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63397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docx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docx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实验一平面机构和机械传动的陈列演示

一、实验目的

1.“机械设计基础”是高校工科有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主要研究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中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本实验把“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绪论部分和课程具体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

2.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更具体的了解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平面机构和机械传动及通过零部件结构特点、组成、运动和传动特点。

使学生对于学习本科程的具体内容及学习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二、实验步骤

1.实验室有两种模型陈列柜:

一组为机械原理部分,另一组为机械设计部分。

首先让同学观看机械原理部分(平面机构的结构、组成、运动特点),然后观看机械传动部分。

实验时让平面机构和机械传动动起来,老师对每一部分进行介绍。

2.观看通用零部件。

因每种零部件上都有说明。

所以这一部分可以采取教师介绍的方法和同学自己观看的办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种通用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及用处。

第一柜,机器的组成及特征

单缸内燃机、颚式破碎机、缝纫机、运动副(转动副、移动副、平面高副)

第二柜,平面连杆机构

 

五杆铰链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大筛机构、铰链机构、铰链四杆机构、搅拌机、惯性筛机构、机车车辆机构、鹤式起重机、转动导杆机构(牛头刨床主运动机构、小型刨床)曲柄摇块机构、曲柄移动导杆机构、双转块机构、双滑块机构、曲柄摇杆机构的极位夹角、有急回特性的机构、夹紧机构

 

第三柜,凸轮机构

 

内燃机配气机构、靠模车削机构、自动送料机构、分度转位机构、力锁合凸轮(靠重力、弹簧力)、形锁合凸轮(沟槽凸轮、等宽凸轮、兴轭凸轮)

 

第四柜,间歇运动机构

 

棘轮机构、双动式棘轮机构(钩头双动式棘爪、直头双动式棘爪)双向棘轮机构、槽轮机构、内啮合槽轮机构、空间槽轮机械、六角车床上的槽轮机构、外啮合不完全齿圈机构、内啮合不完全齿圈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

 

第五柜,带传动

平带传动(张紧轮装置)、V带传动、(带定期张紧紧装置、滑道式)、V带传动(带定期张紧装置,摆架式)、V带传动(带的自动张紧装置)、园型带传动(张紧轮装置)、同步带传动、V带轮的结构4种

 

第六柜,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

 

螺纹的牙型(三角形、矩形、梯形、锯齿形)、螺纹的旋向(右旋、左旋)、螺纹的线数,螺距和导程、螺栓联接、双头螺栓联接、螺钉联接、紧定螺钉联接、常用标准螺纹联接件(六角头螺栓、螺柱、螺钉、紧定螺钉、六角螺母、垫圈)、常用的防松方法(弹簧垫圈、对顶螺母、尼龙圈锁紧螺母、槽形螺母和开口销、圆螺母用带翅垫片、止动垫片、冲点法防松、粘合防松、永久防松、串联钢丝)承受横向载荷的减载装置(用减载销、用减载套筒、用减载键)、螺栓承受偏心载荷、凸台与沉头座的应用、斜面垫圈的应用、受横向载荷的螺栓组联接、改善螺纹牙间载荷分布、柔性螺栓、螺母下装弹性元件、金属垫片和密封环密封、螺旋千斤顶、机床刀架进给机构、插管式外循环滚动螺旋

第七柜,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

链传动、齿形链、滚子链、双排滚子链、滚子链接头型式(A、B、C)、链轮结构(A、B、C)、链传动的张紧(A、B)

第八柜,齿圈传动

外啮合直齿圆柱齿圈传动、内啮合直齿圆柱齿圈传动、齿圈齿条传动、外啮合斜齿圆柱齿圈传动、人字齿圈传动、传递相交轴运动(直齿锥齿圈传动、斜齿锥齿圈传动、曲线齿齿圈传动)、传递交错轴运动(蜗杆蜗轮)

