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63103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李清照现存的词曲中,有四分之一出现了与香炉、焚香相关的意象。

为何李清照对香炉会如此情有独钟呢?

这要从香炉的用途说起了。

专门为焚香而设计的香炉不知最早起于何时,也许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青铜鼎。

鼎用于烹煮肉食和祭祀,香炉里装的则是香料,都表达了对祖先和天地的尊敬。

香炉真正的成型和发展,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每日举行的敬佛礼佛的过程中,就包含了焚香的仪式,这使得焚香的习惯更广泛地进入到大众生活之中。

到了宋代,焚香已经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当时生活中的“四艺”,成为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程式。

宋代时,各种香炉除了供皇室、贵族和文人使用之外,也广泛出现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了。

不但敬神祭祖要用香炉,在厅堂卧室里要点燃香炉,甚至在各种高端的宴会、欢乐的庆典上,也要焚香助兴,而一些小型香炉更是成为文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

比如这幅宋代的《槐荫消夏图》,一个夏日的午后,一人在户外乘凉,慵懒地躺在槐荫之下,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一只香炉,从他惬意的表情上,仿佛可以闻到空气里的清香。

在汉朝,有一种“博山炉”已经在皇宫和贵族中流行了,炉体常用金属制作,呈青铜器中的容器豆的形状。

炉子上面有高高尖尖的盖子,表面装饰着重叠雕刻的奇禽怪兽,像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因此这种香炉就称作博山炉。

后来,逐渐出现了青瓷或白瓷做的瓷香炉,香炉的样子也不再是单一的仙山了。

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金兽便是做成动物造型的各式香炉。

香炉是为了燃香取味,打造得小巧可爱,也可以装点室内陈设,这些金兽就有麒麟、狻猊、狮子、凫鸭、仙鹤等样子,看上去一定很萌。

李清照这首词曲中的“瑞脑”,便是南宋文人焚香时用的香料了。

汉朝时期博山炉都是有盖子的,应该是与燃香的原料和方式有关。

在西汉之前,焚香用的都是屈原说的“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的茅香或蕙草,用法是将草放置在香炉中直接点燃。

草叶燃烧后产生馥郁的香气,但有个毛病,就是烟火气比较大,烧太猛了还挺呛人的,所以得盖上盖子。

汉朝之后,南海地区树脂类的龙脑香和苏合香传入,香料被制成香球或香饼,在下面放上炭火,高温将这些香料一点点烫燃起来,香味也很浓烈,烟火却少了很多,于是香炉在造型上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在做成金兽等造型之外,也出现了各种敞开式的香炉。

香炉的广泛应用促进其自身在宋朝获得了大发展,宋代的皇帝都喜好复古,重视旧礼器,特别是宋徽宗最喜欢素雅娴静的釉色,加上宋代文坛中古文运动,也追求文以载道,反对浮靡的风气,素雅而简洁之美成为当时最流行的风尚。

宋代重视金石之学,仿古蔚然成风。

出现了各种青瓷仿制成商周青铜器的样子,而把它们缩小,便成了各种精致的敞开式小香炉,比如仿青铜鼎、鬲和樽的小香炉,还发展出高足杯式炉、敞口莲花炉、镂空覆盖式香炉,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可以方便地在室内移动,受到广泛的喜爱。

于是,追求雅趣的李清照自然会喜欢上当时广泛流行的香炉了。

她将自己的忧伤化作精致的悲情,投射到了一切美的事物上,香炉便与春花、微雨一起,成了李清照最喜爱的审美选择。

但是你会发现,在李清照的词曲中,虽然香炉、香烟屡次出现,却从未提到香枝,在《槐荫消夏图》中,也只见香炉不见香枝插在里面。

其实线香在明代才出现,在宋代,燃香常用的方法还不是直接点燃,而是透过炭火的焙烤而取其香气。

因此我们在宋代绘画中只见形象各异的香炉,却看不到插在炉中的线香。

(选自方舒《李清照的香炉:

