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830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5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docx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docx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下册目录

课题(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节)

课本页码

备课页码

备注

第一单元

1、我们周围的土壤

2

2

2

2、了解土壤

2

4

5

3、肥沃的土壤

2

8

8

4、土壤的保护

2

12

10

第二单元

1、果实和种子

2

16

12

2、根和茎

2

19

14

3、叶和花

2

21

16

4、植物和我们

2

25

18

第三单元

1、认识固体

2

28

20

2、把固体放到水里

2

32

22

3、认识液体

1

35

24

4、把液体到进水里

1

37

26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1

39

28

第四单元

1、今天天气怎么样

2

42

30

2、气温是多少

2

45

32

3、雨下得有多大

2

47

34

4、今天刮什么风

2

49

36

5、气候与季节

1

51

38

第三单元

观察

测量

1、观察

2

54

40

2、测量

2

58

42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课题:

1、我们周围的土壤

备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时数:

2课时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研究土壤。

知识与技能

●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会观察、描述、记录;

●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

●了解土壤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

●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点:

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描述、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难点:

知道土壤是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沙子、黏土和腐殖土若干,一堆新鲜的当地土壤。

学生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

沙子、黏土、腐殖土、3只塑料汤匙、3张白纸、木棒、研钵一套、报纸、抹布、一小桶水、搅拌棒、纸和盘子。

3只塑料杯子、两只放大镜、两根木筷、一只硬纸板盘子、过滤装置一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入: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说说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

板书课题

讨论: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

(1)说文解字:

“土”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小结,激发学生实地观察的愿望。

(3)提问:

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生小结:

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3、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先照样子画下来;4、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里有些什么。

2、外出实地考察,观察校园绿地一角的土壤。

教师讲解并提出要求:

先观察表层的土壤(颜色\形状\湿润度等);然后注意观察土壤中有哪些动植物,思考土壤和动植物的关系;最后注意观察表层土下约2厘米处的土壤(颜色\形状\湿润度等)。

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指导学生边观察便记录,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等。

3、回到教室,交流汇报

分组交流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发现、收获。

各组派代表上讲台前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初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

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

三、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

你们能在回家后能把这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出来吗?

也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下节课带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经历把土壤放到水里(土壤沉淀实验)。

谈话:

同学们结合前面对土壤的观察,说说你对土壤都有了哪些认识?

学生回答。

谈话:

同学们对土壤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来猜猜,我现在手中拿的是土壤吗?

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学生回答。

二、自主探究

1、探究土壤的组成

师:

其实刚才老师手中拿的是土壤,我们可以通过把土块放入水中来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首先把土块放入水中静置,再加以搅拌,让土壤充分分解,再静置观察,推测一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观察,推测,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

同学们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给你们的大瓶子、筷子,土块进行实验,实验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说实验时的要求,如卫士、安全等。

学生开始动手实验。

学生分组汇报交流:

把土块放入水中,先静置,在加以搅拌后,再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看到水面上飘浮着一些东西,这是土壤中的腐殖质,再细看一下水中的土块,你会发现它在水中明显地分成两层:

上面一层颗粒较细,是黏土;下面一层颗粒较粗,是沙。

教师小结:

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了土壤中包含的一般组成物质:

砂质土,黏质土,壤土.(板书).

教师说明:

含沙多的土壤叫砂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叫壤土。

2、探究三种土壤的特征

师:

想知道这三种土壤的特征吗?

让学生根据实验器材来小组讨论,怎样做这几个实验,可以都做,也可以选你喜欢的实验来做.

学生小组讨论,研究.

学生汇报交流实验方法。

(1)用放大镜看:

观察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颜色深浅。

(2)用手握:

感觉土壤的黏性.

(3)用手捻:

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及土壤的粗糙程度。

(4)涂抹:

感觉土壤在纸上留下的痕迹。

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3、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能的实验。

讨论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能的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并进行推测。

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三、总结,巩固。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我们周围的土壤”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

认识了这三种土壤,并对它们的特征进行了认识。

板书设计:

1、我们周围的土壤

田野、树林、花坛、草坪、花盆……

土壤里有:

蚂蚁、蜗牛、蚯蚓……

小草、大树的根、落叶、枯枝……

课后研究:

1、  调查家乡的土壤

制定出计划,按计划实施并做好记录。

2、这些植物适合种植在哪种土壤中?

