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七年级语文期末串讲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77822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原市七年级语文期末串讲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太原市七年级语文期末串讲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太原市七年级语文期末串讲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太原市七年级语文期末串讲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太原市七年级语文期末串讲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太原市七年级语文期末串讲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太原市七年级语文期末串讲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太原市七年级语文期末串讲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太原市七年级语文期末串讲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太原市七年级语文期末串讲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太原市七年级语文期末串讲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太原市七年级语文期末串讲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太原市七年级语文期末串讲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太原市七年级语文期末串讲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太原市七年级语文期末串讲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原市七年级语文期末串讲资料.docx

《太原市七年级语文期末串讲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原市七年级语文期末串讲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太原市七年级语文期末串讲资料.docx

太原市七年级语文期末串讲资料

太原市2016—2017七年级期末串讲

【重点字词】

《春》

欣欣然朗润软绵绵润湿酝酿清脆应和黄晕抖擞花枝招展胳膊呼朋引伴

《济南的冬天》

响晴安适着落慈善狭窄水藻贮蓄澄清空灵

《夏》

旋律芊芊黛色轻飞曼舞主宰灵秀磅礴升腾终极春华秋实承前启后匍匐迸发细滋慢长遗憾融融苦涩澹澹闲情逸致

《秋颂》

明澈眸子飒爽萧疏秀逸洒脱酡红凄楚寂寥澹澹然扰攘眷顾流连一尘不染闲云野鹤可望而不可即

《三峡》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亭午曦月沿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空谷传响

《在阿加西斯教授的实验室》

博物学况且苍白无可奈何荒唐敏锐专注沮丧屈辱琢磨宽慰急切补偿一如既往指令谆谆

《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

恭喜思维模式根深蒂固要素孜孜不倦汲取渊博一事无成

创意素材持之以恒不言而喻轻而易举灵感关注推敲锲而不舍

《宇宙里有些什么》

宇宙茫无涯际汹涌热浪广漠真空炫目灼热固然尘埃浮游微不足道纺锤茫茫足不出户

《三个太阳》

晕船甲板惊心动魄亘古急匆匆钦佩软缠硬磨筹资喜出望外周折编外衷心步履蹒跚真挚呕心沥血凌厉寡言迪斯科

驳船胡子拉碴混沌暴虐吞噬身躯铠甲领地躁动审视

胆略粗犷舷窗俯瞰咬牙切齿尽收眼底

《天上的街市》

明星缥缈陈列珍奇闲游流行

《七颗钻石》

干涸干涸焦渴罐子唾沫清澈喜出望外

《蔚蓝的王国》

蔚蓝宛似闪烁和煦吟诵绝伦酬唱颤栗晶莹碧玉隆起

倾诉感人肺腑近在咫尺

《皇帝的新装》

显耀称职呈报陛下附和赐给头衔御聘华盖全副精力

骇人听闻

写出下列加横线字的拼音。

酝酿()黄晕()披蓑()戴笠()

抖擞()阙()处曦()月襄()陵

属()引沿溯()飞漱()贮()蓄

着()落发髻()主宰()澄()清

黛()色迸()发澹澹()卷帙()

磅礴()匍匐()汲()取祈()祷

潺潺()称()职闪烁()干涸()

舔()净金鳞()胠箧()和煦()

缥缈()陈列()瞬()间颤()栗

蔚()蓝酬()唱精美绝伦()船舷()

春华()秋实勉强()倔强()

一劳永逸()根深蒂()固锲()而不舍

孜孜()不倦镶()嵌近在咫()尺

呈()报陛()下御聘()

骇()人听闻茫无涯()际附和()

【综合性学习】

1.图徽设计贵在富有创意,用简单的图形寄寓深刻的含义。

右图是《读者》杂志的徽标,画面是一只绿色的小蜜蜂。

请用简洁的文字对其含义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暑假里,你独自一人乘火车到姥姥家去。

途中,一位陌生的阿姨拿出一瓶饮料请你喝,可是,你想起了爸爸妈妈的叮嘱。

这时,你该如何婉转拒绝她的好意呢?