沉香玉炉袅残烟》,有删改)

1.下列关于“香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香炉是专门用来焚香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香炉与青铜鼎有相同的作用,都是表达对祖先与天地的尊敬。

B.佛教的传入,使焚香成为大众的生活习惯,这也促使香炉真正成型和发展起来。

C.宋代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出现了各式香炉,有些小型香炉甚至成为文人随身携带的物品,可见,在宋代香炉使用的普遍性。

D.早期的香炉炉体为金属制作,后来逐渐出现瓷质香炉,并且香炉的样子也不再单一,有了各种动物造型。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宋代,焚香受众面广,并且适用的场合也广,敬神祭祖要焚香,厅堂卧室要焚香,一些宴会、庆典也要焚香。

B.博山炉在汉代流行于皇宫和贵族中,炉体为金属制作,炉盖形状似海上仙山,故由此得名。

C.香炉不仅可以用来焚香,小巧可爱的各种造型还可以用来装点内室,如李清照“瑞脑销金兽”中的“金兽”即动物造型的香炉。

D.由于宋代皇帝都喜好复古,重视旧礼器,再加上当时提倡的古文运动反对浮靡的风气,所以香炉在宋代获得了大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西汉之前,焚香用的都是茅香或蕙草。

焚这种香需要直接点燃,但因烟火气大,就需要香炉上有盖子。

B.汉朝之后,由于所焚的香料有所改进,并且焚的方式也有所改变,烟火气较以前的燃香草少了很多,也就逐渐出现了敞开式的香炉。

C.由于宋代仿古蔚然成风,所以出现了各种精致的青铜小香炉,这也使追求雅趣的李清照喜欢上了这样的小香炉。

D.由最初的点燃香草,到后来的通过炭烧焙烤取其香气,直到明代点燃线香,这基本上是焚香发展的历史。

【答案】

1.A

2.D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香炉”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A项说法绝对化,原文第二段说“也许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

所以选A。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D项强加因果,根据原文倒数第四段中的”香炉的广泛应用促使其自身在宋朝大发展“可知香炉在宋代获得大发展的原因是香炉自身的广泛应用。

所以选D。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C项偷换概念,由原文倒数第二段中“出现了各种仿制成商周青铜器样子的青瓷”可知,“出现了各种精致的青铜小香炉”表述错误。

所以选C。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董其昌,字元宰,松江华亭人。

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

礼部侍郎田一俊以教习卒官,其昌请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

迁授编修。

皇长子出阁,充讲官,因事启沃,皇长子每目属之。

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

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

起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并不赴。

光宗立,问:

“旧讲官董先生安在?

”乃召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

天启二年,擢本寺卿,兼侍读学士。

时修《神宗实录》,命往南方采辑先朝章疏.及遗事,其昌广搜博征,录成三百本。

又采留中之疏切于国本、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者,别为四十卷。

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侍郎。

五年正月,拜南京礼部尚书。

时政在奄竖,党祸酷烈①。

其昌深自引远,逾年请告归。

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

居三年,屡疏乞休,诏加太子太保致仕。

又二年卒,年八十有三。

赠太子太傅。

福王时,谥文敏。

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

初,华亭自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莫如忠及子是龙皆以善书称。

其昌后出,超越诸家。

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

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四方金石之刻,得其制作手书,以为二绝。

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

精于品题,收藏家得片语只字以为重。

性和易,通禅理,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

人撅之米芾、赵孟頫云。

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刑侗、顺天米万钟、晋江张瑞图,时人谓刑、张、米、董,又曰南董、北米。

然三人者,不逮其昌远甚。

(选自《明史·董其昌传》)

【注】①党祸酷烈:

此处指明朝东林党人受到宦官的残酷镇压和迫害。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侍郎

B.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侍郎

C.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侍郎

D.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侍郎

5.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是古人入学时取,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也便于他人称呼。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礼部”为中国古代官署。

