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8516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二单元<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诗经》中有很多诗句歌颂周武王完成伐纣灭商大业。

武王灭商发生在()

A.公元前2070年B.公元前1600年

C.公元前1046年D.公元前771年

2.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政治上革除旧制,经济上生产力迅速发展,劳动工具也发生了大的改进,其中得到推广和使用的是()

A.铁农具和马耕B.青铜器和牛耕

C.木农具和牛耕D.铁农具和牛耕

3.在史学界,我们往往称商朝为“殷商”,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武王伐纣B.牧野之战

C.盘庚迁殷D.商汤灭夏

4.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

C.富国强兵D.社会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

5.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大战指的是()

A.商汤灭夏的战争B.西周的一次奴隶起义

C.国人暴动D.武王伐纣的战争

6.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很多种,下面的文字的造字方法是(  )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

7.电影《赵氏孤儿》,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氏惨遭灭门后,唯一幸存的赵氏孤儿报仇雪恨的故事。

下面选项中,不属于由晋国分裂而来的战国诸侯国是()

A.韩B.赵C.齐D.魏

8.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由于它的修建,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是指我国古代的哪一项水利工程()

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大运河

9.《战国策•秦策》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下列工程对天府之国美誉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A.灵渠B.白渠C.都江堰D.长城

10.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故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

A.装饰品B.食器C.乐器D.盛水器皿

11.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是以禹建立夏朝为标志的,这是因为夏朝()

A.进行了变法B.组建了政府和军队

C.实行了分封制D.产生了封建制度

12.“战国时期,他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从此,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

”材料中的“他”是()

A.李冰B.李春C.伊尹D.管仲

13.它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美誉。

它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它是:

()

A.毛公鼎B.司母戊鼎C.四羊方尊D.青铜神树

14.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A.夏朝B.西周C.东周D.商朝

15.“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夏商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D.三国时期

16.春秋时期,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其中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除此之外,还表现在

A.玉器雕刻工艺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B.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C.海外贸易兴盛D.集市上出现了纸币

17.巨大的商代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朝时期()

A.青铜工艺水平高超B.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C.畜牧业发达D.铁器开始使用

18.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人物中,谁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A.孟子B.庄子C.孔子D.墨子

19.我国哪位思想家强调改革的重要性()

A.孔子B.老子C.庄子D.韩非

2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这句名言出自下列哪位历史人物()

A.孔子B.管仲C.庄子D.老子

21.他出生于春秋时的鲁国,主张仁爱,提倡因材施教,“他”指的是()

A.孔子B.老子C.孟子D.墨子

22.《左传》中记载:

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

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B.郡县制C.分封制D.宗法制

23.“5·12”大地震,四川遭到巨大破坏,但有一文化遗产(工程)损害并不大,而这一文化遗产(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这项工程是()

A.都江堰B.灵渠C.郑国渠D.王景疏通黄河

24.春秋时期,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诸侯争霸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期。

春秋末期,长江流域北上争霸的两个诸侯国是()

A.晋国、楚国B.吴国、越国C.齐国、晋国D.楚国、秦国

25.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下列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A.讲求“仁政”B.以“礼”治理国家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商鞅之法,良法也。

……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把因懒惰不务正业而致贫困的人及其妻子儿女收为奴隶,以此杜绝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丧失损耗)。

(1)材料一中的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管仲相桓公”之后,桓公最后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2)材料二中“务耕织”“尚军功”分别指的是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

(3)“商鞅之法,良法也”,请简要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4)你认为二位改革者有何共同之处?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子曰: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

——《论语》

材料二战国形势图

(1)“管仲相桓公”发生在什么时候?

这一时期为什么能出现“霸诸侯,一匡天下”的现象?

(2)通过齐桓公称霸的事件,从中你能提到哪些启示?

(3)写出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国家名称。

写出发生在A处的战役名称。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纣建造了“酒池”“肉林”和后妃大臣嬉戏游乐。

殷都附近还有从全国掠夺来的巨大粮仓。

材料二周厉王霸占山川林泽,不准平民上山砍柴打猎,下河捕鱼,平民表示不满。

周厉王竟派人监视他们的言论和行动,谁有不满,就杀谁。

(1)材料一、二中的商纣王、周厉王各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

在夏朝的历史上也有一个类似的君主,他是谁?

(2)他们的做法造成了什么后果?

试举两例。

(3)从他们的身上可以总结出什么教训?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朝代歌》

材料二“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封弟周公旦于曲阜。

——《史记·周本记》

材料三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请回答: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谁?

写出商朝末年著名的暴君。

(2)材料二涉及了西周时哪一政治制度?

周王实行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哪个著名的霸主称霸?

请再列举几个这一时期著名的霸主

30.春秋时期是一个大混战时代,群雄逐鹿,遍地狼烟。

(1)导致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是什么性质?

(3)春秋时期的战争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武王灭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战败,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2.【答案】D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大变革时代。

从劳动工具上看,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我国至迟春秋末年已经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所以答案选D

3.【答案】C

【解析】在史学界,我们往往称商朝为“殷商”,这与盘庚迁殷有关,故选C。

武王伐纣发生在商朝末年,周武王领导的军队最终在牧野之战中打败了商朝军队,商汤灭夏发生在夏朝末年。

4.【答案】D

【解析】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到战国时,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

春秋末年,我国已使用牛耕。

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由于广泛使用铁农具和牛耕,耕地面积和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使单位生产和个体经营的特色的小农阶层成为社会基础的可能,井田制中“千耦其耕”的奴隶集体耕种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分散的,一家一户制的封建经济形式兴起了,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故选D。

5.【答案】D

【解析】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经过牧野之战,商朝灭亡。

6.【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如“牛”、“鱼”、“山”等;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7.【答案】C

