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83784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中段考试试题

(2017.4)

本试卷分第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星宿

当远古的人们第一次仰望星空时,就对这个世界的存在发出了疑问。

渐渐的,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对星空的认识。

如今的我们似乎很习惯用西方的星座解读生活,却忽略了我们中华自己的智慧,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对我们头顶的星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探索。

我们中国古代的对星空的认识是在天上重新塑造了一个社会,地面上所有的东西能都在天上对应的找到,那里有皇帝,有皇后,有军队,还有房屋、马车……,在天上形成了一个与地面上类似的人间体系。

由于种类繁多,所以中国的古代星宿比较复杂,零乱。

但它是对纷扰世界的反映。

古人通常把天上的恒星几个几个地组合在一起,每个组合给一个名称。

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

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

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

在众多的星官中,三垣二十八宿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这样把所有的星星都划分到不同的星宿里,这不仅方便观测和测量这些恒星并且古人还有更重要的用途。

中国古代天文最重要的特点是经世致用,就是每一种星宿划分方法都有一定的用途。

通过对星空的观测,我们发展出了精确的历法。

还有占星术,它专以战争胜负、年承丰歉、王朝盛衰、帝王安危等军国大事为占测对象,在古代拥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军事功能和文化功能,并且由于与皇权的这种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政治运作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大体上我们把星空划分成了“三垣”和“四象”。

“三垣”是北天以北极星为中心的一大片星区,“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分别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

而“四象”是黄道以及黄道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宿体系,分别是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而进一步把每一象再划分成七宿,于是又形成了二十八星宿。

此外,古代的占星家为了用天象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分别将天上的星星与地面上的国州相对应,称为分野,具体就是将某个星宿作为某个州的分野,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道“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中的翼轸就是说江西的南昌地处翼轸的分野之内。

在中国传统上,北极星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例如公元前1097年周公时代称北极星“微帝”等。

这是由于它看起来在天空中固定不动,被众星拥护,故被视为群星之主。

《论语·为政》记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而北斗七星是我们最熟悉的星宿之一,由于它醒目的形状和它重要的位置,所以它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及其重要,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勺子悬挂在北方的天空。

随着历史的发展,北斗七星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成了掌管人们生死的星宿,在道教中,北斗七星被称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星宫,根据人的出生时刻,人的生命可以被七个星君分管。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找到自己的主管星。

1.下列关于星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代星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的祖先对现实社会的认识。

B.由于强调星空和人间的对应,种类繁多,中国古代的星宿划分比较复杂。

C.三垣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星区,在二十八宿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D.星宿的划分方便对星空的观测,对发展精确的历法有很大意义。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各个民族都有对星空不同的认识,今天我们似乎很熟悉西方星座,却忽略了中国古代对星空更为深刻的思考。

B.把星星都划分到不同的星宿,每一种划分方法都有一定的用途,这体现出中国古代天文学经世致用的特点。

C.中国古代的占星术的占测对象都是军国大事,并且与皇权关系密切,对政治、军事活动能有很大的影响。

D.古代的占星家将星宿和国州对应,认为通过对天上的星星的观测,能预测出它所对应的地面区域吉凶祸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四象”是将黄道及其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空,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划分的星宿体系。

B.北极星因为在天空中特殊的位置,往往被古人视作统治者的象征,地位自然非比寻常。

C.北斗七星像一个巨大勺子的形状十分醒目,地位十分重要,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星宿之一。

D.道教将北斗七星称为七元解厄星君,认为是掌管生死的星宿,所以其地位越来越高。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课内知识检测。

(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4、下列句子中所含的古代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元嘉草草”:

元嘉,宋文帝的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

年号一旦确立一般不轻易更改,历代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B.“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指兄弟,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词。

古代时如果一家中有兄弟数人,在给他们起名字的时候,往往有意用上“伯(孟)、仲、叔、季”等字,以示长幼有序。

C.“扪参历井仰胁息”:

参、井,均为星宿名。

古代天文学家把黄道(太阳和月亮经过的天区)的恒星分为二十八星宿,与地上的州城相对应,称为分野。

D.“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出官,古代称由京官调任地方官为出官。

5.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B.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C.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D.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6、对下列课文中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身东流”:

诗人用春水来比喻愁,化抽象为具体,表现了愁绪之多;愁像春水一样向东流逝,表现了愁之无穷无尽、汹涌澎湃、连绵不绝。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此句诗人借回忆自己早年的抗金战争生活,抒发了自己对抗金北伐、统一祖国大业的向往之情。

C.“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化用典故,《楚辞·招隐士》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之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的情绪。

D“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句在全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江山如画”承接上文对景色的描写,“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阕赞写周瑜作了铺垫。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19分)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

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

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

后丁母忧,居丧骨立。

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

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

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

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

“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

“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

振施为务。

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

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

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

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

“穷困所致,义无相责。

”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士谦曰:

“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

”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

“债了矣,幸勿为念也。

”各令罢去。

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

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

收埋骸骨,所

见无遗。

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

“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或谓士谦曰:

“子多阴德。

”士谦曰:

“所谓阴德者何?