其长官为礼部尚书,主要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C.“疏”在文中指古代一种重要文体,用于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

疏还可指对古书的旧注作进一步解释。

D.“致仕”在文中意为古代官员正常退休。

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词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3分)

A.董其昌为人仗义,礼部侍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在任上,董其昌为此事请假,奔走数千里路程,把田一俊的灵柩护送回乡里安葬。

B.董其昌很正直,他担任南京礼部尚书时,看不惯宦官把持朝政,对东林党人残酷迫害,就对东林党人加以援手,从而受到牵连被贬。

C.董其昌做事很踏实,修撰《神宗实录》时,朝廷派他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章和遗闻逸事,他搜集记录了三百多本,受到皇上褒奖。

D.董其昌有多种才能,擅长书法、绘画、书画鉴赏,还精于禅理,并取得很大成就,人们把他比作米芾、赵孟頫,后又称他为“南董”。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5分) 

(2)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

(5分)

【答案】

4.D

5.A

6.B

7.

(1)他不谋求私情(宴请嘱托),受到有权势人的怨恨,他们唆使数百个生儒闹事,捣毁了他的衙门。

(“徇”“为……所”“嗾”“鼓噪”各1分,句意1分。

(2)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求书画,(他的)一小幅画或一封短信,流传到社会上,人们竞相购买珍藏他的书画和书信(把他的书画和书信当作宝贝)。

(“造请”“尺素短札”、省略、“宝”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4.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句意的整体感知与理解,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人物的动作断句,也可以根据文言标志性词语断句。

例如D“例”为名词,作“仿”的宾语,不应与前面断开;“笔断”是笔写的断语,即文字结论,附在每篇之后,故应与前面合在一起;“褒美”为皇帝“召”意,应为“有诏褒美”。

所以选D。

考点:

能为文言文断句。

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5.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

A项,“入学”误,“字”是古人成年时取。

所以选A。

考点: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6.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B“对东林党人加以援手,从而受到牵连被贬”错误,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他遇事则远远躲开,并请假回乡,并没有受到牵连被贬。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翻译句子的理解能力。

翻译时,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

本题重点词语:

“徇”“为……所”“嗾”“鼓噪”“造请”“尺素短札”、省略、“宝”。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

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

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8.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5分)

9.本诗情感丰富复杂,作者除了表达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感,还表达了什么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8.“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朱”隐喻青春的容颜(或红润的面容、年轻的面容)(1分),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

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

(共5分)

9.①“寒食泪”表达了对故去亲友的怀念;②“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表达了作者感慨时光易逝、早生白发的幽怨;③“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表达了诗人为官不快、想辞官归隐的愿望。

(每点2分,共6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

答题的模型是:

所炼词语的含义+两者的关系+表达的情感+对全诗情感表达的作用。

所以才有了这样的答案:

“雪”隐喻了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乡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诗歌的标题“壬辰寒食”作者王安石及诗歌注释,再结合着诗歌中的关键词“寒食泪”“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分析作答。

考点: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每空1分)

(1)今宵酒醒何处?

,。

(柳永《雨霖铃》

(2)乱石穿空,,。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元嘉草草,,。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莫道不销魂,,。

(李清照《醉花阴》)

【答案】

(1)杨柳岸,晓风残月

(2)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4)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属于理解性的名句默写,名句名篇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

在学习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还要熟记课外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要注意收集古典诗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语、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及爱国名人的名诗名句。

要注意关键字的正确书写,例如本题中关键字:

残、胥、赢、仓、皇。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狂侠马云

一张棱角分明、削瘦奇特的脸庞,一派狂狷不羁、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一副两肋插刀、不计回报的古道热肠;以“光明顶”命名公司会议室,与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联网英雄人物“西湖论剑”……种种言行,颇似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