第九柜,齿圈的基本性质

齿圈各部分的名称和符号、渐开线的形式、正确啮合条件、仿开法切制齿圈、展成法切制齿圈、轮齿折断、齿面点蚀、齿面磨损、齿面胶合、渐开线曲面形成、斜齿条的压力角、斜齿圆柱齿圈的受力分析、圆锥齿圈的受力分析、齿圈轴、实体式齿圈、腹板式圆柱圆锥齿圈、铸造轮辐式圆柱齿圈

第十柜,轮系

定轴齿圈系(A、B)、平面行星齿圈第(A、B)、空间行星齿圈系、行星减速器中的齿圈系、可变向的齿圈系、汽车后桥差速器、摆线针轮传动机构、谐波齿圈传动、减速器

第十一柜,轴和轴毂联接

传动轴、直轴(光轴、阶梯轴、空心轴)、曲轴、挠性钢丝轴、圆螺母定位、弹性档圈固定、紧定螺钉固定、压板轴端固定装置、平键联接、导向平键联接、楔键联接、半圆键联接、花键联接

第十二柜,轴承

滚动体的种类、调心球轴承、调心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推力球轴承、深沟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轴承的直径系列、内圈轴向固定的常用方法、外圈轴向锁紧方法、全固式支承、固游式支承、整体式径向滑支轴承、部分式径向滑动轴承、油孔、油沟

第十三柜,其它常用零部件

套筒联轴器、凸缘联轴器、万向联轴器、齿圈联轴器、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弹性柱销联轴器、牙嵌式离合器、磨擦离合器、牙嵌式安全离合器、滚柱式超越离合器、圆截面压缩弹簧、圆截面拉伸、盘簧、板弹簧、圆截面扭转弹簧

 

 

 

实验二 渐开线齿圈范成原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范成法切制渐开线齿圈的原理。

2、观察切制渐开线标准齿圈时产生的根切现象及如何进行变位以避免发生根切现象。

二、实验仪器和工具

1、齿圈范成仪、剪刀、螺丝起子。

2、铅笔、圆规、三角板、绘图纸(自备)。

三、齿圈范成仪结构及原理

1、半圆盘;2、钢丝;3、纵拖板;4、机架:

5、横拖板;6、齿圈刀具;7、压板;8、螺杆

齿圈范成仪模拟次齿条刀加工齿圈。

刀具模型为一齿条(相当于插齿刀),齿圈模型则为半径相当于被切齿圈节圆半径的半圆盘。

其基本构造见图。

半圆盘1可绕其固定的轴心O转动,在半圆盘1周缘刻有凹槽,槽内绕有钢丝2,两根分别固定在半圆盘及纵拖板3上的a、b和c处。

纵拖板3则可在机架4上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同时由于钢丝2使半圆盘相应地向左或向右转动,形成齿条和齿圈啮合运动。

做实验时,将画好齿顶圆、基圆与分度圆和根圆的轮坯图纸安装在半圆盘1上。

对准中心由压环7压住,并放在才齿条(刀具)6的下面,旋转螺杆8使横拖板5前后移动,以调整刀具6(齿条)中线使齿圈坯的分度圆相切(在实验中也可调整刀具的齿顶线,使与齿圈的齿根圆相对),这样每移动纵拖板3一定距离用铅笔描下齿条在轮坯图纸上的位置线(相当于切去齿槽部分材料),如此从一端移至另一端即可在轮坯图纸上清晰地描绘出1-2个完整的标准齿圈齿廓曲线。

若需描绘正移距变位齿圈齿廓时,只需调整螺标8使刀具远离轮坯中心,即可作出正移距变位齿圈的齿廓曲线。

齿条移动的距离,由齿条中线移动距离来衡量。

四、实验步骤

1、绘制标准齿圈

(1)在图纸上作中心线,按基本参数m=25mm,Z=8,a=20°,ha-=1,c-=0.25,绘出齿顶圆、分度圆、基圆、齿根圆。

(2)用剪刀剪出比齿顶圆大2mm左右的轮坯。

(3)将轮坯图纸安装在半圆盘1上,对准中心由压环7压住,并放在齿条6的下边。

(4)旋转螺杆8使横拖板5前后移动,将齿条刀具6的中心调整到与轮坯分度圆相切。

(5)将纵拖板移向一端,然后按相反方向慢慢移动纵拖板,每移动一个位置,用铅笔描下齿条在轮坯图纸上的位置线,当纵拖板移至另一端极限位置,就可得到1-2个完整的由齿条刀齿廓位置线所形成的包络线—齿圈的齿廓线。

