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78984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docx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习题及答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docx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二、填空题1.器官和系统细胞和分子整体2.细胞外液3.反射反射弧4.生物科学正常功能活动5.相对恒定负

1.生理学研究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水平上进行的。

2.内环境是指________。

3.神经调节的方式是________,其完成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

4.生理学是________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________规律的一门科学。

5.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_______的状态.维持稳态的调节过程一般属于_____反馈调节。

三单项选择题(A型题)1.D2.A3.D4.B5.C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

A.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B.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C.人体细胞代谢的规律

D.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E.内、外环境的关系

2.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外液B.淋巴液C.脑脊液D.组织液E.细胞内液

3.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最重要的调节()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负反馈E.正反馈

4.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血液凝固B.压力感受性反射C.分娩D.排尿反射E.排便反射

5.正反馈调节的生理意义是()

A.使体内激素水平不会过高B.维持体液理化特性的相对稳定

C.加速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的完成D.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

E.延长人体某些生理过程完成的时间

四、多项选择题(X型题)1.ABDE2.BCE3.ACDE4.ABCDE5.ACD

1.内环境包括()

A.血浆B.淋巴液C.细胞内液D.组织液E.脑脊液

2.关于人体功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

A.没有完整反射弧,神经调节也可实现B.神经调节是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C.自身调节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D.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毫无联系

E.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缓慢、不精确、持续时间长

3.属于正反馈的生理过程是()

A.血液凝固B.体温调节C.分娩D.排尿反射

E.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细胞膜钠通道开放和钠离子内流互相促进

4.关于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内的液体称为体液B.正常成人约占体重的60%

C.细胞内液约占体重40%D.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20%

E.有少量的淋巴液和脑脊液也属于细胞外液

5.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正确叙述是()

A.是动态平衡B.绝对的恒定状态C.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D.负反馈是维持稳态的重要机制E.稳态维持与神经和体液调节无关

五、是非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1.T2.F3.T4.T5.T

()1.生理学任务是阐明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表现的各种正常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及产生机制。

()2.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绝对稳定的状态。

()3.机体生存在不断变化着的外环境和相对稳定的内环境中。

()4.稳态的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1.physiology;1.生理学:

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2.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3.3.稳态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

4.4.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活动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55.体液调节.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名词解释

二、填空题1.脂质、脂质和蛋白质;2.单纯、浓度差、通透性;3.经载体易化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4.膜蛋白;5.负值;

1.细胞膜的结构是以液态_______双分子层为基架,主要由_______组成。

2.CO2或O2进出细胞膜属于_________扩散,进出量主要受该气体在膜两侧________和膜对该物质的_________的影响。

3.易化扩散有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类型。

4.大部分水溶性溶质分子和所有的离子的跨膜转运都是由___________介导的。

5.Na泵的活动是生电性的,可使膜内电位的_____________增大。

三、单项选择题(A型题)1.A2.D3.C4.C5.D

1.人体内O2、CO2、N2、水和甘油等进出细胞膜是通过()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E.出胞

2.氨基酸跨膜转运进入一般细胞的形式为()

A.单纯扩散B.通道转运C.泵转运D.载体转运E.入胞

3.Na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2—++

A.单纯扩散B.载体转运C.通道转运和主动转运D.入胞E.出胞

4.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属于()

A.单纯扩散B.经通道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E.入胞

5.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ACh属于()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E.入胞

四、多项选择题(X型题)1.ABCDE2.ABCDE3.ABCDE4.ABC5.ABDE

1.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

A.屏障B.物质转运C.信号转导D.能量转换E.产生生物电

2.细胞膜的构成成分有()

A.磷脂B.表面蛋白C.胆固醇D.寡糖和多糖E.整合蛋白

3.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方式有()

A.单纯扩散B.经通道的易化扩散C.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D.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E.出、入胞作用

4.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的特点有()

A.具有高度结构特异性B.有饱和现象C.有竞争抑制作用

D.转运的速度比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快E.依赖Ca浓度

5.关于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介导转运的溶质几乎都是离子B.离子通道是一类膜蛋白

C.有的离子通道有分解ATP的能力D.这类转运都是被动的

E.转运的速度比载体介导易化扩散快

五、是非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1.F2.T3.T4.F5.T

()1.静息电位大小接近于Na平衡电位。

()2.安静时膜电位处于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3.反映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阈值。

()4.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产生的反应。

()5.骨骼肌兴奋-收缩的耦联因子是Ca。

一、名词解释1.单纯扩散2.出胞3.原发性主动转运4.继发性主动转运5.第二信使

1.单纯扩散是一种简单的穿越质膜的物理扩散,没有生物学转运机制参与。

2.出胞是指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

3.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4.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分解,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进行物质的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方式。

5.第二信使是指激素、递质、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第一信使)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

—3—2++2+

六、问答题1.简述细胞膜的分子组成及结构特点。

1.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分子以及一定成分的糖类组成。

其特点是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各种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及糖链。

2.单纯扩散跨膜流动的物质有哪些?