他就是马云,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的开拓者,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兼CEO。

马云和他的创业经历,与其他互联网精英相比,显得格外不同。

马云的侠气自小有之。

为了朋友,为了义气,马云小时打架无数,受过处分,身上缝过13针,也曾多次被迫转学。

从家长到老师、邻居,都对这个顽皮孩子的前途不抱希望。

“我自己觉得,算,算不过人家;说,说不过人家,但是我创业成功了―――如果马云能够创业成功,我相信80%的年轻人创业能成功。

”马云特意叮嘱记者,一定要把这些话告诉所有想创业的年轻人。

大学毕业后,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

1991年,马云初涉商海,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

结果第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遭到一致讥讽。

在大家动摇的时候,马云坚信:

只要做下去,一定有前景。

两年间,马云不仅养活了翻译社,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同时还成了全院课程最多的老师。

如今,正如马云当年所愿,海博已经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省最大的翻译社。

“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赚钱的人必须把钱看轻,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的话,一定不可能赚钱的。

”初次下海的经历,给马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

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国,首次接触到互联网。

随即,不安分的他萌生了一个想法:

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此时,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马云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校长还许诺他外办主任的位置。

但是,特立独行的马云挥挥手,放弃了在学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下海。

远在尚未开通拨号上网业务的杭州,马云就已经梦想着要用互联网来开公司、下海、盈利。

这个想法立即遭到了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

时隔多年,回忆起当年力排众议的情形,马云依然为自己的选择而叫好。

1995年4月,马云和妻子再加上一个朋友,凑了两万块钱,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的“海博网络”公司就这样开张了,网站取名“中国黄页”,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三年间,马云就轻轻松松赚了500万元利润,并在国内打开了知名度。

1997年,在国家外经贸部的邀请下,马云带着自己的创业班子挥师北上,建立了外经贸部官方网站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

1999年初,开阔了宏观视野的马云返回杭州,进行二次创业,他决定介入电子商务领域。

就这样,1999年9月,马云的阿里巴巴网站横空出世,立志成为中小企业敲开财富之门的引路人。

阿里巴巴所采用的独特B2B模式,即便今天在美国,也难觅一个成功范例。

马云从香港和美国引进大量的外部人才。

12个人的高管团队中除了马云自己,全部来自海外。

1999年底,马云以6分钟的讲述获得有“网络风向标”之称的软银老总孙正义的赏识。

两人进行了3分钟的单独谈判后,马云获得了孙正义3500万美元的投资。

在互联网最寒冷的冬天里,阿里巴巴成为最早宣布赢利的.com之一,并被哈佛、斯坦福等著名商学院选为案例,连续4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佳电子商务站点第一名。

马云就此放出豪言―――“2004年,我们要实现每天利润100万;2005年,我们要每天缴税100万。

“伟大的企业要能赚钱,光会赚钱的企业不是伟大的企业。

”“我就是要领导穷人起来闹革命。

2000年9月10日,阿里巴巴成立一周年之际,通过马云的积极奔走并请大侠金庸从中穿针引线、广发英雄帖,中国互联网的风云人物―――新浪的王志东、网易的丁磊、搜狐的张朝阳以及8848的王峻涛等,在马云的诚意感召下欣然赴约。

这些行走互联网商海江湖的英雄,首次坐到了一起,在美丽的西湖边共同探讨互联网的发展和对策。

马云后来干脆将此活动改为了一年一度的“西湖论剑”,成为中国互联网界的年度盛事。

在马云的办公室里,高高悬挂着金庸先生手书的题词―――“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面对未来,马云又有豪气的预言―――“中国电子商务产业格局将产生巨变,一个新的互联网应用人群正在形成主流,互联网将由‘网民’和‘网友’时代进入‘网商’时代。

