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新版教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7621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25 大小:37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新版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新版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新版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新版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新版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新版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新版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新版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新版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新版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新版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新版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新版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新版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新版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新版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新版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新版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新版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新版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5页
亲,该文档总共1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新版教材.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新版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新版教材.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新版教材.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案新版教材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和发现的历史意义。

(2)知道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发现的意义以及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和了解我国境内其他古人类遗址。

2.过程与方法

(1)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

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

”,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北京人。

难点:

理解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

第一部分内容与第二、三部分内容是包含关系,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了北京人;第二和第三部分递进关系,先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再阐述北京人的特征和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我国目前已发现旧石器古人类遗迹三四百处,遍布全国大多数省市。

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左右。

我国早期人类遗址中最著名的就是北京人遗址。

北京人的发现内容丰富,大量的遗骨、石器和用火遗迹,证明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24

3.教学方法f

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v

[教学准备]1

教师: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图片等。

V

学生:

自学教材。

a

[教学过程]x

教学环节s

教师活动E

学生活动6

设计意图b

导入新课H

展示女娲抟土造人、亚当与上帝、古猿人的图片,问题:

D

1.人类是怎么产生的?

b

2.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谁?

x

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回答问题。

r

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l

探究新知

(授新课)g

1.我国最早的人类g

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图》”,提出问题。

V

(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

m

(2)元谋人的体质有哪些特征?

D

 

(3)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

A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

 

观察并抢答:

=

(1)云南元谋县。

(2)牙齿硕大、粗壮,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

(3)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4)会不会制造工具。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北京人

(1)北京人的发现

活动与探究

假如你是导游,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北京人的发现?

动脑筋

化石是怎么形成的?

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

(展示化石的图片)

(2)北京人的特征

展示《北京人复原头像》《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分组并让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①同学们互相观察一下,你们和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有什么不同?

②展示《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提出问题:

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有什么用途?

③根据《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讲述北京人劳动的情景。

 

④讨论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

 

22737732

⑤火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火对北京人生活有什么作用?

⑥北京人的发现有什么历史意义?

3.动动手:

今天我们学习元谋人、北京人的基础知识,现在我们把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地方、生活的年代标识在《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播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的动画。

 

学生代表自由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①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

②学生讨论问题,自由回答问题。

③情景:

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

④原因:

生存环境十分险恶,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生存下去。

⑤学生讨论问题,自由回答问题。

⑥学生讨论问题,自由回答问题。

 

学生动手填充地图。

 

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初步理解考古发掘对研究历史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了解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原则。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课堂总结

代表

生活

年代

体质

形态

工具

制造

生产

活动22737732

用火

社会组织

距今约170万年

牙齿硕大、粗壮,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

制造粗糙工具

采集狩猎

用火

原始人群

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

保留猿的

某些特征,手脚分工

明显

制造粗糙工具

采集狩猎

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群

归纳、梳理知识点。

图表小结课堂,让学生对本课的结构框架、线索脉络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巩固练习

1.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它是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故乡,你知道这个“地方”是哪里吗?

()

A.云南元谋22737732

B.北京周口店

C.陕西西安

D.浙江河姆渡

2.北京人又称北京猿人,正式名称为“中国猿人北京人种”,现在科学上常称为“北京直立人”。

北京人可以称为“人”,主要是因为()

A.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没有区别

B.他们能直立行走

C.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

D.他们会使用简单的语言

3.关于北京人的叙述正确是()

①使用天然火

②把石头打成粗糙的石器

③过着群居生活

④和现代人没有差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看下图,谈一谈我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并分析该特点的形成原因。

22737732

参考答案:

1.A

2.C

3.B

4.分布广泛。

以我国的东部地区居多,而且集中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

原因:

自然条件优越,便于采集狩猎。

回答问题。

巩固基础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中考链接

1.(2014年广东卷)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A.元谋人22737732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2.(2014年山西卷)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

下列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22737732

A.北京人使用火的遗迹 

B.西周烧炭火的青铜器  

C.战国铁农具 

D.汉代耕作石画像 

参考答案:

1.B 

2.A 

回答问题。

熟悉中考题目,知识延伸。

课后作业

七人为一个组扮演北京人的生活,其中一人对北京人的生活进行介绍。

(介绍内容参考多媒体课件)

小组为单位探究。

培养学生探究和合作能力,发散思维。

[板书设计]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1.生活年代及发现地点

2.意义

二、北京人

1.北京人的发现

2.生活年代

3.体质特征

4.使用工具

5.生产、生活状况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情况:

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历史文物图,寻找途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3.认同先民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学习重点】

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难点】

理解私有财产、贫富分化、阶级等概念及这些概念出现的背景。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解读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归纳两个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可采用表格形式列举出来。

 

方法指导二:

教会学生通过图片对比,联系所学的知识,总结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上的进步。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可采用博物馆解说员、情景再现等方式进行展示。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最古老的人类,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知识了在早期人类时期,他们是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住在洞穴和树上,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但也有很多不便之处,随着人类的进步,人口的增多,这种状况发生了变化,人类开始过着较为稳定的定居的农耕生活,你想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吗?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

自主阅读课本P6~9页内容,完成第1~3题。

1.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

生产工具怎样?

他们种植什么作物?

住什么样的房子?

手工业制造有哪些?

  

原始居民

时间

地点

生产工具

农作物

房子

手工业

河姆渡原

始居民

距今约七

八千年

长江流域

磨制石器、

骨耜

水稻

干栏式房屋

陶器、玉器、

原始乐器

半坡原始

居民

距今约

六千年

黄河流域

磨制石器、

耒耜、石刀

半地穴

式圆形

房屋

彩陶

  2.河姆渡人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河姆渡人已使用磨制石器,用骨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

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

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3.河姆渡人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的房屋,而半坡原始居民却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

南方地势低洼,多雨潮湿;北方气候干燥,冬季气温又低。

两地原始居民,正是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考虑,而建筑的房屋是不同式样的,体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因地制宜的特点。

知识模块二 原始农业的发展

自主阅读课本P9~10内容,完成第4题。

4.简述原始农业的发展状况。

(1)逐渐学会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物;

(2)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3)会使用耒耜农具耕种;

(4)对农业有两大贡献。

(粟和水稻)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

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简述河姆渡人、半坡人的原始农耕生活。

(从生活年代、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建筑形式、农作物品种、原始家畜饲养业、手工业等方面介绍)

2.说说我国原始农业对世界的两大贡献。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在历史剧“河姆渡人”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C )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2.假若你拜一位河姆渡人为师学艺,你不可能学到的技术是( B )

A.挖掘水井技术B.纺线织布技术

C.制作玉器技术D.制作陶器技术

3.半坡人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A )

A.彩陶B.黑陶

C.白陶D.红陶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D )

A.北京人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D.半坡人

5.下列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某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该原始居民应是( B )

磨制石锄) 

骨制箭头)

纺轮) 

刻有符号的陶片)

A.北京人B.半坡人

C.元谋人D.河姆渡人

6.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的共同点是( A )

A.以原始农业为主

B.以饲养家禽家畜为主

C.以采集渔猎为主

D.以原始农业生产为主的多种经济生活

7.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大地,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 A )

A.自然环境不同B.使用的工具不同

C.生活习惯不同D.思想意识不同

8.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是什么结构的房子?

其主人是哪一远古居民?

这种房子具有什么优点?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冬暖夏凉。

 

(2)图二是什么结构的房子?

其主人是哪一远古居民?

具有什么优点?

干栏式圆形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通风防潮。

 

(3)如果你有幸到图二去做客,主人有可能送给你哪些礼物作为纪念?

如果你有幸到图一做客,主人招待你的主副食是什么?

礼物:

玉器、乐器;主食:

粟,副食:

鱼、肉、蔬菜等。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第3课远古的传说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炎黄联盟及黄帝的贡献,学生较清楚地了解黄帝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史实。

2.通过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先民传说时代的发展进程,初步培养学生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对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

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的重大贡献,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和炎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始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意识。

【学习重点】

黄帝对华夏族的贡献。

【学习难点】

正确认识尧舜禹“禅让”的含义。

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让学生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相关基础知识点。

尝试使用歌谣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炎黄、蚩尤,涿鹿大战。

蚩尤被杀,华夏出现。

尧舜品高,拔能择贤。

禅让实行,民主推荐。

方法指导二:

第4题难度较大,结合本课知识及第2课内容,前后联系认真分析,理清思路,认真记录。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一可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

知识模块二可采用百家讲坛等方式进行。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在古都西安和革命圣地延安之间,有一个黄陵县。

据传,黄陵县因华夏族始祖黄帝的陵墓坐落于此而得名。

黄帝陵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亿万炎黄子孙的崇敬和祭奠。

每逢清明时节,全国各地的群众和海外赤子以及当代的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纷纷前往祭奠和敬拜,表达自己对黄帝的景仰。

孙中山先生曾写道: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毛泽东在1937年《祭黄帝文》中赞叹这位中华民族的祖先: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黄帝为什么会受到后人的尊敬?

