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66776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5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校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

《精校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校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

精校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

绝密★启用前

上海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A.氮气B.氦气C.氢气D.氧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可知,B答案正确。

故选:

B

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

A.水B.石灰水C.稀硫酸D.稀盐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水显中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故选项错误。

B、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显碱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选项正确。

C、稀硫酸显酸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选项错误。

D、稀盐酸显酸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睛】

石蕊遇酸变红,与碱变蓝。

3.灼烧氯化钠,火焰呈

A.黄色B.红色C.绿色D.紫鱼

【答案】A

【解析】

【详解】

多种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化学上叫焰色反应;氯化钠中含有钠元素,属于钠盐,灼烧氯化钠时火焰的颜色呈黄色。

故选:

A。

4.能提供氮元素的化肥是

A.KClB.K2CO3C.NH4ClD.Ca(H2PO4)2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氯化钾中不含有氮元素,故不是氮肥,故错误;

B、碳酸钾中不含有氮元素,故不是氮肥,故错误;

C、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故是氮肥,故正确;

D、Ca(H2PO4)2中不含有氮元素,故不是氮肥,故错误。

故选C。

【点睛】

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由氮、磷、钾,营养元素只含有氮元素的化合物叫氮肥。

5.Fe2O3中Fe的化合价是

A.-3B.-2C.+2D.+3

【答案】D

【解析】

【详解】

Fe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Fe的化合价为+3价,故选D。

6.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乳浊液的是

A.蔗糖B.麻油C.食盐D.白醋

【答案】B

【解析】

【详解】

A、蔗糖溶液水形成溶液,故错误;

B、麻油不溶于水,与混合形成乳浊液,故正确;

C、食盐溶液水形成溶液,故错误;

D、白醋溶液水能形成溶液,故错误。

故选B。

【点睛】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7.图示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

取用液体

B.

滴加液体

C.

量筒读数

D.

加热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取用液体药品时,试剂瓶上的标签要向着手心握,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错误;

B、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能伸入试管内,这样会污染药品,故B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正确;

D、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D错误。

故选C。

8.净水过程中可加入的吸附剂是

A.活性炭B.生石灰C.熟石灰D.烧碱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A正确

B、生石灰不具有吸附性,故B不正确;

C、熟石灰不具有吸附性,故C错误;

D、烧碱具有吸水性,不具有吸附性,可以用作干燥剂,不能做吸附剂,故D错误。

故选A。

9.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的是

A.硫B.红磷C.铁丝D.氢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故A正确;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故B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故C错误;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故错误。

故选A。

10.瓶中CO气体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表示C原子,“

”表示O原子)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该图中碳原子和氧原子以单原子的形式存在,不是一氧化碳分子,故错误;

B、该图中是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形成的分子,故错误;

C、该图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形成的一氧化碳分子,故正确;

D、该图是二氧化碳分子,故错误;

故选C。

11.有关CuSO4说法正确的是

A.俗称胆矾B.可检验水的存在

C.摩尔质量为160D.不含原子团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无水合硫酸铜俗称为胆矾,故错误;

B、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到水后变为蓝色,故正确;

C、摩尔质量有单位g/mol,所以CuSO4的摩尔质量为160g/mol,错误;

D、硫酸铜中含有硫酸根,故错误。

故选B。

12.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

A.木炭B.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正确;

B、一氧化碳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错误;

C、二氧化碳不能与氧化铜反应,故错误;

D、氧气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错误。

故选A。

13.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是

A.酚酞试液B.盐酸C.氢氧化钾溶液D.碳酸钾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显碱性,都可以使酚酞变红,故不能鉴别,故错误;

B、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但是没有明显现象,碳酸钠可以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故可以鉴别,故正确;

C、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不反应,故不能鉴别,故错误;

D、碳酸钾和氢氧化钠与碳酸钠都不反应,故不能鉴别,故错误。

故选B。

【点睛】

鉴别物质时必须要有明显的不同的现象。

14.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KClO3

KCl+O2↑

B.2KClO3=2KC1+3O2↑

C.2H2O2

2H2O+O2↑

D.H2O2

2H2↑+O2↑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该方程式没有配平,故错误;