2、绘制修正齿圈

(1)在图纸上作中心线,按前述齿圈参数绘出分度圆、基圆;用ya=mXz/2+m+13.3作齿顶圆,yf=mz/2-1.25m+13.3mm做齿根圆。

(2)剪下轮坯。

其外圆比齿顶圆大2mm左右。

(3)按前述方法安装轮坯图纸。

(4)相对于上述齿条到位置远离中心后移xm=13.3mm。

(5)如前,依次画出齿条刀轮廓位置线,得1-2个完整图形。

五、实验报告

渐开线齿圈范成原理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

 

姓 名

 

实验日期

 

同组人

 

指导教师

 

成 绩

 

(一)实验内容(包括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记录

1、齿圈的基本参数

m=z=a=ha=c=

2、齿圈刀具的基本参数

m=z=a=ha=c=

3、实验结果

附上所画的两个齿圈的齿形图

比较两齿圈的哪些参数未变,哪些参数变化,填在下表中:

项目

标准齿圈

变位齿圈

模数m

压力角

分度圆半径r

齿顶圆半径ra

齿根圆半径rf

分度圆齿厚s

周节p

基圆齿厚sb

齿顶圆齿厚sa

(四)思考题

1、观察两个实验结果齿形,哪一只齿圈有根切现象?

根切在何处开始?

 

2、经过刀具移位后切制的齿圈为什么不发生根切现象?

 

实验三 减速器结构分析及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减速器的整体结构及工作要求。

2.了解减速器的箱体零件、轴、齿圈等主要零件的结构及加工工艺。

3.了解减速器主要部件及整机的装配工艺。

4.了解齿圈、轴承的润滑、冷却及密封。

5.通过自己动手拆装,了解轴承及轴上零件的调整、固定方法,及消除和防止零件间发生干涉的方法。

6.了解拆装工具与减速器结构设计间的关系,为课程设计做好前期准备。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Ⅰ级、Ⅱ级圆柱齿圈传动减速器。

Ⅰ级圆柱齿圈传动减速器

Ⅱ级圆柱齿圈传动减速器

2.活动扳手,螺丝起、木锤、游标卡尺、钢板尺等工具。

三、实验方法

在实验室首先由实验指导老师对几种不同类型的减速器现场进行结构分析、介绍,并对其中一种减速器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及加工工艺过程进行分析、讲解及介绍。

再由学生们分组进行拆装,指导及辅导老师解答学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在拆装过程中学生们进一步观察了解减速器的各零、部件的结构、相互间配合的性质、零件的精度要求、定位尺寸、装配关系及齿圈、轴承润滑、冷却的方式及润滑系统的结构和布置;输出、输入轴与箱体间的密封装置及轴承工作间隙调整方法及结构等。

四、减速器拆装步骤及各步骤中应考虑的问题

(一)观察外形及外部结构

1.观察外部附件,分清哪个是起吊装置,哪个是定位销、起盖螺钉、油标、油塞,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布置在什么位置?

2.箱体、箱盖上为什么要设计筋板?

筋板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布置?

3.仔细观察轴承座的结构形状,应了解轴承座两侧联接螺栓应如何布置,支承螺栓的凸台高度及空间尺寸应如何确定?

4.铸造成型的箱体最小壁厚是多少?

如何减轻其重量及表面加工面积?

5.箱盖上为什么要设置铭牌?

其目的是什么?

铭牌中有什么内容?

(二)拆卸观察孔盖

1.观察孔起什么作用?

应布置在什么位置及设计多大才是适宜的?

2.观察孔盖上为什么要设计通气孔?

孔的位置应如何确定?

