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80154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颐和园》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颐和园》教学设计

1、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

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查找资料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看图揭题导入。

1、幻灯片出示文中三幅图,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景物?

2、揭题:

(板书:

18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

3、导入:

颐和园建在哪里?

看图画上各画了什么?

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播放课件,感受景物美。

1、生自读课文,思考:

颐和园写了哪些景点?

你最喜欢哪里,想想理由。

2、(幻灯片出示)认读生字新词,了解大意。

重点指导:

耸、堤、柱、栽、筑、狮等字的读音,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注意“堤”不能读成tí;“廊、栽”等字要注意指导笔顺。

3、交流自读情况:

①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知道的?

首尾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叫什么?

(首尾呼应)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②交流自己喜欢的景点,说明理由。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课件,带领学生去领略美景,并选择一两个自然段读,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③学生欣赏完课件后谈谈感受。

(板书:

美、大)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领悟结构美。

1、自读第2——5自然段,交流课后讨论题: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①请同学们用“——”画出表现游览顺序的语句。

②讨论交流,指句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

(板书: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2、学生动手画画旅游示意图,说说为什么这么画。

说说教材中三幅图各对应的段落。

3、再读这些过渡句,抓住动词,领悟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四、齐读全文,整体感知,指导分段。

齐读全文,提示学生:

文章是按先总后分再总的方法写的,因此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三大段。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并给生字组三个词。

2、熟读课文,查找有关图片感受景物的美。

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新词,回顾全文顺序。

二、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

作者来到长廊,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作者又是怎么观察长廊的呢?

(2)长廊有什么特点呢?

从哪些句子知道?

(板书:

长、美)(3)出示图片和句子,体会描写方法。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这句从哪些词看出长廊的长?

用上了什么说明方法?

(列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提问:

观看图片说说画上有哪些内容?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面三刀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各不相同。

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辉煌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提问:

这句写什么?

从哪些词看出?

(“栽满、谢、开”看出长廊两旁花木众多、鲜花常开、景色宜人的特点,从侧面看出长廊的美。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点明了长廊的位置在昆明湖的右边。

(4)有感情地齐读全段,按提示分层。

先写怎样来到长廊,从外部整体介绍长廊的长;从内部介绍长廊的美;讲长廊两旁鲜花常开。

(第一层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5)总结写法,提出自学要求:

我们这段是按先读全段整体感知;再说说景物的特点;结合有关图景和语句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并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最后按顺序来分层来学习的。

下面我们也按学习这段的方法来自学以下3段的内容。

2、再读课文,思考各景物的特点,说说它们美在哪里,用上了什么描写方法。

3、体验成功,自主学习。

(一)交流学习“万寿山”部分(第3、4自然段):

(1)说说景物特点,找出最能体现景物美的句子。

万寿山脚下:

佛香阁高(耸立)(抬头一看)雄伟壮丽(八角宝塔形三层闪闪发光)排云殿大、多(一排排)金碧辉煌(向下望)树丛葱郁……登上万寿山:

(正前面)昆明湖静、绿(像……像……)(向东远眺)城楼白塔古老

(2)重点交流: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可出示填空:

找出比喻句,这句把昆明湖比作了()和(),写出了昆明湖()和()特点。

“几乎”的意思是()。

“滑”字用得(),因为()。

这两句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昆明湖的()。

也可让学生讨论:

把“滑”字换成“划”字好不好?

(3)利用课件带领大家去欣赏万寿山的美景。

(二)交流学习“昆明湖”的部分(第5自然段)。

(1)在昆明湖畔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2)作者重点描写了什么景物?

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

(板书:

桥洞多石柱多小狮子多、姿态不一)(3)想象“姿态不一”的小狮子会是怎么样的?

说明了什么?

(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昆明湖上的美景。

(5)课件再次展示昆明湖上的美丽风光。

三、总结全文,学以致用。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脉络清晰,首尾呼应,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记叙的。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描写方法,为我们再现了三处景点的美丽景色值得我们学习。

其实,我们的家乡也有很多的风景名胜,大家也去游一游,用上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上生动的句子写下来。

四、作业:

1、找出文中优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观察一处家乡的景物,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18颐和园长廊长、美颐和园万寿山佛香阁高、雄伟壮丽(大、美)排云殿大、金碧辉煌昆明湖静、绿十七孔桥桥洞多、石柱多、小狮子多且姿态不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