B、该方程式缺少催化剂,故错误;

C、该方程式正确;

D、该方程式没有配平,故错误。

故选C。

15.能使气体物质溶解度增大的操作是

A.增加溶剂B.振荡溶液C.增大压强D.升高温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增加溶剂与气体的溶解度无关,故错误;

B、震荡溶液与气体的溶解度无关,故错误;

C、增大压强可以增加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故正确;

D、升高温度可以减小气体的溶解度,故错误。

故选C。

【点睛】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16.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可以

A.减少O2消耗量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

C.减少CO2生成量D.使C8H18等分子变得更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

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可以增加汽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选B。

17.只含一种分子的物质一定是

A.单质B.化合物C.纯净物D.混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

只含有一种分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该纯净物中如只含有一种元素,则是单质,如含有多种元素,则是化合物,故选C。

【点睛】

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18.25℃时,pH=1的盐酸与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立即测定混合液的温度T,然后测定混合液的pH(25℃时)。

有关判断合理的是

A.T=25℃pH=7B.T=25℃1≤pH≤13

C.T>25℃pH=14D.T>25℃1

【答案】D

【解析】

【详解】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是放入反应,故溶液的温度升高,反应后的溶液比原酸性溶液的酸性减弱,比原碱性溶液的碱性减弱,故pH大于1,小于13,故选D。

19.含氧元素质量相同的SO2和SO3,具有相同的

A.硫元素质量B.质量C.氧原子个数D.分子个数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硫中氧硫元素的质量比为:

1:

1,三氧化硫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

3,故当氧元素的质量相等时,硫元素的质量不能相等,故A错误;

B、SO2和S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不等,故含氧量相同的SO2和SO3的质量不相等,故错误;

C、SO2和SO3含氧元素质量相同,故含有氧原子的个数相同,故正确;

D、含氧元素质量相同的SO2和SO3的分子的个数不可能相同,故错误;故选C。

20.一定量甲烷(CH4)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

A.1:

1:

2B.2:

1:

4C.2:

3:

6D.3:

1:

8

【答案】D

【解析】

【详解】

设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x,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别是m、n,则参加反应的甲烷的物质的量为

x,根据碳原子守恒,

x=m+n,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21.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化学工业得到长足发展。

①积极开发燃料酒精等石油替代品。

酒精(C2H6O)由____种元素组成,属于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酒精燃烧属于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人造金刚石世界闻名。

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_____。

金刚石、______(填物质名称)和碳60互为同素异形体,其中碳元素以_______(选填“游离”或“化合”)态存在。

③光伏产品遍及全球。

生产中涉及反应:

SiO2+2C

Si+2X↑。

X的化学式是____。

1molSiO2中约含__个Si原子。

【答案】三有机物化学切割玻璃(合理即可)石墨游离CO6.02×1023

【解析】

【详解】

①酒精的化学式为C2H6O,由化学式可知,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酒精属于有机物。

酒精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故是化学变化。

②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制作钻头,裁玻璃等。

金刚石、石墨和碳60互为同素异形体。

刚石、石墨和碳60都是碳的单质,故是以游离态存在。

③根据原子守恒,反应物中硅、氧、碳的原子个数分别是:

1、2、2,生成物中硅、氧、碳的原子个数分别是1、0、0,故2X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O。

1molSiO2中约含6.02×1023个Si原子。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

22.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

①选用药品。

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实验编号

药品

块状大理石、10%H2SO4溶液

块状大理石、7%HC1溶液

大理石粉末、7%HC1溶液

图中丙对应实验______(选填“I”“Ⅱ”或“Ⅲ”)。

确定用乙对应的药品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不用甲对应的药品,理由是________。

搭建装置。

②组装简易启普发生器,应选用________(选填编号)。

③收集二氧化碳。

用下图装置收集时,空气从_________(选填“x”或“y”)端排出。

④检验二氧化碳。

写出检验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答案】Ⅰ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过于剧烈,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bcfgyCa(OH)2+CO2=CaCO3↓+H2O

【解析】

【详解】

①由图可知,丙曲线表示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速率叫缓慢,故说明碳酸钙是块状,盐酸的浓度是最低,故是Ⅰ。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由图可知,曲线甲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过快,不便于收集二氧化碳。