(三)拆卸箱盖

1.拆卸轴承端盖紧固螺钉(嵌入式端盖无紧固螺钉);

2.拆卸箱体与箱盖联连螺栓,起出定位销钉,然后拧动起盖螺钉,卸下箱盖;

3.在用扳手拧紧或松开螺栓螺母时扳手至少要旋转多少度才能松紧螺母,这与螺栓中心到外箱壁间距离有何关系?

设计时距离应如何确定?

4.起盖螺钉的作用是什么?

与普通螺钉结构有什么不同?

5.如果在箱体、箱盖上不设计定位销钉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为什么?

(四)观察减速器内部各零部件的结构和布置

1.箱体与箱盖接触面为什么没有密封垫?

是如何解决密封?

箱体的分箱面上的沟槽有何作用?

2.看清被拆的减速器内的轴承是油剂还是脂剂润滑,若采用油剂润滑,应了解润滑油剂是如何导入轴承内进行润滑?

如果采用脂剂应了解如何防止箱内飞溅的油剂及齿圈啮合区挤压出的热油剂冲刷轴承润滑脂?

两种情况的导油槽及回油槽应如何设计?

3.轴承在轴承座上的安放位置离箱体内壁有多大距离,在采用不同的润滑方式时距离应如何确定?

4.目测一下齿圈与箱体内壁的最近距离,设计时距离的尺寸应如何确定?

5.用手轻轻转动高速轴,观察各级啮合时齿圈有无侧隙?

并了解侧隙的作用。

6.观察箱内零件间有无干涉现象,并观察结构中是如何防止和调整零件间相互干涉。

7.观察调整轴承工作间隙(周向和轴向间隙)结构,在减速器设计时采用不同轴承应如何考虑调整工作间隙装置?

应了解轴承内孔与轴的配合性质,轴承外径与轴承座的配合性质。

8.设计时应如何考虑对轴的热膨胀进行自行调节。

9.测量各级啮合齿圈的中心距。

(五)从箱体中取出各传动轴部件

1.观察轴上大、小齿圈结构,了解大齿圈上为什么要设计工艺孔?

其目的是什么?

2.轴上零件是如何实现周向和轴向定位、固定?

3.各级传动轴为什么要设计成阶梯轴,不设计成光轴?

设计阶梯轴时应考虑什么问题?

4.采用直齿圆柱齿圈或斜齿圆柱齿时,各有什么特点?

其轴承在选择时应考虑什么问题?

5.计数各齿圈齿数,计算各级齿圈的传动比。

高、低各级传动比是是如何分配的?

6.测量大齿圈齿顶圆直径da,估算各级齿圈模数m。

测量最大齿圈处箱体分箱面到内壁底部的最大距离H,并计算大齿圈的齿顶(下部)与内壁底部距离L=H-1/2da,L值的大小会影响什么?

设计时应根据什么来确定L值?

7.观察输入、输出轴的伸出端与端盖采用什么形式密封结构;

8观察箱体内油标(油尺)、油塞的结构及布置。

设计时应注意什么?

油塞的密封是如何处理?

(六)装配

1.检查箱体内有无零件及其他杂物留在箱体内后,擦净箱体内部。

将各传动轴部件装入箱体内;

2.将嵌入式端盖装入轴承压槽内,并用调整垫圈调整好轴承的工作间隙。

3.将箱内各零件,用棉纱擦净,并塗上机油防锈。

再用手转动高速轴,观察有无零件干涉。

无误后,经指导老师检查后合上箱盖。

4.松开起盖螺钉,装上定位销,并打紧。

装上螺栓、螺母用手逐一拧紧后,再用扳手分多次均匀拧紧。

5.装好轴承小盖,观察所有附件是否都装好。

用棉纱擦净减速器外部,放回原处,摆放整齐。

6.清点好工具,擦净后交还指导老师验收。

五、实验要求

1.分析传动方式、级数、输入、输出轴,并绘制传动简图。

2.边拆装、边测量,并分析箱体结构形状,附件(通气孔、油针、油塞等),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方式及装配关系,润滑密封方式等。

3.计算减速器的有关参数。

 

传动比  

法面模数  

 

