧为凹岸,b侧为凸岸与剖面图不符,故C项错误。

在弯曲河道中,甲处a侧为凸岸,堆积物多;b侧为凹岸,堆积物少。

故选A项。

第40题,由图分析可知,①②处易受洪水威胁,④处位于河流凹岸,土地面积小且坡度较陡,不适合聚落分布,A、B、D项错误;③处地势平坦且面积较大,受洪水影响小,取水便利,是聚落的最佳分布地。

故选C项。

第41题,A、B项所述内容由现有信息无法判断,故A、B项错误;从图中河流剖面来看,其河谷较宽,为“U”型谷,最可能位于河流下游,C项错误;①处继续发展会形成河漫滩平原,D项正确。

故选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