【解析】春秋时期,经过争霸,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

稍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了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8.【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筑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9.【答案】C

【解析】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10.【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钟鸣鼎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1.【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政府和军队,这是国家形成的标志。

ACD和夏朝无关,故选B。

12.【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区以西的岷江上游。

是在战国末年,由时任秦国蜀郡郡守的李冰父子主持建造的。

它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唯一以无坝引水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具有引水灌溉、防洪排沙以及水运、城市供水的多重效用,两千多年来,由于都江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B项设计的是赵州桥;C项伊尹为中国商朝初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D项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称霸的丞相。

故选A。

13.【答案】B

【解析】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青铜器。

到了商周时期,我国进入了青铜时代。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

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由此可见商朝的青铜器铸造业的发达。

14.【答案】B

【解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在牧野击败了商朝军队。

商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叫做西周,故选B。

15.【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经过争霸,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

故选B。

16.【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活跃,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所以B项正确。

项A属于手工业,C、D项与史实不符。

故选B。

17.【答案】A

【解析】商朝的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青铜器,气势恢宏,反映了商朝强盛的国力和精湛的工艺。

分析选项,B.C.D.都与题目无关,故选A项。

18.【答案】C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故答案为C。

19.【答案】D

【解析】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法治、中央集权,强调改革的重要性,故选D。

20.【答案】D

【解析】题干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表明了对立面双方的同一性,由此可知是老子的观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老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不居的,他观察到天地间万物万事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故选D。

21.【答案】A

【解析】孔子出生于春秋时的鲁国,主张仁爱,提倡因材施教,故选A。

22.【答案】C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为了巩固统治,西周时期,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配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这种制度称为“分封制”,故答案为C。

23.【答案】A

【解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天府之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既可以防洪又可以灌溉,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本题选A。

24.【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末期地处长江下游的诸侯国的吴国和越国,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先后称霸。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25.【答案】D

【解析】题目问的是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具有借鉴意义的,“有教无类”的意思就是无差别的教育,任何人都可以接受教育,符合教育公平的思想,所以选择D。

26.【答案】

(1)春秋时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2)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3)影响:

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4)都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或都具有远见卓识的目光、或都有积极进取之心,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1)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

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2)。

材料中的务耕织意思就是奖励耕织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耕织是正业,属于典型的重农政策,而对不务正业的人以“孥贫怠”,属于抑商思想。

尚军功意思就是奖励军功,鼓励大家努力获取军功,来授予爵位和田宅,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3)通过变法,废除了旧的奴隶制度,如井田制、世卿世禄制等,建立了新制度,如地主土地私有制、军功授爵制等。

奖励耕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奖励军功,按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大大刺激了秦军将士在战场去努力杀敌,使秦军成为“虎狼之师”,最终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4)管仲改革中“相地而衰征”,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而商鞅变法的“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

这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

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管仲在改革中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颇具有远见卓识的眼光;而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商鞅也能有相同的眼光,通过立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废除了旧的井田制,完成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两位改革家都具有相同的开拓进取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27.【答案】

(1)春秋时期。

周王室衰微,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展开争霸战争。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改革可以使国家强大起来;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勇于创新;改革要符合国情,要善于学习,重视人才等。

(言之有理即可)

(4)燕、齐、秦、楚。

长平之战。

【解析】

(1)第一小问,结合课本知识分析可知,“管仲相桓公”发生在春秋时期,齐桓公当政后,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历史史实背景分析可知,春秋时代,周王室衰微。

在周王室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

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霸诸侯,一匡天下的局面随之出现。

(3)齐国在齐桓公时,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

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改革可以使国家强大起来;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勇于创新;改革要符合国情,要善于学习,重视人才等。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西部是秦国;最北部是燕国;最东面是齐国;最南面是楚国。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战争是发生在秦与赵国之间,据此分析可知指的是长平之战。

28.【答案】

(1)商纣王:

生活奢侈;周厉王:

贪财好利。

夏桀。

(2)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引起人民的反抗。

牧野之战;国人暴动。

(3)暴政必然导致国家的衰亡,统治者要勤政爱民。

【解析】

(1)从材料一“商纣建造了‘酒池’‘肉林’和后妃大臣嬉戏游乐”可以看出商纣王生活奢侈;从材料二“霸占山川林泽,不准平民上山砍柴打猎,下河捕鱼,平民表示不满。

周厉王竟派人监视他们的言论和行动,谁有不满,就杀谁。

”可以看出周厉王贪财好利。

在夏朝的历史上也有一个类似的君主,他是夏桀,也是有名的暴君。

(2)夏桀、商纣和周厉王的暴政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引起人民的反抗。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决心乘商朝政治混乱,讨伐商纣,发动牧野之战,最终商朝灭亡;西周后期,周厉王暴虐无道,政局混乱,终于发生了国人暴动。

(3)夏桀、商纣和周厉王的暴政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引起人民的反抗。

从夏桀、商纣和周厉王的暴政可以看出,暴政必然会导致国家的衰亡,统治者要勤政爱民。

29.【答案】

(1)禹。

纣。

(2)分封制。

为了巩固统治。

(3)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解析】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者是禹。

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

商朝末年著名的暴君是纣。

(2)由材料二中的“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封功臣谋士”、“封弟周公旦于曲阜”等信息可以知道这是在讲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分封制下,周王将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受封者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派兵随从打仗等。

主要目的是为统治的巩固。

(3)根据材料三中的“管仲相桓公”可以知道这是反映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的,所以应该是齐桓公。

其他的春秋五霸的霸主还有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只要回答出其中的一个即可。

30.【答案】

(1)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2)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的争霸战争;

(3)春秋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解析】

(1)本题考查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周末年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2)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衰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是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的争霸战争,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3)本题考查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知道春秋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