端面模数  

 

螺旋角  

 

或     

 

对于模数较小的齿圈螺旋角的测定可用滚压法:

如上图所示,在齿顶圆上用彩色粉笔轻涂后,在白纸上轻轻滚压,测出顶圆螺旋角βa,然后换算成分度圆螺旋角β。

∵tgβ=

tg

=

分度圆直径d=

顶圆直径da=

∴sinβ=

β=arcsin

4.绘制减速器输出轴轴系部件图。

六、注意事项

1、拆装时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积极思考,不得大声喧哗,不得乱扔乱放,保持现场的安静与整洁。

2、拆装时要爱护工具和零件,轻拿轻放,拆装时用力要适当以防止损坏零件。

3、拆下的零件要妥善的按一定顺序放好,以免丢失、损坏,以便于装配。

4、拆装时要注意安全,互相配合。

5、实验结束后应把减速器按原样装好,点齐工具并交还指导老师后方可离开。

七、实验报告

减速器结构分析及拆装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

 

姓 名

 

实验日期

 

同组人

 

指导教师

 

成 绩

 

(一)减速器类型

 

 

(二)传动简图

 

 

 

 

(三)实验记录及实验结果

基 本 参 数

高 速 级

低 速 级

中心距α1、α2

 

 

小齿圈齿数Z1、Z3

 

 

大齿圈齿数Z2、Z4

 

 

小齿圈顶圆直径dα1、dα3

 

 

大齿圈顶圆直径dα2、dα4

 

 

小齿圈全齿高h1、h3

 

 

大齿圈全齿高h2、h4

 

 

大齿圈齿宽B2、B4

 

 

小齿圈螺旋线方向

 

 

大齿圈螺旋线方向

 

 

传动比i12、i34

 

 

法面模数mn1、mn3

 

 

端面模数mt1、mt3

 

 

螺旋角β1、β3

 

 

输入轴

中间轴

输出轴

轴的结构设计

齿圈的结构形式

齿圈周向固定方法

齿圈轴向固定方法

齿圈的螺旋线方向

滚动轴承型号

轴承的周向固定方法

轴承的轴向固定方法

轴承的轴向间隙调整方法

齿圈传动润滑方式

滚动轴承润滑方式

油面指示器形式

油面指示器位置

放油孔位置

窥视孔盖箱盖之间的结合面

油塞与箱座的结合面

箱体与轴承之间的结合面

轴的外伸轴段与轴承盖的间隙处

箱体结构尺寸mm

箱体内壁与大齿圈齿顶圆的间隙△1

箱内壁与小齿圈端面的间隙△2

箱盖壁厚δ1

箱坐壁厚δ

箱体内壁至轴承座端面的距离L

低速级大齿圈齿顶圆至箱座底内壁的距离h3

螺栓及螺栓孔直径mm

地脚螺栓孔直径

地脚螺栓孔沉孔直径

轴承旁联接螺栓直径

轴承旁联接螺栓孔沉孔直径

轴承旁联接螺栓孔离箱座内壁的距离

(四)按比例绘制减速器输出轴轴系部件图。

(五)思考题

(1)拆装紧固螺栓是否需要按一定次序,为什么?

为什么要考虑扳手空间?

(2)齿圈传动和滚动轴承各采用什么形式的润滑,为什么?

(3)分析轴上零件的固定方式及轴承部件的轴向定位方式。

(4)旋转零件与箱体内壁之间,轴承端面和箱体内壁之间的距离如何考虑?

(5)定位销、起盖螺钉、油面指标器,油塞,检查孔和通气器各起什么作用?

位置应如何安排?

(6)通孔的轴承端盖和箱体的剖分面采用什么办法密封?

(7)减速器箱体有些地方为什么要加筋,为什么有些地方凸台而另一些地方有凹坑?

(8)为什么要规定润滑油面的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

(9)箱体的中心高度是如何确定的,应考虑哪些因素?

(10)如何选择减速器主要零件的配合与精度:

如齿圈、联轴器与轴的配合,滚动轴承与轴及箱体孔的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