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7192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docx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docx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2012年12月15日测试

高三

2012-12-1415:

33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2012年12月15日测试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对弈/友谊 秘籍/慰藉 分发/分外

B.联袂/一味轶事/秩序创伤/重创

C.缉私/嫉妒隔阂/核算桂冠/冠军

D.祛除/趣谈轻佻/跳动血泊/淡泊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今年2月份,民间传言有不少学生放学后被抢劫。

不日,那陈镇连续发生多起中学生被抢劫钱财的恶性案件。

消息传开后,老师、家长忧心忡忡,学生害怕恐慌,校园内一时议论纷纷,人心惶惶。

那陈派出所接警后,在第一时间迅速成立了专案组。

由于犯罪分子异常狡猾,且不断变换抢劫地点,民警一时难觅其踪。

另外,犯罪分子对受害者及知情者还施以口头威胁和手机短信骚扰,令不少知情者不敢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侦查工作举步维艰。

A.不日  B.忧心忡忡  C.人心惶惶  D.举步维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汪涵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主持人,常常妙语连珠,亲和力很强,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去年4月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一路高歌猛进的国内楼巿因此有了微妙的变化,人们对未来楼巿走向也有着更多的疑惑与期待。

C.若一个人对社会做出贡献,社会能够给其应有的回报,他就会对社会产生责任感。

近年来,中国政府将明确提出这一基本理念,并在政策制定、执行上有所体现。

D.在冬季,日照时间不但减少,而且人体骨骼密度最低,骨折患者尤其是老年骨折患者人数明显增多,医院多个科室不得不加床收治病人。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

________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诗句做出图解。

①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

②潭水碧波荡漾,三面的山影倒映在细碎的波纹中。

③山坡上树林茂密,水边石草杂置。

④杂草和石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

⑤月光从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

⑥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撒在碧水上。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⑥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白沙逸事

【清】屈大均

白沙先生①尝戴玉台巾,扶青玉杖,插花帽檐,往来山水之间,风流潇洒,油然自得。

身在万物之中,而心出万物之外,斯乃造化之徒。

可以神遇而不可以形迹窥者,所谓古之狂者非耶?

王青萝云:

“白沙之学,从孔颜②之乐而得。

”然乐有虚实,颜子之乐实,曾点之乐虚,白沙其得颜子之实者耶。

白沙初应聘至广,车由城南至藩台,观者数千万人,图其貌者以百数十计,市井妇孺皆称为陈道统,其感人若是。

其人身长八尺,面方而玉润,左脸有七黑子,如北斗状。

耳长贴垂,两目炯然如星,望而知为非常人。

洪觉山云:

“先生生相甚异,颡中双颅隆然若辅弼,两耳旁各有黑子,左七类北斗,右六类南斗。

噫,天之生有道君子,固皆有以异于人乎哉!

邓制府之于白沙,尝令本县月给白米一石,岁致僮仆二名。

白沙辞之曰:

“执事所称逋、野③,诚隐逸士。

如今日之赐,使逋、野受之,宜也。

其不受,未见其让之过也。

献章何敢自列于古之名流哉?

章无寸善可以及人,有田二顷,耕之足以自养,未敢受赐于当道焉。

自列于古之名流,其怠于自修亦甚矣。

”李副使又欲为买园池,亦辞之,其介如此。

嘉鱼李世卿,三从白沙,其始也居七月,继也一岁,又继则居二岁矣。

当是时,师弟子相与登高望远,追逐云月,赋诗饮酒以为欢。

至于何物而为道,何物而为学,白沙不言。

曰:

“吾以待世卿之自得也。

”世卿曰:

“吾亦待吾自得之也。

”白沙亦尝言曰:

“吾与世卿朝夕无所不言。

所未言者,此心通塞往来之机。

生生化化之妙,非见闻之所及者。

将以待世卿深思而自得之,非敢爱于言也。

”此白沙深爱世卿者也。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有删改)

【注】①白沙:

陈献章,广东新会人,明代思想家。

②孔颜:

孔子与弟子颜渊的并称。

③逋、野:

林逋、魏野。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图其貌者以百数十计图:

描绘

B.市井妇孺皆称为陈道统称:

称呼

C.如北斗状状:

样子

D.非敢爱于言也爱:

喜爱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献章何敢自列于古之名流哉至于何物而为道

B.白沙其得颜子之实者耶其始也居七月

C.而心出万物之外可以神遇而不可以形迹窥者

D.继也一岁吾亦待吾自得之也

7.下列文中加点的各句,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斯乃造化之徒

A.插花帽檐,往来山水之间

B.其不受,未见其让之过也

C.追逐云月,赋诗饮酒以为欢

D.此白沙深爱世卿者也

8.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白沙先生风流潇洒、自然随性,可以通过精神感知的方法和凭借行为去认识他。

B.白沙先生面相奇特,洪觉山因此发出有道君子有不同于常人的地方的感慨。

C.邓制府、李副使想给白沙先生一些生活上的帮助,但都被他推辞了。

D.李世卿三次从学白沙先生,白沙先生在教授他时,很注重让世卿自我领悟。

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颡中双颅隆然若辅弼,两耳旁各有黑子,左七类北斗,右六类南斗。

(4分)

②邓制府之于白沙,尝令本县月给白米一石,岁致僮仆二名。

(3分)

③有田二顷,耕之足以自养,未敢受赐于当道焉。

(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

(3分)

(2)这首诗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是怎样表现的?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杜甫《登岳阳楼》)

(2),。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

(李白《蜀道难》)

(4)谈瀛洲,。

越人语天姥,。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鸿雁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

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

“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

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

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

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

“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绎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

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

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

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

“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寓慨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

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

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

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

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可见,鸿雁主要给人“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鸿雁列队飞翔时,行序整齐,这让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

D.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大多以动态形象出现,极少见到静态的鸿雁。

E.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托物言志的诗词。

13.下列古代咏雁诗(词),“侧重言志”的是()(3分)

A.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C.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D.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4.文章最后一段中提到“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其中“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分别指的是什么?

(4分)

15.鸿雁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请你结合文章谈谈它具有哪些美学意蕴?

(4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

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生若直木

张承志

去年在南方,终于见识了从小听说的滕王阁。

那天一同登阁的朋友中,有老书家某先生。

眼望秋水长天,大家心情舒畅,我随口向老先生求教,从纸到墨,听他讲文房四宝的奥妙。

滕王阁已翻盖一新,阁中层层店铺林立。

看见摆的镇纸①光色新鲜,盘算是否也买一对。

如今作家少文,个个的字都如鸡飞狗趴。

我也一样,偶尔写字,怨笔赖墨,而且只有一把英吉沙匕首压纸。

足踏着滕王阁的地板,心里寻思,这镇纸只卖十多块,不能说好,但是有落霞孤鹜的字儿,带回一对也算个纪念。

老先生却摇头,以为粗瓷生铜,不值一顾。

他说江西书家的案上,没有这种次货,也不使菜刀压纸。

镇纸多用檀木自制。

我说我的字哪里要什么镇纸,砖头石头,有一样足矣。

老先生沉吟半晌,说,我给你做一对吧。

囊匣装着的镇纸被捎来北京时,我正在读一个小说。

急忙掀开囊匣盖子,只见一双白润的檀木,静静躺在紫红的绒布里。

真是性灵南国,书法家还做细木工!

