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84573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docx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docx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课前检测】

1.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酝酿liáng黄晕yùn发髻jì棱镜lèng

B.唱和hé粗犷kuǎng贮蓄zhù静谧mì

C.莅临lì干涸gù清洌liè吝啬sè

D.澹澹dàn竦峙sǒng分歧qí禅心chá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获益非浅呼朋引伴喉咙静默

B.小心翼翼随声附合祈祷晴郎

C.蜂围蝶阵花枝招展酝酿抖擞

D.毕恭毕敬哆哆逼人澄清比似

3.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高高地挺立)

C.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指声音响亮明朗)

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比喻姿态优美)

4.选出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拟人、排比)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

C.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比喻)

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比喻、拟人)

5.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全集》,是一篇现代散文。

B.《雨的四季》选自《散文》,作者是刘湛秋。

C.马致远,元大都人,著名诗人,他的《天净沙•秋思》写出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D.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有《春》《背影》等。

【学习目标】

1、理解名词活用的基本概念

2、掌握名词活用的类型和基本规律

【重点难点】

如何判别名词活用

【考点梳理】

1、概述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

指的是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

  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

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这里主要讲解名词的活用。

2、名词活用的基本类型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例:

“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例:

不胫而走(胫:

长腿,比喻消息无需推行宣传,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传播迅速。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带宾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可以通过“使……怎么样”的句式进行检验。

例:

“汗牛充栋”(《黄生借书说》)中的“汗”本是名词“汗水”,因其后带宾语“牛”,意为“使牛出汗”,成为使动。

例:

报仇雪耻(“使……昭雪”)

(三)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或“把什么看成(当成)什么”的意思。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

“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宾客”原为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以宾客之礼相待",可以翻译为“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招待”。

例:

草菅人命(把……看作野草)。

  

(四)名词活用作状语

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地点、所用的工具。

1、一般名词作状语

例:

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陈太丘与友期》)门外:

在门外。

例: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例:

“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2、方位名词作状语

  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

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方位名词活用作状语。

例:

“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3、时间名词做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例:

“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例题精讲】

一、指出其中的名词活用现象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

狼不敢前:

衣冠禽兽:

不翼而飞:

不稂不莠:

密云不雨:

不毛之地:

不情之请:

莫名其妙:

华而不实:

不衫不履:

先礼后兵:

2、名词的使动用法

祸国殃民:

汗牛充栋:

3、名词的意动用法

父利其然也:

鱼肉百姓:

幕天席地:

4、名词用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则)

一屠晚归(《狼》)

二、阅读下文,回答题目。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

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狸狌无所食,饥而嗥。

束氏日市肉啖之。

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竟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

士怒,推入之。

狸狌怖甚,对之大嗥。

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注]狸狌:

野猫。

(1)与“束氏日市肉啖之”一句中“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则群聚而笑之B、吾得兄事之C、令两人蹲踞而背倚之D、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2)与“鼠群行有堕瓮者”一句中“群”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呈卷即面署第一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秋毫不敢有所近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曹玮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

虏兵引去。

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

其下忧之,言于玮曰:

“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袭之。

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

“蕃军远来,必甚疲。

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

良久,玮又使人谕之:

“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

“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

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虏方苦疲甚B、颇失部伍C、耻学于师D、是故明主贵五谷而贱金玉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B、一战大破虏师

C、君将哀而生之乎D、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课堂精练】

  

画皆以人重

  子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

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③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

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注释:

①兼金:

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

  

   ②章、京、卞:

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

  

  ③颜鲁公:

即颜真卿。

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

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l、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若听茶声然      

B.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C.杂然相许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①一钱不直:

②后世见者必宝之: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后人粪土视之

   

②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

    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C.作者认为章、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

    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5.填空。

  ①“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

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唱,其最后两句“   ”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和祝愿。

  ②永叔,即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课后追踪】

 一、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昂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chī)枭(xiāo)。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粗的字。

    ①所以求益耳    ②人疾之如仇敌       

    2、指出下列句子属何种句式。

    人疾之如人仇敌,恶之如鸱枭。

(    )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

                   

    4、短文告诫人们的一个道理是 

  

二、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④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⑤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注释:

①昏怠:

昏沉困倦。

②辄:

往往,每每。

③沃;浇。

这里当”洗”讲。

④啖;吃、⑤谗:

说人坏话。

    阅读训练

  1、给下面句中加粗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③食不给        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