我们家乡的土壤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

 

课后小记:

 

课题:

2、了解土壤

备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时数:

2课时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

●能够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

●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

●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知识与技能

●知道砂、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

●了解土壤中砂、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

●了解不同土壤历史和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

●具有探究土壤的热;

●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土壤由砂、黏土和腐殖质三种主要成分组成。

教学难点:

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土壤标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土壤标本,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

2.教师小结:

说得很好!

大家想知道有多少种土壤?

怎样分类?

我们周围的土壤属于哪一类?

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

1.提问:

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

2.谈话:

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

3.学生可以根据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互相讲述他们所知道的土壤知识。

(要求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说出自己的理由和依据,学生的根据就是学生已有的经验)

三、感知土壤、分离结构

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

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

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

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组织学生讨论它们观察到的结果,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然后推荐一名同学把本组发现和疑问告诉大家。

比如有不少学生会发现土壤中有一粒一粒的的颗粒,有大有小。

一般会提出以下问题,鼓励学生讨论,做出设想,设计方案。

(1)这些不一样的颗粒各是些什么?

(2)能想办法把它们分开吗?

那样我们就清楚它们各是什么了。

4.现在如果老师提供给大家杯子、水、玻璃棒,一份土壤(根据以下教学需要,可以为每个小组提供黏土与砂土含量不一样的土壤),你们能利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分开它们吗?

(小组先讨论一下)

5.学生将土壤放入水中,搅拌,静置需要一段时间,可以让学生预测会有什么现象?

6.学生将几组玻璃杯中的土壤进行比较,有的杯中上层黏土多,有的杯中下层砂土多,有的上下层差不多的情形,还有的杯中土壤颜色不一样等。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复习

三、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

1.教师提供给学生可研究的干燥的砂、黏土的土样,让学生使用多感官进行检测。

活动过程:

(1)让学生取每一种土样的一小堆放在纸上。

(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

(3)通过以下问题,鼓励学生描述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

△关于沙子你知道些什么?

它看上去和感觉上像什么?

△关于黏土你知道些什么?

△你认为沙子和黏土来自哪里?

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它们为什么不同?

(4)把学生分成两人小组,让他们研究沙和黏土。

可以自行选择研究方法,如:

轻轻摇动每一个杯子,听每一种土样发出的声音,和与之同时出现的一些现象。

(5)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观察土样,让学生讨论对沙子和黏土的观察结果。

可从以下几方面讨论:

△外观:

每一种土样看上去像什么?

△颜色:

每一种土样是什么颜色?

△声音:

当你在杯子里摇动时听每一种土样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

△气味:

闻每一种土样的气味有什么不同。

2.观察和水的沙子、黏土。

谈话:

如果弄湿每一种土样,他们又会有哪些发现?

活动过程:

(1)组织学生讨论,到目前为止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

△当天气下雨时,泥土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

看上去和感觉上像什么?

△在海滩或沙盘里,湿的沙子感觉上像什么?

△湿的黏土感觉上像什么?

你曾经用黏土制作过什么东西么?

你是如何制作的?

(2)学生描述湿的沙子、黏土和腐殖质的感觉和外形。

(3)学生比较干燥的和湿的土样,讨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4)让学生滚动、搓揉每一种土样,看是否能把它们制成一个球。

让每一位学生把制成的球(大部分或全是黏土)放在铺在桌上的报纸上。

晾干后,再次触摸这些小球,看它们是否有什么变化。

说一说如果制作泥塑的话,你会选择哪一种土壤,为什么?

(5)学生讨论刚刚做过这些活动。

鼓励学生陈述是如何学习和学到了什么?

四、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能

1.谈话:

如果下雨时,这两种土保水性能、渗水性能情况是什么样?

猜一猜,并说说你的理由。

2.提问:

你有什么方法证明吗?

3.提供给学生一组对比实验器材,控制好条件进行实验操作。

活动过程:

(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讨论需要控制哪些条件,在记录纸上记录自己的实验设计。

(实验装置相同;土壤的量相同;水的量相同)

(2)在此基础让学生预测,当水倒入土壤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3)学生领取材料实验。

(4)让小组学生叙述看到的现象,比较盛水的容器里经过土壤过滤的数量,水多则说明土壤的保水性能差,渗水性能好,水少则相反。

(5)不同的土壤保水性能与渗水性能的不同对植物的影响。

学生根据刚才实验的情况,交流想法。

(6)讨论:

是否还有其它方法来认识它们的特点,让学生深切研究事物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并且要能灵活地从多角度地去研究,结论才能更全面。

五、学以致用,加以拓展

1.(提供一堆家乡土)活动:

学生要用自己的方法来确定混合物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然后判断出神秘混合物的种类。

2.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它们的研究。

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讨论:

△家乡的土壤中什么成分比较多?