②制取二氧化碳用固液不加热型装置,简易启普发生器是可以将固液分离的装置,故选择的仪器有bcfg

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故选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二氧化碳由X通入,空气由y排出。

④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23.研究物质的溶解对于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①下表是硝酸钾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100g水)

31.6

63.9

110

169

 

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能将该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

②探究20℃时配制硝酸钾溶液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

向硝酸钾中分批加水,充分搅拌,现象如下图所示:

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描点可能是___________(选填编号)。

③取等质量甲和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最终烧杯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乙大于甲。

40℃时,甲的溶解度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的溶解度根据本实验结果,能否判断40~80℃间甲、乙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随温度影响更大_____(选填“能”或“不能”)。

【答案】变大11:

10加水(合理即可)bd大于不能

【解析】

【详解】

①由表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含义是60℃时100g的水达到饱和状态最多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10g,故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0:

100=11:

10。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可以通过升高温度或添加溶剂使该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②加入25g水和50g水后,硝酸钾都的饱和溶液,故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加入75g的水和加入100g的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选bd。

③40℃时,烧杯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乙大于甲,说明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该实验只能看出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但是不能看出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随温度影响更大。

24.某混合溶液含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钡,为逐一沉淀分离其中的金属元素,从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稀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中选择试剂进行实验。

①甲的实验如下表所示:

步骤

操作

现象与解释

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白色沉淀,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向Ⅰ中滤液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_______色沉淀

向Ⅱ中滤液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蓝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

在Ⅱ中,需确认钡元素是否完全沉淀。

甲在此环节的部分实验记录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这部分记录,指出该环节中甲存在的具体问题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

②乙仅调整了甲实验中所加试剂的顺序,既达到了实验目的,理论上又减少了氢氧化钠的消耗量。

乙所加试剂依次为_________

③丙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案,不仅达到了实验目的,而且理论上氢氧化钠的消耗量减到最少丙所加试剂依次为______

【答案】AgNO3+HCl=AgCl↓+HNO3白Cu(OH)2步骤Ⅰ中有过量的稀盐酸,故当pH小于7时,不能证明一定是稀硫酸过量,故不能证明钡离子被反应完了稀盐酸、氢氧化钠、稀硫酸氯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钠

【解析】

【详解】

①Ⅰ稀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AgNO3+HCl=AgCl↓+HNO3

Ⅱ稀硫酸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

Ⅲ氢氧化钠与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方程式为:

2NaOH+Cu(NO3)2=2NaNO3+Cu(OH)2↓。

步骤Ⅰ中有过量的稀盐酸,故当pH小于7时,不能证明一定是稀硫酸过量,故不能证明钡离子被反应完了。

②先加稀盐酸除去硝酸银,在加氢氧化钠除去硝酸铜,最后加入稀硫酸除去硝酸钡,可以减少过量的稀硫酸消耗氢氧化钠,不能一开始就加入氢氧化钠,因为氢氧化钠也可以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不能使沉淀逐一分离。

③为了减少氢氧化钠的使用量,可以先加入氯化钠除去硝酸银,在加入硫酸钠除去硝酸钡,最后加入氢氧化钠除去硝酸铜,使用过量的氯化钠和硫酸钠变化消耗氢氧化钠。

评卷人

得分

四、计算题

25.实验室以氧化铜、铁粉和稀硫酸为原料制备铜。

①方法一:

氧化铜

硫酸铜溶液

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Ⅱ中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该方法利用了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_______(选填“强”或“弱”)。

②方法二:

用铁粉与稀硫酸制得氢气进行如图实验。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通入氢气的导管末端应位于试管_______(选填“I”“Ⅱ”或“Ⅲ”)处。

该制备铜的方法利用了氢气的_______性。

0.1mol氧化铜与足量氢气反应,计算参加反应氢气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____

③通过比较,写出方法一和方法二各自的一条优点。

__________

【答案】CuO+H2SO4=CuSO4+H2O置换反应强酒精灯I还原性0.2g方法一节能,方法二较简便

【解析】

【详解】

①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

反应Ⅱ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该反应是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故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该方法利用了铁比铜活泼,可以置换出铜。

②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为了使氢气与氧化铜充分接触,充分反应,故导管要到I处。

该反应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利用了氢气的还原性。

设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为x

解得x=0.2g

③方法一节能,方法二较简便。

考试高分秘诀是什么?