抚着满掌光洁,脑中现出柔润檀木划过宣纸的感觉。

怀着一丝谢意,握着镇纸继续读。

小说的主人公,将面临他第二次的被捕。

小说是我的一个朋友写的,历历细微的,满篇都是他在“四人帮”时的苦难遭遇。

我用白檀木唰地一划,翻过下一页。

这篇小说,其实是因了我的怂恿,朋友才勉强写了出来。

他是个内向的家伙,文字轻描淡写,但骨子透出凄凉和压力,使我们都敏感了,读着,我想。

檀木握久了以后,光滑中沁出了一种冰凉。

我想快些翻完这篇小说,好给江西的老前辈回信。

可是故事却正在有趣处,不由我不先读完。

警察监视他的房东,审讯他的女友,他把头上的一张大网,写得纲举目张。

一瞬间我意识到手中的镇纸。

掂了一掂,觉得挺沉。

确实,檀木决非杨柳杂属,不显形骸,不露纹理。

这么一想再掂掂手里小说,突然感觉我辈的感情娇嫩。

不是么,以前我的那些劳什子,不更是又嫩又酸么。

丢开小说,摩挲着檀木镇纸,心里不禁佩服。

世间最不外露的,怕就是这光洁之物了。

其实当初斧子劈锛子②凿,它的内里该都是坑疤。

人也一样,每逢出事,当事人处当时,都要让肉长的心迎着刀刃,哪怕它伤痕累累。

囊匣下面,覆着一条墨纸,我取出来一看,原来是老者的题字:

直木顶千斤江西民谚

趁着一时感悟,我提笔兑墨,用这一对白檀木压住纸边。

想了半天,编了两句,哪管字迹蠢劣,与江西老者唱和了一张:

生若直木,不语斧凿

我想,事物都大致雷同,无论一茎枯草,一头弱牛,政治的伤害比起永恒的大自然和长流的历史,比起存活下来的民众,是那么渺小。

除了我们,被笔墨染了一身毛病的人,大家都不去炫耀自家伤痕。

而且,大都是心广意宽,如打磨光滑的檀木镇纸,像穿了新衣裳的农民,干净漂亮地活下来。

【注】①镇纸:

(书画家)写字画画时压纸的东西,用铜、铁,或玉石、檀木等制成。

②锛(bēn)子:

斧的一种。

16.“直木”“不语斧凿”是作者对“语斧凿”的否定,文中多处提到了“语斧凿”的表现,请概括说明其中两处。

(4分)

17.“摩挲着檀木镇纸,心里不禁佩服”,作者“佩服”的是什么?

(5分)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作者“收到镇纸”时正好在“读一个小说”。

这两件事是巧合呢,还是有意安排?

谈谈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通讯)

阅读下文,完成19—21题。

(15分)

一柱擎天

清晨,太阳早早地升起来,照在北川中学宁静的校园里。

物理教师张家春当时正在实验室给初二

(1)班上实验课。

别看他来学校才3年时间,却已深得学生爱戴,教学技艺精湛自不必说,单凭他上课喜欢摆一些笑谈,惹得大家开怀一乐,同学们就喜欢上了这位身材魁梧、十分精神的“帅哥”。

当初给这个班上第一节物理课时,张家春扭动着身子和双手,嘴里还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模仿水沸腾时的样子,把大家一下子逗乐了。

这天,穿着一件紫色衬衫的张家春,正在上《磁》这节课,拿了一个指南针给大家讲解。

但学生们看到指针一时指向南,一时指向北,或者干脆哪里都不指,就在那里乱摆起来。

同学们以为这又是张老师在玩什么新“把戏”,于是大家辟里啪啦地把掌声给了这位乐呵呵的物理老师。

突然,地面晃了起来。

教师在台上站不稳;学生在台下也坐不稳。

紧接着,轰隆隆的闷响从地底下传来,像一只咆哮的怪兽发出的声音,让人心悸。

教室开始剧烈摇摆,没有规则,时而上下,时而左右,大大小小的水泥碎块纷纷掉落,发狠似的往下砸。

孩子们吓呆了,一片惊叫!

张家春一看这情况,赶紧冲学生喊:

“地震了,快跑!

”没容多想,他赶紧把教室门拉开,又迅速退到讲台上,指挥学生向外撤。

有些学生身子发软,迈不开腿,张家春就跑过去,连拖带拽往外推。

很快,上面楼层被撕裂,石头和水泥块泼水般往下倒,边上的墙体不断往下压,教室门框吱吱呀呀着开始变形,很快就要垮下来、学生逃生的通道眼看就要闭“上”了,张家春一个箭步冲过去。

这位年轻的羌族汉子,使出全部力量,用自己的身躯顶起门框。

这是通向生命的大门!

学生一个接一个从他的双臂下穿过。

四十几个孩子很快逃出摇摇欲坠的教学楼,跑到不远的操场上。

而这时,为孩子们扛起“生命通道”的张家春被裹在滚滚灰尘中,掉下来的砖石不断地砸在他身上。

看着还留在教室里的学生,张家春发疯似的大喊:

“快!