△你用了什么方法发现了这种成分?

△你认为家乡土壤里还有其它什么成分?

3.拓展活动:

调查家乡的主要农作物。

活动过程:

(1)自己的资料和经验开一个信息发布会,交流讨论土壤里生长了哪些植物?

(2)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或作品及调查结果贴在“土壤研究结果”大白纸。

(3)尝试选择土壤种类,种植一些植物。

板书设计:

2、了解土壤

认识事物的方法:

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

外观:

每一种土样看上去像什么?

颜色:

每一种土样是什么颜色?

声音:

当你在杯子里摇动时听每一种土样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

气味:

闻每一种土样的气味有什么不同。

课后小记:

 

课题:

3、肥沃的土壤

备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时数:

2课时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

●知道一些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带领学生体验探索土壤的整个过程,体验科学的研究从问题出发——观察研究过程——解决问题;

●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

●能够用图画或文字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

●使学生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

教学难点:

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土壤、草、菜叶、果皮、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

关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2.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3.谈话:

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柯南,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原因。

二、探索土壤

(一)室外活动:

带领学生采集土层。

1.讨论:

我们将去干什么?

要注意些什么?

2.活动:

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室外(花圃、菜地)采集土层带回教室。

(二)室内活动。

1.探索枯死的植物变成了什么?

(1)观察采集到的土层,你发现了什么?

(2)大家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让我们一起再去“考察”一下其他地方的土层吧。

(教师分发其他地区的土层标本)

(4)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层,你又发现了什么?

(5)你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一下,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6)学生讨论、交流。

三、小结

四、布置下节课的物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说说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二、授课

1.探索动物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谈话:

在有的小组同学挖到的土层中,我们还发现了一种小动物。

这种动物身体细长、很软,它没有眼睛,在泥土里生活,下雨的时候会爬出地面,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

(2)教师出示昆虫饲养盒,里面是自己几个星期前培育的有蚯蚓开垦痕迹的土壤。

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

像这样颜色发黑、潮湿肥沃、蚯蚓喜欢生活的土,我们称之为含有腐殖质的腐殖土。

什么是腐殖质呢?

学生读一读课本第11页下角的一段话。

(3)讨论:

有人说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这是为什么呢?

(4)小结:

蚯蚓在土壤里不仅可以松土,还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环境更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长。

所以,蚯蚓是益虫,我们要保护蚯蚓。

(5)讲述:

其实,在土壤中还有一些动物,对土壤的肥力有较大的影响。

(6)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0页的小资料。

2.做肥料袋。

(1)谈话:

枯死的植物到底到哪里去了?

蚯蚓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你们愿意亲手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吗?

(2)讨论如何设计实验。

(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教师启发对比实验的做法)

(3)学生动手制作肥料袋。

同桌为一对比小组,依据讨论结果做肥料袋。

教师巡视,适当地给以必要的指导。

(4)整理桌面,清理桌上残留物,填写观察和制作记录。

(5)教师提示:

把塑料袋的口封好。

填好标签。

本实验需要5个星期的观察,每周观察一次,记录观察结果。

每次观察时,要上下翻动土壤。

填好比较表。

实验结束后,把蚯蚓放回到它的生活环境中去。

三、延伸活动:

管理肥料袋

谈话:

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要介入这个实验的管理、观察和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哪些困难?

应该怎样来解决?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2、肥沃的土壤

含有腐殖质的腐殖土壤:

颜色发黑、

潮湿肥沃、蚯蚓喜欢生活

课  题:

4、土壤的保护

授课时数:

1课时:

备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用各种形式宣传保护土壤,保护耕地;

●能够将用《土壤小报》的形式将自己的土壤知识表达出来。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知道人类破坏土壤的危害;

●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土壤的重要性,感激土壤;

●意识到自己可以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学重点:

了解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土壤小报》的形式将自己的土壤知识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及有关土壤的资料,8K的纸,彩色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感受土壤的重要性

1.谈话:

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土壤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

2.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

大家都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那么谁来说说,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3.学生将自己准备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填写好书本第65页的记录表。

4.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5.教师小结:

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土壤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

她是我们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正是因为有了土壤,才有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二、交流讨论,了解土壤的破坏情况及危害

1.提问:

土壤为我们做了这么多,那么我们又对土壤做了些什么呢?