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

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

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

“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

”会葬者万余人。

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选自《隋书•隐逸传》)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讽朝廷              讽:

劝说。

B.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德:

道德高尚。

C.士谦罄竭家资            罄:

D.会葬者万余人            会:

恰好

8.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B.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C.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D.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士谦侍奉母亲以孝闻名,后来母亲去世,服丧时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

(后来)赵郡王睿以德行举荐他,他借口有病而不接受。

B.李士谦遵循孔子、荀子重黍稷的习俗,每逢社日先摆上黍米饭。

前来聚会的亲朋从士谦身上看到了君子的德行,自愧不如。

C.李士谦虽家境殷实,但厉行节俭,在乡里扶危救困,甚至对待有过失的人他也极尽体恤之心。

D.李士谦为人处世多积阴德。

他把阴德比作耳鸣,意思是阴德只能心知,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反映了他高尚的道德风范。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

“穷困所致,义无相责。

”遽令放之。

(5分)

 

(2)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1.首联中与“夕次”的“次”相照应的有哪些词语?

 (4分)

 

12.从全诗内容来看,诗人“未眠”的原因有哪些?

请简要分析。

(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凭吊英雄人物,以一杯清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的两句是“,”。

(2)《蜀道难》中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

(3)《琵琶行》中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章,完成14—16题。

(17分)

110年前,无锡学前街一所书香老宅迎来了一个灵慧可爱的婴儿。

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这个婴儿漫步学海诗坛,研习文理珠玑,成就了与郭沫若、朱自清、钱钟书、徐悲鸿等大家齐名的声望,而他所诞生的那所老宅,也因他的俊敏与其家族的荣耀而独得“一门五博士,毓秀称翘楚”的美誉。

这美誉中的“毓秀”,正是他的名字——顾毓琇。

彼时,顾毓琇的家族在无锡可谓书香门第,名人辈出。

无锡顾氏乃东林书社领袖顾宪成之后,家中祖母为秦观后裔,母亲则是王羲之的后裔,按照陈寅恪先生的说法,这一家人“具有极优美之家风”。

顾毓琇的大半生正值中国各种矛盾爆发的混乱时期,“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反帝运动”、“抗日战争”……古老的中国没有片刻安宁,也无时无刻不牵动着顾毓琇的心。

1929年他学成归国,在国内从事电机工程教学和教育行政工作。

同时身为文人,他将满腔热情诉诸文学,创作了一部部鼓舞人心的话剧作品。

书生投笔从戎热,国土贡言献爆狂。

岂为揪杆争黑白,欲凫肝胆报炎黄。

这是顾毓琇在抗日战争年代写下的诗句,言辞间

充满着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热忱的报国之心。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写下了很多抗日诗句:

“好男谁说不当兵,好女今朝亦请缨。

”“不辞石柱中流砥,宁别沙坪万里征。

”这些喷勃着性情与才华的诗句,无不凝固着诗人顾毓琇赤诚的爱国之心。

翻开顾毓琇的作品集,一首首诗词清雅、俊逸,无不流淌着他丰富的思想情感,渲染着他多姿的精神追求。

伴着诗词的唱和,音乐的世界里他亦留下了自己的足音。

精通音律的顾毓琇,在我国古典音乐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

日本音乐界对他极为称赞,称他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泰斗”。

顾毓琇对我国的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有着十分精湛的研究。

上世纪四十年代,他对我国古代音乐史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同时对国外一些著名的乐章也做了翻译和介绍。

1940年,他走马上任国立音乐学院的首任院长,并很快提出了以“三四八”为黄钟标准音的建议,这是很专业的一个讲法。

这个建议

经过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通过后得以施行。

受到笃信佛教的祖母影响,他学会了在面对各种可能使人沦陷的虚荣时,心中自留一片净土,时刻保持对人生的清醒认识。

而在此基础之上,他还曾撰写出版了《中国禅史》和《日本禅史》。

行走世间一个世纪,顾毓琇不断拓展着生命的领域,践行着人生的修行。

心与行的修行铸就着他的生命,使得他的道路越走越宽。

1950年,已伴随战乱的中国度过半生的顾毓琇做出了一个选择,应母校麻省理工学院之邀担任客座教授,这一去竟开启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海外漂泊生活。