作为网商的代言人,阿里巴巴有一个使命,那就是要把互联网带入网商时代。

【相关链接】

✍国人评价马云多是觉得他是一个神话般的人物,是中国的骄傲。

而外媒评价马云,则是觉得他是一个像沃伦·巴菲特一样智慧的人。

✍马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温家宝总理评)

1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马云的侠气自小有之。

为了朋友,为了义气,打架无数,受过处分,也曾多次被迫转学。

从家长到老师、邻居,很少有人对这个顽皮孩子的前途抱有希望。

B.马云当初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在别人动摇的时候,是马云的苦苦的坚持,使海博已经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省最大的翻译社。

C.在国家外经贸部的邀请下,马云创业班子建立一系列国家级站点的经历使马云的视野开阔起来。

D.阿里巴巴所采用的独特B2B模式,就算今天在美国,也没有过这样的范例。

E.传记以时间为线索,主要叙写了马云作为新时代创业者的远见卓识,也侧面反映了当代网络社会的特点。

12.请分条简述马云的创业经历。

(6分)

13.狂侠马云“狂侠”的言行分别表现在何处?

(6分)

14.马云是网络风云人物,你认为他的成功原因有哪些?

(8分)

【答案】

11.A2分,D3分。

12.①1991年,马云初涉商海,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

②1995年4月,马云和妻子再加上一个朋友,凑了两万块钱,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的“海博网络”公司开张,网站取名“中国黄页”,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三年间,马云就轻轻松松赚了500万元利润,并在国内打开了知名度。

③1997年,马云带着自己的创业班子挥师北上,建立了一系列国家级站点。

④1999年初,马云返回杭州,进行二次创业,他决定介入电子商务领域。

1999年9月,马云的阿里巴巴网站横空出世,立志成为中小企业敲开财富之门的引路人。

13.狂侠之行:

马云的侠气自小有之。

为了朋友,为了义气,马云小时打架无数,受过处分;一副两肋插刀、不计回报的古道热肠;以“光明顶”命名公司会议室,与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联网英雄人物“西湖论剑”;马云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放弃校长还许诺他外办主任的位置,毅然下海;1999年底,马云以6分钟的讲述获得有“网络风向标”之称的软银老总孙正义的赏识两人进行了3分钟的单独谈判后,马云获得了孙正义3500万美元的投资;在互联网最寒冷的冬天里,阿里巴巴成为最早宣布赢利的.com之一,并被哈佛、斯坦福等著名商学院选为案例,连续4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佳电子商务站点第一名;首次接触到互联网,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马云不安分地萌生了一个想法:

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说出三点即可)

狂侠之言:

“如果马云能够创业成功,我相信80%的年轻人创业能成功”;“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赚钱的人必须把钱看轻,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的话,一定不可能赚钱的”;“我就是要领导穷人起来闹革命。

”;“伟大的企业要能赚钱,光会赚钱的企业不是伟大的企业。

””作为网商的代言人,阿里巴巴有一个使命,那就是要把互联网带入网商时代。

” (说出三点即可)

14.①有梦想并付诸实施:

远在尚未开通拨号上网业务的杭州,马云就已经梦想着要用互联网来开公司、下海、盈利。

1995年4月,马云和妻子再加上一个朋友,凑了两万块钱,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的“海博网络”公司就开张,网站取名“中国黄页”。

②善于抓住机遇:

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国,首次接触到互联网。

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马云,是萌生了一个想法:

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③重视人才:

马云从香港和美国引进大量的外部人才。

12个人的高管团队中除了马云自己,全部来自海外。

④开阔的视野和胸襟:

马云的积极奔走并请大侠金庸从中穿针引线、广发英雄帖,中国互联网的风云人物“西湖论剑”,成为中国互联网界的年度盛事。

⑤有智慧有理想:

1999年底,马云以6分钟的讲述获得有“网络风向标”之称的软银老总孙正义的赏识两人进行了3分钟的单独谈判后,马云获得了孙正义3500万美元的投资;“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赚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