这些物质扩散方向和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2.能以单纯扩散跨膜流动的物质都是脂溶性的和少数分子很小的水溶性物质。

如O2、CO2、N2、水、乙醇、尿素、甘油等。

这些物质扩散方向和速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1)该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

(2)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3.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有哪些特点?

3.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的特点有:

(1)转运的速度比离子通道转运慢;

(2)具有高度结构特异性;

(3)有饱和现象;(4)有竞争性抑制作用。

4.何谓原发性主动转运?

有何特点。

4.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特点是

(1)消耗能量;

(2)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3)需要离子泵,如钠泵、钙泵和质子泵。

5.何谓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

简述其产生的离子机制。

5.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其形成离子机制是:

(1)钠泵活动形成的细胞内的高K浓度;

(2)因为神经细胞膜上存在非门控性钾漏通道,所以安静时膜对K有较高的通透能力;(3)钠泵的生电作用。

第三章血液

二、填空题1.运输功能、缓冲功能、调节体温、防御和免疫功能、生理性止血功能

2.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3.晶体物质、NaCl、蛋白质、白蛋白

4.300mmol/L、不变、正常5.降低

1.血液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3.血浆晶体渗透压是由形成的,特别是;血浆胶体渗透压是由形成,特别是。

4.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静脉输入0.85%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血细胞形态_______。

5.若血浆中的白蛋白数量减少,即使保持血浆蛋白总量不变,血浆胶体渗透压也将明显。

三、单项选择题(A型题)1.A2.B3.A

1.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A.白蛋白B.α1-球蛋白C.α2-球蛋白D.γ-球蛋白E.纤维蛋白原

2.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氯化钾B.氯化钠C.碳酸氢钾D.钙离子E.碳酸氢钠

—4—++4.B5.A

5.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mm/h)。

六、问答题

1.正常情况下,血管内血流不发生凝固有哪些原因?

1.答:

在正常情况下血管内血液不发生凝固有以下原因:

①心血管内皮光滑完整,可防止经接触粗糙面活化作用而引起内源性凝血,同时也防止血小板的粘着、聚集和释放作用,防止凝血因子活化。

②血液川流不息,即使有少量凝血因子被激活,迅速得到稀释,并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③血液中存在抗凝物质,如抗凝血酶与肝素,使凝血过程发生极为缓慢。

④纤维蛋白溶解酶系统的活动,即使有少量纤维蛋白形成,随即被溶解。

2.简述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

2.答:

①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②与激素结合,维持半衰期③作为载体参与运输物质④参与血液凝固、抗凝、纤溶等⑤抵抗病原微生物的防御功能⑥营养功能

3.简述血浆渗透压组成、形成机制及生理意义?

3.答:

(1)血浆晶体渗透压由晶体物质形成,80%来自Na和Cl,其大小等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

生理意义:

由于晶体物质可自由通过毛细血管壁,而难于通过细胞膜,因此,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和细胞正常体积。

(2)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形成,75%~80%来自白蛋白,其大小大于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生理意义:

胶体物质分子量大,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因此,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控制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正常的血浆容量。

4.简述血小板在生理止血过程中的作用。

4.答:

(1)释放缩血管物质,受损血管收缩,裂口缩小,利于止血。

(2)粘附、聚集形成松软的止血栓(3)修复受损内皮细胞(4)参与血液凝固过程①提供磷脂表面②结合凝血因子,加速凝血过程③增加纤维蛋白的形成,收缩血块,加固凝块。

5.简述小血管损伤后的生理止血过程。

5.答:

小血管损伤后的生理止血过程包括三部分功能活动。

首先,受伤后小血管立即收缩,使血管封闭;其次,血小板粘附于受损处内膜下组织并聚集成团,形成一个松软的血小板止血栓以填塞伤口。

接着,通过激活血液凝固系统在局部出现血凝块,形成牢固的止血栓。

第四章血液循环

二、填空题1、内分泌2、缩短,舒张期缩短3、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4、关闭,关闭5、关闭,关闭+-

1.心脏除了有循环功能外,还有____________功能。

2.心率增快时,心动周期_____________,其中以_________更为显著。

3.心室收缩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等容收缩期时,房室瓣处于___________状态,半月瓣处于___________状态。

5.等容舒张期时,房室瓣处于___________状态,半月瓣处于___________状态。

三、单项选择题(A型题)1.E2.B3.B4.B5.E

1.心动周期中,占时间最长的是()