他对中华民族有什么杰出的贡献?

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来探讨上述问题的缘由吧!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二 炎黄联盟、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自主阅读课本P12~14内容,完成第1~3题。

1.结合教材找到部落首领、部落战争、华夏族的形成。

部落首领:

炎帝、黄帝。

部落战争:

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

华夏族的形成:

炎帝和黄帝结为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2.传说中炎帝和黄帝对人类有哪些贡献?

炎帝:

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还会天文历法。

黄帝: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船只,学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等等。

  3.请您试着分析并说出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区别:

历史事实是真实可靠的,而传说难免夸张虚构。

联系:

不少传说生动反映了人类历史,包含极有价值的内容。

知识模块三 尧舜禹的禅让

自主阅读课本P15内容,完成第4~5题。

4.禅让制的实质是什么?

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5.结合教材你认为尧、舜、禹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尧:

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舜:

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

率领居民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

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华夏族是怎么形成的。

2.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举出实例说明。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此诗是纪念谁的碑文( A )

A.黄帝         B.大禹

C.蚩尤D.女娲

2.中国被称为“丝绸的故乡”。

传说中发明养蚕缫丝的是( D )

A.黄帝B.伶伦

C.仓颉D.嫘祖

3.2014年5月,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

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

B.让部下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C.他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D.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技术

4.下列人物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是( B )

A.尧B.禹

C.舜D.黄帝

5.今天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通过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历史上称为( B )

A.推选制B.禅让制

C.民主制D.选举制

6.《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社会现象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 D )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人时期

C.黄帝、炎帝时期

D.尧舜禹时期

7.从尧舜禹的“禅让”可以看出,当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标准是( B )

A.财富多寡B.选贤与能

C.是否有治水之功D.家族谱系

8.原始社会终结的标志是( C )

A.禹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B.禅让制被破坏

C.禹建立了夏朝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 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拜轩辕。

黄河水,黄土壤……拜与祭,得益彰;敬始祖,伏尚飨。

——河南新郑《拜祖文》

(1)材料一中轩辕指的是谁?

后人如何尊称他的?

黄帝;人文始祖。

(2)材料一表达了孙中山对“轩辕”怎样的感情?

崇敬、热爱。

(3)在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的情况下,举行这样的公祭活动有什么意义?

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加强团结,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

10.看图片可以感受历史,下面是古代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黄帝、尧、舜、禹画像。

看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图一所示人物又被称为什么?

你能说出他的几个贡献吗?

人文始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

(2)在这些首领中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相关的人物有哪些?

这种制度叫什么?

尧、舜、禹;禅让制。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

2.通过探究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汤灭夏建商、武王伐纣建立西周以及西周的分封制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的过程。

3.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

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还要认识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压迫、剥削的残酷性。

【学习重点】

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学习难点】

西周的分封制。

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教会学生用歌谣的方式记忆本课知识点:

商末纣王真无道,

酒池肉林炮刑造。

重税酷刑压百姓,

荒淫残暴政权倒。

武王伐纣西周立,

奴隶分封立等级。

幽王烽火戏诸侯,

平王迁都东周起。

 

方法指导二:

知识模块一、二可采取情景剧场、百家讲坛等方式进行。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我国进入奴隶社会。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灭亡,西周建立。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自主阅读课本P18~21内容,完成第1~3题。

1.夏、商、西周的兴亡。

建立时间

建立者

暴君

都城

重大事件

约公元前

2070年

阳城

①禹传位于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②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约公元前

1600年

盘庚迁都到殷(即今天的河南安阳)

西

约公元前

1046年

武王

厉王

幽王

①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

双方在牧野(今新乡)大战

②西周实行分封制

2.“公天下”是如何变成“家天下”的呢?

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什么?

国家机构都包括哪些设置?

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1)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3)夏朝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订刑法,设置监狱。

(4)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3.夏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灭亡原因:

①夏桀实行暴政,引起人民的怨恨,失去民心,导致夏朝被推翻;②商汤礼贤下士,重用人才,实行仁政,是位有才能的君主,使得商国逐渐强大起来。

启示:

统治者要懂得重用人才、勤政爱民、戒奢从俭。

知识模块二 西周的分封制

自主阅读课本P21~22内容,完成第4题。

4.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

(2)内容: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

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简述夏、商更替的相关史实,从夏、商的更替过程中,你得到什么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