顾毓琇虽然身处国外,却一心挂念着祖国,在旅居美国期间,写下了大量的

怀乡思国的诗词。

1957年,他在《蝶恋花》一词中写到“重阳更比重山远”,他只能在梦里湖山寻觅遍,足见他的爱国思乡情切。

后来有人曾记载,就在他加入美国国籍以后两个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首次访问中国后不久,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他毅然决然地冒险飞回了中国。

其间辗转经过伦敦、香港,回到了阔别24年的故土。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以后,他回国的次数越来越多,也为国家的建设不断献计献策。

由于长时间生活在海外,顾毓琇的形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渐渐淡出于国人的视线,所以提到这位旷世奇才,当下的大部分年轻人可能感到陌生。

然而,作为一位曾经辛勤耕耘的老师,他的学生并没有忘记他。

“重教尊师新地天,艰辛攻读忆华年。

微分运算功无比,耄耋恢恢乡国篇。

”这首满含崇敬之情的诗是顾毓琇的一位学生写给他的,这位学生就是前国家主席江泽民。

2002年9月9日,顾毓琇走完了他长达一个世纪的人生。

作为世纪老人,他堪称是一位文理通融、博学多才的传奇式人物。

海内外媒体称誉他是“电机权威、教育专家、文坛耆宿、桂冠诗人、话剧先驱、古乐泰斗、爱国老翁”,这28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他一生的风采和传奇。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3年期)

【相关链接】

顾毓琇(1902年12月24日-2002年9月9日),他是国际上公认的电机权威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先驱。

1927年,曾获得国际上素有电机与电子领域“诺贝尔”奖之誉的“蓝姆”金质奖章(LammerMedal)。

1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1902年12月24日,顾毓琇诞生于无锡学前街的一所书香老宅,小时候就被认为是神童,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他漫步学海诗坛,研习文理珠玑。

B.顾毓琇是明代东林书社领袖顾宪成的后代,他的祖母是秦观后人,而母亲则是王羲之的后裔,他的家庭有着令人羡慕的优美家风。

C.顾毓琇一生都生活在中国的各种矛盾爆发的混乱时期,“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让古老的中国没有片刻安宁,而他的心也没有安宁过。

D.1929年,顾毓琇从美国学成归国以后,一面从事电机工程教学和教育行政工作,一面用文字为民族呐喊,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

E.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首次访问中国以后,顾毓琇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祖国;其后,他回国的次数越来越多,为国家的建设不断献计献策。

15.顾毓琇被称为“旷世奇才”,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16.顾毓琇的人格魅力是他被人推崇的一个重要原因。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香港政改酝酿已久,各界

对某些敏感事件纷纷发表意见。

表决结果出来之后,大众基本满意,至此,政改这件牵动人心的大事件终于           。

②美联储内部关于何时加息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今日美联储主席耶伦将发表讲话。

公众期待耶伦           ,结束争吵,尽快出台新政。

③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这句俗语,似乎廖化的能力如何已经             了,但廖化真是这样不堪吗?

A.尘埃落定  盖棺论定    一锤定音

B.尘埃落定  一锤定音    盖棺论定

C.一锤定音  尘埃落定    

盖棺论定

D.盖棺论定  一锤定音    尘埃落定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调查表明,无论大学生在校成绩多么优秀,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将面临各种挑战,需要凭借勤奋、智慧与坚韧去应对。

B.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出土文物乘T168次列车从北京西站进京,随后搭乘中铁快运专车,在首都特警护送下开往首都博物馆。

C.新加坡是易受全球需求波动影响的国家,随着中国经济放缓及全球需求低迷形势的到来,令新加坡1月非石油国内出口量骤降。

D.有人发现,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防止细胞衰变,促进大脑关键部位血

管的生长,增加到达这些区域的营养物的供给量。

19.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简单地说,就是使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

②也包括研究中国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娱乐方式的各种学问。

③广而言之,国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文献,也包括实物。

④比如“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孙子》、《史记》、《汉书》、唐诗、宋词。

⑤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

⑥国学是什么?

⑦因此,国学不仅包括数千年来积累流传下来的经典

A.⑥③⑤⑦②①④B.⑥①③⑤⑦④②C.⑥①⑦④②③⑤D.③⑤⑥①⑦④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分)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

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

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①。

其意义又不止于此。

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②。

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③___。

 

21.某图书馆服务中心为读者提供书籍数字化服务,可以帮读者把纸质图书扫描并制成电子书。

请你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身份,根据以下图示,向前来咨询的读者说明整个服务流程。

要求:

内容完整,语言得体、简明、连贯,不超过85字。

(6分)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2月16日,吉林省长春市某烧烤店老板张金彪主动致电某媒体,讲述了他8年来用开烧烤店利润捐资助学近20万元和被评为“长春好人”等事情,还说现在生意不好做,他已经兑出去两个大型烧烤店,但他表示捐资助学绝不会停。

