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温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86433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温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温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温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温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温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温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温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温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温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温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温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温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温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温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温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温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温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温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温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温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温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温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温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温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1温度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1温度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所用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章节名称

第三章的第一节《温度》

课时

1

课标要求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内容分析

《温度》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

“温度”和“温度计”不仅仅是本章的预备知识,更重要的是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

这些知识为后面学习物态变化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温度的测量作为预备性知识和学生学习本章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温度始终贯穿于后面的热学知识中,是热学知识的主线。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加上刚接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缺少认识,也缺乏必要的逻辑知识;对总结性的物理知识不会准确表述。

因此,以学生常见的现象进行引入,以便使学生逐步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动手操作、用物理语言表述。

教学重点

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小实验:

课前完成课本47页最上面的实验,并说说自己的感觉。

压力锅内最高水温

()℃

我国最高气温

()℃

人的正常体温

()℃

我国最低气温

()℃

2.通过查资料完成课本48页小资料中的填空(即右面的表中的空)

3.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

并总结使用方法:

4.如右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

5.如下图所示温度计的使用情况中正确的是(  )

 

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合作探究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求知欲望,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我采用的教法是:

设置情景、实验、观察、交流、点拨精讲、训练相结合,把导学案、课本、实验、多媒体有机的结合,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等,采用的教学模式是: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验探究、观察置疑、展示提升等方法。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程

资源

教学目标

导入

新课

多媒体展示两幅图片:

夏天酷暑难耐、冬天寒冷刺骨。

图中一位同学对不同季节的温度有什么感受?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温度的有关知识。

思考回答:

夏天温度高感觉热,冬天温度低感觉寒冷。

PPT图片

从熟悉的实例入手,引出物理问题,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课程理念。

预习

检查

环节一

本组合作交流

小组交流预习内容,并把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标记。

讲学稿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作用。

环节二

各组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

问题。

讲学稿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学习

新知

环节一

温度计

〖小组合作探究〗

把自制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位置的变化?

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小组讨论交流〗

管的粗细对水柱升降的高度有没有影

响?

出示准备好的温度计,让它与自制温度计做一个比较:

小瓶相当于温度计的哪个部位?

(玻璃泡)玻璃泡的玻璃壁的厚薄对测量温度有什么影响?

〖观察思考〗

让学生观察三种常用的温度计:

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说出温度

计的基本结构,思考:

工作原理是什么?

上面的字母表示什么意义?

温度计上面的数字是如何刻上去的?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上的℃,它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还有热力学温度。

学生进行实验并通过交流讨论进行回答。

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

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管越细水柱升降的高度越大,现象越明显。

玻璃泡的玻璃壁很薄,是为了使玻璃泡内的测温物质能很快地与待测物质温度相同。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自制温度计、热水和冷水、烧杯

 

课本、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让学生认识到仅仅通过感觉是不能判断温度的高低的,从而认识到制定测量工具──温度计的必要性。

更好地理解温度计的原理。

理解温度计中玻璃泡和毛细管的作用。

环节二

摄氏温度

〖自主学习〗通过看书和观察实验室用温度计,回答问题:

(1)上

面的数字和字母是什么意思?

(2)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各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4)0℃是怎样确定的?

100℃又是怎样确定的?

1℃是怎样确定的?

你知道人体的正常体温吗?

应该怎样读?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读作:

37摄氏度。

〖展示交流〗小组间交流上面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呢?

看书、观察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字母“℃”的意思:

表示摄氏温度,是由瑞典的摄尔修斯提出的。

0摄氏度的规定: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记作0℃。

100摄氏度的规定: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记作100℃。

0℃和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个等份代表1℃。

课本、讲学稿、PPT

理解温度计的刻度方法。

环节三

温度计的使用

〖合作交流〗

观察寒暑表、体温计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思考:

它们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分度值各是多少?

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或过低,超出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本“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教材插图进行实验,思考其中哪些做法和读数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错误的错在哪里。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大家知道了使用温度计常犯的几种错误,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呢?