2.学生根据课前的调查及实验,自由发表意见。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图片加以讲解或进行对比实验。

4.提问: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有一些破坏土壤的现象,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自己有没有破坏土壤的行为呢?

5.提问:

破坏土壤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这样无止境地破坏下去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是将是怎样的情景?

(让学生结合所查资料和所做实验大胆去想象,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6.小结:

人类就这样无止境的破坏,地球上将不会有土壤,那我们将没有地种,就不会有食物吃,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我们已经品尝到了人类一手酿造的苦果。

还记得1998年的长江全流域的洪水,1999年席卷半个中国的沙尘暴,以及日益逼近北京城的沙漠……这些都给我们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布置下节课物品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三、共同探讨,交流保护土壤的措施和方法

1.谈话:

土壤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我们能为保护她做些什么呢?

2.学生分组讨论:

可以以什么方式保护土壤?

3.组织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并出示一首小诗让学生欣赏。

《爱土壤妈妈》

小草儿可爱,是因为有土壤妈妈的呵护;

绿枝儿美丽,是因为有土壤妈妈的滋养;

小鸟儿快乐,是因为她有茂密森林的保护;

我们快乐,是因为有小草、森林和小鸟……

朋友们,请一起来爱护土壤吧,

让生长在上面的小草、森林……更加的健康,

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

5.谈话:

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你想对土壤妈妈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

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请将你想说的、想做的,用文字或者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出一份保护土壤的小报,在校园内举办一个小报展,呼吁全体同学都加入到保护土壤,保护到环境的行列中来。

四、小结

板书设计:

4、土壤的保护

土壤是植物的母亲,

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

为动物提供生存之地

课后小记: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

课  题:

1、果实和种子

授课时数:

2 课时

备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科学知识

1、认识果实和种子。

2、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3、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

4、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2、愿意开展长周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

教学重点:

对植物的种子进行解剖、观察,并描述观察结果。

教学难点:

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

教学准备:

青蚕豆、镊子、放大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种子和果实

1、讲述:

同学们都知道植物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是非常大的,那你知道植物宝宝藏在哪里吗?

2、你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

它长在哪里呢?

今天老师请大家把自己认为是种子的连同它的家一起带来,让我们一起找一找种子在哪里。

3、小组实验、交流。

4、分组汇报。

(猕猴桃、香蕉的种子都退化了,变的很小,很难察觉)。

5、讲述:

同学们发现植物的种子一般长在果实里,果实就是种子的家。

二、探究种子的构造

1、对于种子,你想知道些什么?

2、老师准备了蚕豆的种子,我们来研究蚕豆种子的构造。

3、你想怎样研究?

学生讨论、汇报研究方法。

要求:

把观察到的结果用图描述出来。

4、分发蚕豆给各小组,学生观察。

5、学生汇报:

请三名学生到黑板上画出蚕豆种子的构造简图,学生评价。

6、教师小结并板画蚕豆种子的构造简图,并讲述标示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

三、课后作业

其它植物的种子的构造又是怎样的呢?

和蚕豆种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请课后进行观察。

第二课时 

一、认识种子的各种旅行方式。

1、讲述:

同学们都知道人们种植植物时,一般是先把它的种子埋在土里让它生根发芽,但也有很多植物不需要人们帮它们播种,而是自己有一种特殊的传播种子的方法。

比如蒲公英,你知道它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吗?

2、讲述:

蒲公英的种子借助风力来传播的,你还知道其他种子的旅行方式吗?

3、小组讨论、交流,试着填写活动记录表格。

4、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适当补充。

 

二、认识种子的构造

1、讲述:

植物繁衍后代离不开种子,那种子里有些什么能让它长成一株完整的植物呢?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用水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发给学生每人一颗种子,用手摸一摸,你能想想这颗种子里会有些什么吗?

请你画下来。

3、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想,并把画展示给大家看。

4、究竟同学们想的对不对,下面我们就来解剖种子。

谁来说说解剖时我们要注意哪些呢?

5、教师示范解剖种子。

强调:

用镊子剥开种皮时要轻,不要伤到里面幼嫩的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