请把你要对她说的话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填空。

1.一首律诗可分四联,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的颔联是:

“”。

诗中有一个对偶句,暗示时光流逝,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

2.代诗人的《赤壁》中,“”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更妙的是“”两句议论,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3.诗人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

“”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4.《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

孔子,名丘,字,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③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④在欢迎会上,主持人说:

“孔子说过:

“?

”欢迎大家来到我校。

5.《三峡》选自。

作者,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文章从视觉角度描写三峡群山连绵的句子:

“”。

写三峡山高谷深的句子:

“”。

6.“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

”出自《天上的街市》。

作者,他的代表诗集有等。

7.小草偷偷地从土里,,。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三峡》,完成文后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横线字的含义。

沿溯阻绝()飞漱其间()

略无阙处()夏水襄陵()

良多趣味()属引凄异()

2.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⑴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

⑵长:

常有高猿长啸(  ) 

巴东三峡巫峡长()

3.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山石林木的倒影。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4.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5.文中画线句子的内容与唐朝哪位诗人写的哪首诗一致?

请将诗人的名字及其诗写出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描写三峡壮丽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以虫治虫》回答文后问题。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解释加横线字的意思。

其喙有钳( )岁以大穰(  )

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

2.下列各组中的加横线字相同的两项是()()。

A.方为秋田之害方两三级

B.而动如初匠师如其言

C.以钳搏以瓦布之

D.问塔动之因其虫旧曾有之

E.旬日子方皆尽人皆伏其精练

3.翻译: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4.填空(用原语句填写)。

文章一开始就用一个“”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

接着介绍子方虫的天敌,用“”说明为数众多,用“”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大。

最后用“”的结果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

(三)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文后问题。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二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1.《梵天寺木塔》选自,作者,(时期)科学家、政治家。

2.解释下列字词。

患()贻()

盖()伏()

于杭州梵天寺()但逐层布板讫()

3.“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的意思是:

4.“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

答:

(四)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文后问题。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

(2)不亦说乎()

(3)吾日三省()(4)传不习乎()

(5)不逾矩()(6)一瓢饮()

(7)人不堪其忧()(8)曲肱而枕之()

(9)逝者如斯夫()(10)不舍昼夜()

(11)博学而笃志()(12)仁在其中矣()

2.翻译下列句子:

⑴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

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

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⑵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

“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按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3)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

“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一个国家的军队主帅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即使是普通人,志气也不能被改变。

(5)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现代文阅读】

*常考题型

1主要内容概括

2句子段落作用

3句子含义及赏析

4人物形象分析

5按要求补写

6收获感悟启示

7题目理解

8情节梳理感情变化

9文章主旨、感情

*答题技巧

(一)概括内容(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合理组织——格式:

人物﹢事件﹢结果

(二)句子、段落作用

1、开头段内容:

a为下文作铺垫(设伏笔)b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结构:

a统摄全篇b领起下文c开门见山

2、过渡段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3、结尾段内容:

a画龙点睛b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结构:

a呼应前文或题目b结构严谨、含蓄深刻

4、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的作用:

①渲染……的气氛

②表现(烘托)人物的……的心情、性格

③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三)句子含义及赏析

注意把握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要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关键性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既要写出句子的表层意思(语境义),又要写出句子的深层意思

答题模式:

运用……修辞手法(或……写法);表现了人物……的情感(性格、思想、品质、特点)

(四)人物形象分析

主要通过肖像、动作、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模式1、运用……描写方法,体现人物……性格(感情、思想、品格)

答题模式2、……性格﹢结合原文分析

(五)补写内容

研究补写方向,研究上下文和要求,看是要求写心理还是语言、或者景物,保证解答有效,注意补写后放到原文看上下文衔接是否合理通顺。

(六)拓展延伸说感悟、启示

答题步骤:

①明确文章中心,确立自己观点﹢②自身体会﹢③自己生活实例﹢④紧扣原文主题小结

(七)题目理解

1、题目含义:

①表层含义②深层含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

2、题目作用:

①点明线索②设置悬念③揭示主旨④交待主要内容

(八)情节梳理,感情变化

审清题目考查范围,无论梳理概括情节还是梳理人物心理变化,找准起止段落,尽量用原文中词语回答。

(九)归纳主旨,体会感情

这类题目一般都与文章中心有关

表述方式:

表现对……的热爱之情;体现对……向往、喜爱(或不满);

揭示……的道理(或本质);讽刺……的不良现象(或行为)

*表现手法及作用:

①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②对比烘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烘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情感等。

其他表现手法:

象征手法、讽刺手法、欲扬先抑、前后照应、伏笔和铺垫、联想和想象、借景抒情、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修辞手法及作用

①比喻:

使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②拟人:

使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③排比:

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其他修辞手法:

夸张、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比、反语

【写作】

(一)历年真题再现

1.太原市2013-2014学年七年级第二次测评

请以“假如我会”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相信你一定能用生动的文字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太原市2014-2015学年七年级第二次测评

每当看到故事里的主人公用那根神奇的魔法棒用力一挥,自己的愿望就能马上实现,心理别提多羡慕了!

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有一根魔法棒啊!

请以“假如我有一根魔法棒”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相信你一定能用生动的文字和丰富的想象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太原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第二次测评

请以“我最喜爱的季节”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二)优秀例文——童话作文

【锦囊妙计之一】联想想象要有现实基础

留给明天

3030年的一个下午,伊波懊恼地坐在窗口,呆呆地望着眼前一座座早已人去楼空的大厦。

头顶灰黄灰黄的天空还下着毛毛细雨,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气味。

哎,又是酸雨!

伊波不由深深叹了口气。

就在几天前,地球上的最后一批人也集体迁往建设好的火星,抛弃了这已满目疮痍的人类故土。

当时,伊波正在地下126层的公寓里休息,接到E-mail通知时,电梯已断电了,当他气喘吁吁地爬到地面时,火箭已经升空了。

他绝望了,对天空大声喊着:

“还有我呀!

不能这样把我丢弃呀!

”无人回应,地面上所有机械设备都被掐断电源,伊波无法与火星上的人们联络,更何况人们原本就没打算在火星、地球之间架设太空站——成本太高了。

空虚、恐惧一次次袭来,几乎让伊波透不过气来。

突然,“咚咚咚”,工作室的门被敲响了,有人还没走?

伊波忘了可以用遥控器开门,快步冲到门口,打开了门。

啊!

“好啊,真还没走光啊!

”金丝猴气急败坏地吼道:

“人类真自私!

把地球搞成这样,就开溜!

 伊波还没回过神来,其它动物也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谩骂着。

丹顶鹤清清嗓子,叫道:

“安静安静,各位请安静!

我来讲几句。

先生,别生气,小猴是过火了点,可它讲的一点也没错。

虽然我们智商没你们高,可我们很明白是谁把我们共有的家园污染成这副模样,树和动物一样稀少,凑在一起连林子都算不上。

气候反复无常,六月下雪,一月不是酸雨就是洪灾。

天是黄的,土是黄的,连空气里都是黄沙、二氧化碳。

一切这么衰败,是谁造成的?

以后火星也会成为这个样子,那时怎么办?

再跑?

伊波心里复杂极了,人类为什么迁徙?

地球为什么会这样子?

伊波流泪了,为可怜的地球流泪,更为可耻的人类流泪。

“我要替人类赎罪,建设好今天,留一个美好的地球给明天。

”伊波下定决心,开始愚公移山般地工作,他想着,一天种下一百棵树,一天就可以为明天创造亿分之一的美好。

哪怕耗尽这一生,他也要尽自己全力,改造满目疮痍的家园,留给明天一个温馨和谐的社会。

【锦囊妙计之二】拟人手法 形象生动

“三”的奇遇

自从“三”被仓颉老爸造出来以后,就一直不服气,整天拉长着脸。

他想:

“凭什么我总是排在最后一位,当个‘季军’!

”既没有“一”的洒脱利落,又没有“二”的出双入对。

于是,“三”决定离家出走,自个儿闯荡江湖。

“三”来到了一所学校的外面,听见里面的孩子正在早读。

于是“三”一溜烟窜上了窗台。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字听到自己的名字,往桌上一看,只见《论语》写着这样一句话。

“三”是又惊又喜,忙问自己的影子:

“你在这儿过得好吗?

”影子说:

“很好呀,孩子们每天都要诵读我们呢!