〖合作探究〗

1、试着用实验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并记录在导学案的表格内。

(一个组里,两人测冷水的温度,另两人测热水的温度)

2、思考并总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展示交流〗

一个小组的两位代表上台,完成以下内容:

1、汇报冷水、热水温度值。

2、边说边演示测冷水的实验过程。

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还可能将温度计胀破;如果所测的温

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

学生实验并回答。

学生根据自己经验进行实验。

 

学生开始实验、观察、记录并归纳总结: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寒暑表、体温计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

课本、烧杯、热水、冷水、讲学稿

学会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便于理解温度计的正确用法。

提高合作交流意识。

 

提高小组分工合作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表述能力和展示能力。

环节四

体温计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体温计,思考问题:

(1)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

体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

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前先要甩甩?

其他温度计能不能甩?

利用媒体,演示缩口的重要性。

总结补充:

(1)体温计里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

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

(2)读体温计示数时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来的温度。

重新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的温度不准确。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体温计、实验室用的温度计、PPT

体温计用法的不同是由其结构不同决定的。

环节

课堂小结

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PPT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达标

检测

教学目标

温度计的原理,温度和温度计的读数,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体温计的常识。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

2.1983年南极洲最低气温是-89.2℃,它读作()

A.零下89.2摄氏度B.负摄氏89.2度

C.摄氏负89.2度D.负89.2度

3.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2甲、乙所示,其中甲图是正午的气温,其示数是;乙图是晚上的气

温,其示数是。

4.在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时,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法正确的是()

 

5.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6.要给体温计消毒,就应用下面的哪种方法( )

A、用蘸了酒精的棉花球擦B、用自来水冲洗

C、在沸水中煮D、在酒精灯火焰上烧

个性化

教学

拓展延伸(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

1.图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

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

(提示:

特别注意0刻度线的位置)甲的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     .

2.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和38.6℃,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36.9℃和38.6℃ B.37.5℃和38.6℃ 

C.36.9℃和37.5℃ D.37.5℃和37.5℃

1、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着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从身边最熟悉的情景入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觉天气,引入“温度”。

2、自主学习。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交流。

通过自主学习后,小组进行交流,重点交流了这节课的难点部分,常用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被测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后果,如何避免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合作探究。

设置实验要求,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总结,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5、展示提升:

通过学生的展示,老师引导学生对重点知识或学生不懂的知识进行释疑精讲。

重点是“温度计原理”和“温度计的使用”,设置实验,让学生体验温度计的制作原理。

“温度计的使用”中,先交流了常用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观察并指出书中49页“图3.1-3”中的错误,然后用温度计测水温,练习使用温度计,最后总结了温度计使用中的注意点。

6、体温计部分,采用对比了解使用和结构的不同

7、小结反思。

说出本节的收获或疑惑。

8、课堂检测: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3.1温度

(一)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

(二)温度计:

1、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2、摄氏温度----单位:

摄氏度(℃)。

3、使用:

①使用前:

看清量程、分度值。

②使用时:

放、稳、读。

(三)体温计---缩口

教学反思

备课时,我研读了课本、教参,看了教参上的视屏、PPT及其它教学资源,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思想和教法,认真备了这节课。

课堂中,我遵循了新课标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给学生思考、探究空间较大,对知识掌握较扎实。

我精心设计了每一环节的过渡及问题,所设计的问题具体化,让学生容易回答出来,让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

对难点、重点部分,采用了自学、交流、展示、探究、点拨、总结,有时精讲的环节,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温度计原理是重点,设置实验,让学生观察、体验后总结出温度计原理;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是本

节的难点同时也是重点,所以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等环节来突破难点。

使用前,引导学生先观察量程、分度值、练习读数、判断使用温度计的放法和读法,然后进行实验尝试探究,在实验中进行总结。

本节课的好的方面:

1.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利用探究实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了学生综合

能力。

3.体现了物理的学科特点:

生活——物理——生活。

4.将学生评价融入学习过程中。

有待完善之处:

1.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和个体差异。

2.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因为个体差异而引起的不同表现关注不够。

科目

物理

班级:

学生姓名

课题

§3.1温度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主备教师

王利华

备课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

1.知道温度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体验观察和测量的意义。

学习重点

温度计的原理,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

学习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压力锅内最高水温

()℃

我国最高气温

()℃

人的正常体温

()℃

我国最低气温

()℃

2.通过查资料完成课本48页小资料中的填空(即右面的表中的空)

4.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

并总结使用方法:

4.如右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

5.如下图所示温度计的使用情况中正确的是(  )

 

二.课堂学习与探究

(一)温度

物理学中通常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温度。

(二)温度计

1.完成课本47页的“想想做做”,体验温度计的原理:

(1)温度计的原理:

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的规律

制成的。

(2)了解常见温度计的种类和温度计的基本构造。

2.摄氏温度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48页“摄氏温度”部分,完成

(1)-(3)的内容:

(1)温度计上的符号℃是什么?

摄氏温度的单位:

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

(2)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

(3)人体的正常体温是_________℃左右,读做_________________。

我国最低气温约℃。

(三)温度计的使用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49-50页“温度计的使用”部分,完成1-5的内容:

1.结合温度计实物和课本“图3.1-2”,填写下表

比较项目

温度计名称

实验室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量程

分度值

 

2.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超出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

如何避免?

(乙图)

 

3.练一练:

甲图示数为:

乙图示数为:

 

4.指出课本49页“图3.1-3”中哪些图是错误的,错在哪里。

5.使用实验温度计要注意哪些?

【合作探究】

6.学生实验:

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冷水、热水的温度,并将所测温度填入表格中。

冷水温度(℃)

热水温度(℃)

 

7.总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体温计(阅读课本50页“体温计”部分)

结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使用体温计,说一说体温计与实验温度计在用法和构造上有哪些不同?

 

三.合作交流(要求:

学生对自主学习部分交流互纠,重点交流“(三)温度计的使用”中的1-5,教师个体

点拨释疑。

四.展示提升(通过学生的展示,老师引导学生对重点知识或学生不懂的知识进行释疑精讲。

五.课堂小结(要求同桌两两之间互说本节课你的收获或疑惑)

 

六.课堂检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

2.1983年南极洲最低气温是-89.2℃,它读作()

A.零下89.2摄氏度B.负摄氏89.2度C.摄氏负89.2度D.负89.2度

3.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2甲、乙所示,其中甲图是正午的气温,其示数是_________;乙图是晚上的气

温,其示数是_________。

4.在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时,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法正确的是()

 

5.下面关于常用温

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6.要给体温计消毒,就应用下面的哪种方法( )

A、用蘸了酒精的棉花球擦B、用自来水冲洗C、在沸水中煮D、在酒精灯火焰上烧

七.拓展延伸(课下独立完成)

1.图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

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

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

(提示:

特别注意0刻度线的位置)甲的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     .

2.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和38.6℃,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36.9℃和38.6

℃ B.37.5℃和38.6℃ 

C.36.9℃和37.5℃ D.37.5℃和37.5℃

 

附件2

2017年全市初中物理学科优秀教学设计统计表

序号

学校

姓名

性别

职称、职务

学历

教龄

业务最高荣誉

电话

题目

备注

《温度》

姓名

性别

联系电话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授课年级

八年级

类型

新授

讲课内容

温度

教学业绩

1.2015.12被评为全市第五届中、小学学科带头人。

2.2013.11在全市首届普通中学及小学实验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获实验教学能手光荣称号。

3.2013年物理中考全旗第一名;2013年中考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全市第七,物理实验全市第三(鄂教基发〔2013〕18号)。

4.2013.5被评为杭锦旗首届中学学科带头人。

5.2013年度被考核为优秀。

6.2012.10第六届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旗级教学能手。

7.2012.9全国讲学稿二届三次会议上展示课二等奖。

8.2012.2论文《加强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东方青年发表。

9.2012.1论文《新课改下学生学习物理动机的激发》在学习周报发表。

10.2011.11去鄂前旗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1周。

11.2011.5鄂尔多斯全市讲学稿“同课异构”观摩课1节。

12.2011.4第21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13.2010年物理中考全市四制第六名,全旗第一名;2010年中考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全市第一(鄂教电字〔2010〕36号)。

学校意见

 

旗区教研室意见

 

评选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