快!

再快些!

和张家春一样,在山崩地裂般的塌陷中,正在初二(4)班上课的李佳萍老师,第一个动作也是打开门,然后跑回来,朝门的方向挥着手,大声冲着惊慌失措的学生喊:

“快跑!

突然,大地又开始猛烈地颤抖,李佳萍一下子被抛起来,跌倒在地。

她慌忙爬起来,一片混乱中,每抓住一个学生就拼命往门外推。

“轰”——随着一声沉重的闷响,教室坍塌了。

李佳萍和几个没来得及逃出的学生,也一下子陷入了黑暗中。

幸好先倒下来的墙体撑起了塌下来的天花板,形成了一个狭小的空间,给他们留下一点宝贵的栖身之地。

李佳萍被压在一根粗大的水泥横梁下面,腰和腿已失去知觉。

头上鲜血不停地流,头发也被水泥块压住,一点儿都动弹不了,半张脸从水泥碎片中露出来,全是血和尘土。

与李佳萍压在一起的几名学生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吓得大哭起来。

李佳萍忍着身体的疼痛,跟学生拉家常、讲故事。

学生渐渐平静下来。

有的学生没声音了,李佳萍就轻轻地叫着他的名字,唤醒他,让他别睡过去,怕睡着后再也醒不过来。

30多个小时过去了,李佳萍的体力快耗尽了,说话的声音渐渐小了。

她叫还能挪动的学生邹红爬过来,用唯一能动的右手,摘下爱人送给她的戒指和手镯,交给了邹红,断断续续地说:

“我看来出不去了,请你们把这个戒指和手镯,带给我爱人刘全老师……告诉他和我女儿,我很想他们,很爱他们……”

能不爱女儿吗?

在黑暗的废墟里,李佳萍总是不断地说自己的女儿很乖,但也在北川中学读初二的女儿,有段时间还对她有误解,说她不爱自己,总是把自己喜欢的衣服送给贫困的同学。

能不爱丈夫吗?

这两枚戒指是李佳萍和刘全十几年爱情的证明:

一枚是婚戒,带着心形饰物;一枚是结婚10周年纪念戒指,金灿灿的。

她再也没有醒过来。

14日晚上8时,邹红等4名学生被救出。

当戒指、手镯送到丈夫刘全手里的时候,已经是一周以后了。

刘全看着带血的戒指和手镯,心一下子像被掏空一样,然后是针扎般痛,当着在场师生的面,大哭了一场。

一周之后,在绵阳市的应急避难帐篷里,被张家春救出来的学生给他写信说:

“我们非常想念你,听说你受重伤了,我们希望你早日养好伤,回到我们身边来,我们一定要给你争取2008年的感动中国人物。

”他们以为张老师只是受伤住院,并不知道他当时就牺牲了。

如今,在垮塌的旧教学楼右侧,原来的操场边上,两棵捧桂花树依然郁郁葱葱,过不了多久,这两株桂花树又该吐出沁人的清香了。

(节选自《热血师魂——记汶川大地震中的人民教师》系列,略有删改)

19.根据文意,分析第4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4分)

20.文章题目为“一柱擎天”,为什么写到了两个人物?

试简要分析。

(5分)

21.有人认为这篇文章写张家春时,写到了“上课模仿水沸腾时的样子”,写李佳萍时,写到了“嘱咐学生把戒指和手镯带给丈夫”等细节,这些与主旨无关,可以删去。

你认为呢?

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把下面一首诗中画线的诗句扩展成一段话,扩展后不超过70字。

(6分)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23.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

请用一单句来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个字。

(6分)

自钟嵘推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着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值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

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样的忠臣。

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六、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人生总有遗憾,所以难免会有无奈有悔恨,如果总是沉醉其中,那么生活将会是一种灾难而毫无乐趣可言。

当我们以一种平淡的心情打开记忆时,看那些留在岁月里的心结便宛如天上飘动的云,卷卷舒舒,而许多美好的或者不美好的感觉就会扑面而来,因为淡定,所以便可以从容面对。

请以“心结”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自定文体,不少于850个字(含标点符号)。

说明:

