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辨析及修改专题复习剖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6991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句辨析及修改专题复习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病句辨析及修改专题复习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病句辨析及修改专题复习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病句辨析及修改专题复习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病句辨析及修改专题复习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病句辨析及修改专题复习剖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病句辨析及修改专题复习剖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病句辨析及修改专题复习剖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病句辨析及修改专题复习剖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病句辨析及修改专题复习剖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病句辨析及修改专题复习剖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病句辨析及修改专题复习剖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病句辨析及修改专题复习剖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病句辨析及修改专题复习剖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句辨析及修改专题复习剖析.docx

《病句辨析及修改专题复习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句辨析及修改专题复习剖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病句辨析及修改专题复习剖析.docx

病句辨析及修改专题复习剖析

病句辨析及修改专题复习

六种病句类型:

1、语序不当

2、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或赘余

4、结构混乱

5、表意不明

6、不合逻辑

一、语序不当辨析

语序不当一般有以下一些情形:

①多项定语次序不当,②多项状语次序不当,③修饰成分位置不当,④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2)多项状语次序

①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例:

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上一世纪”应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②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

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

(“对兰花”应放“进行”前)

④美国有15个洲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与白人”应修饰“平等”)

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广泛”应修饰“交换”)

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

(“陆续”应修饰“有”)

(3)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

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后面)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

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4)修饰成分位置不当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

①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一连串"应修饰"事情")

②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

下面是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的例子:

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

("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

二、搭配不当辨析

搭配不当一般有:

①主谓搭配不当。

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联合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②动宾搭配不当。

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上和语法上搭配,常见错误是:

当动词带两个以上宾语时,后面的宾语与动词不搭配。

③主宾搭配不当。

④附加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⑤前后缺乏照应,常见错误是一面和两面搭配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

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

("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

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

①纪念三八节的到来。

("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③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

(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而是"改正"。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

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

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

②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如:

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

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

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

[例句]分析下面一组语句:

1.他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2.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3.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4.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汽车和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5.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6.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1句中动宾搭配不当,不能“安排了”“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2句中“培养”与“失足青年”不搭配。

3句中“事件”可与“处理”搭配,但不能与“批评教育”搭配。

4句中主谓搭配不当,“汽车”不能“放弃休假”。

5句和6句都属一面对二面的错误。

5句中“好”“坏”是两个方面,句子后半部分是一个方面。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辨析

句子一般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成分残缺一般主要表现在主、谓、宾和修饰成分的残缺。

句子成分赘余,指句子中出现了表达相同意思,起相同作用的成分或不必要的成分

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如:

①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得到"的主语什么?

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

("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2)缺谓语

例如:

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

也许是"建立与加强"的?

"建立与加强工作"又讲不通,在"建立"前少个谓语"完成"。

(3)缺宾语

例如:

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抓紧"什么?

"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赘余

(1)堆砌

例如:

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

(环境"应删去。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

("掌握"应删去。

(2)重复

例如:

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

(“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可有可无

例如:

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

(应删去"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

(应删去"离现在"。

1.由于一个学期的努力,使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2.通过这场大辩论,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3.就共青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展开讨论。

4.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5.为什么厂领导对工人群众批评厂内个别财会人员违犯制度年终突击花钱的现象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呢?

6.睡眠三忌:

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7.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8.到会的15名与会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1、2两句由于多用了关联词语(“由于”“通过”),使句子缺少了主语。

这类句子的改法一般有两种:

①去掉句首关联词,②去掉第2分句前“使”。

3句应在“建设”之后加“做贡献”。

4句应在“喂猪”后加“的经验”。

5句中“批评”之后少了一个助动词“的”,使句意变成了“制止”工人群众批评财会人员突击花钱的现象。

6句中前面有“忌”,后面就不能再用表否定的“不可”。

7句中“不”多余,“防止”的是“再次”发生,而不是“不再”发生。

8句中“到会的”和“与会者”重复。

四、结构混乱辨析:

结构混乱主要表现为一句话前后杂糅两种结构,或把两句话硬拼合为一句。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如:

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应该在“曾……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这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2)藕段丝连

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他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如:

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

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

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

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例句]分析下面一组语句:

1.如果不认真锻炼,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2.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3.选出下列语句中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4.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

1句中把反问句与判断句杂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前后一致。

用反问语气,应该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

”如用判断句,则应该说成“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句应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或“……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两种结构中选用一种。

3句中把“选出……的一项”和“……的一项是”两种句式杂糅,可选其中一种。

4句把“要出版一本译作需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和“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才能与读者见面”拼合在一起,应选用其中一句

五、表意不明辨析

表意不明一般有以下一些情况:

①费解,甚至使人不知所云,

②指代不明,

③由词的多义或兼类造成的表意不清,

④语句(短语)歧义。

(关于语句歧义,将在下一专题重点辨析,这里不再多谈。

五、表意不明辨析

[例句]试分析下面的句子:

1.小学体育教材要根据小学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否则教材就会变成无的放矢的材料,甚至产生相反的作用。

2.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二婶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回家。

3.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了一支烟。

4.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5.在鲁艺时,只有我跟她学过钢琴。

1句前面并没有说“正面”的作用,后面却说“相反”的作用,读者无法明白到底指什么。

2句中“她”和3句中“他”都指代不明。

4句中“前”既可理解为副词“以前”,又可理解为动词“前去”。

5句中“跟”既可理解为“和”也可理解为“跟从”(即拜她为师)