A.心房收缩期B.等容收缩期C.等容舒张期D.射血期E.充盈期

2.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的充盈主要取决于()

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B.心室舒张时造成负压的“抽吸”作用

C.胸内负压促进静脉血回心D.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

E.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促进静脉血回心

3.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是()

A.心房收缩期B.等容收缩期C.快速射血期D.减慢射血期E.等容舒张期

4.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室内压最高的时期是()

A.等容收缩期B.快速射血期C.减慢射血期D.等容舒张期E.快速充盈期

5.心动周期中,心室容积最大是()

A.等容舒张期末B.快速充盈期末C.快速射血期末

D.减慢充盈期E.心房收缩期末

四、多项选择题(X型题)1.AC2.ABC3.BD4.CD5.ACD

1.等容收缩期的特点是()

A.心室容积不发生改变B.心室内压下降速度最快C.房室瓣膜和半月瓣都关闭

D.心室内压高于动脉压E.心房内压高于心室内压

2.左心室泵血时()

A.心室肌的收缩和舒张是造成室内压力变化的原因

B.压力梯度是推动血液在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力

C.瓣膜的活动可控制血流方向D.瓣膜的活动与室内压的变化无关E.心室容积不发生改变

3.心房和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

A.房室压力梯度的形成主要来自心房收缩B.心室等容舒张期内,室内压力大幅度下降

C.心房收缩对于心室充盈起主要作用D.心房收缩进入心室的血量约占心室充盈总量的30%E.房室压力梯度的形成主要来自心房舒张

4.关于搏出量正确的叙述有()

A.等于每分输出量与心率的乘积B.左心室大于右心室

C.指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D.正常人安静时为60-80mlE.5~6L/min

5.关于心音正确的叙述有()

A.第一心音发生在心缩期,持续时间较长B.第二心音发生在心舒期,持续时间较长

C.第一心音产生标志着心室收缩开始D.第二心音产生标志着心室舒张开始E.第一心音调高、持续时间长

五、是非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1.T2.T3.F4.T5.T

()1.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

()2.心动周期与心率成反变关系。

()3.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可有共同收期缩。

()4.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舒张期均长于收缩期。

()5.心室节律性的收缩与舒张是产生室内压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名词解释1.心动周期2.每搏输出量3.每分输出量4.心指数5.射血分数

1.心动周期: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每搏输出量:

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射出的血液量。

3.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它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

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输出量约5L/min。

4.心指数:

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指数为3.0~3.5L/(min.m)。

5.射血分数:

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健康成人约为55%~65%。

六、问答题

1.在每一心动周期中,心脏的压力、容积、瓣膜开、关和血流方向有何变化?

2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最高的是快速射血期(收缩中期);心室容积最小的是心室收缩末期,心室容积最大的是心房收缩末期(心室舒张末期);室内压升高速度最快的是等容收缩期;房室瓣在等容收缩期关闭,快速充盈期开放;动脉瓣在快速射血期开放,等容舒张期关闭;。

2.试述评价心脏功能的指标及其生理意义。

2.心脏的输出量和心脏作功量是评定心脏泵血功能的主要指标。

(1)心脏的输出量;心脏输出的血液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基本指标。

①每分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

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称每搏输出量(约60~80ml)。

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约5000ml/min),简称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每搏量×心率。

心输出量和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适应,可因性别、年龄及其他生理情况而不同。

②心指数:

人体静息时心输出量与体表面积成正比的,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是分析比较不同个体心脏功能时常用的评定指标。

心指数随不同生理条件而不同,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

肌肉运动时,随运动强度的增加大致成比例地增高。

妊娠、情绪激动和进食时,心指数均增高。

③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或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健康成人射血分数为55%~65%。

心脏在正常范围内工作时,搏出量始终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相适应,即当心室

舒张末期容积增加时,搏出量也相应增加,射血分数基本不变。

心室异常扩大,心室功能减退的情况下,搏出量可能与正常人没有明显差别,但它并不与已经增大的舒张末期容积相适应,室内血液射出的比例明显下降。

(2)心脏作功量:

①心室一次收缩所作的功,称为每搏功(机械功),可以用搏出的血液所增加的动能和压强能来表示。

心室每分钟内收缩射血所作的功谓之每分功。

用作功量来评价心脏泵血功能,其意义在于心脏收缩不仅仅是排出一定量的血液,而且这部分血液具有很高的压力(以及很快的流速)。

心肌的耗氧量与心脏的做功量是相平行的,其中,心输出量的变动不如心室射血期压力和动脉压的变动对心肌耗氧量的影响大。

这就是说,心肌收缩释放的能量主要用于维持血压。

心脏作功量可作为评价不同个体以及同一个体动脉压发生变动前后的心脏泵血功能指标。

3.试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3.心输出量取决于搏出量和心率。

(1)搏出量的调节:

搏出量的多少取决于心室肌收缩的强度和速度,心肌收缩愈强,速度愈快,射出的血量就愈多。

因此,凡是能影响心肌收缩强度和速度的因素都能影响搏出量。

搏出量的调节主要是由心肌初长度改变引起的异长自身调节、心肌收缩能力改变引起的等长自身调节和动脉压改变引起的后负荷的调节。

1)前负荷对搏出量的调节(异长自身调节):

是指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变化而引起心肌收缩强度的改变。

心室舒张末期血量(容积或压力)决定心肌初长度。

心室充盈量是静脉回心血量和心室射血后余血量的总和,因此,凡是影响两者的因素都能影响心室充盈量。

静脉回心血量受心室舒张充盈期持续时间和静脉回流速度的影响。

舒张充盈期持续时间长、回流速度愈快,充盈量大,搏出量增加。

余血量的增减对心输出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心室总充盈量是否改变以及发生何种改变。

异长自身调节也称Frank-Starling定律,说明一定范围内搏出量随着心室舒张末期压力的增高而增加。

其主要作用是对搏出量的微小变化进行精细调节。

2)心肌收缩能力对搏出量的调节(等长自身调节):

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内在特性称为心肌收缩能力。

通过改变心肌收缩能力的心脏泵血功能调节称为等长自身调节。

活化横桥数与肌凝蛋白的ATP酶活性是控制收缩能力的主要因素。

活化横桥占全部横桥的比例决定于兴奋时胞浆内Ca浓度和/或肌钙蛋白对Ca的亲和力。

3)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心室肌后负荷是指大动脉血压而言。

在心率、心肌初长度和收缩力不变的情况下,如动脉压增高,则等容收缩期延长而射血期缩短,同时心室肌缩短的程度和速度均减小,射血速度减慢,搏出量减少。

另一方面,搏出量减少造成心室内余血量增加,通过异长自身调节,使搏出量恢复正常。

随着搏出量的恢复,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加强心肌收缩能力,使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也恢复到原有水平。

(2)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

心率超过180次/min时,心室充盈时间明显缩短,充盈量减少,心输出量亦开始下降。

心率低于40次/min时,心舒期过长,心室充盈接近最大限度,再延长心舒时间,也不会增加心室充盈量,尽管每搏输出量增加,但由于心率过慢而心输出量减少。

4、平静呼吸时,是主动的,是被动的。

5、肺的弹性阻力除来自外,还与有关。

三、单项选择题(A型题)1、D2、E3、E4、C5、B

1.呼吸的概念是指()

A.气体进出于肺的过程B.气体进出组织细胞的过程

C.肺部气体交换的过程D.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E.呼吸运动

2.外呼吸是指()

A.血液与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B.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C.肺泡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D.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E.肺通气与肺换气的过程

3.呼吸运动是指()

A.肺的扩大和缩小B.肺内压升高和降低C.胸膜腔内压的变化

D.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E.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

4.关于平静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吸气是主动的过程B.呼气运动不是由呼气肌收缩引起的

C.肋间外肌所起的作用大D.膈肌所起的作用比肋间外肌大

E.吸气时没有辅助吸气肌参与

5.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来自()

A.肺的舒缩运动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C.肺的弹性回缩力

D.呼吸肌的舒缩E.胸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四、多项选择题(X型题)1、ABCE2、AC3、BDE4、ACDE5、ABCDE

A.调节气流阻力B.使吸入气温暖、湿润C.清洁过滤空气

D.实现气体交换E.引起防御反射

2.平静呼吸时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有()

A.肋间外肌B.肋间内肌C.膈肌D.胸大肌E.腹壁肌

3.呼吸运动中,肺内压等于大气压的时相有()

A.吸气之初B.吸气之末C.呼气之初

D.呼气之末E.呼吸道通畅且无气流流动时

4.吸气时可发生()

A.胸内负压增大B.肺内压不变C.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增加

D.气道口径变大E.肺泡单位面积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5.与胸内负压有关的因素是()

A.肺内压B.肺回缩力C.呼吸运动D.肺泡表面张力E.胸膜腔密闭

五、是非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1、F2、F3、T4、T5、F

()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通气、肺换气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三个环节。

()2、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呼吸运动。

()3、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4、在呼吸过程中,肺内压变化的程度与呼吸运动的缓急、深浅和呼吸道是否通畅等因素有

()5、胸膜腔内有少量气体。

一、名词解释1、肺泡表面活性物质2、潮气量3、肺活量4、生理无效腔5、肺泡通气

1、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以单分子层形式覆盖于肺泡液体表面的一种脂蛋白。

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酯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

2、潮气量:

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平静呼吸时,正常成年人平均约为500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