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82843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24 大小:9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4页
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4页
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4页
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4页
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4页
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4页
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4页
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4页
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4页
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4页
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4页
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4页
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4页
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4页
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4页
亲,该文档总共1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

《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

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2011学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备注

9.1-9.4

1、观潮

 

9.5-9.11

2、雅鲁藏布大峡谷3、鸟的天堂4*、火烧云

教师节

9.12-9.18

语文园地一  5、古诗两首

 

9.19-9.25

6、爬山虎的脚7、蟋蟀的住宅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中秋节

9.26-10.2

语文园地二 9、巨人的花园10*、幸福是什么

国庆节

10.3-10.9

11、去年的树

10.10-10.16

12*、小木偶的故事语文园地三13、白鹅

 

10.17-10.23

14*、白公鹅15、猫16*、母鸡

 

10.24-10.30

语文园地四17、长城18、颐和园

 

10.31-11.6

19*、秦兵马俑 语文园地五 

期中考

十一

11.7-11.13

机动20、古诗两首21、搭石

十二

11.14-11.20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3*、卡罗纳24*、给予是快乐的

 

十三

11.21-11.27

语文园地六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十四

11.28-12.4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7*、乌塔 

 

十五

12.5-12.11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29、呼风唤雨的世纪

 

十六

12.12-12.18

30*、电脑住宅31、飞向蓝天的恐龙

 

十七

12.19-12.25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语文园地八

 

十八

12.26-1.1

期末复习

元旦

十九

1.2-1.8

 

二十

1.9-1.15

期末考试

 

第一组内容

教学导读:

风气云涌,潮起潮落,奇花异木,高山峡谷……大自然的奥妙像魔术师一样。

1                       观 潮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一.谈话引入

   1.潮涨潮落谁知道?

你看到什么潮?

感受如何?

   2.对于钱塘潮,你了解些什么?

   3.生自由畅说。

   4.小结:

……那情景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板书)

  二.理解课题

   1.“观潮”(看潮)

   2.“天下奇观”(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三.播放录象。

(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看出,大潮汹涌的情景,大家记忆犹新,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学们想不想再看一次?

让我们再次听听声音,看看画面,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四.教学“潮来之时”

   1.录象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也有,在哪呀?

(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3、4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

   3.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4.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

   ▲那声音……颤动起来。

(课件演示,比较句子,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

指导朗读)

   ▲过了一会儿……沸腾起来。

(模拟“沸腾”。

“人声鼎沸”。

读出“沸腾”感觉)

   ▲那条白线……横贯江面。

(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横卧”。

指导朗读)

   ▲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

(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

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句。

自由读、个别赛读、齐读)

   ▲小组赛读。

(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

   5.小结:

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啊!

正如课文预习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板书)

  五.理清写作顺序。

(课件演示)

  1.填空理解:

  

(1)自己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

  

(2)指名填空。

(课件演示:

由远及近)

  2.师生分读。

(是呀,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声潮水的变化。

我们一起读读,体会一下。

  六.指导背诵。

  1.老师留下括号里的词语,你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2.练习背诵。

(自己准备)

  3.会背的一起来。

(看着屏幕)

  4.小结:

背得多有感情啊!

我们仿佛站到钱塘江旁,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被称为(天下奇观)!

  七.积累语言。

  1.咱们学习的这两个自然段中,词语非常丰富、生动,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下来?

  2.开展比赛。

(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反应快,很快站起来说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3.做读书卡。

  4.分组领读。

  八.运用语言。

  1.同学们懂得了词语意思,不过,会不会用了呢?

  2.选用其中的二三个词造句(鼓励选用几个好词,说一段话)

  3.学生交流

  九.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了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叙述方法,积累了好词佳句。

学得不错。

下节课……

  板书设计:

                观潮

              (钱塘江大潮)

               雄伟壮观

     天下奇观  潮来时        如临其境

               有声有色

 

教学后记:

对于山区学生来说,潮水涨落不是很熟悉,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从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中得到了美的熏陶!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兴趣。

  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

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了解?

(提纲式)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

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

你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吗?

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说说你的理由。

  3.练读: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

美读4、5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观。

  2、课外阅读

  3、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将优美句段记到自己的“小小笔杆子”本上。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奇观的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能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小练笔:

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神奇

          世界之最    世界最后一块密境

 

课后小记:

学生知道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能学会如何写自己身边的景色.

 

3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读正确;

(2)读通顺。

    思考:

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

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

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

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

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

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

(机动)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

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

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

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学生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学会了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4                 火烧云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

(一):

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

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

(二)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马

   变化快 忽然             形状变化多  狗

   一转眼(静态-动态)狮子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

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三):

(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

(指名写在投影片上)

  (3)投影反馈,订正。

    

  五、课堂小结(略)

教学后记:

 1.通过学习学生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火烧云景色来说出自己的想法。

  2.学会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前准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

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

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

你感受到美丽了吗?

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

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

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

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

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

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

你有何发现?

(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

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

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

(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

为什么?

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

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

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

  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

(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

(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

 

教学反思:

在总结本单元学习的知识点的基础上,学生学会了一些技能,基本掌握了所学内容,激发了爱国爱家乡的感情!

第二单元

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缘”字。

  2.学会背诵《题西林壁》。

  3.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空体会诗人富有哲理的诗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背诵《望天门山》(按诗题、诗人、诗句这个顺序背诵)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

赞美之情。

  二、指导预习《题西林壁》

  1.听范读

  2.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预习

  缘庐峰

  4.指名读《题西林壁》

  5.齐读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给你的初步印象(描写庐山的景色)

  7.质疑

  三、按上节课三步方法学习第二首《题西林壁》

  1.知诗人,解诗题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题西林壁:

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2.抓字眼,明大意

  

(1)学习1、2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讨论句意:

(从正面看形成岭,从侧面看形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3)把握朗读重音

  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

  (4)学习3、4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

不认识,看不清。

缘:

因为。

题:

书写。

  (5)讨论句意

  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6)指名说全诗意思

  3.想意境,悟诗情

  

(1)放庐山幻灯片,让学生想象当时意境,领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联系生活试讲3、4句诗的含义。

  

(2)引伸:

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3)提问:

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

  (是只看他缺点,以此评价他呢?

还是只看他优点呢?

引导学生说出看问题要从不同解度看。

意思讲明白即可。

  小结:

《题西林壁》把庐山特色浓缩成绝句,概括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还从中获得启示。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情。

板书: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