他希望媒体能够报道他的事迹,“表扬表扬”他;同时他申明“求表扬”不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是要通过表扬来让更多人知道他,感染其他人也去做好事。

张金彪“求表扬”这一事件激起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

不少网友为其点赞,认为公民做了好事就应大肆宣传,做好事“不留名”的时代已过去;也有网友吐糟,认为张先生纯属炒作,在为他的烧烤店打广告;还有网友认为,这样做虽有些不妥,但也无可厚非……

对于张先生这种“高调求表扬”的行为,你怎么看?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惠阳高级中学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度

第二学期

高一语文中段考试答案

1.C“三垣并不在二十八宿之内。

”(详见第3段末)

2.A“中国古代对星空更为深刻的思考”表述错误。

(详见第1段末)

3.D原文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北斗七星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成了掌管人们生死的星宿”。

(详见末段)

4.A。

“年号一旦确立一般不轻易更改,历代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表述错误,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另外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5.B。

B项均为副词,于是,就

A项分别是副词,“比”和介词“在”;C项都是副词,分别是“常常”和“每当”的意思;D项都是助词,分别是用在主谓间无实义和结构助词“的”。

6.B。

此句并非诗人回忆自己早年的生活,而是运用刘裕的典故,歌颂了刘裕的英雄业绩,表达自己对抗金北伐、统一祖国大业的向往之情。

7.D(会:

聚合)

8.B

9.B(每到社祭日,李氏家族一定举行大宴,竭尽欢乐。

曾经有一次在士谦住所聚会,面前满是丰盛的食物,士谦却先为堂房亲属摆出了黄米)

10.

(1)他的家僮曾经捉住偷他家粮食的人,士谦宽慰那人说:

“穷困致使你这样,从道理上讲不应该责备你。

”马上就叫家僮放了小偷。

(“执”、“慰谕”“义”“相”“遽”各1分)。

(2)同乡人整理了他的事迹,到尚书省请求先生的谥号。

事情后来被搁置不提,于是大家共同在他的墓前树立了石碑。

(“条”“行状”“诣”“寝”“相与”各1分)。

【参考译文】

李士谦,字子约,是赵郡平棘人。

幼年丧父,因侍奉母亲孝顺而闻名。

十二岁时,北魏广平王元赞征召为开府参军事。

后来母亲去世,服丧时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

(后来)赵郡王高睿以德行科举荐他,他借口有病而不接受。

和士开也看重他的名望,要劝说朝廷把他提拔为国子祭酒。

士谦知道后,竭力推辞,得以作罢。

李家是豪门旺族,每年到春秋两个社祭日,一定举行大宴,竭尽欢乐,人人大醉,喧闹不堪。

曾经有一次在士谦住所聚会,面前满是丰盛的食物,士谦却先为堂房亲属摆出了黄米,对众人说:

“孔子称黄米为五谷之长,荀卿也说吃东西先吃黄米

、小米,古人所崇尚的东西,难道能违背吗?

”老少都严肃起来,退席后相互说:

“见到君子以后,才发现我们这些人的道德不够高尚。

”士谦家里财富很多,对待自身很节俭,常常致力于救济施舍,家乡有无力办丧事的人家,士谦就赶过去,缺多少供应

多少。

有兄弟间分财产不均,以致互相诉讼的,士谦听说后,就拿出自己的财产,补给分得少的,使他和分得多的相等,兄弟惭愧恐惧,相互推让,终于成了善人。

有一次别人的牛闯进他家田里去,士谦把它牵到荫凉处饲养,比主人饲养得还好。

望见有人偷割他家的庄稼,他就不出声地躲开。

他家的僮仆曾经捉住偷他粮食的人,士谦安慰那人说:

“穷困使你这样,再没有责怪你的道理。

”叫人马上将其放了。

后来李士谦拿出几千石粮食借贷给同乡人,正赶上收成不好,借贷人家无法偿还,都来表示道歉。

士谦说:

“我家的余粮,本来就是打算救济用的,哪里是为求利的呢!

”于是叫来所有的借债人,为他们摆设酒食,当着大家烧了借契,说:

“债了结啦,请不要放在心上了。

”让大家放心离开。

第二年大丰收,借债人家争着来偿还,士谦拒绝了,一点也没收下。

到春天,又拿出粮种,分给贫穷人家。

赵郡的农民感激他,抚摩自己的子孙说:

“这是李参军留下来的恩惠啊。

”有人对李士谦说:

“您的阴德多。

”士谦说:

“所谓阴德是什么?

就像耳鸣,只有自己听到,别人都不知道。

现在我所做的,您都知道了,哪里算什么阴德!

开皇八年,士谦死在家中,当时六十六岁。

赵郡的男男女女听说了,无不流着泪说:

“我们这些人不死,反而让李参军死了!

”参加葬礼的有一万多人,同乡人整理了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