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大家都很爱戴我们,说我们代表了变幻与重复!

代表了众人的力量,代表了稳定与踏实。

这样吧,我带你到处看看吧!

”说着影子从书本上钻了出来,拉起“三”往外就跑。

他们来到书店,书店许多书上都有“三”的身影,有些书干脆就直接用“三”命名,如《三字经》《三言二拍》,这可把“三”给喜坏了。

他随手翻开一本书,只见上面写着“举一反三”,“三”一看当场凉了半截,口里喃喃道:

“干吗要反对我呢?

”影子听到了,笑着说:

“你可别会错了意,你在这儿是含有‘灵活、多变、有内涵’的意思喔!

说的是例举一个事例,可以推及到其他事例。

你可是变幻女神了!

‘三’不光只是代表无用功的重复,而代表了一次又一次更深刻的理解,每次都有变化,每次都有新的意义,不停止不前,勇于创新。

”听着听着,“三”不觉脸红了,觉得人们对他其实挺好。

“三”又随影子来到了人群之中,突然听见一个人说: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话还没听完,“三”又急了,怎么又把我与“臭”字放到一起。

影子赶快安慰说:

“你又弄错了,这儿的‘三’代表了众人的力量。

你可是团结女神了!

‘三’个人字,便是‘众’。

在人们口中,你便是团结互助的象征。

你还可以与‘人’字组合,成为‘仨’字呢!

就是三个人的意思。

看,这多亲切呦!

”“三”觉得好感动,其实自己是个很有用的字呢!

“三”又来到了木工房,可到处找,这儿哪有“三”啊!

影子笑着说:

“别急别急,你看见桌子上的三角形了吗?

三角形也有‘三’,而且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了。

你在这儿可是安定,踏实的象征呢!

”“三”点点头,略有所悟。

这时,仓颉出现在了“三”的面前,他笑着说:

“孩子,这回想通了吧?

”“三”点点头。

他想,其实每个汉字都承传着一种意义,代表着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自己还自怨自艾什么呢!

优秀例文——写景作文

邂逅春天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虽然气候多变,夜晚仍旧有些寒意,但春天毕竟来了。

我在风和日现的公园里漫步走着,阳光普照大地,空气特别清新,和煦夹带着微凉吸入肺腔,是那么的舒爽。

  春天的脚步近了,巨大的落叶乔木,吐出了嫩绿,常绿乔木像换了新装,树旁的小草复活了,偷偷地从泥土里,从石头夹缝中探出脑袋,嫩嫩的,绿绿的,却是那么顽强,一片生机盎然。

还有那些小树们摇摆着腰肢,蒲公英抬起明亮的笑脸欢迎他们。

  春天的脚步近了。

白玉兰首先绽放出洁白的花朵,无须绿叶衬托,亭亭玉立在枝头;桃树、杏树、梨树互不相让,争奇斗艳。

开出的花儿像火,像霞,像雪,带着甜甜的味儿;成千上万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大小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开始了一年之计的忙碌。

  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

风带着清新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郁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小河在哗哗地流淌着,小鸭在水里悠然自得,“春江水暖鸭先知”,嘛;小鸟将巢安在繁花嫩枝中,高高兴兴地跳跃着,在轻风流水的应和中呼朋引伴,唱出美妙的音符;鸽子、麻雀还有些叫不出名字的鸟儿,怀着对春天的欢喜,忙着修理它们的家。

  春天的脚步近了。

给人们带来了喜悦舒畅的心情。

老人们卸下了厚厚的冬装,更显精神矍铄;青年人换上春装,更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更开心的要数那些婴幼儿们,解除了束缚,可伸展四肢活蹦乱跳。

  置身于美丽的春天,不禁让人吟诵起那些流芳千年的名句:

“春城何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这轻盈优美的诗境,竟惹得其当朝皇帝唐德宗急急差人去找“那个写‘春城何处不飞花’的韩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的名句更是广为流传,倒使人觉得是这神来之笔,一下子牵来了春天,染绿了大地……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健康地成长着。

春天这个美丽的姑娘,甜甜地静静地笑着,走着。

春天像小伙儿强健的臂膀,领着我们走进这美好的画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