作文不到600字,20分以下给分;不到700字,30分以下给分;不到800字,40分以下给分;45分以上的作文,字数必须超过850字。

 

 

 

兴宁一中高三语文2012年12月15日测试参考答案

1.D(A.弈、谊yì,籍jí/藉jiè,分fēn/分fèn;B.袂mèi/味wèi,轶yì/秩zhì,创伤、重创chuānɡ;C.缉jī/嫉jí,阂、核hé,冠ɡuān/冠ɡuàn;D.祛qū/趣qù,佻tiāo/跳tiào,泊pō/泊bó)

2.A(A.“不日”,要不了几天,不久,几天之内,限用于未来。

B.“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忡忡:

忧虑不安的样子。

C.“人心惶惶”,惊惶不安的样子。

人们心中惊惶不安,侧重描写众人。

D.“举步维艰”,形容处境或行动十分艰难。

意为生活比较艰难或者做事情困难重重,每一步都遇到困难)

3.B(A.暗换主语,“有很高的收视率”的主语不是“汪涵”,而是“他主持的节目”;C.不合逻辑,“近年来”和“将”时态上自相矛盾;D.语序不当,“不但”应提到“日照时间”前)

4.A(①句与前面“相通的水”衔接自然,⑤句中“冷冷的光”与后文的意境相符)

5.D(爱:

吝惜,吝啬,动词)

语境

将以待世卿深思而自得之,非敢爱于言也

翻译

(我)将在等待世卿深入思考从而自己领悟,(我)不敢在话语上吝惜啊

6.C(A.疑问副词,怎么/疑问代词,作定语,什么;B.副词,加强猜测语气,大概/代词,他,代“李世卿”;C.均为连词,表转折关系,但是,却;D.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

7.D(A.省略句和状语后置,省略主语和介词,“(白沙先生)(于)山水之间往来”;B.定语后置,“让之过”译为“过分的谦让”;C.省略句,①省略介词宾语,“以为”应“以(之)为”译为“把(这些事情)当作”,②主语“师弟子”可承前省略;D.与例句相同,均为判断句式)

8.A

A选项

A.作者认为白沙先生风流潇洒、自然随性,可以通过精神感知的方法和凭借行为去认识他。

解说:

原文出现在第一段,“凭借行为去认识他”说法错误(否定说成肯定)。

原文中说的是“(这个人是大家)可以通过精神感知却不可以凭借行为去观察的人”

风流潇洒,油然自得。

可以神遇而不可以形迹窥者

9.①采分点,隆然:

突起的样子;若:

好像;辅弼:

辅佐之才或辅助之人(臣)(名词);类:

像或好像,各1分)

颡中双颅隆然若辅弼,两耳旁各有黑子,左七类北斗,右六类南斗。

额头上两个颅骨突起的样子好像有辅佐之才,两只耳朵旁边各有黑子,左边七颗像北斗,右边六颗像南斗。

②采分点,月:

每月;岁:

每年,名词作状语。

白米一石:

一石白米;僮仆二名,两名佣人,定语后置。

致,给或安排或给……安排。

各1分)

邓制府之于白沙,尝令本县月给白米一石,岁致僮仆二名。

邓制府对待白沙先生,曾经想让本县每月提供给先生一石白米,每年给先生安排两名佣人。

③采分点,足以:

足够用来;自养:

养活自己,宾语前置;赐:

赐予或恩赐或赏赐,各1分)

有田二顷,耕之足以自养,未敢受赐于当道焉。

(我)有二顷田,耕种它就足够用来养活自己,不敢从掌管大权的(您这里)接受赐予啊!

 

【参考译文】

白沙先生曾经(头)戴玉台巾,(手)持青玉杖,(在)帽檐边插上花,(在)山水之间来来往往。

他风流潇洒,自然随性,自得其乐。

(他虽然)身在万物的中间,但是心灵超出万物之外,这就是自然的人。

(这个人是大家)可以通过精神感知却不可以凭借行为去观察的人,这不就是人们所说的古代的志向高远的人吗?

王青萝说:

“白沙的学问,是从孔子及他的弟子颜渊的快乐那里获得的。

”但是快乐有虚幻和实在之分,颜渊的快乐实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