六、不合逻辑辨析

不合逻辑指句子使用的概念不清,判断不恰当,推理不合逻辑性等。

(1)自相矛盾

例如:

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

(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

应删去"无比"。

(2)范围不清

例如:

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他们一面拼命的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

("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拼命的向上爬,但是终于不免跌落深渊。

")

(3)强加因果

例如:

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勉强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

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4)主客倒置

例如:

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例句]分析下面的句子:

1.许老师常为班里的贫困学生买一些日常用品:

衣服、球鞋、手帕、衬衫、拖鞋等。

2.这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包括工人代表55人,农民代表47人,妇女代表39人,文艺界代表13人。

3.你不革命,你就是反革命。

4.有谁能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呢?

5.他的文章写得不长,所以很有特色。

1句中“衣服”是属概念,衬衫是种概念,这两个概念不能并列。

2句中“工人代表”“农民代表”等四个概念存在交叉关系,不能并列。

3句推论不当,因为“革命”和“反革命”之间还有很多中间概念。

4句中有三重否定:

“否认”“不是”及反问,结果把正确的意思说反了。

5句推论不合理,因为无法从“写得不长”这一字数概念推论出文章的“特色”。

歧义辨析

歧义,属于“辨析并修改病句”中“表意不明”一项的重要内容;歧义,又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明”这一项要求。

歧义的类型较复杂,这是一个难点。

辨析并消除歧义,也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解析:

A项中“作为嘉宾的礼品”既可理解为送给嘉宾的礼品,也可理解为嘉宾送人的礼品;这样,句中“他”既可能是嘉宾,也可能是别人。

B项中“和”当连词讲时,原句可理解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自己一人去做某事;“和”当介词讲时,意思是他背着总经理,跟副总经理一起去干某事。

D项中“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表示修饰“学校”或“领导”。

[案例1](★★★★★)(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

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B.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C.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D.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案例2](★★★★★)(1994年上海高考试题)

“我们要学习文件”是有歧义的句子,接在它后面能消除歧义的一项是

A.请做好准备。

                             B.请把电视机关上。

C.小说不要带来。

                           D.请你告诉小王。

解析:

首先要辨析原句“我们要学习文件”造成了怎样的歧义。

“学习文件”既可理解为动宾结构,意即我们要进行某项工作;也可理解为名词短语,意即学习用的文件。

消除歧义的基本做法就是增设语境。

如果把A、C、D这三项接上去,原句仍存在两种解释;若把B项接上去,其意思只能是“请把电视机关上,我们现在要开始学习文件了”。

一、歧义辨析

1.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

如:

①“我们三个人一组”,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

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2.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

如:

①“进口彩电”,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②“学生家长”,可理解为并列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3.语义不明确造成歧义。

如:

①“开刀的是她父亲”,可理解为她父亲是开刀的外科医生,也可理解为他父亲有病,医生给他做了手术。

②“妇女理发店”,可能是由妇女开办的理发店,也可能是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理发店。

③“诗人的风度”,所说的可能是诗人,也可能不是诗人。

4.词类不同造成歧义。

①“我要炒肉丝”,“炒”可理解为动词或形容词。

②“饭不热了”,“热”是动词,意即不用热饭了,凉的也可以吃;“热”是形容词,意即饭凉了。

③“他原来住在这里”,“原来”做名词,意即他以前曾住在这里;“原来”做副词,意即没想到他就住在这个地方。

④“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前”做名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

5.词语含义多解造成歧义。

①“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可理解为他想起了什么事,也可理解为他要起床。

②“请吃菜”,“菜”既可指蔬菜,也可泛指菜肴。

6.句子成分残缺造成歧义。

①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因为在“揭发”后随意省去一个“的”字,使文意中心可以前移,造成歧义。

既可理解为大家对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一事气愤;也可理解为对护林员揭发这个问题的行为气愤。

加上这个“的”字,中心限制在“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上,文意就明确了。

②买车、船、饭票在服务台。

此句在“车”后、“船”后丢掉“票”字造成歧义。

可理解为车票、船票和饭票;也可理解为买车、买船和买饭票。

二、消除歧义的方法

1.设置具体语境。

如:

“你为什么打他?

”可具体表述为:

“你为什么打他?

应该好好教育嘛”,或者“你为什么打他?

该打的应该是我”。

2.增加必要词语。

①“我去上课”,可说成“我去给学生上课”或“我去听老师上课”。

②“我去医院”可说成“我去医院上班”或“我去医院看病”。

③“我看见你那年才六岁”,可分别写成“我看见你的那一年,你才六岁”,或“看见你的那一年,我才六岁”。

3.改换词语或调整语序。

①“两个球队的教练”,可分别改为“两位球队的教练”(更换量词),或者“球队的两个教练”(调换语序)。

②“几个饭店的服务员”可改为“几家饭店的服务员”或“几名(位)饭店的服务员”。

4.改变句子结构。

①“围剿土匪的部队”,可改为“土匪的部队被围剿”或“部队围剿土匪”。

②“这是一位知识十分渊博的王老师的学生”,可改为“王老师知识十分渊博,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或者“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他知识十分渊博”。

5.增加(改变)标点符号。

①“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食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食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