试试这四个方法,特别是中考和高考生

谁都想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要掌握好相关的知识定理和方法技巧之外,更要学会一些考试技巧。

因为一份试卷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题目的难易程度不等,再加上时间的限制,更需要考生运用考试技巧去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考试,这样才能获得一个优异的成绩。

在每次考试结束之后,我们总会发现这样有趣的情形:

有的学生能超常发挥,考个好成绩,而有的学生却出现粗心大意的状况,令人惋惜。

有的学生会说这是“运气”的原因,其实更深次的角度来说,这是说明考试准备不足,如知识掌握不扎实或是考试技巧不熟练等,这些正是考前需要调整的重点。

读书学习终究离不开考试,像中考和高考更是重中之重,影响着很多人的一生,下面就推荐一些与考试有关的方法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考试成绩。

一是学会合理定位考试成绩

你能在一份卷子当中考几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知识定理的掌握和熟练程度。

像最后一道选择题和填空题,以及最后两道大题,如果你没有很大把握一次性完成,就要先学会暂时“放一放”,把那些简单题和中等题先解决,再回过头去解决剩下的难题。

因此,在考试来临之前,每位考生必须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面对考试内容,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知识水平,进而应采取什么样的考试方式,这样才能帮助自己顺利完成考试,获得理想的成绩。

像压轴题的最后一个小题总是比较难,目的是提高考试的区分度,但是一般只有4分左右,很多考生都可以把前面两小题都做对,特别是第一小题。

二是认真审题,理清题意

每次考试结束后,很多考生都会发现很多明明自己会做的题目都解错了,非常可惜。

做错的原因让人既气愤又无奈,如算错、看错、抄错等,其中审题不仔细是大部分的通病。

要想把题目做对,首先就要学会把题目看懂看明白,认真审题这是最基本的学习素养。

像数学考试,就一定要看清楚,如“两圆相切”,就包括外切和内切,缺一不可;ABC是等腰三角形,就要搞清楚哪两条是腰;二次函数与坐标轴存在交点,就要分清楚x轴和y轴;或是在考试过程中遇到熟悉的题目,绝不可掉以轻心,因为熟悉并不代表一模一样。

三是要活用草稿纸

有时候真的很奇怪,有些学生一场考试下来,几乎可以不用草稿纸,但最终成绩也并不一定见得有多好。

不过,我们查看这些学生试卷的时候,上面密密麻麻写了一堆,原来都把试卷当草稿纸,只不过没几个人能看得懂。

考试时间是有限,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提高解题速度,这没错,但很多人的解题速度是靠牺牲解题步骤、审清题意等必要环节之上。

就像草稿纸,很多学生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要么不用,要么在打草稿时太潦草,匆忙抄到试卷上时又看错了,这样的毛病难以在考试时发现。

在解题过程后果,我们应该在试卷上列出详细的步骤,不要跳步,需要用到草稿纸的地方一定要用草稿纸。

只有认真踏实地完成每步运算,假以时日,就能提高解题速度。

大家一定要记住一点:

只要你把每个会做的题目做对,分数自然就会高。

四是学会沉着应对考试

无论是谁,面对考试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这很正常,没什么好大惊小怪,偏偏有的学生会把这些情绪放大,出现焦躁不安,甚至是失眠的负面情况,非常可惜。

就像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难题这也很正常,此时的你更应不慌不躁,冷静应对在考试,有些题目难免一时会想不出解题思路,千万记住不要钻牛角尖,可以暂时先放一放,不妨先换一个题目做做,等一会儿往往就会豁然开朗了。

考试,特别像中考和高考这样大型的重要考试,一定要相信一点,那就是所有试题包含的知识定理、能力要求都在考纲范围内,不要有过多的思想负担。

考试遇到难题,容易让人心烦意乱,我们不要急于一时,别总想一口气吃掉整个题目,可以先做一个小题,后面的思路就慢慢理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